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文化大交融的趋势愈发明显,跨文化的交流日益频繁,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融合与交汇,亦促使各种思想文化之间相互激荡,逐渐形成了文化的多样性发展态势。高校作为各种思想文化交融与碰撞的地方,亦是各种社会思潮交锋的主要领地,这些均为学术期刊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在这一过程中也伴随着存在学术功利化倾向,文章通过对当前高校期刊发展现状的分析,详细阐述了在高校期刊发展中的学术功利化倾向及其价值回归。
1、高校期刊发展的学术功利化倾向及其弊端
1.1高校期刊发展的学术功利化倾向
这个时代的功利性语境为学术期刊的世俗化提供了契机。高校期刊在发展过程中一定程度上受其影响,也存在着学术功利化倾向,资源配置没有得到进一步激活。特别是近年来,高校因专业技术评定以及职称评聘等对学术论文的规定,由此导致学术论文的批量生产之势愈演愈烈,学术期刊亦随之应运而生,数量日渐膨胀。于是,一些新办期刊和管理不规范、编辑力量薄弱的期刊因种种因素,如把关不严、滥收版面费、稿源不足等,刊用了大量学术水平低劣的论文,制造了学术繁荣的假象,这实际上在很大程度上助长了学术功利化倾向,客观上加剧了学术生态环境的污染,同时也影响了学术期刊自身的良好形象。
1.2高校期刊发展中学术功利化倾向的弊端
学术生态环境与高校期刊质量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直接影响着高校期刊质量。当前,学术生态环境功利化的倾向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有的还很突出,且学术功利化给高校期刊质量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突出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1.2.1影响了学术资源的优化配置。
目前,中国高校对科研日益重视,往往将科研创作与教育工作者的职称评聘、奖金、福利等挂钩,在这种评判标准影响下,部分教育工作者日渐忽视了课堂教育对于高校发展的重要性,而是把科研创造、论文发表作为主要任务。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高校教育工作者往往重视科研创造的量而忽视了质,往往忙碌于科研创造的一些表面工作,或热衷于浅薄的、功利化的学术创新。于是,衍生了相当大一部分粗制滥造、滥竽充数的论文,这在很大程度上冲击了高校期刊这一展示高校学术成果和学术水平的平台,而高校期刊出于各种因素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成为该类论文发表、传播的载体,这无疑在很大程度上造成学术资源的浪费,影响了学术资源的优化配置。
1.2.2助长了学术腐败
高校学术刊物作为中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的参与者之一,对科技文化的发展与传承承担着不容忽视的重任。对高校期刊而言,最重要的就是要在其编辑出版活动中富有强烈的伦理道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能够自觉担负起维护并促进科技文化成果传播、发展的道义使命。然而,学术环境的功利化倾向使高校教育工作者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潜心科学研究、探索未知、冲击前沿的重要使命,而是囿于评聘职称、申报课题等,陷入了学术功利的怪圈。同时,学术功利化倾向亦对诸多高校期刊的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使得诸多高校期刊编辑忽视或遮蔽了高校期刊的根本目的,使得作为“学术展示、传播窗口”的高校期刊,难以承担起优化并传承前沿学术思想的重任,反而在很大程度上将高校期刊作为一种“职业训练场”而存在,从而削弱乃至丧失了高校期刊在学术传承中的重要地位和权威性,并助长了高校学术创作的腐败现象。
2、高校期刊发展中学术功利化倾向的诱因分析
2.1社会根源
社会环境的功利化以及教育的产业化发展,造成了学术功利化。20世纪50年代以来,科技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人们亦逐渐认识到大学在增强国家综合实力中的举足轻重的地位,于是大学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逐渐成为世界性的潮流,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教育者、受教育者皆成为实现既定目标的“工具”。这种急功近利的理念在导致学术功利化倾向的同时,亦对高校期刊发展产生很大冲击。同时,大学教育自身推行的产业化也是造成学术功利化的一个重要因素。选择市场经济作为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运行机制是符合实际需要的正确抉择,但是在推行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成了经济的“俘虏”,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成了经济的“附庸”。在此背景下,随着教育产业化的推行和高校招生规模的日益扩大,高校教育工作者一方面迫于教学压力的日益加大,一方面迫于评聘职称和申报课题等各种需要,在学术创造中泡沫逐渐增多,学术也日趋功利化倾向,凡此种种无疑均对高校期刊的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导致诸多高校期刊的稿源质量日趋下降,最终影响了高校期刊的品质和影响力。
