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大学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建设探究
【绪论】影响大学图书馆员职业道德的因素分析绪论
【第一章】高校图书馆员职业道德概述
【第二章】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3.1 3.2】加快《高等学校图书馆员职业道德规范》的制定
【3.3 3.4】建构高校图书馆员自律机制
【结语/参考文献】高校图书馆员职业素养提升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第二章 高校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现阶段,我国馆员职业道德建设正朝着科学化、正规化方向发展,并取得了一定成就。馆员职业道德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有了显着的提高。馆员自身对承担社会责任、履行岗位职责有着正确的认识,在工作态度、服务质量和科学研究等方面上都有所提升。一代又一代的馆员能坚守着自己平凡而伟大的岗位,岗位上无私奉献,保持科学严谨的学术态度,默默地坚守着这块图书馆阵地。然而,经济全球化下的馆员正面临市场经济和科学进步的挑战。在几十年的馆员职业道德研究和建设取得成绩的背后,不断反思“04 国图”[26]、“04 信图”[27]和“05 苏图”[28]等三图事件,引发了对馆员职业道德问题的思考。我们必须对存在问题加以面对,理性地深入实际探究原因。
第一节 高校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馆员职业道德在研究和建设中也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尤其是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在经济利益的诱惑和腐蚀下,有些馆员渐渐地丧失了尊严,丢失了人格。工作中失去了以往的荣誉感和幸福感,馆员去职化现象有所抬头,工作中逐渐淡化了奉献精神、服务意识、育人观念等。在高校图书馆这种非营利性机构中,职业道德问题不断出现,问题馆员不断增加,制约着高校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影响着高校整体工作的进展。
如何解决问题,如何化解问题,怎样对馆员职业道德行为进行积极有力的引导,怎样体现出新时代条件下馆员的价值等等,都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高校图书馆员思想政治素养不高
馆员是高校教师队伍的一员,是广大青年大学生和读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馆员职业道德特征决定了在掌握扎实的专业文化知识的基础上,还要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和思想政治素养。馆员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的高低决定了为读者服务的质量,影响了馆员的精神境界,关系到高校图书馆事业的兴衰。
我国馆员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体现在对社会的负责、对事业的负责和对岗位的负责,来自于较高的思想政治素养。提高馆员思想政治理论水平才能更好地、自觉地遵守职业道德准则,规范自己的言行。虽然大多数馆员都能够自觉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作为工作中的行动指南,在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坚持高校图书馆核心价值观,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用政治感染力影响身边的青年大学生,带动他们一起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努力。但是也不乏有一小部分馆员受到外界环境中不利因素的影响,价值观扭曲,责任心不强。对国家时事政治淡漠,不能用正确的思想政治理论武装自己,在实际工作中、在接待读者的过程中,言语和行为有悖于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原则、不利于学校和图书馆的办学和办馆宗旨,言行带有严重的个人主义色彩,本位主义思想严重。虽然宪法赋予了每个公民言论自由,在不违背国家法律规范的条件下有发表见解的权利,但这些不负责任的行为会给大学生或广大读者带来了错误的价值导向,甚至给社会、学校和家庭带来不良的影响。
