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管理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图书档案学论文 > 图书馆管理论文 >

上海高校图书馆馆员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07-16 共4816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大学图书馆馆员培养模式探析
  【第一章】高校图书馆馆员教育形式研究绪论
  【第二章】高校图书馆馆员相关基础理论
  【3.1 - 3.3】上海高校图书馆馆员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3.4】上海高校图书馆馆员培养问题的原因分析
  【4.1】大学院校图书馆馆员培养的基本思路
  【4.2】建立与完善高校图书馆馆员培养模式的具体对策
  【结论/参考文献】高校图书馆馆员服务水平提升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第 3 章 上海高校图书馆馆员培养现状、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基于上海高校图书馆馆员培养现状问卷调查分析

  本章主要介绍了基于上海高校图书馆馆员培养现状问卷调查的具体对象、调查范围及抽样的方法,并对所调查的结果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根据所调查到的具体数据,分析了目前上海高校图书馆馆员的现状与培养情况,以及馆员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进行原因分析。

  3.1 调查问卷设计与回收情况。

  3.1.1 调查问卷设计。

  本调研问卷涉及了公共管理学,特别是新公共服务理论及人才培养理论方面内容,再结合图书馆方面的相关文献,进行的有效的分析、整合、提炼,并根据已有的馆员培养模式的研究,在以上基础上形成的设计思路,并且还通过多次小范围的测试与修改,最终才形成目前的调研问卷。本调查问卷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馆员的基本情况,第二个部分是馆员的工作中涉及的一些情况、做法及看法,第三部分是馆员对于馆员培养的认知,总计 51 题。第一部分共有 12 题,主要是了解被调查者的年龄、性别、学历、职称等基本信息,这些背景的差异对于馆员培养模式都会产生很多不同的影响,这样便于针对不同背景群体特征进行对比分析,有利于更准确地把握不同馆员群体之间的培养需求。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作为调研的主体,由单选题、多选题及填空题组成,一共 39 题,其中主要涉及馆员工作的情况、做法和看法的共 21 题,涉及馆员对于所在馆馆员培养认知的共 18 题,为了能够避免调查内容考虑的不周全,在许多选择题中设定了"其他"选项,采用填空题的方式,便于被调查者如有其他不同的意见,可以提供填写。

  3.1.2 调查问卷发放和回收。

  本文采取的是实证研究方法,主要通过的是问卷调查来搜集上海各高校图书馆馆员培养模式的现状,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等资源进行对比分析,从中获取比较客观、有效的研究成果。同时为了保证调查所获取的数据更加真实有效,为了不受其他因素的过多干扰,调查问卷采用的是匿名的方式。

  上海作为我国高校的一个主要聚集地,拥有的部属高校、市属高校及民办高校在全国所占比例不低。这三类高校在办学观念、制度建设、高校文化、发展方向、薪资报酬等多方面显然存在一定的差别,而这种差异必将对于馆员培养模式会有不同的理解,采取的模式肯定也有所差异。为了能够客观全面地了解到上海高校图书馆馆员培养的实际情况,获取的数据更具有真实有效,在进行发放调研问卷的时,从三类高校中都抽取一定比例来进行调研,并且兼顾文理学校。最后,在发放调查问卷时,是随机在各个高校图书馆馆员中进行的,采取方法是随机抽样。

  调查问卷发放对象: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政法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海洋大学、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杉达大学、上海立信会计学院、上海新侨职业技术学院,共涉及了 10 所上海高校,问卷调查共发放了 300 份,回收了 295 份。在 295 份问卷调查中,出现有些基本信息的题没有填写,有些选择不符合要求,共有 6 份,则实际有效的调查问卷共有 289 份,分别是部属高校有 158 份,市属高校有 102 份,及民办高校有 39 份。

  以上从调查问卷发放的范围上看,被调查的馆员分布比较均衡,从调查问卷回收的有效性上看,回收比例非常高。由此可见,这 10 所高校图书馆获取的馆员培养状况,对于上海高校图书馆整体来说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3.2 当前上海高校图书馆馆员培养现状。

