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图书档案学论文 > 图书馆学论文 >

乡村留守儿童阅读环境优化研究绪论

来源:学术堂 作者:陈老师
发布于:2016-09-29 共10184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儿童是冉冉升起的新星,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希望。社会、学校和家庭应携手共创理想的阅读环境,让他们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培养高尚的情操,养成良好的习惯。1982 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向全世界发出了“走向阅读世界”的召唤。
  
  号召人人都必需阅读,提倡阅读是我们生命活动的一部分。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我国政府越来越注重文化影响力的提升,人民越来越注重精神文明的需求。这就要求我国政府必须加大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积极推行“全民阅读”活动,倡导阅读新风尚。
  
  在倡导全民阅读的今天,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阅读现状令人堪忧。不良的阅读环境不但严重影响到留守儿童的心身成长,而且也极大地影响着国民整体阅读水平和国民素养。早在 20 世纪 80 年代,西方发达国家就已经着力于培养青少年的阅读习惯、阅读能力以及阅读指导等问题上来。可是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尤其是经济水平低下的边远穷苦的农村地区,农村儿童的阅读活动得不到保障,阅读活动难以开展,农村留守儿童的阅读状况更是不堪设想。根据 2013 年全国妇联发布的报告显示:农村留守儿童数量亦超过 6000 万,总体规模扩大。据有关数据推算,全国共有6102.55 万名农村留守儿童,占农村儿童的 37.7%,占全国儿童的 21.88%.更值得关注的是湖南省的农村留守儿童总量占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的 7.13%,而湖南省农村儿童中留守儿童的比例已经超过 50%.
  
  目前,国内外图书馆界已经敏锐的察觉到农村留守儿童阅读问题对图书馆发展及国民整体素质的提升带来的不利影响,纷纷开展关于农村留守儿童阅读问题的分析与调查;与此同时各个学科领域也分别对农村留守儿童阅读问题的研究也持续升温。本课题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实地调研,针对岳阳市东山镇农村地区的留守儿童阅读环境问题采用了文献调查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了解留守儿童阅读的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然后再提出相应的对策,从而为改善我国农村留守儿童阅读现状和实践应用提供参考与建议。遵循从实践上升到理论,然后再由理论指导实践的思想。既要遵循理论对实地调研的指导意义,也要注重科研数据对理论的检验作用。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本文研究目的如下:
  
  (1)探析农村留守儿童阅读不良的具体问题,主要从农村留守儿童身处的社会阅读环境、家庭阅读环境、学校阅读环境等三个方面展开实地调研,分别提取精神环境与物理环境两个层面的影响因素,深入探究农村留守儿童阅读问题与不足之处。
  
  (2)结合岳阳市东山镇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对留守儿童阅读环境存在的问题从社会、家庭、学校这三方面的阅读环境开展实地调研,全面系统地了解岳阳市东山镇农村留守儿童的阅读现状,并制定切实有效的应对策略,改善我国农村留守儿童阅读的整体发展状况,进而促进我国人与社会和谐发展以及图书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3)为我国社会主义大力建设的文化基础设施提供参考建议。特别是对“农家书屋”工程的推进。构建良好的农村留守儿童阅读环境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具体要求。同时这也是以人为本、文化强国理念的具体体现。
  
  1.2.2 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一方面,在优秀的理论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当前岳阳市东山镇农村留守儿童阅读问题开展研究,理论联系实际,是对当前农村留守儿童阅读问题实证调研的重要补充,立足于完善农村留守儿童阅读教育理论体系;另一方面,岳阳市东山镇农村留守儿童阅读环境的现状,正是我国现阶段农村留守儿童阅读问题总体状况的集中体现,通过本课题研究能够丰富与拓展我国农村留守儿童阅读教育理论。提高我国农村留守儿童阅读的整体发展水平,进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以及图书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2)现实意义:
  
