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问题关系到社会每个人切身利益,也是关系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需要社会各界高度重视的问题。近年来媒体新闻上不断曝光出来的食品安全事件,不仅仅对消费者身心健康造成巨大伤害,而且对整个社会的食品生产、食品市场发展和政府相关管理部门的形象也带来了消极的影响。随着食品安全问题对社会经济影响的不断扩大,中国对于食品安全问题的研究也随之加大和深入。当前,整个国家、社会乃至每个人都十分关注食品安全问题。随着十八届五中全会落下帷幕及新五年规划建议的通过,全会首次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实施食品安全战略。一直以来,***总书记都高度重视食品安全问题。并在政治局学习会议上指出,关于食品安全问题要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加快建立科学完善的食品药品安全治理体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九十九条,食品的定义如下:指各种供人食用或者饮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但是不包括以治疗为目的的物品。食品安全的定义是: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世界卫生组织对食品安全的定义是:食物中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有影响的公共卫生问题。由此可见食品安全是一门专门探讨在食品加工、存储、销售等各过程中确保食品卫生及食用安全,降低疾病隐患,防范食物中毒的一个跨学科领域。食品安全是涉及到各一个较长链条的生产、储存和销售的多领域的共同作用的问题,所以食品安全很重要。2013年***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发表重要讲话并强调,能不能在食品安全上给老百姓一个满意的交代,是对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
二、食品安全的三大利益相关主体
经济学上,经济运行的三大主体就是政府、企业和消费者。食品安全也是涉及到政府、企业和消费者三方利益相关体的一种经济活动。在市场机制下,食品安全的实现就是要依靠政府、食品企业和消费者这三个利益相关者共同努力实现。三者关系协调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全面的过程。任何一方出现问题,都会引发食品安全问题。
(一)食品安全的生产企业
食品生产企业又分为原料供应企业和原料加工企业。食品安全的原料供应主体,主要包括农产品公司、农业合作社和普通农户。中国目前的农业产业化程度较低,食品原料供应以零散农户为主,很难对食品原料的生产过程进行有效的风险监控。周洁红和刘清宇(2010)研究表明,建立专业化合作社可以有效的克服这一问题。还有一部分学者也提出建立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和食品安全认证体系两条思路来加强食品原料的风险控制。周洁红和张仕都(2011)对当前蔬菜批发市场环节实施蔬菜质量安全可追溯现状、困难等进行剖析,提出了完善以批发市场为核心蔬菜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的相应政策和配套措施。赵雅玲等(2012)借鉴国际食品安全认证的经验提出建议,中国要加强社会监督、统一认证标识。王兆丹等(2015)则认为要建立包括法规标准体系、监督管理体系、科技支撑体系以及教育培训体系的全程食品追溯体系。魏益民等(2012)对食品溯源技术研究方法与应用原则进行了较全面的总结。陈雨生等(2015)创造性地提出食品安全认证和追溯体系耦合的思路。他们分析了食品安全认证和追溯体系的优势和不足,探讨食品安全认证与追溯体系耦合可行性及条件,提出实现我国食品安全认证与追溯体系耦合监管的政策建议。还有些学者对农户的质量安全认知和农户遵守食品安全规制的质量安全行为进行了分析研究,讨论了影响农户进行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的主要因素。
食品安全的加工主体是指各类食品生产企业。中国国内的研究集中于食品生产企业的食品安全供给动机和食品安全生产的风险控制两个角度。周洁红和胡剑锋(2009)对浙江省99家蔬菜加工企业的数据进行研究,分析得出企业进行质量安全管理的直接动力来源于市场。叶海燕(2013)认为食品生产企业的食品安全的供给动机主要包括企业追求利润的内部动机和法律法规限制的外部动机两个方面。内部动机源自达到或高于平均食品安全水平的企业可能获得额外的市场收益和食品安全事件发生的概率降低而减少的或有的赔偿性支出;外部动机则产生于特定国家的民事法律制度对食品安全标准的基本要求及惩罚规定对食品厂商或销售者产生的约束。
涉及整个食品安全的生产主体是一些食品企业的共同协调的利益综合体。整个的食品生产、储存流通必须严格管理、符合食品生产管理的相关法规要求,规范经营。社会上曝光的食品安全事件多是由于食品企业管理松懈,生产经营不规范,乃至违规,导致食品污染、滥用添加剂以及转基因食品原料的使用等情况层出不穷。尤其一些中小型食品生产企业在生产中缺乏食品生产安全规范意识,过度追求生产效益。由于食品生产、流通及销售涉及环节和企业比较多,各企业之间利益追求及食品安全的认识不一,也导致生产过程出现若干情况不一的食品安全问题。因此,完善整个国家食品安全认证与追溯体系耦合监管对于食品安全生产是一个有效的举措。