  3.2.1 当前上海高校图书馆馆员现状。

  3.2.1.1 馆员结构分布复杂,两极化明显。

  从调研问卷上看,上海各高校图书馆明显存在人员结构分布比较复杂,两极化比较明显。如表 3-2-1 所示,馆员女多男少,将近达到了 1:3 的比例,并馆员年龄结构呈现两极化,最近几年各图书馆都加大了人才引进的力度,年轻馆员的比例明显加大,但中层 35 到 49 岁的馆员作为图书馆服务的主力军比例只有24.5%,可以说令人堪忧,这就需要年轻馆员尽快成长来担当大任。

  3.2.1.2 馆员图书馆相关基础专业比例低。

  目前,上海高校图书馆馆员参加工作前所学的专业繁多,但属于图书馆学、情报学及相关专业的人(41 人)却比例很少,连总数 15%都不到,同时信息技术专业、管理学专业人才(26 人)方面比例也不是特别高,出现了从事图书馆工作却缺少专业图书馆基础知识的怪现象。

  3.2.1.3 高校馆员学历、职称结构不合理。

  图书馆作为高校的学术性机构,馆员的学历明显与之不相符,本科以上学历只占总数的 45%,一半都没有达到,而从职称结构上看,初级职称及以下的高校馆员占总数的 20%,比例可以说不低,这些问题都需要在馆员培养中亟待解决的。

  3.2.1.4 复合型馆员面临人才断层。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馆员年龄的背景差异最能反映高校图书馆馆员培养中所将面临主流问题,如图 3-2-1 所示,高端复合型人才(46 人)总量尚显不足,只占总数的 16%,且老龄化现象(24 人)比较突出,半数以上的高端人才都接近了退休年龄,馆员人才梯队显然面临了断层的严重问题。

  3.2.1.5 年轻馆员重要岗位胜任力不足。

  目前,大多数 35 岁以下的年轻馆员在业务组织与管理发展的还不全面,业务素质不够扎实,在图书馆开展的各项业务工作中,处于独挡一面的机会很少,担任图书馆核心岗位的比例只有 7%.35 岁到 49 岁的馆员,作为图书馆的主力,在职称上、学历上、重要岗位上却都不是主力,所占的比例都不是最高,分别为31%、20%、40%.

  3.2.1.6 年老馆员从事新兴服务工作比例低。

  50 岁以上的馆员可以说是高校图书馆的宝贵资源,是年轻馆员的榜样、导师,"传帮带"优良传统的引领者,可以说是图书馆服务的坚实基础,但面对新兴的图书馆信息服务,从事的这方面工作岗位比例却偏低,都不到 34%.

  目前,上海高校图书馆馆员以上这些问题都严重制约了图书馆深入开展专业理论研究以及提供高层次多样化的信息服务工作,这些不合理的现象是服务型高校图书馆转变中必须正视,并且需要加以解决的。

  3.2.2 当前上海高校图书馆馆员培养现状调查。

  大部分被调查者虽然都接受了所在图书馆不同程度的馆员培训,但馆员培养不满意程度达到 66%,特别是 15%被调查者非常不满意,认为没有接受到完善的、系统的培养课程,无法形成没有连贯性的学习,另外零星的培训,效果不是很明显,大部分人无法受到适合自己方向的培养,培养效果也就不理想,对自身及所在岗位的服务帮助其实都不大。特别对于采取以讲座为主、辅之参观学习的传统方式,夹杂比例很低的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互动形式,这种缺少实践的培训,常态化的培养模式,可以说没有多大创新过程,造成了馆员积极性不高,学习热情低。上海各高校在馆员培养方面,彼此之间交互不大,仅停留在参观、座谈等基本方式,进一步的合作、学习的机会非常少。为了改变现在的状态,除了高校给予图书馆帮助和指导以外,图书馆本身也应做出相应的转化,大胆创新改革,突破旧有的模式,进一步探索和完善馆员培养模式本身的同时积极调整影响馆员培养模式实施的各个环节。

  3.3 上海高校图书馆馆员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目前上海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在我国的发展规模越来越快,相应各高校图书馆在馆员培养工作难度也在不断加大,许多专家学者对这一形势史料不急,造成各个高校图书馆在其馆员培养模式实践和探索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的实际困难,主要存在了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3.3.1 馆员培养模式滞后单一。

