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京津冀节能环保产业链建设问题探究
【第一章】京津冀节能环保产业协同发展研究绪论
【第二章】节能环保产业链相关理论基础
【第三章】京津冀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第四章】京津冀地区节能环保产业链现状及不足
【第五章】京津冀节能环保产业链的构建
【第六章】构建京津冀节能环保产业链的相关政策建议
【结论/参考文献】京津冀节能环保产业有效衔接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5 京津冀节能环保产业链的构建
京津冀节能环保产业链的构建,要根据市场需求以及京津冀目前产业、经济发展现状,确定京津冀目前应着重发展的节能环保细分产业。在此基础上,仔细研究这些细分行业各生产环节,按照经济技术联系,选择最适合的连接方式,综合考虑各地区的比较优势,在京津冀地区进行布局。
5.1 京津冀节能环保产业链构建应遵循的原则
5.1.1 科学性原则
节能环保产业链的构建,必须要满足劳动地域分工的要求,结合京津冀目前实际情况以及京津冀三地功能定位,充分发挥区域的比较优势,按照经济技术联系及劳动分工的要求来开展生产活动,围绕客户的最终需要打造一条与之相配套的产业链。
5.1.2 效益性原则
不能为了追求产业链的完整性而构链,产业链也并不是越长、链条越复杂,就越好。只有那些能创造价值、切实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的链条才能为社会所认可。在京津冀节能环保产业链的构建和培育上,必须充分权衡建链的成本和效益。
5.1.3 市场性原则
产业链构建的主体是企业,产业链构建的目的是为了追求企业利润最大化,因此产业链的构建必须依靠市场手段来进行,发挥市场机制和价格机制,让企业主体在政府释放的明确信号下,自主地按照产业政策所指引的方向进行资源的配置流动。
5.1.4 整体性原则
京津冀节能环保产业链的构建应把京津冀作为一个整体,把京津冀整体看成一个系统,在区域内部进行产业链构建,打破行政壁垒,从整个区域视角对资源进行配置,充分发挥各地的比较优势,找到节能环保产业链各个环节发展的最优区位,形成区域间产业合理分布和上下游联动机制。
5.2 京津冀节能环保产业链构建的思路
5.2.1 京津冀节能环保重点行业的选择
京津冀三地经济发展水平处于不同发展阶段,且三地要素优势互补。北京主要具有人才、研发方面的优势,天津拥有良好的工业基础及便捷的交通,河北主要具有劳动力成本及自然资源优势。北京三次产业结构由 2012 的 0.8:22.7:76.5 变为 2013 年0.8:22.3:76.9,第三产业占比 76.9%,比上年提高 0.4 个百分点。现代服务业表现强劲,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与地质勘查业总量均超过千亿。其中,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增长11.2%,金融业比上年增长 11%,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长 9.5%,均高于全市经济增速水平。天津 2013 年三次产业结构为 1.3:50.6:48.1.全年航空航天、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轻纺和国防等八大优势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3578.60 亿元,工业基础十分良好。河北 2013 年三次产业结构为 12.4:52.1:35.5,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且地理位置临近京津,劳动力在京津冀地区流动便利,有利于发展劳动力相对密集的节能环保装备制造业。
因此,在京津冀各地发展不同、优势互补的基础上,通过分析京津冀地区一般工业固体废弃物、废水及污染物的排放与治理、京津冀重点城市工业废气排放情况,从环保及市场需求的角度出发,寻找京津冀应该着重发展的节能环保行业。
(1)一般工业固体废物排放情况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是指工业生产过程中排入环境的各种废渣、粉尘及其他废物。可分为一般工业废物(如高炉渣、钢渣、赤泥、有色金属渣、粉煤灰、煤渣、硫酸渣、废石膏、盐泥等)和工业有害固体废物。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较大的省份主要集中在华北地区,河北、山西、内蒙古分列前 3 位。2013 年各省 (区、市)大、中城市发布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情况见图 5.1.根据环保部发布的报告见(表 5.1),2013 年,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排名前 10 位的城市见下表。前 10 位城市产生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总量为 64412.89 万吨,占全部信息发布城市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总量的 27.03%.而且排名前 10 的城市,有 8 个位于京津冀及其周边地区,这 8 个城市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总量的 23.10%.