(二)食品安全的消费者
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是消费者对于食品安全的认识、对于全食品的消费行为以及对安全食品的支付。作为独立个体的消费者,不同的地区和不同时期的消费者由于个人社会经济属性(年龄、性别、收入、受教育程度、民族习俗和宗教信仰等)不同,会使得安全食品消费者的认知程度、消费行为和支付意愿等都有不同的表现。从《国家统计年鉴》对于居民的收入和消费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居民的消费随着收入的增加,逐步由食品数量的需求转向食品质的需求。刘军弟等(2009)指出现实中的食品安全是在特定技术条件下的相对安全,不同主体对食品安全的认知和可接受水平不同。促进我国食品安全市场发展的关键是提高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支付意愿,同时在既定的收入、产品价格条件下,通过增加信息供给改善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主观认知,可以有效提高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支付意愿。Dosman等(2001)年研究指出收入较高家庭和年纪较大的妇女对于食品的安全关注程度相对要高。随着消费者收入水平和受教育程度的提高,消费者对于食品安全的关注也相应提高。周应恒等(2004)对消费者对可识别的安全食品的购买意愿的研究也有Dosman类似的结论,收入较高家庭和年纪较大的妇女对可识别的安全食品的购买意愿较强。而且王新宇(2010)研究表示收入水平、受教育程度与受调查者对食品安全信息及相关制度的了解程度成正比,消费者对食品标识的关注、认知程度与收入和文化程度成正比,与消费习惯也有紧密的关系,消费习惯和消费观念影响着消费者对食品安全信息的认知、接受和信任程度。因此,决策者在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时必须将消费者的认知状况作为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作为消费者要想在整个食品安全中积极消费,最重要而且有效的就是通过各种社会、国家提供的有效的途径,不断学习提高自己对食品安全各方面的认识。既要了解当今社会的食品生产的进步程度、食品的生产环境、食品加工过程,也要积极面对随着时代进步出现的不同的食品安全的认知。这同时也对政府和社会提出了新的要求,建立丰富强大的食品安全信息系统,以便消费者、乃至企业可以不断的学习,合理消费,安全生产。
(三)食品安全的政府
人类社会自产生阶级和国家后,政府就已经存在并体现它的威严和发挥它的作用。当今社会,政府从未像今天这样行使着它无比巨大的职能和作用,扮演着社会发展中极其重要的角色。企业和居民作为私人部门是以收益最大化为前提和目标的,而政府却不是这样。政府的经济活动一方面要考虑其收益与成本;另一方面又必须以全社会公正和公平为前提和目标。政府在食品安全问题中的地位主要是政府行政职能确定的政府监管。政府监督管理食品生产企业,最终是为了给广大消费者提供健康与安全的食品。众所周知,美国是世界上食品安全管理最为有效的国家。中国部分学者研究了政府和地方关于食品安全监管的有效的绩效指标体系、监管机制和地方政府食品安全危机的完善。但中国政府的食品安全生产所涉及的部门众多,涉及到了食品监管、工商、卫生、质检、经贸、公安等部门。如何协调各部门的管理工作,使政府对食品安全有效的地进行监管。中国可以了解学习美国食品安全管理,将有助于解决中国食品安全中的一些关键问题,并对促进中国安全食品市场的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整合政府各部门具体工作,建立统一、有效的安全法规体系、食品安全标准及检测、安全食品的审批及市场准入政策。对于所出现食品安全问题要从严治理,减少企业抱着侥幸心理的态度生产。
三、食品安全问题的建议
食品安全问题与食品安全的不同利益相关者所持态度和所关心的利益密切相关。各个利益主体都在追求着各自利益的最大化,在长期的合作与竞争中,正逐步形成较稳定的博弈关系。食品安全为了力求稳定的利益均衡:(1)企业必须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明确企业生产的产品安全标识,完善产品的追溯系统,严格控制自己生产、销售、储存等环节,加强企业诚信,建立信息披露制度;(2)政府要健全完善法规体系、加强执法力度。一方面要加强完善食品安全的认证审批制度,制定科学统一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另一方面对于食品安全责任要坚决与于打击。政府需要协调并且加大政府的监管力度,并在各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严格监管的同时,整合现有的各部门职责,组建一支职责明确、责权统一、监管严明高效的食品安全监管队伍,提高最终的监管和整治效果。(3)随着全球食品安全信息化的趋势,搭建中国的食品安全信息系统,完善食品安全的动态数据系统及分析与预警服务平台。方面个人、企业和政府随时了解信息,调整自己的消费、生产和管理,努力排除由于信息不对称引发的各种食品安全问题。(4)鼓励和发展安全食品相关的农业、生产和流通等领域技术创新,加强安全食品的生产、开发和管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于优质的安全食品的需求。