2.2认识根源
功利主义的思维方式促使人们在思想认识上出现了偏差,导致了学术功利化。在功利主义的思维方式影响下,人们产生了一种认识误区,往往把功利看成唯一的价值,认为只有能折合成功利的东西才是有价值的。于是,在这种思维方式的支配和影响下,高校部分教育工作者逐渐忽视了学术研究的终极目标,其在学术研究中也逐渐显现出重“功利化”的倾向,于是,工具理想和价值理性之间失衡和脱节的现象在学术研究中日渐明显。这种倾向导致诸多高校教育工作者在科研创造时对科研创造的内容在本质和规律上缺乏深刻认识和掌握。于是,尽管人力、物力、财力以及时间和精力投入较之以往已经有显着增加,但实际效果并不令人满意,且往往事倍功半。因为任何忽视科研创造本质和规律,仅仅囿于科研创造的一些表面工作,或热衷于浅薄的、功利化的学术创新,只会导致更严重的学术危机和困境。
3、高校期刊发展的价值回归:以学术生态环境优化为视野
高校期刊应克服学术功利化的倾向,创造良性的学术环境,重建时代精神的意义场,开启真正的学术维度,以充分发挥出对优化并传承前沿学术思想的深刻影响力。
3.1提升高校期刊编辑主体的责任自觉
从编辑于整个社会意识形态的作用关系来看,编辑作为一种社会精神生产活动和文化现象是全部编辑思想、编辑观念、编辑活动、编辑现象等的抽象和概括,是在一定社会历史发展阶段和经济基础上产生并发展起来的,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作为一种复杂的高级精神劳动,编辑主体所从事的是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其面临的活动对象是精神劳动的初级产品,出版物作为编辑活动的最终劳动成果虽以物化形式出现,但内容仍旧是思想或意识的集中抽象,从而在本质上属于社会意识形态。编辑的社会意识形态性和上层建筑本质,决定了编辑活动的社会属性、经济制约性以及出版物的思想文化性。因此,编辑作为一种精神文化生产和传播的活动,是对初级精神劳动成果进行组构、选择、优化和创造的活动过程,是对借助于技术手段欲进行传播的信息---知识、思想、感情等,进行搜集、整理、选择、加工使其成为受众所接收的过程。可见,编辑是传播载体的缔造者,编辑的活动方式和活动内容,直接串联着社会意识系统,影响着社会精神文化的走向。
面对纷繁复杂的学术功利化倾向,高校期刊应积极应对各类挑战,着重提升编辑主体的责任自觉。特别是在编辑出版活动过程中,编辑在很大程度上通过某种标准的导向与协调、选择与精化导向了作者的创作,应充分正视该导向对社会生活各方面所产生的各种影响与作用。编辑的选择事关重大,因为选择产生了导向,在这个编辑行为的关键问题上,编辑要时刻牢记自己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职责,作出对读者负责的选择,作出对社会有益的贡献。因此,编辑只有不断提升其自身的责任自觉,选择、聚集、精化最先进的科学思想信息,在出版传播过程中充分发挥导向作用,才能最有效地促成受众世界观与方法论的量变与质变。
3.2防控学术功利化
以多方联动的整体思维防控学术功利化,构建高校期刊质量管理的调控机制3.2.1以正确的舆论导向形成编辑主体的价值判断。
高校期刊要能够反映时代变化和社会发展的思想观念,真正满足不同层次的文化需求,特别是发挥对主流精神的引导和批判,通过引导和批判把驻扎在人们心中的善与美、崇高和博大激发出来。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弘扬主旋律,就必须加强对价值观念环境的检测,加强对价值观念议程的设置,加强对价值观念取向的监督。具体而言:(1)加强对价值观念环境的检测,有助于高校期刊编辑了解、把握社会价值观念状况的基础性环节,促进高校期刊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2)加强对价值观念议程的设置,有助于高校期刊编辑在议程设置时更好地去伪存真,更好地判断和决定什么价值观念可以讨论,什么价值观念不容讨论。(3)加强对价值观念取向的监督,意在发挥高校期刊的重要“纠偏”功能。总之,通过对现实社会的各种正确的思想认识、价值取向的出版传播,批评和揭露各种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行为,充分发挥“社会排气阀”的作用。同时,通过价值观念议题的设置和价值观念取向的舆论监督等,使社会主导的价值目标体系内化为社会主流价值观念,并在此过程中,进一步促进编辑主体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
3.2.2以完善的网络管理提升编辑的媒介素养
