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性住房是我国的一项重要民生工程,实现人民的安居乐业才是实现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保障性住房的重要性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对其建设和管理的深入研究,能促使我国的保障性住房建设健康地发展下去。
一、社会保障用房概述
(一)保障性住房定义
保障性住房和商品性住房是一对相反的概念,保障性住房一般是政府提供给中低收入的人们。保障性住房一般分为了三种类型: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和租赁住房。
(二)保障性住房的发展现状
目前,保障性住房政策实施存在着很多问题,制度存在一些漏洞,导致人们对这一政策的实施缺乏信心。对于政府来说,保障性住房是必须按照国家的发展规划来进行实施,但是保障性住房不能获得较大的经济利益,反而需要政府为之付出大量的资金。因此,各地政府在不违背政府的允许下,将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地选择在偏远、房源不好的地方,这样的情况并不能使贫困阶层安居乐业.
二、社会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实施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一)社会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实施情况
我国的保障性住房经历了三个阶段:中央推动阶段、稳定发展阶段和“加速跑”阶段。
(1)中央推动阶段 社会保障性住房建设是从 2008 年底开始实施的,国务院在《国务院办公厅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就明确提出:要加大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力度。
(2)稳定发展阶段 在“十一五”期间,我国初步形成了住房保障体系。国家通过各种保障性住房建设,基本满足了中低收入居民的住房需求。截至 2010 年底,我国的城镇保障性住房覆盖率达到了 8%.
(3)“加速跑”阶段 在“十二五”建设的第一年,我国的保障性住房建设进入了加速发展阶段。2011 年全国就将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和旧房改造住房1000 万套。通过大规模的建设,截至到“十二五”末,我国的城镇保障性住房覆盖率将提高到 20% 以上,基本满足了城镇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需求。
(二)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保障性住房建设存在这三方面的突出问题:住房设计落后、住房质量差和政策与法制不完善.
(1)住房设计落后 中国各个地方的保障性住房在前期的规划设计和后期的配套基础设施都是相当的落后。多数政府在进行保障性住房前期选择的时候,会选择低价便宜,距离城市中心遥远的地段。在这些地方,往往交通落后,缺乏相应的配套设施。这样就造成了选择居住保障性住房的居民生活、就医等得不到有效地保证。
(2)住房质量差 目前,我国的保障性住房质量存在着严重问题。政府在部分保障性住房建设中,对设计、施工、监理、验收质量等环节监督不力,把关不严,导致了这些工程还使用了不合格的建筑材料,存在质量安全隐患。
(3)政策与法制不完善 目前,我国的保障性住房建设还处于初期的探索阶段,还需要不断地去完善相关的政策、法律法规,从而保障更大范围的中低收入人群,并采用科学合理的保障方法。在法律法规的实施过程中发现,部分政策法规模糊不清,存在分歧。同时,国家尚未颁布具有法律效应的住房保障政策,这就造成了住房管理松懈,住房建设者有空子可钻。
三、强化社会保障性住房建设管理的策略
(一)优化保障性住房设计,提升居住品质
保障性住房建设是政府改善民生的重大工程。比较完善的功能,相对合理的结构,比较适宜的造价,相对优美的环境等,这些都需要科学合理的住房建设设计。具体的策略如下:
(1)提高保障性住房的人均居住面积 第一,可以借用空间,包括借用交通通道和各空间相互借用。另外,各空间也要注意相互借用,如门厅和餐厅,客厅和通道,相互借用后不仅能公用面积,还能够增加空间的气势。第二,集中功能,不要过于细分。比如,冰箱尽量与厨房设置在一起,衣柜尽量与床设置在一起。一居室居住人口有限,卫生间尽量不做干湿分离,节约面积。第三,要合理摆放家具。比如,床要平行窗户摆放并能两侧上下,沙发与电视的距离要在 2500 毫米以上,餐桌要选用4人以上的,以保证家庭的正常使用等。
(2)完善保障性住房功能 第一,加大对中小套型保障性住房设计的研究。保障性住房虽然是为了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但不能因为“低收入”这个字眼就降低住房标准。因此,保障性住房需要保证居住质量,规划设计要充分体现对中低收入家庭的人文关怀。第二,通过精细化设计提高居住品质。除了卧室、餐饮、厨卫等功能空间的设计布局不可或缺外,细化的设计也非常重要。小面积的套型设计,往往可以通过细节满足多功能需求,对于提高居住的舒适度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加大对保障性住房的质量监督和处罚力度