(2)京津冀一般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及处置利用情况
如表 5.2 所示,全国 2012 年一般工业固体废弃物利用率仅为 61.0%,京津冀地区的天津利用率最高,能达到 99.6,%;北京的一般工业固体废弃物利用率为 79.0%,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河北的一般工业废弃物产生量最大,但是利用率却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些不能被有效利用的废弃物堆存不仅占用大量土地,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粉状的工业废物,随风飞扬,污染大气,而且许多工业废弃物含有易溶于水的物质,露天堆放造成了地下水造成了污染,治理难度大,而且成本高,有的污染甚至是不修复的,严重威胁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
(3)废水及污染物的排放与治理情况
京津冀地区工业废水直接排入环境的比例都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 78.20,其中北京比例最低,为 24.28%;天津次之,工业废水直接排入环境比例 41.99%;河北比例最高,达到 70.91%.尽管如此,但是京津冀地区是我国严重缺水的地区,水资源的短缺严重资源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再加上京津冀地区一体化步伐加快,在环保领域实行联防联控、统一排污标准,必然要求河北降低工业废水直接排入环境的比例,工业废水处理有很大的市场需求。
(4)京津冀重点城市工业废气排放情况
根据表 5.4,可以计算出京津冀地区工业废气排放量总量占全国比重为 22.29%,工业废气中二氧化氯、氮氧化物、烟(粉)尘排放量分别占全国比重为 15.60%、17.71%,24.78%.在京津冀内部,河北工业废气排放量总量占京津冀排放总量的 84.62%,这些工业废气主要来源石家庄(占京津冀地区排放总量的 8.44%)、唐山(占京津冀地区排放总量的 34.32%)、秦皇岛(占京津冀地区排放总量的 3.44%)、邯郸(占京津冀地区排放总量的 13.08%)、保定(占京津冀地区排放总量的 2.94%)等地区。从京津冀地区污染排放的分析情况来看,京津冀节能环保产业未来发展重点行业主要集中在一般工业废弃物循环利用业、再生资源利用业、废水处理业、脱氧脱硫及除尘四大领域。
5.2.2 节能环保产业链各环节的布局
产业链是由从原材料到顾客一系列的生产环节,按照一定经济技术条件关系联系起来的产业组织形式。人类的任何活动都要落实具体的地域空间,产业链也不例外。京津冀节能环保产业链空间布局呈现出“一横一纵一副”和“一核心”.“一横”指的是以张家口、北京、天津、唐山和秦皇岛组成的产业轴;“一纵”由承德、北京、保定、石家庄、邢台和邯郸组成;“一副”由石家庄、沧州、衡水组成。“一核心”指的是有北京、天津、唐山及廊坊组成节能环保产业核心区。处在节能产业链上各环节对生产要素要求差异巨大,比如研发环节,需要区域内分布着众多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良好的科研环境和舒适的生活条件,加上一般从事研发前期投入都比较大、失败率较高,因此,研发环节需要大量的资金进行支撑。北京中关村拥有全国最强大的创新资源,周围也分布着许多高校和科研单位,因此,节能环保产业链上的研发环节,可以布局在中关村、天津的滨海新区、还有河北的石家庄、秦皇岛等地。
处在节能环保产业链中游的制造环节,则需要有大量的土地,丰富的劳动力资源、良好的工业基础等条件。河北省作为人口大省,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同时产业机构以钢材、石化行业为主,为发展节能环保制造环节提供良好的配套基础。同时,本身这些企业也需要脱硫、除尘、废水处理的等设备,因此,布局在石家庄、保定、唐山、邯郸、邢台等地,既能满足制造环节所需要要素需求,同时也能接近最终的消费市场。
节能环保产业中的一般工业废弃物循环利用业、再生资源利用业需要消耗大量的废弃物,而这些材料一般价值相对来说都比较低,运输成本在产品成本中占有较高比重,属于原料指向型的布局类型,因此,这些产业需要布局在承德、邯郸、唐山、邢台、等工业废弃物排放较多区域,以及北京、天津、石家庄、唐山等城市生活垃圾排放较多的区域,以便于就地取材,直接在当地利用废弃物进行加工。
5.3 京津冀节能环保产业链典型构建案例
节能环保产业是一个跨产业、跨领域、跨地域,与其他经济部门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综合性新兴产业。尽管节能环保产业在国家有关文件中作为一个概念出现,但是根据涉及的节能环保技术、装备、产品和服务等八大领域,可以将其划分为节能产业、环保产业和资源循环利用产业三大产业。河北为了能精准承接北京的重点项目,确定了部分重点承接地区及其功能定位。例如,定位承德承接中关村相关产业,打造中关村承德产业基地,唐山曹妃甸区新型工业化基地,承接北京石化、装备制造、钢铁等产业转移,合作发展港口物流、海洋经济、海水淡化、节能环保等产业,并将与京津合作打造环渤海自由贸易区[39].因此,我们以大气污染防治设备产业链以及承德尾矿综合利用产业链这两个例子,来阐述河北如何与京津节能环保产业链进行构建。