  高校图书馆在馆员培养方面,一直延续以往传统方式,灌输式的课堂教学为主的培养模式,如图 3-3-1 所示,68%被调查者认为目前上海高校图书馆课堂教学的培养模式存在滞后单一,主要集中以下问题:课堂教学大部分是讲座的形式为主,很少用到粉笔、黑板、教材等教学用具,主要以简单的 PPT 放映方式配合老师的讲解,占整个培训过程,馆员往往被动地接受理论讲解,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充分发挥,虽然在教学过程中有案例分析,但讨论甚至辩论的环节很少,以教师讲解结果为主,在最后提问环节往往比重不大,所占时间有限,也不做主动性铺开,引领馆员加以探讨。另一种参观学习方式为主的培养模式, 59%被调查者认为其培养模式同样也存在滞后单一,主要集中以下问题:涉及培养的馆员人数少,培养时间短,大部分馆员没有机会参与,同时真正参观学习的环节占整个参观行程比重不高,培养效果不明显。

  由此可见,依靠单纯的讲座、走马观花式的参观,如果一如既往的下去,将会越来越跟不上馆员的发展需求,馆员无法受到行之有效的培养,对馆员在知识结构、能力方面、个性特色和综合素质等方面也没有很大的帮助,而且课程教学、参观学习等彼此没有形成有效的关联、渐进的培训过程,馆员培养模式明显的滞后单一,高校图书馆馆员培养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

  3.3.2 培养课程体系不合理,内容单一。

  当前上海高校图书馆馆员培养需求方面,特别是年轻馆员,其接受继续教育的愿望是最强烈的,但因图书馆培养的课程体系不完备,达不到系统化的学习,单靠自学对于大部分馆员来说很难达到明显的效果。如图 3-3-2 所示,64%的被调查者对于馆员培养课程体系认为存在明显的不合理,只有 28%的被调查对现有的培养课程体系表示基本符合了馆员的培养需求,可以看出上海高校图书馆在馆员的培养过程中,大部分认为没有受到完善的培养,其主要存在的问题:没有系统的、循环渐进的、完善的课程安排,特别是培养内容过于单一简单,远远不能够满足馆员对发展的需求,其中被调查者提到最多的是有关培养内容方面,着重指出一定要以图书馆学、情报学为基础,并辅修公共管理学,这是高校图书馆馆员基本的知识框架。令人担忧的是为师生提供信息服务、参与学校教学科研等实际工作时,都需要馆员具有很强的相关专业知识,而目前高校图书馆馆员培养课程设置在这些方面没有特别的体现。由此可见,深化培养课程体系改革刻不容缓,需要重塑课程框架,重视丰富课程内容。

  3.3.3 培训手段落后。

  馆员培训手段落后是上海高校图书馆馆员培养过程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如图3-3-3 所示,高达 64%被调查者不认可目前的馆员培训手段,认为其已满足不了目前馆员培养的需求,造成的主要原因:有培训方式陈旧与培养设备简陋问题,更有主观上对培训手段重视程度不够,以及培训师个人能力水平、馆员自身接受程度、培养课程难度等其他因素。最终,培训手段的落后直接导致馆员培养的效果会更差,因此,最大限度的提高培训手段,也是改革的重要方向。

  3.3.4 培养效果评价机制不合理。

  83%被调查者都不认可馆员目前上海高校图书馆馆员培养效果评价机制,认为其存在的主要问题:上海高校图书馆普遍对于馆员培养的效果,不是特别的重视,并且没有一个量化的评价指标,只注重培养的过程却忽视了馆员培养的最终效果。对于大部分馆员接受培养后,被要求最多的是提交一个心得体会来检验成效,有些甚至没有任何要求,这种虎头蛇尾的馆员培养,完全会造成高校图书馆馆员培养方面功亏一篑。现实情况下,存在了不少馆员讲座也听了,参观学习也去了,甚至国外交流也参与了,并对其所学习到的内容好像头头是道,发表的论文也有所体会,但是牵涉到具体工作时往往难以胜任,就如在国外许多发达国家普及的学科馆员制度,在国内高校一直难以大面积的铺开,有些院校至今还没有成功建立学科馆员制度,但各个馆在培养学科馆员方面花费的时间、精力、财力却不小,这样无效的投入令人堪忧,其馆员培养模式存在问题需加以科学的评价,有效的分析,对于不足的地方加以改革。

  馆员培养是一个系统的过程,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评价机制的缺失将无法有效的督促馆员是否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过硬的工作技能,无法判断馆员培养模式的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图书馆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