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流域特别是下游地区,早在唐宋就成为我国重要的经济区,明清以后更有发展。进入近代以后,中国的被迫对外开放带来的航运业、电讯和铁路交通的发展为长江流域经济的紧密联系提供了有效手段。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使长江流域经济愈来愈成为一个整体。
一、水运纽带
长江航运作为上、中、下游地区物质流的纽带,为流域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就长江干流而言,其水运货运量十分巨大且保持着较高的增幅,就长江干流各地区而言,水运客运量在不同的地区呈现出不同的发展趋势,但水运货运量却无一例外的呈现出快速递增的态势。
二、能源纽带
我国的能源资源十分丰富,水能蕴藏量居世界第一位,煤炭资源保有储量居世界第二位,石油以及天然气也有相当的储量且远景储量可观。从长江流域来看,天然气以四川、重庆和青海最为丰富,占到了全国的近 27% ;处于上游的四川、西藏和云南的水力资源技术可开发量装机容量分别为 12004 万千瓦、11000.4 万千瓦和10193.9 万千瓦,分别占全国技术可开发量的 22% 、20% 和 19% ,分别位列全国第一、第二和第三;上游各省市区的煤炭储量占到了整个流域的 68.6% 上游地区能源资源丰富,而下游地区则相对贫乏,水力资源和煤炭储量分别仅占全国的 3.6% 和 4.2% ,但下游地区则是我国经济增长极之一,对能源的需求极为旺盛。根据各地2020 年远景规划,到 2020 年下游地区人口将控制在 21981 万人左右,其中上海 1600 万、浙江 5200 万、江苏 8031 万及安徽为 7150 万。
另外,根据朱成章的研究,被划归为第一类地区的上海、浙江和江苏 2020 年人均用电量将达到 4700 千瓦时,而被划归为第二类地区的安徽 2020 年人均用电量将达到 3800 千瓦时,进而我们可以得到2020 年长江下游地区大致的总用电量将达到 9.68757 千亿千瓦时。可见,下游地区对能源的需求有着很大的增长空间,这样从客观上为长江上、中、下游地区的能源合作提供了可能。
因此,我国实施了“西电东送”的国家战略,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根据四川省电力公司官方网站提供的数据,2007 年四川省向外省市送电合计达到 24.11 亿千瓦时(包含水电 17.24 亿千瓦时,火电 6.87 亿千瓦时),其中向处于长江下游的华东电网送电4.17 亿千瓦时,向处于长江中游的华中电网输电 13.62 亿千瓦时,以及向重庆市输送 6.32 亿千瓦时。云南省委省政府极力打造和培育电力这一支柱产业,在加大对广东送电的同时,规划向华东、华中送电。这一国家战略的实施将使长江上中下游地区通过能源这一纽带将更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三、劳动力纽带
长江下游地区因有区位和政策的优势而实现了率先发展,但与上中游地区的发展差距却不断加大。这种经济活动在空间上的不均衡分布就必然要求劳动力在地区间流动,进而使劳动力市场从不均衡走向均衡。刘易斯根据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进程的特征提出了二元经济模型,很好地解释了剩余劳动力、城乡转移等发展中国家的现实问题。在刘易斯的模型中,劳动力在城乡之间可以自由流动,不存在显着的制度性障碍。城市的现代部门的较高工资水平和传统农业部门的低工资水平,是劳动力在城乡之间流动的驱动力量。进入 20 世纪 90 年代以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不断发展,户籍、人口迁移政策的逐步松动,被长期压抑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被逐步释放,劳动力流动规模越来越大。从长江流域来看,通过对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的分析表明:上海净迁入外来人口达到 299.2 万人,有 86.45% 来自长江流域各省市;浙江净迁入外来人口达到 220.7 万人,有 87.89% 来自长江流域各省市;四川净迁出人口为 640.2 万人,其中有 32.91% 迁往长江流域各省市;安徽净迁出人口达到 409.6 万人,其中有 70.35% 迁往长江流域各省;江西净迁出人口达到 324.7 万人,其中有 33.77% 迁往长江流域各省。
从长期来看,这种劳动力流动将长期存在,即便是下游地区由于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而减少对低技能劳动力的吸纳,也会增加对高技能劳动力的吸纳。而随着国家对中上游地区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的重视,高技能劳动力的供给能力将进一步增强。因此,上下游之间的劳动力纽带将长期存在。
四、旅游纽带