所谓媒介素养是指人们在面对各类媒体信息时所表现出来的选择、理解、质疑、评估、创造、思辨和反应等能力。随着信息技术革命的飞速发展,面对期刊出版的网络化趋势,高校期刊要逐步改变“被动网络化”的策略,主动建构完善的网络管理,正视网络给高校期刊发展带来的各种机遇和挑战,尤其是在网络化趋势下高校期刊面临的出版安全等问题,以为编辑的媒介素养提供方向性的引导,进一步培养并强化编辑个体对媒介性质和功能的认知能力,对媒介信息的批判意识和批判能力,对不良信息的辨认能力和免疫力以及利用大众传媒为自己生活、工作、发展服务的能力等,以更好地参与并导向学术论文的创作,使之完善、定型,以便繁衍、复制,将各类先进、前沿的学术信息及时传递至读者手中。
同时,鉴于网络在当前编辑出版发行中扮演的重要角色,除了建设好编辑出版网络之外,如何管理好网络就成为一个新的课题。目前,通过积极的探索,很多高校期刊编辑部都建立健全了投稿、编辑等各种网络平台。高校期刊编辑部应根据国家和教育部的相关法律法规,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逐步探索出法律、行政、技术、自律等结合运用的管理方式和方法。借此更高效地借助网络这一平台,高效、便捷地采集各类学术前沿信息,从而在编辑出版中真正反映学术前沿动态,促进编辑不断反思、改进并完善其工作方法,提高编辑主体的艺术水平和编辑质量,进而实现高校期刊的全面和可持续发展。
航海类专业一般指航海技术、轮机工程、海事管理、船舶与海洋工程、船舶电子电气工程等涉海专业.通过访问图书馆主页、百度搜索引擎、电话联系等方式,对我国17所开办了航海类专业的本科院校图书馆的特色数据库建设情况进行调查,旨在对我国航海类专业特色资...
大学教育质量的提高,实质上就是如何对大学生进行多种教育使得其综合素质得到提高,这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改革的目标,当然也是专家学者以及教育机构研究的重要课题。作为一名在高校图书馆工作多年的基层管理人员,笔者亲身体验到图书馆在对促进大学生综...
1理论介绍新公共服务理论的主要思想在于公共服务是为公共创造便利,对公众权利进行保障。新公共服务理论继承了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可行性成果,在此基础上延伸了公共服务的范围,增加了关注公众的公民权、民主价值观以及更适应现阶段公民社会发展和公共管理实...
一、大流通服务模式带来的问题大流通服务模式是一种集收藏、借阅、咨询一体的服务模式,即借、阅、藏的合一。在馆藏文献充分开架的前提下,实现各种载体资源和服务区域的合并。辽宁工业大学图书馆新馆(以下简称我馆)从2011年8月正式使用开始,便按照大流通...
二、高校图书馆德育功能发挥的现状分析(一)高校图书馆德育功能发挥的现状调查为了更好的把握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德育功能发挥的现状,本文研究中对我国高校图书馆德育的现状进行了调查,调查采用问卷调查与社会访谈的方法,调查途径包括现场问卷调查、...
1慕课简介1.1慕课的概念和起源慕课(MOOC)是MassiveOpenOnlineCourse的缩写,即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OOC的概念最早由加拿大学者戴夫科米尔(D.Cormier)和布赖恩亚历山大(B.Alexander)于2008年针对曼尼托巴大学开设的一门名为...
3高校图书馆微博影响力分析数字时代背景下,网民人数增多,更多的人群依赖于网络带来的便利,传统的图书馆服务模式已经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加上高校图书馆的实际利用率不高,借助新型平台改变图书馆的服务迫在眉睫。微博的发展给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改革带来...
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是时代和科技发展的产物,它快捷、方便,涵盖的信息丰富,是教学和学生学习收集资料的重要平台.高校要做好电子阅览室的管理工作,使其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一、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的作用电子阅览室是高校图书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依靠对计算...
图书业务外包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图书馆员的工作量,缓解了因为逐年递增的购书经费带来的工作压力,但图书馆员必须改变图书业务外包完全依赖书商的思想。...
随着信息化、网络化时代的到来,用户已不再满足传统的半手工、半自动化的文献信息资源获取方式,而是朝着多元化、数字化以及网络化的需求方向发展。因此,高校图书馆不能停留在原有的传统服务方式上,而是应该以全新的服务理念、服务方式以及服务内容,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