  首先本文立足于农村留守儿童阅读环境建设。通过对岳阳市东山镇 3 所农村中小学开展的实地调研,详细地考察了东山镇农村留守儿童阅读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全面考量社会、家庭及学校三方面的影响因素,深入探析不良的阅读现象以及造成此现象的原因。为家庭、学校和政府教育主管部门改善及开展儿童阅读活动提供事实参考,从而对我国政府正在进行的农村留守儿童阅读教育建设提供一些参考资料,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其次,一个民族的整体阅读水平决定着这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古人云: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这一直是我们中华民族秉承的优良传统。不少成语故事如悬梁刺股、凿壁借光等都是祖祖辈辈流传下来,证实了我们在历史上一直都是一个勤奋好学的民族。勤于且善于读书正是民族繁荣伟大的源泉。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热爱读书的优良传统意义尤为重大。
  
  再次,农村留守儿童是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我国顺利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中最迫切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之一,全社会应高度重视。正确有效地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不仅有利于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更关系到国家的繁荣昌盛,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3 研究综述
  
  1.3.1 国内研究现状
  
  随着“农村留守儿童”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学术界对我国农村留守儿童阅读环境研究也逐步展开。近年来,关于农村留守儿童阅读环境理论与实践研究日趋增多。研究的范围也逐渐由学校扩展到社会、家庭。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阅读环境,笔者将全面系统地从学校、家庭以及社会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1.3.1.1 学校阅读环境
  
  2011 版《语文课程标准》对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做出全新的阐述:“培养独立的阅读能力,学会阅读报刊杂志,能使用多种科学的阅读方法,具有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较丰富的阅读经验积累,注重情感体验和理解能力的发展。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应积累 400 万字以上的阅读量。尽管如此,现阶段中小学生的阅读问题仍令人堪忧。农村留守儿童的阅读条件更是忧心。宁晓忠(2008)在研究中发现:选择没有课外阅读的学生为 30.9%,选择偶尔课外阅读的学生为 47.6%,而选择经常会课外阅读的学生只为 22.5%.祁世祥(2009)在对农村中学生阅读现状调査中发现:普遍的学生阅读量不够而且用于阅读的时间较少,图书资源短缺;学生的阅读兴趣主要集中卡通漫画类作品,较少选择报刊、诗歌、散文等书籍。村中小学学校的阅读环境受多重因素的影响,张亚军(2007)等将农村学校的阅读环境问题概括成”三无“:无阅读的时间、空间;无丰富的图书资源;无科学的阅读指导。李维石(2007)也在研究中指出,一些学校由于教育资源的缺乏,教学设施的不足等现状的制约,造成了儿童学校阅读环境的缺失,幼儿园、小学的图书角的设施很不完备。学校图书馆(室)的建设也会严重影响儿童阅读活动的进行。2003 年教育部发布《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指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大力度对中小学图书馆(室)的图书经费投入,保证中小学图书馆(室)购买图书资料的需要。朱九香(2010)在调查中发现, 83.9%的学生不满意图书室的图书种类。图书室开放时间短,图书室没有专门的老师管理,学生得不到专业的阅读指导。李忠香(2010)也对此进行了深入调查,发现一些地区的中小学学校图书室的藏书量远低于教育部的标准,图书总量不足,图书室条件简陋,图书更新周期长,适合儿童阅读的书目极少,大部分为试教育辅导类,而且图书室的开放时间不合理,基本处于搁置状态。戴网生(2008)也在调查中提到:教师缺乏对留守儿童的阅读指导。留守儿童的书籍选择、阅读方法、方式等方面的指导几乎处于空白状态。
  
  1.3.1.2 家庭阅读环境
  
  良好的家庭阅读环境是培养儿童阅读兴趣、习惯以及提升阅读能力的前提条件。黄敏秀(2002)从家庭阅读资料、家长经济与社会地位,家长阅读指导等方面进行分析,概括出家庭阅读环境是指父母提供读写材料给儿童并鼓励积极引导幼儿阅读,为培养幼儿早期的读写能力。谢美宝(2003)则将影响家庭阅读环境的因素总结为家庭阅读材料,家长自身的阅读习惯、亲子阅读活动、家长的教育期望等四个方面。所谓亲子阅读是指父母和孩子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下一起阅读图书的活动。
  
