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20世纪的语言学有着长足的发展,各个语言学派百花争鸣,尽显一片繁荣的语言学研究景象。从20世纪前半期的描写语言学到20世纪后半期的生成语言学,直到20世纪后期兴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语言的研究从描写到解释,从形式到功能,从客观到主观,使我们对语言有了更多的认识。而理解和认识语言离不开意义。因此,要想对语言学的各个流派以及其关于语言的精辟思想有更好的把握,我们就得对各个流派关于意义的探讨作深入的分析。
一、索绪尔的语言意义观
索绪尔是现代语言学和符号学的创始人。他的语言研究注重共时研究,他认为只有共时研究才提供真正唯一的现实性,让人们看到语言。他的研究系统是重视语言而非言语的系统。他虽然没有明确具体的研究对象和范围,但却有共时研究语言的切入点。很多人认为索绪尔的语言学研究不过是一种静态的,研究内部要素结构的,忽略语义的研究。但事实上,我们可以从他的语言观点中窥见隐藏在背后的哲学基础-意义观。这些意义观对于我们理解语言的意义极具启发性。
他对符号、能指和所指的阐述中就透露出他的意义观。他认为:语言符号连结的不是事物和名称,而是概念和音响形象。
这里的概念可以被看成我们通常说的意义。这里关于意义的观点有着哲学中意义的指称论的影子,但并不能完全等同。与指称论相同的是:索绪尔也是从一一对应关系中得到意义的,他将概念(意义)与音响形象对应。与指称论不同的是:意义的指称论认为:一个语词的意义就是这个语词所指的对象。这里主张的是语词(语言,语言符号)与对象(现实世界)的一一对应关系,意义从语词和现实世界中的对象的直接对应中获取。而索绪尔的意义从其与音响形象的对应中获取,仿佛说意义的取得和现实世界没有关系。他似乎将概念和音响形象内部对应组合成的语言符号看成是孤立于现实世界的。
事实上,当我们从他的“所指和能指的任意性并不体现在说话者可以自由选择所指和能指之间的对应,而体现在现实中所指和跟它没有自然联系的所指是任意的”中看到他并不是完全排除现实世界,否认现实世界和语言的关系时,我们就发现他的意义观中还蕴涵着哲学中意义的观念论的思想。意义的观念论认为:一个语词的意义是它所代表的观念或意象。索绪尔的语言符号很像观念论中的观念,都像是孤立存在于人脑中,与现实世界无关系的,可以独自解释意义的对应关系,但实际上它们都不能孤立于现实世界,因为它们就是现实世界在人脑中的心理表征。因此,当我们沿着索绪尔对语言符号和能指、所指的论述这条路线分析以后,发现索绪尔的语言研究并非如很多人说的那样是完全忽略语义的。他的理论阐述中时不时地会泛起对意义的思考,只不过当他的主要兴趣放在语言的内部结构的静态研究、语言的符号系统时,我们就不易看到这些研究背后他对意义的思考。他的意义观是隐性的,是受西方哲学中意义的指称论和观念论的影响的。
二、布龙菲尔德的语言意义观
布龙菲尔德开创了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天地。严格地讲,他并没有提出什么新的语言理论,只是在新语法学派和索绪尔的影响下发展了博厄斯的理论。与索绪尔和博厄斯不同的是,他受到了当时盛行的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影响,用刺激-反应论来解释语言的产生和理解过程。他认为语言学的研究对象是语言而非言语,描写语言学的任务是描写语言这个抽象的系统。他对语言研究的最大贡献是采用行为主义的严格调查方法和描写方法研究语言,使得语言研究成为一门不带个人色彩、准确严谨的科学。
从他对意义的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含有极强的行为主义色彩的意义观。他说:“意义是说话人说出语言形式时所 处 的 情 境 和 这 个 形 式 在 听 话 人 那 里 引 起 的 反应。”