二、高校图书馆员对职业道德规范认识不足
我国各高校图书馆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和颁布了馆员职业道德自律规范。这些自律规范的名称不尽相同,一般都以职业道德规范、服务公约和文明行为等形式出现,名称比较多样化。在内容制定上,“有的高校图书馆制定内上比较详实,在实践中利于馆员执行和操控;”[29]
“但是有些高校图书馆在馆员职业道德内容制定上存在不尽人意的地方,实际效果并不明显,”[30]“存在形式化、口号化;和实际工作有所脱节,甚至成为一纸空文。这足以证明高校对馆员职业道德规范制定的重视程度不够。”[31]
甚至在馆员职业道德实践中,将职业道德自律规范和职业纪律等他律机制混为一谈,认为遵守职业纪律就是内化职业道德规范;导致馆员在职业道德规范认识上出现了模糊。职业道德规范是馆员自律行动的指南,明确我国统一的馆员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对馆员提升职业道德认识有很大的作用。馆员可以学习职业道德规范提高道德意识,在工作中实践并将以内化,高校就会拥有越来越多的高素质的馆员。
我国高校林立,许多高校适应时代发展不断扩建扩招,升级争先学,各大院校图书总馆下还需要成立以专业学科为主的分馆、或是以区域划分的校区图书馆,以满足读者信息需求量大和对专业知识的学习与研究的特殊需要。馆员数量日益增加,需要不断提高馆员职业素养,而馆员业务素质和道德水平又是衡量办馆好坏的依据,有些馆员对职业道德规范认识不到位成为制约提升当前提升整体工作水平的一个严重的问题。
三、高校图书馆员缺少职业精神
职业精神是高校馆员职业道德建设的基础和精髓,是高校教育事业和图书馆事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动力和精神支撑。坚定的职业信仰是馆员职业精神的核心,是馆员内化职业道德规范的一种隐形力量。当今,我国部分馆员缺少职业精神,必然会引发职业信仰模糊、职业认同感缺失和职业倦怠等链条问题的出现。
坚定的职业信仰不仅仅体现馆员对所从事行业的热爱,还要在工作实践中逐步提升职业幸福感和培养对职业道德规范的信守与承诺。馆员职业信仰模糊,馆员职业认同感下降,导致馆员去职化问题,时机一旦成熟,馆员就会调离图书馆,把党和国家给予的多年教育和栽培抛到脑外;缺少职业认同是产生职业倦怠的另一个主要原因,在高校同行业组织中,馆员的职业往往得不到认同;馆员为读者服务的过程中既要满足读者信息需求,又要处理读者在馆期间出现的各种问题,有时得不到读者的尊重和理解,读者还经常用“叔叔、阿姨”等称呼来代替老师的现象比较普遍。这些问题导致馆员认为自己的工作不如其他职能部门,自卑感和低落的情绪就会导致职业倦怠。馆员职业倦怠在职业道德行为主要体现在,对他人道德行为的闭口不言,利他性的行为难以发现问题的存在。另外,馆员岗位工作性质单一、重复性极强。特别是高校图书馆一线岗位,馆员直接为读者服务,工作流程机械化,解答读者问题重复性高等现实问题都会造成馆员职业倦怠,馆员产生职业消极心理影响工作质量。高职称、高学历的馆员,更容易产生职业倦怠。馆员职业精神缺失,制约了高校图书馆服务的质量提升,成为高校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桎梏和潜在的危机。
四、高校图书馆员服务意识淡化
为读者服务是高校图书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是馆员职业道德建设的核心内容。高校图书馆工作目标是通过馆员对读者提供优质服务来实现的,高校图书馆的价值是通过馆员服务来体现的。
馆员在高校图书馆职业生涯中,最重要的职业活动就是服务读者,从中获得最大的职业快乐和幸福,满足精神生活的需要。但是在“三图”等事件中引发了我们对馆员服务行为的更多思考和焦虑。事件的焦点不是问题的处理结果,而是引发了馆员服务中的道德意识在职业生涯中的影响力大小的思考。方敏在关于高校职业伦理现状调查问卷的结论中得出,读者对馆员服务伦理评价低于馆员自我评价,和读者期待的还有一定的差距,需要不断强化馆员职业道德意识。[32]
很多馆员在谈及职业道德问题时,总会提到馆员服务道德意识的问题。总之,馆员虽然能坚守本职工作,认真负责,耐住平凡琐碎的工作,坚守岗位不离不弃,积极进行科学研究工作,但是不难发现馆员在服务道德方面存在意识较差的问题是比较突出的。本人认为正是因为馆员忽略了道德在日常工作中的作用,在服务过程中不能站在读者的立场去帮助读者解决问题,使读者产生了不满的情绪,甚至产生了不良的社会后果。馆员服务意识不强主要表现在服务水准低下,服务态度不良,服务行为有悖于教师的形象等问题。