  张玉红认为亲子阅读可以让儿童爱上图书,激发儿童的求知欲,提高儿童的阅读能力与社会交往能力。何思(2009)则指出父母参与儿童的阅读活动过程,父母与儿童共同阅读的频率,父母带儿童去图书馆借书、书店买书的频率,父母与儿童的阅读感受分享,父母对儿童的阅读指导指导等都会激发儿童的阅读欲望,对儿童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有着十分深远地影响。李维石(2007)在论文中阐述,父母有责任与义务为孩子营造一个理想的家庭阅读环境,应积极鼓励孩子多阅读,调动孩子的兴趣,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徐雪珍等(2005)在调查儿童早期阅读时发现 25%的家长只是为满足儿童购买图书的要求或毫无依据的为孩子购买书籍。父母每天保证 20 分钟陪同孩子一起阅读的不足 15%,主动为孩子准备书桌、书架和书房的家庭不足 3%.
  
  农村家庭经济条件普遍偏低,父母能为儿童提供的阅读条件相对有限,儿童阅读得不到保障。季玲(2008)指出大多数农村儿童的家长是农民,文化层次较低,对儿童阅读缺乏科学的指导方法,片面的认为孩子只要学号课堂知识就行。刘书1境的影响,儿童阅读积极性不高。多数儿童家长没有给予孩子阅读帮助,儿童无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总体来看,67%有阅读习惯的成年人在其 8-12 岁时就热爱阅读,家庭如果在儿童成长的这个时期未给予正确的引导,儿童很可能丧失阅读的激情,最终可能无法养成终生阅读的习惯。
  
  1.3.1.3 社会阅读环境
  
  目前国内学者已逐步展开对公共图书馆、农家书屋、农村社区图书室及文化站等方面的研究。李娜(2007)指出公共图书馆承担着满足国民阅读的重大职责,应努力为青少年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李维石(2007)认为,公共图书馆作为一个社会文化机构,以其开放、多元化的阅读环境,多样、人性化的优质服务弥补了其他的不足。丰富多彩的阅读场所有利于塑造儿童的阅读素养,热情待人、富有激情的图书管理员能在培养儿童良好的阅读习惯中起到推动作用。赵雁(2006)在研究中指出,图书馆有职责为中小学生推荐适合他们阅读的优秀书籍,指导他们顺利进行阅读活动,传授正确的阅读方式、方法。王欢(2010)则认为,公共图书馆要针对儿童与家长开设亲子阅读室,提供专门的阅读指导,为儿童创造理想的阅读环境。由于公共图书馆建设覆盖率不高,省级、市级型的公共图书馆不但在数量规模、地理位置、辐射范围等均不能达到广大群众的阅读需求。而在农村地区,大多数人都难以感受到公共图书馆的优质服务。政府更应加速农村社区图书室及文化站等阅读基础设施的构建。吴鸣(2008)提倡政府应为儿童构建良好的、理想的农村阅读社区。张亚军(2010)在研究农村阅读环境问题时指出:农村图书室、文化站存在着领导不重视,资金短缺,图书资源匮乏,管理不规范,图书管理人员不专业、流动性大等问题。更有一些偏远落后的农村,几乎看不到社区图书馆或文化站。潘中全在论文中提到农村社区不能给儿童提供良好的阅读条件,调查显示尚无图书室或阅览室的农村社区占 56.91%.部分农村地区虽已设立了图书室或阅览室,但普遍使用情况不理想。这样就要求政府加大”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力度。据数据统计已在全国各地成立 9.3 万户。农家书屋以其便捷性、受用性成为农民获取知识、传递信息最主要的交流平台。黄炎凤(2009)在探究农家书屋的作用时谈到,农家书屋能够弥补农村儿童阅读环境的不足,提倡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推广活动,提高农村儿童的阅读兴趣,从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韦艺芬(2010)论述到,农家书屋应好好利用图书资源的优势,为留守儿童提供阅读指导,把农家书屋营造成留守儿童的阅读家园。
  
