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管理学论文 > 企业管理论文 >

军工企业大运文化建设“七个一”工程探究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6-12-26 共8381字
摘要

  一、大运型号文化实施背景

  (一)保障大运研制成功的客观需要

  中航工业西飞以国产大型运输机研制为契机,开展型号文化建设,实施大运文化“七个一”工程,保障了型号研制的成功,也积累、提炼、升华了企业的精神财富。

图 1 中航工业西飞厂区
图 1 中航工业西飞厂区

  自主研制大型运输机,对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带动科学技术发展、增强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都具有重大意义。但是,大型运输机大量地采用了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涵盖了新材料研制、工装制造、零件加工、飞机装配和系统安装调试等关键制造技术领域,项目研制技术跨度大,需要牢牢把握技术创新的主动权,实现核心技术突破(见图 2)。

图 2 首飞
图 2 首飞

  大运研制也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集成工程,管理难度前所未有。长期以来,我国飞机研制多采用“一所一厂”格局,飞机研制大致遵循分阶段的串行模式,大运研制打破了传统“一所一厂”的研制格局,采取大联合、大协作、大组织和大管控的大军团作战和整体协同机制,需要集中全行业资源协作研制,举全国之力。

  但是,各制造商和供应商分布在不同地域,行政隶属关系不同,内部管理制度不一致,要在异地联合研制中实现集成管控,需要构建符合工程研制需要的技术和管理集成网络,构筑异地协同平台,保证研制进度和产品质量。

  面对这种前所未有的挑战,培育和形成富有时代特征、航空特色的“大运文化”,提炼、升华大运精神,形成研制团队共有的行为模式和价值标准,对促进大运项目研制成功具有重要的精神引领和文化保障作用。同时,在大运研制过程中,从研制团队的领导干部到普通员工,肩负“航空报国、强军富民”的国家使命,激发现出这种奉献和拼搏的精神,也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培育、提炼、升华大运精神,使之成为整个中航工业乃至全国全民族的精神财富,能够为中航工业的腾飞贡献文化动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发展贡献精神力量。

  (二)实践文化与管理融合的重要着力点

  伴随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兴起,管理科学理论从 19世纪末开始萌芽和发展,迄今已经有上百年的发展历史,经历了古典科学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现代管理科学理论和文化管理理论四个阶段。文化管理理论开始于20 世纪 80 年代,强调“企业即人”,认为企业中人财物的管理应该是一个有机系统,人处于管理的中心和主导地位,强调通过企业精神、员工价值观的培育形成凝聚力和向心力,增强企业竞争力,因此也被称为柔性管理。

  进入 21 世纪以来,彼得·德鲁克等管理学大师更是对文化管理做出了更深一步的解读,提出“管理是以文化为基础、植根于文化之中。”文化管理是企业管理理论发展的最高阶段,文化管理阶段也代表了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

  中航工业西飞是国内最早研究和建设企业文化的企业之一,早在 1988 年,就提炼了企业精神,创作了司旗和司歌,设计运用了企业司徽。2000 年 8 月,以质量文化建设为切入点,召开了企业文化建设全面启动大会,同时下发了《西飞公司企业文化建设三年规划》以及质量文化建设的专项计划。2008 年,《西飞纲领》正式颁布施行,中航工业西飞开始迈进文化管理的新领域。

  2011 年开始,到 2012 年的两年时间,公司将自身文化实践与中航工业集团文化建设整体推进规划对接,逐步建立起了一套具有前瞻性与操作性的工作模式——“172模式”,推动文化建设与企业战略的融合,实施文化强企战略。“172 模式”包括以下主要内容:以一套完整的文化管理思想体系为核心,以文化教育等七个平台为依托,以子文化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考核为基本路径,全面成体系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工程。

  多年来,中航工业西飞依托文化建设的“172模式”,先后推进了型号文化、质量文化、民机文化等多项子文化建设,并且形成了包括“铸国防利剑,扬中华国威”型号文化在内的子文化理念体系。大运研制作为中国航空工业的跨越性科研项目,作为支撑中航工业西飞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柱型号,是企业科研工作的主线。同时,大运研制过程中呈现的新特点,如核心技术创新难度大、行业集成协作范围广的特点,也代表了未来我国航空装备研制的发展方向,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推进大运文化“七个一”工程,建设型号子文化,是中航工业西飞实践“172”文化建设模式、推动文化建设与型号研制相融合、文化与管理相融合、实践文化强企战略的重要着力点(见图 3)。

图 3 型号研制与文化强企战略相融合
图 3 型号研制与文化强企战略相融合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企业文化论文文化建设论文
返回:企业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