而说话人的情境包括一切能使人开口讲话的情境,听话人的反应包括听话人的一切行动,两者即可构成一个完整的世界。我们看到,他认为人受到了外界情境和语言形式的刺激就会有类似条件反射那样的物理反应,这种反应就是意义。那么意义是存在于世界之中的,因为他把听话人的反应归入完整的世界。所以这同哲学意义的指称论里认为意义存在于客观世界中的思想一样,都是受笛卡尔二元论 - 世界和语言是二分的影响的。我们还看到,他的意义注重语用意义。因此这又有着哲学意义的使用论的影子。但他更强调意义直接产生于听话人的反应,使用论强调意义直接产生于语境。
最后,我们从他对语言形式的重视程度看-他将语言形式作为引起意义的动因,他的意义观中包含有语言构建世界的思想,至少退一步说,他肯定地认为,世界(说话人的情境和听话人的反应)和语言(说话人说出的语言形式)共同构建意义。这样的思想是对以往语言反映世界的普遍思想的一种革新。
三、乔姆斯基的语言意义观
乔姆斯基把语言研究作为一种自然科学研究。世界上的万事万物组成自然界,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美丽的奇迹。而乔姆斯基认为,大脑作为人的一部分,和人一样是自然界的一个奇迹,语言则是基于大脑的又一个奇迹。自然界有它的生物基础:动物、植物、等等,语言也有其生物基础:大脑。自然界中动物的生物属性决定它们走动爬动或是游动,植物的生物属性决定它们生长、开叶、凋零,大脑的生物属性则决定语言的丰富多样。因此,乔姆斯基认为,研究语言的方法就该从自然科学那里获得,即采取自然科学研究的方法:提出假设,然后通过对自然现象的研究来证伪这个假设。
乔姆斯基的意义观也是受这一自然主义思想的影响。或者说,他的意义观是在自然主义科学精神的领导下,用自然科学研究的方法,基于人脑的生物属性提出来的。乔姆斯基认为,在语言交际中既不需要公共的发音,也不需要共同拥有的公共意义。交际只是或多或少地寻求对方所说和所想的意思的一个大概。人们在语言交际中只是下意识地认为对方与自己的理解接近,然后根据需要适当做出修正调整。也就是说,人脑具有一种建构性的理解功能,而不是依赖于外部存在的一个共同拥有的标准来确定认知任务的完成。只不过由于“内在性”的特征决定了人类语言能力不可能出现太大差异,因此人们可能会产生拥有“共同的语言的错觉”,也产生了有着共同指称的共同意义的错觉。所以,从这里我们得出,乔姆斯基的意义观是:
意义通过交际获得,意义是由人脑的生物属性决定的。总之,乔姆斯基的意义观是一种很特殊的意义观。他将意义的来源追朔到人类的生物基础 - 大脑,这似乎回避了传统上将语言或意义与世界二分化带来的难题。所以这是一种全新的意义观。王寅就将他的意义观称之为心智内在论,以区别于其它深受西方传统形而上学理论影响的意义理论。
四、韩礼德的语言意义观
韩礼德开创的系统功能语言学派深受人类学、社会学的影响,他认为语言的研究离不开对人的研究,对人所处社会的研究,因为语言表达式的选择取决于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的交际目的。与索绪尔结构主义和乔姆斯基形式主义观点大相径庭的是,他一反之前的句法研究摆在第一位的风气,认为意义的研究应置于首位,语法的研究离不开意义的研究,语言符号(形式)与意义不可分割。
韩礼德认为,语言是与意义相关联的可供人们选择的若干子系统组成的系统网络,又称意义潜势。从这个对语言的定义中我们看到韩礼德一开始就把意义放在首位,语言是一种可供选择的、用于表达意义的源泉。语言不过是体现意义的系统,人们因为现实需要、社会交往等的需要才要表达意义和观点,从而才需要从语言这个多层次并且各个层次间相互联系的系统网络中进行各种有意义的选择。一切皆源于意义,而意义又是源自现实世界和社会交往之中的。理解一个表达式就是理解它在各种语境中发挥何种作用,根本不存在着由意义或命题之类组成的神秘的第三领域,意义、命题等都必须在平凡的生活场景中得到理解。
也就是说:意义存在于生活场景,来源于现实世界。人们处在现实世界中,处于生存交往等现实需要,要表达自己的意义和观点,于是寻求语言的帮助,从语言这个意义系统中找到相对应的语言形式,最终达成交际表达的目的。但是韩礼德在1992年发表的 “How DoYou Mean?”中通过对儿童语言发展与语言进化的类比关系对意义的起源提出了意义进化理论。他认为,现代语言起源于物质层面的经验与意识层面的经验直接对立的原始语言。从中我们看出韩礼德认为意义既是外在的,同时也是内在的即人类经验的物质层面与意识层面相结合的结果.意义不只是存在于客观世界里的,客观世界不过是产生意义的动因,而非源头。所以,从这点看来,韩礼德的意义观也有自己的创新处,并非全盘接受意义使用论的意义观。他还在此基础上发展和扩充了英国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的情景语义观,将意义归结为情境,从而解释了意义的动态性、不确定性。总之,韩礼德的意义观中有着意义使用论的深深足迹 - 意义在于使用。