  1.3.2 国外研究现状
  
  由于国外没有因大量的农村人口进城务工而产生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的情形,几乎没有相关的文献可供参考。但是国外学术界对儿童阅读环境的研究成果非常丰富,笔者将从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首先是家庭阅读环境。Hansen(1969)把家庭对儿童阅读活动的影响因素归纳为四个方面:”家庭所拥有少儿图书的藏书量;父母陪同儿童阅读的次数;父母鼓励、指导儿童进行阅读的次数;父母参与子女阅读活动的程度。“英国着名的卜劳顿报告书(Plowden Report)中指出:家庭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儿童的课业陈旧,而且儿童年龄越小则受影响程度越深。它将家庭阅读环境划分为家庭子女数量、家庭物质条件、父母文化水平及工作职业等。而培养儿童阅读兴趣的基本要素是父母为其提供的图书量。David 等学者(1983)也认为,家庭所拥有的图书资源数量与儿童身心发展及课业成就均有密切的关联,家中藏书量多的儿童,其课业完成度和成就也就比较高。Morrow(1983)也指出,家庭所拥有图书的数量是影响儿童阅读兴趣和爱好的主要因素之一。Cipielweski 和 Stanovich(1992)在研究中发现儿童的阅读能力与家庭拥有的藏书量成正比。家庭阅读活动的频率取决于父母的阅读态度。
  
  High 和 LaGasse(2000)认为低收入家庭的儿童阅读水平低,父母应加强自身的阅读意识,改变对儿童阅读的观念,多进行亲子阅读活动。Duursma 和 Pan(2008)在调查中也发现,低收入家庭的父母很少为孩子购买图书。Morrow、Smith(1990)在论文中写到,父母在给予儿童阅读活动中的指导,对于儿童的阅读习惯的培养、阅读能力的提升、语言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
  
  其次就学校阅读环境而言。Holdaway Don(1986)提出”自然学习教室模式“理论。他认为”只要从根本上改变一些固定的学习环境,自然学习的原理就会得到更显着的成效。“他还创造性地提出了分享阅读经验的教育模式,这个模式能为儿童提供了一个共同参与、彼此分享以及师生角色扮演的一种社会情境。AlldanChambers(1991)也相继提出了”阅读循环圈“理论。他认为一个完整阅读的循环需要经过四个环节,分别是选书、阅读、反应和具有提供帮助能力的成人,而”具有提供帮助能力的成人“居于循环圈的核心位置。”由此可见,儿童阅读活动需要教师给予科学的指导。Neuman、Roskos(1992)在研究中指出:要想保持儿童更长时间进行阅读活动就必须为其提供丰富的图书资源、创设有趣的图书角和阅读中心等学习环境。在儿童阅读活动过程里,老师应依据每个儿童的兴趣爱好给与不同的指导。Pressley 和 Mohan(2007)探析学校读写成绩优秀的原因和学生大量的接触书籍,教师在读写能力、科学的阅读指导以及整个学校积极、理想的阅读环境等方面有必然的联系。
  
  再次为社会阅读环境。在国外特别是发达国家尤其注重儿童阅读。德国政府十分重视儿童阅读素质教育,特别颁布法律明确要求每年财政都必须拨专款支持推行儿童阅读活动。积极推进青少年图书馆建设,培养大量儿童阅读指导的专业性人才。而德国少儿图书的年出版量约占数字媒体产品和印刷品的 7%.目的是保障儿童能够得到专业性的阅读指导,更多的阅读空间和书籍。美国也十分重视少年儿童的阅读问题。自 1995 年起先后发动了“学童读写运动”、“美国阅读挑战”、“卓越阅读方案”、“美国教育行动”等等,鼓励青少年儿童阅读。总统布什还于 2002 年签署一项教育改革法案,名为“不让一个孩子落后”.为青少年设立了“阅读第一”
  