5.3.1 大气污染防治设备产业链构建模式
京津冀大气污染防治设备产业链(见图 5.2),处于产业链上游的是研发机构,包括企业研发部,与企业合作的高校、研究所等,这是整条产业链的核心环节,因为研发水平的高低,直接所生产设备性能,决定着整条产业链的层次水平。北京市拥有国家部委直属节能环保科研机构 43 家,节能环保类国家重点实验室 42 个。全市 26 所“985”和“211”高校均设立了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相关专业,节能环保相关科研机构和实验室超过 300 个[42].北京作为科技、资本、人才等高端要素集聚中心,在节能环保产业研发方面的优势非常巨大,因此,大气污染防治设备研发机构自然处在北京。
处在产业链中游的是大气污染防治设备生产企业,负责的是设备的生产,与之密切相关的配套产业是钢铁产业,钢铁产业既为它提供原材料,同时也是大气污染防治设备的主要需求者。河北省重工业基础良好,钢铁产量也是全国第一,能为生产企业提供所需原材料。河北省大气污染防治设备发展迅猛,仅 2013 年产量达 1341 台,同比增长18.99%[43],而且河北还有许多钢铁、火电等污染物排放企业,这些企业迫切需要大量污染防治设备来进行技术升级改造,市场需求巨大,便于就地消化。因此,在考虑了河北目前的产业现状,结合河北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功能定位,河北主要负责污染防治设备的生产,这样能充分发挥河北在制造业方面的比较优势。
处在产业链下游环节的是分销商和合同能源管理公司,与之相配套的产业是物流以及金融行业,这是关系到整条产业链能否实现价值的重要环节。大气污染防治设备生产出来之后,一部分是通过分销商,直接销售给给用户;还有一部分并不是直接销售,而是卖给了合同能源管理公司,由他们来管理和运营这些设备。因为大气污染防治设备的价格往往都是很高的,而购买之后,要实现经济效益,一般都需要很长的时间,用户企业如果直接购买,会增大其财务压力,增加用户的经营风险。为此,需要合同能源管理公司来负责资金的筹备,对污染防治设备进行维护,用户企业只需专注于原来的领域,无需投入额外的资金精力。根据下游环节的这些特点,这些企业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分布在京津冀三地的某一区域。
5.3.2 尾矿综合利用产业链构建模式
承德市是矿业大市,过去依托富集的资源,大力发展采矿业,在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财富奇迹的同时,也产生了大量尾矿,给土地、生态环境、安全和资源带来了重大压力。
为有效利用丰富的尾矿资源,全力推进承德国家级基地建设,承德将尾矿综合利用提升到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培育新兴产业的战略高度,2013 年实现产值 50 亿元,利税 10亿元,走出了一条“变废为宝、利国利民”的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之路。但是面对着矿业城市转型升级的压力,以及巨大的市场需求,还必须做大做强尾矿综合利用产业,从“强链”角度来与京津合作。
处在尾矿综合循环利用产业链的上游是尾矿供应商和为尾矿循环利用提供技术支持的研发机构(见图 5.3)。2013 年,一个省级研发机构已经落户承德,未来承德还要通过和北京,天津等地的科研机构合作,加快推进研究院的建设,重点推进共性、关键先进适用技术和新产品、新工艺的研究开发,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打造公共技术研发服务平台。中游环节主要包括尾矿生产、综合采选和尾矿再选、尾矿干排等环节。北京已全面禁止采砂、采石,可利用的尾矿砂资源也已枯竭,且不再批准新的建筑材料生产企业。
所以承德可以把这一部分尾矿生产企业承接过来,结合自身在尾矿资源和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利用尾矿进行生产建筑材料及其他高端产品,目前这些产品已经销往京津冀很多地方;综合采选和尾矿再选环节主要为采用上游研发机构提供的新的技术、工艺流程,让在之前初次开发利用的矿石能进一步进行筛选,然后进入下游环节进行冶炼,从而进一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为此,必须建立好科研成果转化基地;尾矿干排是指将现在暂时不能开发的尾矿,主要是针对一些矿物含量高,但是现在不能充分提炼,如果作为建筑材料又浪费的尾矿。通过对其浓缩后,再经脱水振动筛等高效脱水设备处理,形成含水小、易沉淀固化和利用场地堆存的矿渣,矿渣可以转运至固定地点进行干式堆存,这样减少尾矿的存储空间,能将尾矿危害降到最低,待以后技术进步了,还能再进一步开发。