五、认知语言学的语言意义观
20世纪末兴起的认知语言学掀起了一股新的意义之风。比起前面所说的意义观,认知语言学的意义观是全新的、创造性的。根据王寅的观点,索绪尔的语义理论是结构内在论,乔姆斯基的是心智内在论,而大多数传统的语义观,都属于客观主义语义论。认知语言学的语义理论,即CL的意义观是非客观主义语义观:意义既具有体验性,又具有认知性;既具有客观性又具有建构性;既具有互动性又具有依存性等等。
所以认知语言学的意义观是主观和客观兼备的一种意义观,王寅把它称作“非客观”.以兰盖克、莱考夫等为代表的认知语言学是对索绪尔和乔姆斯基的一场革命。他们不认为语言像索绪尔所说的那样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系统,也不认为像乔姆斯基所说的那样是由普遍生成语法构成的形式化系统,而是认为语言是客观现实、生理基础、身体经验、认知方式、知识结构等多种 因 素 共 同 作 用 的 结 果,是 主 体 和 客 体 互 动 的 结果。
他们反对索绪尔和乔姆斯基将句法研究放置头等重要位置的研究模式,而是反其道而行之,将语义研究始终置于首位。他们对意义研究的重视程度可以和系统功能语言学派相当。
王寅认为,认知语言学的语义观是非客观主义语义观,即体验论语义观。他将其归为一种体验内在论,因为意义的产生是一种认知加工,内在的心智现象。但笔者认为,根据他的标准,认知语言学的意义观应既是体验内在论又是语义外在论。说它是体验内在论是因为意义产生于人脑内在的认知加工,而说它是语义外在论是因为意义来源于外在客观世界,而非内在的、天生的语言系统或结构。那么我们就沿着意义的产生和意义的来源这两条主线来说明认知语言学的意义观,并且一道追寻哲学意义理论的足迹。
首先,从意义的产生来看:语义是一种心智现象,但不是天生的、自治的;意义主要是在与现实世界互动体验和认知加工的基础上形成的,因为正是在人脑认知加工的基础上才形成了范畴,每个范畴则对应于一个概念,同时产生意义[5]65.因此,意义的产生过程是内在的,是基于大脑这样的生物基础才得以实现的,是人体内完成的,所以这样的意义观是一种体验内在论。这样看来,认知语言学的意义观就有着哲学意义理论中观念论的影子。再次,从意义的来源来看:意义首先源于现实世界。没有人身处客观世界的体验,就不会有人对其进行认知加工的必要。
从这点来说,意义是来源于外在世界而非语言的内在语法系统的。所以认知的意义观也是一种语义外在论。意义的来源是客观的,但在它的产生过程中更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
六、结语
以上我们分析了以索绪尔、布龙菲尔德、乔姆斯基、韩礼德、兰盖克为代表的各个语言学派的语言思想和意义观,发现其实他们都是受西方哲学思想和意义理论的影响。这些意义理论包括意义的指称论、观念论、行为论、使用论等等,而其中影响最广泛的当属指称论和观念论。因此从西方哲学的思想和意义观去看现代主要语言学派,可使我们对他们的语言学理论有更深入的理解,从而对语言、思维和世界有更清楚的认识。在今后的语言学研究中,我们也该多学习西方哲学中的经典思想和理论,这样才能对语言的理解有更准确的把握。
参考文献:
[1]费尔迪南·德·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M].高名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2]刘润清.西方语言学流派[M].北京: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3]王霜梅.析索绪尔、乔姆斯基和韩礼德的意义观[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1).