  项目,使每一位青少年能进行熟练的阅读活动。为青少年阅读过程中的困难提供更多专业性的指导,从而全面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1992 年英国推行“阅读起跑线计划”(Bookstart),以让每一个儿童以享受阅读为原则,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进而培养儿童良好的阅读习惯。2003 年英国政府发出了“要把阅读进行到底”的口号,利用各种数字媒体文字等途径倡导全民阅读。日本政府于 90 年代开始重视儿童阅读事业,2001 年 12 月颁布了“日本儿童阅读推进法”,日本政府拨款 650 亿日元投入地方政府、社区、学校的阅读教育事业,并于 2002 年 5 月 5 日在东京成立了第一座国际儿童图书馆。
  
  1.3.3 小结
  
  总结国内外相关优秀文献及研究成果发现:国内外学者均对儿童阅读环境的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但由于国外没有因大量的农村人口进城务工而产生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的情形,所以几乎没有可供参考的文献。
  
  目前国内部分学者已陆续开展针对农村留守儿童阅读问题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均局限于农村留守儿童阅读的相关基础理论研究,实证研究较少。大部分研究成果均是对其影响儿童阅读其中单一方面的研究,缺乏整体性、系统性研究成果。
  
  核心来源期刊水平较低,能够持续且深入研究的作者几乎没有,并未形成稳定的核心作者群。由此可见我国农村留守儿童阅读环境问题的探究仍处于学科发展的初级阶段。
  
  基于上述现状,笔者将借鉴国外儿童阅读推广实践成果,结合我国农村留守儿童阅读环境的实际情况。运用文献研究、实地调研等途径对岳阳市东山镇农村地区的留守儿童阅读问题进行全面深入地研究与分析,为农村留守儿童创设理想的阅读环境提出行之有效的策略。
  
  1.4 研究思路与内容
  
  1.4.1 研究思路
  
  目前,学术界对农村留守儿童阅读环境及环境建设的研究相对较少,已有的文献也对此问题研究的不够深入和全面。本研究以农村留守儿童的阅读文化需求为出发点,选取岳阳市东山镇农村地区的 3 所中小学学校的留守儿童为调研样本。
  
  首先,搜集整理文献资料。通过阅读相关着作、期刊论文、报纸杂志等文献资料以及利用互联搜索关于留守儿童阅读的相关新闻,参考已形成的关于农村留守儿童阅读教育、阅读理论研究的优秀成果,研究前人研究此课题的不足之处来揭示本次研究的目的与意义。运用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的形式分别对农村留守儿童及其监护人、学校领导、教师以及图书室管理员进行深入数据采集,全面深入的探究岳阳市东山镇农村留守儿童阅读环境的现状。
  
  其次,实地调研。选取岳阳市东山镇农村地区的三所中小学学校的留守儿童为调查样本,主要考察留守儿童身处的家庭、学校以及社会阅读环境。从中提取影响留守儿童阅读环境的物理因素和精神因素,设计调查问卷表、访谈表。第一时间回收调查问卷,记录访谈内容,确保数据的真实、有效性。全面系统地了解岳阳市东山镇农村留守儿童阅读问题,分析其形成的原因及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再次,制定对策。结合阅读循环圈理论、实践研究成果,针对岳阳市东山镇农村留守儿童阅读问题的实际情况,并对如何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的阅读状况提出了可行性建议。从而提高我国国民整体阅读水平。这是本文的落脚点。
  
  全文思路框架如下图 1.1 所示:
  
  
  1.4.2 研究内容
  
  文章共有六大章节,具体框架如下:
  
