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社会学论文 > 社会保障论文 >

中国马克思主义社会福利制度健全研究绪论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06-21 共2883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我国特色社会福利制度创建探究
  【绪论】中国马克思主义社会福利制度健全研究绪论
  【第一章】我国社会福利体制建设的理论基础
  【第二章】中国特色社会福利制度构建的历程及取得的成就
  【第三章】我国社会福利制度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第四章】完善中国特色社会福利制度建设的政策建议
  【结语/参考文献】我国社会主义福利制度发展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绪 论

  一、研究背景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福利制度建设问题研究主要是从两个背景来进行思考。

  一是经济背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财富需要更加均衡的分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全体社会成员的收入有了明显的增长,但收入差距也在逐步加大。为了保障社会成员,特别是急需生活帮扶和救助的社会成员的生活水平和社会福利待遇,政府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要从加强社会福利制度建设的角度出发,进一步促进社会财富分配的均衡化,使全体社会成员享有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红利。

  二是社会背景,社会弱势群体亟需更丰富、更多样的社会福利保障。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特征日趋明显,老龄人口作为社会弱势群体广受社会的关注。同时妇女,儿童,残障人士等社会弱势群体所存在的问题也是社会福利所重点关注及着重解决的对象。虽然建国以来,我国社会福利制度的普惠性让越来越多的社会成员享受到了社会福利,但针对社会弱势群体及其相关的福利制度建设,仍是政府需要重点关注的。

  本文通过梳理马克思社会福利思想以及西方福利国家在福利制度建设过程中所取得的经验和教训,旨在吸取马克思社会福利思想的精华以及西方福利国家的宝贵经验,以此来解决我国社会福利制度建设所存在的问题,健全与完善我国各项社会福利制度,提高全民的生活水平和社会福利待遇尤其是社会弱势群体的福利保障水平,使社会成员能够全面且自由发展。

  二、研究意义

  第一,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福利制度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本文通过梳理马克思主义社会福利思想以及对西方福利思想的分析,来探讨分析社会福利思想在各国的发展历程及其现实意义,为党和政府在制定有关社会福利政策,健全与完善我国社会福利制度时,提供有价值的理论参考。

  第二,引起社会成员对社会福利的关注,保障他们的生活水平和福利待遇。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发展,人口老龄化等一些社会问题凸显,以及西方"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思想的灌输,社会各阶层对社会福利及保障越来越关注,渴求得到完善的社会福利。因此,社会亟需一个适应于当前经济发展和社会成员诉求的社会福利制度。探索马克思主义社会福利思想以及西方福利思想,对于完善和健全当前我国的社会福利制度建设,解决当前面临的问题,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三、研究现状
  
  我国学者对当前中国社会福利制度建设及其存在的问题的研究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从宏观角度来分析福利体系中各个方面。另一类是从微观角度进行针对性的研究。

  宏观分析的代表有郑功成,他认为我国社会福利建设相对于社会保障中的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的建设,是比较滞后的。同时也存在着诸如体系残缺、制度紊乱、多元分割、功能异化等问题,主要体现在人口老龄化与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对福利需求之间的矛盾。为了解决人口老龄化以及社会弱势群体所产生的问题,他建议我国的社会福利体系应加速从补缺性向普惠性进行转变。此外在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福利制度这个问题上,他提出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应当像中国经济建设一样进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使人民享有相应的社会福利。为了推进中国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我们既不能仅在原有的社会福利制度建设上简单的扩张和延伸,也不能完全照搬照抄欧美福利国家模式,而是要发展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与时俱进的中国特色社会福利道路。这样的发展道路需要强化政府的主导性,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各阶层的力量,这样才能更好的满足人民的社会福利诉求,保障民生。

  张倩倩认为到 2020 年我国将基本建成全覆盖的"发展型社会福利体系。"这一福利体系涵盖了养老、教育、健康、住房、就业、最低生活保障以及其他保障。同时,他认为社会福利体系与社会保障制度相比,是一个包含更多内容的系统,是一个以全面提升全体人民福利水平,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生活质量为目标的系统。

  微观分析的代表有王春光,针对的是我国城乡社会福利制度建设,认为我国社会福利在城乡之间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即农民的社会权利在更多层面上获得了政府的支持。但是,从另一个角度讲,城乡之间的社会福利的鸿沟不但没有缩小的趋势,反而在很多其他方面还出现了城乡差距鸿沟扩大的趋势,甚至在一些社会福利方面存在"死角".

  社会福利是由人民来享有的,在谢琼编著的《福利制度与人权实现》,通过梳理福利制度与人权的发展历程,揭示了两者之间的关系及其演进规律。论证了福利权的出现及确认是人权与福利制度由分割推进走向关联互动的结合点。肯定人权思想为福利制度的发展注入了权利因素,并指明了福利制度建设应以维护和实现人的权利为出发点和归宿的方向;而福利制度的不断完善与发展又极大地促进了人的多种权利的实现。福利制度的不良设置和福利供给的不充分则往往导致社会群体权益受损。《福利制度与人权实现》还通过对残障人士、儿童、妇女等群体相关权利的实现与福利制度安排的深入剖析,阐述了福利制度作为人权实现的根本性保障,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一国人权的实现程度。

  综上所述,中国的社会福利制度建设有着先天的不足,使得中国的社会福利建设发展缓慢。但随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发展以及国家与人民对社会福利越来越关注,我们开始审视自己的不足。通过社会福利体系的各个方面的深刻研究,认为在经济发展的同时,需要重视社会福利的发展,保障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针对福利制度建设中所存在的问题,需要针对性的研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建设社会福利制度不光是政府的事,也是社会以及人民的事,只有通过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使得中国社会福利事业更进一步。

  四、文章结构和方法

  中国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一切工作的指导思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福利制度需要有马克思社会福利思想的指导。在西方福利思想影响下建立的福利国家在福利制度建设上的成就是值得中国借鉴和学习的。通过文献分析法,解读有关马克思主义社会福利思想以及西方社会福利思想的著作,综合考虑文献著成的时代背景,梳理出马克思主义社会福利思想的精华以及西方福利国家在福利制度建设过程中所取得的经验和教训,以此来指导我国的社会福利制度建设。

  运用比较分析法,让我们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福利制度的时候能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并正确的看待西方的福利思想和制度建设,避免照搬照抄西方,从而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福利制度建设之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以及矛盾分析方法,分析中国社会福利建设的历史进程以及发展特点,结合当代中国社会经济的实际情况,总结出中国社会福利建设所存在的问题。

  通过上述分析,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提出若干符合中国国情的福利制度建设的措施,并积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来推动社会福利制度建设,保障社会成员的生活水平和福利待遇,这也是本文的落脚点。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社会保障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