下游环节主要为建筑集团、经销商、矿石加工企业及尾矿库。利用尾矿生产出来的建筑材料及其他产品,可以通过直接运到建筑工地,或者是通过经销商进行销售。为了能顺利实现价值增值,承德要积极开拓京津以及周边的市场,走品牌营销路线,注重售后服务。下游的加工矿石加工企业,主要是利用尾矿进行再提炼的生产者,承德可以通过“纵向”拓展,与这些企业签订协议,或者进行重组、并购,结成战略联盟,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降低尾矿企业外部不确定因素对整个产业的冲击。最后还有一部分现在不具备提炼利用能力,但价值高的尾矿进入了尾矿库进行了保存,待科研人员通过对它们进行研究,以后开发出新的工艺和技术后,再进行利用。
摘要随着2014年京津冀一体化被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京津冀一体化引起了各界的激烈讨论。京津冀协同发展已经倡导了多年,但一直没有实质性的进展,主要原因在于京津冀三地一直纠葛于自身的利益。近几年京津冀三地环境逐渐恶化,空气质量严重下降,雾霾天...
一、京津冀一体化存在问题1、协调管理机制缺失,统一规划难落实:区域内没有形成统一的公共管理组织和协调机制,公共管理失调问题凸显,公共资源协同管理难以展开。一亩三分地的三地迫切需要主管部门统筹规划,对各方利益进行折中,促进区域利益最大化。2...
第1章绪论1.1选题背景。京津冀一体化已提出多年,但是一直没有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主要原因是三地一直为了各自的利益纠葛,没有抱团发展的实质性行动。近几年京津冀的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京津冀大部分地区笼罩在雾霾之下,这给京津冀三地敲响了...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座谈会,以此为标志,京津冀协同发展被正式提升至重大国家战略层面。目前,京津冀地区已经成为和长三角、珠三角并称的我国三大经济增长极之一,但与长三角、珠三角相比,京津冀地区尚未形成行之有效的区域内...
一、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重大发展战略近年来,作为我国经济增长最快的区域之一,京津冀区域的经济地位日益凸显,1总面积为21.59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城市土地总面积的4.56%,总人口为9203.16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7.59%.京津冀地区用不到全国5%的土地面积...
今天的中国,城市发展的外部环境不断发生着变化:国际上,经济全球化浪潮愈演愈烈,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国内,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市场经济日益成熟。这些因素既构成了研究中国城市群体演变的现实背景,也成为影响中国城市群空间结构演变的动力:城市影响地域...
2相关理论基础2.1相关的概念2.1.1节能环保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是指为节约能源资源、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的产业①,是国家加快培育和发展的7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节能环保产业并不是一个独立的新型产业业态,它与传统的产...
3京津冀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3.1京津冀地区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现状分析节能环保产业是一个跨产业、跨领域、跨地域,与其他经济部门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综合性新兴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是一个伴随着节能环保工作的需要而独立出来的产业,更多呈...
1绪论1.1选题背景及意义1.1.1选题背景从经济发展角度来看,北京、天津和河北三省市之间资源禀赋各异、优势互补,产业梯度明显,具有联合发展的基...
1京津冀经济发展历程概念萌芽阶段(1985-1995年):关于京津冀区域发展相关概念最早是1982年北京首次城市规划中的首都经济圈.1986年,李瑞构思环渤海经济区的设想,当时设立环渤海区域合作市长联席会,为地方政府搭建沟通平台。1992年,环京津和环渤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