[4]马跃.Chomsky的语义哲学观[J].山东师大外国语学院学报,1999(1).
[5]王寅.认知语言学的意义新观:体验性概念化-十三论语言体验性 [J].解 放 军 外 国 语 学 院 学 报,2008(7)。
[6]朱永生,严世清,苗兴伟.功能语言学导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7]陈 嘉 映.语 言 哲 学 [M].北 京:北 京 大 学 出 版社,2003.
[8]尚智慧.系统功能语言学与认知语言学意义观之比较[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07(3).
[9]聂大海.西方语言哲学意义理论述评[J].长春大学学报,2003(12).
为了给大家提供优质的服务,本站为大家特意收集整理了语言学相关的论文题目,总计336个,供大家参考,其中包含普通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应用语言学、比较语言学、心理语言学、汉语言学等类别的论文题目,如有不完善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共同完善。1、普...
1引言词汇附带习得(incidentalvocabularyacquisi-tion)(也称偶然词汇习得或伴随词汇习得)是近二十年来国内外二语词汇习得研究的一个热点,研究者们从理论和实证角度探索它在学习者习得词汇中的作用。附带习得和其对应术语有意习得(intentiona...
自《普通语言学教程》(以下简称《教程》)问世以来,索绪尔的语言理论震惊了整个语言学界,无疑是语言史上的一场哥白尼式的革命。索氏语言学甚至蔓延到文学领域,对结构主义文论的建构影响甚大。一、索氏语言学对结构主义文论的积极影响结构主义文论盛行于20世...
综观语文学阶段以及历史比较语言学初期的语法学研究,语法学家的研究大都集中在词汇的分类、词汇的构成以及语法范畴角度对不同语言进行研究。...
中国语言研究领域向来重视归纳方法,近年来,在语言学的一些分支学科有转向演绎方法的趋势,如汉语语法学领域引进认知语言学理论、语言类型学理论和语法化学说等,一些论述语言研究方法的著作也大力提倡演绎方法。本文针对重归纳的传统和倡演绎的倾向作一简...
1.引言复合词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具有相对完整概念意义的自由语素所组成的词。语义透明度是指词汇组成成分的语义在该词词义中的透明程度。因此复合词语义透明度是指复合词的语义可以从其所组成的各个语素的语义推知的程度(王春茂、彭聃龄1999:267)。如...
对元语言的研究始于现代逻辑学,1933年波兰逻辑学家塔斯基为了解决说谎者悖论问题提出了对象语言和元语言之分。对象语言是用来谈论外界对象的性质及其相互关系的语言,是第一层次的语言;元语言是用来谈论对象语言的语言,是比对象语言高一个层次的语言。...
语言观念即语言表现出来的态度,是指人们对语言价值的评定,具体来说是对语言的作用以及发展前景等方面的评价。语言态度又是一种解释,它不仅仅是对某一种语言的认知,而且还是对这种语言情愫的感知,进一步表现出来就是对语言的感情倾向。这种语言的感情倾向...
一、意境、意象意境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重要概念,指抒情性作品通过形象性的艺术描写,所呈现出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令人想象无穷、继而产生更丰富的情景和哲思的艺术境界。其基本构成为情景交融:情是主观之意,即作者情感理想的主观创造;景是客观之境...
美国着名语言学家菲尔墨(CharlesJ.Fillmore)的语言学理论可以分为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三个阶段: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格语法(CaseGrammar)、70年代中后期提出的框架语义学(FrameSemantics)和80年代末兴起的构式语法(ConstructionGrammar)。这些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