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图书档案学论文 > 图书馆学论文 >

学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平台构建中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6-01-12 共2791字

  近年来,因为高校图书馆藏书增多、类型复杂,师生科研需求和知识服务逐渐多样化的原因,国内高校开始重视学科服务的建设,陆续开始引进国外的图书馆管理系统,筹建图书馆学科服务平台.其中 Lib Guides、博客是使用普遍的管理系统,一些高校还运用了自主研发的软件.由于我国高等院校的学科化服务平台相对于国外来说起步晚、基础差,虽然经过了十余年的发展,但还是有一定的欠缺,平台的智能化、多样化、集成化、扩展性还有待提升.

  一、学科服务平台的背景和应用现状

  近些年,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高校师生科研活动不断开展,大家的学习教学对图书馆现有资源和网络公共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于是,学科化服务系统应运而生,在近几十年之内不断发展壮大.它具有一定的延展性,开拓性比较强,具有前沿性,先进性.学科服务平台是学科服务系统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将学科馆员、学科用户和学科资源三者紧密结合起来.在这个平台上,用户可以查询图书馆实体馆藏学科资源和网络数字学科导航资源; 学科馆员可进行学科资源的组织和管理以及学科资源的发布、提供学科信息跟踪,和数据服务、开展课题服务和信息分析、进行学科研究咨询和学术交流、保存与管理学术成果等; 用户和学科馆员还可以进行交流互动.20 世纪 70 年代中后期,学科服务诞生于美国研究型大学图书馆,学科服务出现在国内是清华大学图书馆首先设立学科馆员,随后学科服务在中国大地遍地开花,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陆续设立学科馆员,开展学科化服务.

  二、学科服务平台建设中的问题和以后的发展模式

  学科服务平台必须由专门的具有一定专业知识的学科馆员渗透到用户的科研或教学生活中,了解他们所需要的信息,整合更多不同来源的文献及电子资源,寻找更多可用的的专业资料和信息,淘汰过时的研究资料,为用户的研究和工作提供有效的、具有针对性的信息资源和服务.

  ( 一) 自主研发建设学科服务平台模式.自主研发的学科服务服务平台是指图书馆依靠自身的资源和技术支持,量力而行,建设出的切合自己学校需求的学科服务平台.国内第一个自主建立图书馆学科服务平台的是上海大学图书馆,其以 Web2. 0 技术为基础,利用免费开源软件,利用 BLOG、RSS、WIKI、AJAX 技术分别建立了上海大学图书馆博客系统、新闻聚合系统( 图情版块) 、学术百科和图书馆动态主页等.基于 Web2. 0 的学科服务平台,以信息资源为前提,以学科馆员为核心,以主动满足用户需求为目标为师生的教学科研提供个性化服务,其典型的代表就是学科博客,对此技术应用比较成熟的还有西安交通大学图书馆.该模式具有一定的契合度,灵活性较强,能够更符合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比较符合自己学校的需求,但是该技术开发周期长,对图书馆技术方面要求高,不能得到更为成熟的发展.

  ( 二) 外包开发学科服务平台模式.外包开发建设学科服务平台模式是指通过委托或招标等开发方式,选择拥有一定技术开发能力的科技公司或者数据库企业为高校开发学科服务平台,如深圳大学城图书馆、上海海洋大学图书馆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图书馆等等就是采用该模式.外包式开发建设学科服务平台平台模式的优势在于能充分发挥数据库企业或科技公司雄厚的技术开发能力和丰富的软件系统开发经验以及海量的文献信息资源.同时,高校图书馆可提出自己的一些个性化需求,与开发商进行充分的沟通与交流,通过定制开发来满足学校的个性化需求.

  ( 三) 利用商业化软件建立学科服务平台.利用商业化软件建立学科服务平台,简单来说就是由专业的公司和单位整合学科服务的各种相关功能,结合不同学校的需求特点,研发成软件进行售卖.最为经典的就是 LibGuides 系统和维普资讯 LDSP学科服务平台.LibGuides 是由美国 Springshare 公司融合使用嵌入式 Web2.0 技术开发的,学科馆员可以通过该软件为读者筛选与学科相关的文献和资料,能够将馆藏、网络资源、课程研究、学科馆员博客、院系信息等等一系列内容组织起来,进行整合发布给读者.其功能上融合了浏览搜查、Email 提醒、书签和分类、服务咨询、信息评价、用户评论和社区聊天等.截至目前,全世界有近 5,000 个图书馆其中我国 70 余家高校图书馆应用LibGuides 系统建立学科服务平台.LibGuides 系统的优点比较明显,它可从整体上进行有效组织和集成图书馆内外的相关文献资源; 易于用户、馆员、技术人员的沟通、交流与共建共享; 易学易用,操作简单.但 LibGuides 系统的缺点也比较突出: 此系统不支持中文检索与排序,模板较为死板,不易扩展.维普资讯LDSP 的网络服务平台就是整合利用了图书馆的各类电子资源,以广泛的素材面和开拓的资源索引面向用户开展多样的个性化服务.该平台提供的学科服务功能比较全面,包括资源的采集、管理、筛选、推荐; 学科研究服务、学科参考咨询、个人作品管理、问卷调查服务; 系统消息及设置功能、用户管理功能、统计管理功能等.

  三、解决学科服务平台开发运用问题的方案

  ( 一) 提高学科服务平台的集成化程度.国内高校的学科化服务平台建设应该以学科为界限,将图书馆的各元素综合起来,与图书馆的网站主页、资源数据库、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等相互支持、共同存在的.为了更加方便学校师生的教学科研,学校的其他部门各自的管理系统或平台需要与图书馆学科平台实现双向的信息对接.比如图书馆学科服务系统与教务处系统相结合,这样既便于图书馆向任课老师、开课班级提供服务,也便于教务处了解任课老师和学生使用图书馆资源的情况,实现跨部门、跨系统的资源共享和工作协作.

  ( 二) 保持学科服务平台建设的可持续性.学科服务平台的开发建设是一个永久性持续性话题,是相对于用户的需求变化而变化的.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学科服务理念的变化,在不同时期学科服务的功能也在不断变化着,这就要求学科服务平台开发建设的每一阶段都应不断总结,不断探索,为后续发展提供良好的积累,充分利用其它相关研究成果吸取经验.

  ( 三) 完善对学科服务平台的宣传与管理.为了更好地推广学科服务,加强图书馆与用户的互动交流,学校可以在高校的官方网站和官方微博设置宣传平台,发布学科服务的最新资源动态和服务动态,使用户了解到图书馆学科服务的进展,提高用户对图书馆学科服务平台的使用率,同时也可以利用微博微信等与用户沟通,听取用户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完善学科服务平台.

  目前看来,高校学科化服务建设是一项持之以恒、任重道远的工作.而且现在的图书馆为用户提供的学科服务仍存在不少的问题,学科服务并没有深入到每一位用户的学习及科研中,用户对于图书馆的建设也并不关心,而且,用户对图书馆的依赖性不强,更偏向依赖于各种搜索引擎.因此,想要建立一个以用户为中心的学科型知识服务平台,想要使图书馆提供更深层次的知识化、个性化服务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另外,学科资源的更新、学科服务的配置、学科馆员的专业水平和能力等方面还存在较大不足.三种学科服务平台建设模式中,自主开发建设和外包型建设比较符合高校图书馆的后续发展.但是,学科服务平台缺乏智能性,适用的用户范围也比较小,用户评估机制不完善,宣传方式需要改进,扩大感召力.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图书馆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