  第 1 章:绪论。主要论述本文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及其意义、简明扼要的阐述了研究思路、内容与方法。通过对国内外农村留守儿童阅读环境现状的分析研究,在汲取优秀研究成果的同时也清晰的认识到前人们研究的不足之处。
  
  第 2 章:农村留守儿童阅读环境建设理论基础。本章节主要对农村留守儿童、阅读环境、农村留守儿童阅读环境等核心概念进行界定,引述阅读循环圈理论,阐述了构建农村留守儿童良好阅读环境的五大原则,从而确定本课题的理论框架结构。
  
  第 3 章:东山镇农村留守儿童阅读环境问题实证研究。本章节以岳阳市东山镇三所中小学的留守儿童为研究对象,提取农村留守儿童身处的家庭、学校和社会阅读环境的影响因素,简单介绍实地调研的基本情况,如调查方式、调查设计思路、样本选取说明以及样本基本情况分析等。调查东山镇农村留守儿童对阅读活动的感兴趣程度、阅读目的、阅读材料以及阅读场所等方面进行了数据分析。
  
  第 4 章:东山镇农村留守儿童阅读环境问题分析。在第 3 章的实地调查研究基础上,总结出东山镇农村留守儿童阅读环境现存如下问题:一是家庭阅读环境不良。
  
  农村留守儿童监护人自身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支持阅读活动的行动力不足,阅读条件不理想等方面的问题。二是学校阅读环境欠佳。学校领导及教师漠视阅读的重要性,图书资料匮乏,极少开展阅读推广活动,教师自身的阅读素养不高,不能为学生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三是社会阅读环境较差。农村文化氛围薄弱,缺少相关的文化活动,农家书屋阅读推广不力及等方面的问题。
  
  第 5 章:改善农村留守儿童阅读环境的策略。在大量文献查阅,实地调研基础上,借鉴前人的优秀研究成果,结合东山镇农村留守儿童阅读问题的实际情况,分别提出创设家庭阅读环境的策略:加强留守儿童监护人的监护责任,提高其阅读意识,倡导亲子阅读等;营造学校阅读环境的策略:转变学校的教育理念,教师提高自身阅读素养,增强对留守儿童的示范作用等;营造社会阅读环境的策略:积极推进“农家书屋”工程,鼓励政府机构、企业助力农村留守儿童阅读。
  
  第 6 章:总结与展望。总结本次工作的创新点和研究局限之处,对后续农村留守儿童阅读环境建设提出展望。
  
  1.5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四种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文献研究法,又称查找文献法。本文主要是针对与本研究相关的理论文献,包括国内外儿童阅读环境建设、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和农村留守儿童阅读环境建设研究的相关文献。查找并收集包括学术专着、期刊论文、调查数据、实时新闻等信息,整理出有关农村留守儿童阅读环境建设的相关资料,总结学术界研究的不足之处,揭示了本次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义。
  
  (2)定量分析法和定性分析法
  
  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是社会科学研究采用的主要方法。因此笔者采用定性分析法对“农村留守儿童”、“阅读环境”、“农村留守儿童阅读环境”等概念进行了界定。此外,对农村留守儿童阅读环境现状的调查需要进行定量分析,对实地调研的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3)问卷调查法
  
  依据问卷调查法的客观性、可量化性的特点,在前期通过文献查阅法掌握相关文献资料后,结合东山镇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设计东山镇农村留守儿童阅读环境问题的调查问卷。搜集样本调研数据,再运用统计运算与数据分析得出相关结论。
  
  分别对农村留守儿童及其监护人、学校领导、教师以及图书室管理员进行深入数据采集,全面深入的探究岳阳市东山镇农村留守儿童阅读环境的现状。以便有针对性的开展下阶段的研究工作。
  
  (4)访谈法
  
  访谈法具有主观性、灵活性的特点。通过对回收的有效问卷的数据统计与分析以及笔者对教师、图书室管理员、留守儿童及监护人实地个案面对面地以口述式进行交谈。研究者根据受访者的给出的信息来获有效的、真实材料,了解当地留守儿童阅读环境的现状。同时通过实地访谈了解当地留守儿童阅读环境建设的现状,利用对物理环境的观察记录发现问题,确保定量分析的准确性。
  
