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图书档案学论文 > 图书馆学论文 >

高校图书馆微博效用分析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08-19 共1763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3 高校图书馆微博影响力分析

  数字时代背景下,网民人数增多,更多的人群依赖于网络带来的便利,传统的图书馆服务模式已经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加上高校图书馆的实际利用率不高,借助新型平台改变图书馆的服务迫在眉睫。微博的发展给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改革带来了契机,通过微博,高校图书馆可以与读者更好的交流,充分了解读者的诉求,从而改善自身的信息提供方式。同时,有助于自身宣传,除了与图书馆相关的通知之外,还可以向读者推送学术信息、生活常识、热点话题之类的,以更加人性化的态度获得读者和行内人士的认可。可以与其他图书馆进行互动交流、相互借鉴和共同探讨,推动我国高校图书馆微博事业的稳定发展。同时,微博有助于高校图书馆读者群体的扩大,满足校外人士的相关信息需求。微博的应用对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方式和范围、人员素质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特色化的高校图书馆才能获得更高的影响力。

  3.1 微博信息传播的特点。

  微博作为近年来用户群体增长迅速、传播速度及时、受欢迎程度高的信息交流平台,它的信息传播特点主要集中在以下五个方面,如图 3.1 所示:

  第一,自主性。微博是一个典型的自媒体,用户发布的信息,可以是原创的,也可以是转载的,每个人的博文都是出于自己意愿发布,通过其他用户加以传播。每个用户是信息的发布者,同时也是信息的接受者,类似于一个信息中转站,每个人都是一个信息中心。

  第二,即时性。微博的使用使得信息传播减少了时间的延迟,随时随地发布信息,一经发布的信息,只要被感兴趣的微博用户看到便会及时转载或者评论。

  第三,便捷性。在互联网络发达的今天,发布微博可以不受地点的限制,在网络覆盖的情况下,利用电脑、手机等客户端,通过 API 接口进行连接。只要开通有微博账户,都可以随时随地浏览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同时也可以发布微博,分享信息。

  第四,裂变性。微博的信息传播不是简单的一对一的传播,而是呈几何级的裂变式传播。一个人的微博可能被 100 个粉丝转发,之后这 100 个粉丝的粉丝继续转发,以此类推。这种传播方式不同于简单的一对多,而是一对多、多对多的网状结构,只要有接收点存在的地方就是信息可以到达的地方。

  第五,圈群化。据调查发现,微博用户有着明显的群体特性,每个用户关注的大多是自己的朋友、亲人、同学、同事、业内人士、热爱的领域等,不难发现,每个用户对自己朋友、业内和热爱领域的博文更感兴趣,一个话题可能会引起用户群体的强烈反应。

  3.2 影响力因素分析。

  一般来说粉丝数量的多少是最能体现一个微博影响力大小的,但随着微博的发展,影响力的评定应该加入其它相关评定指标,从多方面进行综合评定才能确保影响力指标的完备性。总的来说,高校图书馆微博影响力的影响因素主要集中在以下三点:

  第一,活跃性。

  活跃度在微博影响力中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一个只是开通微博而每天不发或者隔很长时间才发布几条微博,必定会陷入"僵尸微博"行列,用户在使用微博时会感觉到没有任何信息可以获取,长此以往,活跃度不高,高校图书馆开通微博的意义便淡化了。总体来说,活跃度包含开通时间、发布的微博条数、原创微博和多媒体微博数。

  第二,传播性。

  微博的传播力度是自发并且呈裂变式增长的,一般来说,高校图书馆在微博上发布的信息被用户转发的越多、评论数越多、点赞数越高,证明信息的传播力度大,影响能力高,相关的高校图书馆微博在用户中的影响力就是最好的。

  第三,覆盖面。

  覆盖的用户群或者关注的用户越多,对丰富博文内容,传播链条的增长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一般来说,如果微博的粉丝数很多,则说明这个微博的覆盖面积广,影响力比较大,反之,则小。粉丝增多可以使更多的人了解到高校图书馆的相关信息服务,粉丝也有自己的粉丝,关于一些馆内的重要通知、学术活动、图书推荐、转发信息等得到的评论数、转发数、点赞数多,说明信息的覆盖用户多、传播面积广,有助于馆员和粉丝的良性互动,提高粉丝满意度。

  微博关注的其他用户多,说明其与同行的交流互动多,有利于借助其他账号的微博粉丝资源来宣传本馆,从而强强联合,共同进步。

  3.3 影响力模型的构建。

  微博信息在传播过程中有诸多的因素对微博的传播造成影响,用户的信息发布、粉丝数、转载、评论等行为都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微博的影响力大小。

  为了更明确的展示高校图书馆微博信息影响力的相关影响因素,笔者构建了影响力模型。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图书馆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