普通语言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语言学论文 > 普通语言学论文 >

语料库下研究张爱玲小说的文体特点(3)

来源:未知 作者:原来是喵
发布于:2016-11-30 共8275字
  2.方言词和欧化词的使用
  
  创作者在写作时的选词用词往往能透露出他的生活背景、受教育的水平、甚至是作者自身的性格。一些常用的词语风格凝聚出了创作者的语言风格。在对张爱玲小说文本进行词表分析时,得出张爱玲小说中常常使用方言词和欧化词。对于这些词语进行了分析归类得出以下结果:
  
  首先是吴语方言词的广泛使用。张爱玲生于上海,长于上海,吴语方言作为她最为熟悉的一种语言,在写作中自然会流露出其痕迹。张爱玲甚至有一篇小说《有女同车》,就是用吴方言写成。《有女同车》中全文描述了两个上海女人的聊天内容,文章中都是吴语词写就的家长里短。全篇用自然生动的吴方言口语词活灵活现地浓缩出上海百姓生活的一角。两个家庭妇女用俚语说的也不过是老公孩子,细细想来,此处也只有用方言写就才不失文章主题的鲜活。
  
  而在别的小说中也不时流露出一些典型的吴方言词。例如在《倾城之恋》中:
  
  按照从前的规矩,晚上绝对不作兴出去拜客。
  
  此处的“不作兴”就是一个典型的吴方言词,意思是不时兴、不适合的意思。白公馆是一个典型的上海家庭,这样一句吴方言的使用再自然不过。再如《红玫瑰和白玫瑰》中:
  
  他做人做得十分兴头;他是不相信有来生的,不然他化了名也要重新来一趟。
  
  “兴头”在吴方言中的本意为“高兴”,这里张爱玲用“十分兴头”来形容主人公振宝,实际上单看这个句子,非吴方言区的人甚至有点费解,到底什么叫做“做人十分兴头”,联系上下文可以看出,振宝孝敬母亲,对兄弟朋友都很仗义,说明他生活得努力又认真,是个会把握生命的人。这些地道的吴方言使得作者笔下的人物鲜活起来,他们仿佛已经不是生活在书本中,而是活生生地在一个地方生活着,嘴里说着鲜活的语言。
  
  欧化词也是张爱玲小说的另一个特点,众所周知,张爱玲受过高等教育,也有着出国留洋的经历。在她的语言中自然会出现一些欧化词,这渐渐也成为了她风格的一部分。除了张爱玲个人原因之外,还因为当时社会的影响。那时虽然有很多国外的新事物进入国内,然而却没有合适的译名,因此很多人在使用时选择直接的音译词,这也是造成作品欧化风格的原因。
  
  张爱玲的小说作品中欧化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大量欧化式的人名,大量的音译词,一些类词缀的使用,复数“们”的过度使用。
  
  张爱玲的小说文本中有很多人物的姓名是直接音译过来的西式人名,例如《沉香屑--第一炉香》中的乔琪乔,又如《桂花蒸阿小悲秋》里的哥尔达……在音译词上,有许多直译过来的词语直接使用在张爱玲的小说中。例如《桂花蒸阿小悲秋》中将英语中的“miss”(小姐)一词,直接说成“密斯”.其他类似的词还有“蕾丝”“乔其纱”“水门汀”等。
  
  张爱玲也无意中模仿了英语中的词缀结构,在汉语中创造出类似词缀的效果。例如《桂花蒸阿小悲秋》里的“半卖淫”“他向来主张结交良家妇女,或者给半卖淫的女人一点业余的罗曼史”.
  
  《连环套》里的“半楼梯”“崔玉铭从半楼梯上直滚下去”.
  
  《赤地之恋》里的“半黑暗”“一盏盏绿莹莹的台灯,在那广大的半黑暗中像荷花灯似的飘浮着。”
  
  张爱玲用“半”作前缀,创造出一系列的“半XX”词语。
  
  英语中有复数标记“s”,而汉语中却没有。张爱玲可能受到英语这条语法规则的影响,在创作小说时,时常不自觉地加上汉语中类似于复数标记的“们”来体现复数意义。例如“仆欧们”“货品们”.这是一种典型的词语欧化现象。这样的例子在张爱玲的作品中还有很多。
  
  四、语法层分析
  
  在语法层方面分析张爱玲小说的文体特点,最明显的还是张爱玲的欧化句法。利用已经建好的张爱玲小说作品语料库提取关键字对一些明显的欧化成分进行检索。
  
  1.“被”字句的过度使用
  
  “被”字句在传统的汉语中,表示的多是不如意或者不受期望的事,并不是所有主动句都可以直接改为被动句。但在西方语言中则并非如此。可能受到西方语言被动句的影响,张爱玲小说语言中有时也会出现一些过度使用了的“被”字句。这些句子读起来有的感觉有些不地道,有的在规范汉语中很少出现。在自建的张爱玲小说文本语料库中检索“被”字,进行筛选和具体分析。
  
  例如在《秧歌》中:
  
  谁也不朝新娘子看,但当然她还是被观察着的。
  
  他脸红得非常历害,因为被人人发现他在那里想念他妻,分明是盼望她回家。
  
  《金锁记》中:
  
  她是为了被看而来的。
  
  这些例子都表明了“被”字句在张爱玲的作品中适用范围明显扩大,有些读起来明显不符合汉语使用者的习惯,是一种欧化了的句法。
  
作者单位: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普通语言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