  1.6 研究创新与不足
  
  1.6.1 研究创新
  
  科学研究创新是以前人的优秀科研成果为基础,既要有继承和借鉴,又要有批判和发展。参考借鉴前人的优秀科研成果可以拓宽我们的研究思路,丰富我们的研究内容,使我们的实践研究成果更有说服力,理论体系更趋完善。在实地调研之前,笔者进行了长时间的前期工作,查阅收集关于“农村留守儿童”、“阅读环境”、“农村留守儿童阅读环境”等多方面的文献资料以及在互联网搜索农村留守儿童相关的新闻报道。作者在深入学习、研究和吸收前人优秀成果的基础上,通过独立思考与研究分析,提出了这一在图书馆学科领域内具有一定理论实践意义的课题,并对此阐述了自己的一些观点和看法。相较于前人的研究成果,作者以不同的论证角度。
  
  通过文献研究、问卷调查、访谈及观察多种研究方法相结合,从岳阳市东山镇农村留守儿童阅读环境现状的角度出发,从精神与物理层面提取农村留守儿童阅读环境的影响因素,并实地调研探析东山镇农村留守儿童阅读环境存在的问题以及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可行性策略。由此,本课题所提出的结论期许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给予社会大众一些启发,能够以自己独特的分析视角为他人再深入研究这一课题时提供一些新的思路与方法。
  
  本文工作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1)选题的创新点。如何构建农村留守儿童良好的阅读环境已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现今也有不少关于农村留守儿童阅读问题研究的优秀理论成果,但多集中于阅读的方法、策略和推广等方面研究分析。关于农村留守儿童阅读环境问题也仅有部分理论研究,实证研究极少。而针对阅读环境其特定的地域、对象的研究则是少之又少。选用知网查阅到的文献资料也只有几篇而已。由此可见学术界对农村留守儿童阅读环境建设的研究,不管是在理论方面还是在应用研究方面都存在严重的不足。
  
  (2)策略研究的创新点。借助“阅读循环圈理论”、“农村留守儿童”、“课外阅读”、“阅读环境”等概念研究。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岳阳市东山镇农村留守儿童阅读环境问题的现状,将留守儿童身处的家庭、学校和社会阅读环境的三个方面系统地分析研究,提取物理与精神环境的影响因素,总结出存在着家庭阅读环境不良、学校阅读环境欠佳以及社会阅读环境较差。继而因地制宜的提出了可行性的策略。
  
  1.6.2 研究不足
  
  笔者在进行实地调研阶段时由于诸多客观问题的的局限,造成了本文的研究工作存在以下的不足:
  
  (1)调研工作受时间、地域、人力、物力的限制,仅选定了岳阳市东山镇三所农村中小学学校开展了抽样调查工作。调研范围较为集中,数据来源不够全面、广泛,研究结论的代表性与准确性存在不足,改善策略的推广与指导作用有待检验。
  
  (2)由于访谈调查要求访谈者与受访者面对面的交谈,在问及一些是非、对错等主观性的问题时,大多数受访者要么避开问题要么作出违心的回答。在走访调查中时常发生数访不遇或拒访,造成统计数据上在准确性与客观性上存在偏差。
  
  (3)大多数农村家长或监护人员的文化水平较低,留守儿童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也参差不齐等,通过问卷调查想全面、深入地挖掘数据资料尚有一定的困难。
  
  (4)笔者的理论基础知识有待提高,访谈技巧与方法有待加强。访谈活动中不能准确掌握受访对象的心理活动,主导能力和挖掘能力均有所欠缺,并对调研数据的分析与把控能力不强,针对现状所提出的策略难免空泛化和片面化。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留守儿童论文
返回:图书馆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