第二节 高校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存在问题的原因
探析当前馆员职业道德存在的诸多问题,不难发现问题存在的背后有其复杂的原因。归纳起来表现在社会环境不利因素的影响、我国馆员职业道德建设中的不足、学校重视不够导致馆员职业道德教育等保障机制缺乏、馆员自身问题等原因。
一、社会环境中不利因素的影响
21 世纪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带来的种种不良利益诱惑和腐朽社会思潮的腐蚀,我国的社会主义道德受到了严重的冲击,社会风气被严重玷污,人们的心灵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侵蚀,馆员群体也深受其害。部分馆员在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利己主义等消极思想和不道德现象的负面影响下,心态失去平衡,职业道德观淡化,道德水平出现了滑坡,缺乏爱岗敬业的良心,工作怠慢,没有责任感,不思进取,严重影响了学校的声誉和图书馆的服务质量。馆员职业道德意识淡薄,社会主义职业信仰和恪尽职守无私奉献的职业操守渐渐消失,甚至丢了职业良心。为国家培养优秀的栋梁、为社会输送合格的人才也就无从谈起。此外,馆员职业道德不同程度的受到社会小环境--学校存在的不良因素的影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作用下,部分馆员的工作以经济利益为第一原则。由于馆员的待遇与学历高低、职称评定密切相关,针对馆员的科研学术、科研成果量化赋分,按照分数进行排名,并作为馆员职称晋升和提升福利待遇的重要指标,相比之下师德评价就显得苍白无力。越来越多的馆员忙于考研考博,忙于科研和撰写论文,无心顾忌服务工作。馆员实现这样目的,其经济利益需求就能得到满足。工作岗位中的馆员人在而心不在,道德失范现象就是愈加严重。
二、高校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建设中存在的误区
目前,我国还没有研究制定全国统一的馆员职业道德规范,馆员职业道德自律规范以《准则》为主流,以各高校自行拟定的规范、文明公约为支流。由于《准则》内容有些条款涵盖了其他行业的职业道德规范,不能将馆员职业道德规范阐述得十分全面和详实。一方面,高校图书馆虽然和其他类型的图书馆在承担社会职责、履行公民义务上存在共性,但也有着自己的独特个性;另一方面,《准则》存有不足之处。研究制定全国统一的馆员职业道德自律规范有其必要性。由于各高校对馆员职业道德规范的研究制定局限性较强。所以,《高等学校图书馆员职业道德规范》缺失应引起国家层面和教育部的高度重视,加快研究制定的步伐。
它的研究和制定有助于提高馆员对自律规范的认识,清醒的意识到职业道德自律规范的存在价值;对加强馆员自身职业道德修养和政治素养有一定的现实意义;馆员对广大青年大学生和读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向社会输送合格人才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规范的研究制定有助于馆员在职业道德建设中不会迷失方向,在解决馆员职业道德问题时能够做到有章可循。
三、高校保障力度不够,制度不完善
馆员职业道德教育和保障制度不足与高校对这项工作重视不够有关。高校往往把工作的任务放在培养适合社会发展的合格人才上,在关注教学工作和学术研究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去提升学校在同行业、在全国范围或者是全球范围内的竞争力,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对教学院系单位和一线教师给予了高度的重视。高校图书馆作为教辅机构在学校发展建设中虽然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但是同一线岗位的教学机构相比还有差距。在完善馆员职业道德教育机制和保障机制方面就更显得不足。
(一)馆员职业道德教育制度缺乏