众多产业中,旅游业被誉为“朝阳产业”,具有投资小、见效快等优点。上游地区丰富的旅游资源,尤其是一些未经开发的原生态地区以及具有独特民族文化的地区,对下游地区习惯了城市喧嚣的人群而言,具有巨大的诱惑力。而另一方面,下游地区特别是上海这一国际大都市给上中下游地区居民提供了一个了解外部世界的极好的窗口。以四川省为例,2010 年四川省旅行社共接待长江流域其他各省市区游客共计 1301288 人次;其中下游地区共计604970 人次,特别是上海市达到了 326103 人次,中游共计 141417 人次,上游则为 554901 人次,但这些数据并不包括散客的数据。可见,长江流域各地区间的旅游产业已经成为相互合作发展的纽带。
【参考文献】
[1]周双超。中国水能资源富甲天下---全国水力资源复查工作综述[J].中国三峡建设,2005(6)
[2]朱成章。中国未来十五年的电力需求试测[J].节能,2006(5)
[3]蔡昉,王德文。作为市场化的人口流动---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分析[J].中国人口科学,2003(5)
2013年12月27日,李克强总理在天津市考察时提出积极探索,把滨海新区建成投资和服务贸易便利化综合改革创新区的新要求。这既是中央扩大开放的明确信号,也是对滨海新区在全国引领作用的新定位,更是各地投资于服务业发展的新方向、新目标。为此,...
第5章哈长城市群区域一体化发展对策本文在充分对哈长城市群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之后,针对其发展所面临的优势、机遇、挑战等多方面因素,对哈长城市群的未来更好的实现区域一体化发展提出以下几点具体的发展建议及对策:5.1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先行...
一、引言近年来,安徽省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发展的趋势,呈现出速度加快、结构优化、民生改善、后劲增强的良好态势。但各区域的发展水平差距依然较大,且区域内部发展不均衡,大部分城市不能在经济建设和农村建设两方面同时抓。安徽省16个城市内部的具体发展...
1前言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不断蔓延,我国实体经济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企业发展遇到很大困难和压力。知识和科技是克服经济困难的根本力量,也是增强产业和企业竞争力的不竭动力。2008年,广东省人民政府、教育部、科技部联合印发了《关于组织实施省部企业科...
一、前言当前我国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我国区域经济格局正由以沿海地区迅速崛起支撑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单极格局向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地区多个增长极共生的多极格局转变。这种格局的转变,意味着我国区域经济发展进入了互惠共生,合作共赢的新阶段,即...
第三章区域金融发展指标构建本文通过建立一个完善的区域金融发展指数FDI来代表我国区域金融的发展程度,并运用到面板数据模型中,实证分析八大经济区的区域金融发展与其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在过去大量的研究中,金融发展程度都是选用金融相关率FIR(Fi...
5京津冀节能环保产业链的构建京津冀节能环保产业链的构建,要根据市场需求以及京津冀目前产业、经济发展现状,确定京津冀目前应着重发展的节能环保细分产业。在此基础上,仔细研究这些细分行业各生产环节,按照经济技术联系,选择最适合的连接方式,综合考...
在新常态下以打造城市利益共同体为主题,构建与完善大国区域经济发展空间新格局,创造沿海沿江(河)沿线沿路经济带为主的纵向横向经济新轴带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中国区域经济已经进入新常态区域经济以新战略观为指导,坚持以中高速增长为导向的速度模式的定力...
6构建京津冀节能环保产业链的相关政策建议6.1企业层面6.1.1加快从事节能环保产业的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加强节能环保领域创新型研发设计人才、开拓型经营管理人才、高级技能人才的引进,把节能环保领域高端人才列入河北省重点领域人才目录;完善人才激...
习近平主席指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要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一个长期战略,从实施的重点和时序来看,首要的是积极参与并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因此,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研究中要以区域一体化的战略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