四、结语
生存和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永恒的主题,在当今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的社会环境下,全社会从政府、企业到个人关心食品安全问题,是社会稳定发展问题,也是国家经济发展,国家制度和综合实力的体现。
参考文献:
[1]周洁红,刘清宇.基于合作社主体的农业标准化推广模式研究-来自浙江省的实证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10,6:88-97.
[2]周洁红,张仕都.蔬菜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基于供货商和相关管理部门的二维视角.农业经济问题.2011,1:32-38.
[3]赵雅玲等.食品安全壁垒对我国食品产业竞争力的影响[A].科学发展·惠及民生--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八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C].2012
[4]王兆丹,魏益民,郭波莉.从"农田到餐桌"全程食品追溯体系的建立[J].江苏农业科学.2015,1:263-266.
[5]陈雨生,梁杰,尹世久.我国食品安全认证与追溯体系耦合监管研究[J].经济问题.2015,3:93-97
[6]周洁红.农户蔬菜质量安全控制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浙江省396户菜农的实证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6,1):25-34.
[7]周洁红,胡剑锋.蔬菜加工企业质量安全管理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以浙江省为例[J].中国农村经济,2009,3:45-56.
[8]彭玉珊,孙世民,陈会英.养猪场(户)健康养殖实施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山东省等9省(区、市)的调查[J].中国农村观察,?2011,?2:16-25.
结语食品安全监管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完善更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工作,必须紧密依靠政府监管的各部门以及学术界多学科的密切配合,加强沟通和协调,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形成合力的效应,最终实现加强食品安全法规标准...
一、食品安全概论食品安全这一概念,是1974年由联合国粮食组织(FAO)首次提出的,迄今为止,尚未有一个明确、统一的定义。但综合分析后不难看出,关于食品安全的定义之所以存在诸多不同表述,实质上只是人类基于不同社会发展阶段而对食品安全存在的认识...
5完善中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建议5.1设置机构--集中监管权力。5.1.1各级政府设立食品安全综合协调常设机构。食品安全是一个复杂的庞大工程,食品安全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协调监管机构。我国已经设立了食品安全委员会作为高层次的议事机构,参照日本内阁食...
食品安全不仅仅关系到社会民生,更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和社会的稳定健康的发展是尤为重要的。所以当今我国政府非常重视食品安全相关的工作,不仅仅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更是为了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需要。建立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食品安全规制体...
在每个时代,食品都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同时,在食品方面,食品安全问题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而对于食品安全来说,离不开监管制度的建立,来使所生产的食品具有一定的安全性。相应地,随着时代不断演变,已有的食品安全监管制度也需要进行适当...
4中国食品安全法律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4.1食品安全民事责任归责不统一4.1.1相关法律对食品侵权归责原则认定存在冲突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以下简称民法通则)第122条可知,因产品质量不合格至他人损害的,无论是人身还是财产损害,其产品的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