馆员职业道德教育是馆员树立坚定的职业信仰,夯实馆员职业道德建设的精神基础的重要手段。馆员职业道德教育形式基本是通过继续教育和自我学习来完成的。现阶段高校继续教育的开展形式多种多样,学习内容丰富,层次鲜明突出,相关图书馆理论与工作实践的培训学习班也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学校的发展不断推陈出新。但是馆员职业道德教育却在继续教育培训中占有较少的比例。学习效果在具体工作中能否得到有效发挥更无从考证。有的学者对此在几所具有代表性的大学网站进行调查,并对结果进行了研究和分析。许多馆员在作为一名图书馆专业的在校大学生期间,有关职业道德方面的教育几乎为零。参加工作后接受的职业道德教育内容占整个继续教育培训的比例也很少。更不要说我国馆员中还有相当数量没有接受正规职业教育的人员,有关职业道德的培训更是无从谈起。
虽然我们不能完全从以上的数据中得出最终的结论,但是不难看出职业道德教育在馆员学习中所占的比例不容乐观。即便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培训和学习,往往也会流于形式,重道德理论灌输,轻道德内化效果,更缺少专门的组织和机构对其进行考核。我们现在处于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馆员的继续教育学习停留在传统的内容和理论教育是不够的。不充实的职业道德教育内容,不极大丰富馆员职业道德精神生活和教育手段,成了高校管理工作和图书馆服务工作的绊脚石。
(二)馆员职业道德保障制度缺乏
在大多数人的眼里,图书馆工作清闲自在,每天的工作就是简简单单的借借还还,不需要太高文化就能胜任图书馆工作,传统世俗的观念没有彻底消除,还带着有色眼光看待图书馆员的工作。导致馆员在工作中容易迷失方向,职业观念模糊,道德意识淡化,失了工作上的精神动力。高校对馆员职业道德保障机制方面的建设更是关注度不高,因为得不到足够的重视而导致这些问题的严重化。保障制度是某一组织和团体根据社会某一需要,研究制定的文字性条例、纪律、规章、政策和法律等,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和约束性,用以保障预期目标顺利实现。
馆员职业道德保障机制包括职业道德监督机制、道德评价机制和物质保障机制等等。馆员职业道德保障机制的完善是实现馆员职业道德目标、推进职业道德精神建设的有效途径。相反,导致道德约束作用下降,使馆员有空可钻,工作中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渐渐地缺失进取心,奉献精神和创新意识淡化,职业道德水准也大打折扣。现有的馆员职业道德监督存在问题后监督多于问题前监督,被动监督多于主动监督,对道德主体监督流于形式化等问题。评价机制也比较单一,往往以单位内部评价和读者评价为主,网络评价和学校评价为辅。评价的方式多以总结形式、投票方法和思想汇报为主。其评价的客观性难以核实确认,评价结果成为学校和组织监督管理的主要参考依据。这就违背了职业道德评价和监督机制保障的积极作用和正面影响,与实现馆员职业道德目标背道而驰。高校管理的多种用人编制导致馆员同工不同酬的现象,这使工作在岗位上的馆员产生低落情绪。片面强调职业道德而忽视馆员职业待遇显然是不切实际的做法,只强调精神鼓励而忽略物质保障是不可行的。总之,馆员职业道德保障机制欠缺的问题制约了馆员职业道德建设的良性发展。
四、高校图书馆员职业道德素质良莠不齐
高校教育事业蓬勃发展,馆员队伍不断壮大,高校用人机制也不断改革,对馆员的聘用采取了多种录用机制,国家正式编制、合同制、人事代理制和雇员制等多种体制并存,呈现出馆员聘用机制的多样化和复杂化。这样一来,馆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很难评定,岗位中的馆员道德素质良莠不齐,提高他们的职业道德素质只能依靠他律机制来规范言行。其职业道德效果远不如馆员的自我内在约束。
众所周知,在馆员职业资格认证方面,我国馆员从业资格门槛较低,职业资格认证主要以职称、学历和学位为标准,非专业的馆员占有较大的比例。而国外发达国家在馆员职业资格认定上有着严格的制度,馆员必须具备图书馆专业文化水平才能上岗,定期对馆员进行考核,考评合格继续留任,相反一定要离开馆员岗位重新进行学习和培训。我国部分馆员因为对图书馆专业知识的缺失,高校在职业道德教育的普及不够,馆员很难产生对职业的热爱,服务意识淡化。在利益冲突面前,有些馆员会把自身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很难达到社会发展、信息化挑战和读者要求等方面的道德要求。
本章小结
综上所述,馆员职业道德在学校发展和建设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存在的问题也颇多。分析引起问题的原因,首先表现在在社会层面上,社会环境中不良因素对馆员的负面影响和思想腐蚀作用,导致馆员思想政治理论水平较低,社会的不断进步使馆员工作在学校机构中日显重要,对馆员进一步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理论水平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二,从国家层面讲,缺少全国统一的馆员职业道德自律规范,馆员职业道德水平整体提高需要统一规范的理论指引。第三,从学校层面讲,学校重视一线教育,忽视馆员职业道德制度的保障;最后,从馆员个体层面讲,部分馆员职业道德素质和理论水平的差异性,导致有些馆员出现服务意识淡化的问题。
第三节建立健全高校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建设的他律机制馆员职业道德建设任重而道远,馆员职业道德建设不仅仅局限于上两章的对应策略上,更需要从馆员职业道德教育入手、为完善馆员选拔机制和激励机制、制定监督机制和评估等机制方面提供相应的保障条件,以保...
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校的文献资料中心,是服务于学校教学和科研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收获知识、提升个人素养的重要场所,因此,做好高校图书馆工作对于高校自身发展来说极为重要。而且,就目前我国高校教育来说,学生在课堂接受的知识已经不能够完全适应...
四、S中学图书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一)图书馆软硬件资源建设相对滞后图书馆软硬件资源建设相对滞后,不能满足读者需要。根据付立宏等的关于图书馆管理范畴的研究,图书馆软硬件是一种相对的说法,如果馆舍、设备是硬件的话,图书等文献就是软件。1.馆舍...
近年来,高校教育制度的改革小有成绩,同时,高校其他方面的改革也在进行不同程度的改革。图书管理制度改革就是其实较为重要的一项。图书管理体制的完善化、藏书结构的合理化、图书管理设备的优化、图书馆资源配置的现代化以及图书馆服务人员理念化关系着高...
在如今社会形势下,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的发展突飞猛进,这使得各个领域的技术发展也呈现跨越式的突破。高校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同样也是如此,这就要求图书馆员要适应新的形势,全面加强职业道德的建设。作为图书馆的灵魂人物图书管理员是图书馆与读者有...
第四章高校图书馆服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基于定位视角通过调查与统计,基于定位视角,我们发现高校图书馆服务中存在了不少问题,只有看清问题的本质才能提出有效的对策。笔者将这些问题进行了归类,大致可分为:基础条件方面、馆员对服务认知的方面、读者...
在图书档案传统的管理中,通常是以人工登记为主的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经常会出现错记和漏记的问题,而且每个人借的书籍不一样,就需要靠工作人员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寻找借阅的书籍。...
第3章上海高校图书馆馆员培养现状、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基于上海高校图书馆馆员培养现状问卷调查分析本章主要介绍了基于上海高校图书馆馆员培养现状问卷调查的具体对象、调查范围及抽样的方法,并对所调查的结果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根据所调查到的具体数...
第一章高校图书馆员职业道德概述馆员职业道德是高校图书馆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建设体系的分支,是高校进行馆员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职业道德是馆员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职业素养,是高校图书馆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方面,为高...
近年来,随着高校规模的不断发展,在校生持续增加,图书馆作为高校重要的教辅职能部门,为读者提供了优质的图书资源,舒适的学习环境,并根据专业建设情况,提供必要的信息参考服务。随着高校专业建设的发展,读者阅读的要求,教师科研的需求,图书馆应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