为了加大对保障性住房的质量监督,必须进一步放开舆论,实现言论自由,提升舆论的监督能力,同时政府应向新加坡等地学习,成立专门的中立的权威机构进行全方位的监督,并督促行政政府部门对违反行为的进行处罚,实现“零容忍”,对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标准及科学性进行调研分析,确保不损害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同时督促政府有关部门完善相应的配套设施,尤其是公共交通,使其社会效益实现最大化。
(三)制定保障性住房法,完善相关行政法规
保障性住房建设比较成功的国家和地区均有完善的法律作保障,而我国目前还没有专门的法律法规。建议我国尽快制定《住宅法》来规范住宅建设。同时,政府应该在保障性住房建设方面尽到应有的责任和义务,建立长期而稳定的监管机制。在这样的机制下,对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分配、消费等环节加以规范,明确各级政府的责任目标,加强考核监督。
四、结语
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扩大人均住房居住面积和居民的生活舒适度,改善其生活品质,是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这一措施不仅可以提高人们的整体幸福感,而且也能够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也能够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扩大就业,促进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对旧城改造、危房改造等工程项目能够改善城镇的整体面貌,从而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这一重要举措能够提高中低收入群体的生活信心,这一群体主动去改善生活状态,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他们消费,从而加速经济有序发展。
本文提出的保障性住房管理策略是在分析保障性住房建设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的强化策略。这些策略并不只是保障性住房监管策略的一部分,在以后的研究中将逐渐完善这一部分策略,并形成科学、全面的监管系统。
参考文献
[1] 文林峰 . 完善住房保障体系的若干政策思路 .[J]. 中国房地产 ,2005,(3):51-54.
[2] 卢有杰 . 安居工程-社会保障性商品房体系 . 北京 : 中国建筑出版社 ,1994.
构建和完善住房公积金政策体系和住房保障政策体系,用好用活住房公积金支持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为广大住房困难者购买和租用保障性住房提供资金支持,是住房公积金事业创新发展的主方向,也是政府为民办实事的民生事业发展方向。当前各级政府大力推进保障性...
第七章相应对策和建议前文根据大量数据实证分析了医疗服务可及性对农村老龄人口健康状况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可及性距离越小,农村老龄人口健康状况相对就越好;上月去医院就诊次数越多,身体健康状况就越好;去年接受住院治疗的次数越多,身体健康状况...
引言第一节研究背景福利问题是每个国家都需要面对的问题,它关系到居民的生活保障以及对执政政府合法性的认同,国家处理好这个问题,不仅能够维护社会的稳定,也能维护自身的统治。二战后,西方国家率先建立福利国家,其体现的自由、民主、公平等价值得到...
当前,中国正在从一个农业人口占绝大多数的社会转变为一个以非农业人口为主导的社会,从年轻、中年型的社会转变为老龄化的社会,从人口生活状态相对稳定转变为以流动人口为主的社会,从国富优先转向民富优先并藏富于民的社会,从经济增长为主到发展经济与改...
农村社会保障建设是我国整个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项工作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能否实现。积极推进农村社会保障体制改革,是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的表现,更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国梦的内在要...
第三章中国特色社会福利制度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原因第一节中国特色社会福利制度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虽然我国的福利制度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面对人民群众的需求和诉求,我们做的还不够多、不够好,从现实情况上来看,相关的问题可以分为广义的和...
一、问题的提出农民工已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主体,为经济的持续增长和社会的和谐稳定贡献了巨大力量。2006年国务院出台了《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党的十八大后又颁布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为农民工服务工作的意见》,这是在国家层面针...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了我国房地产行业的发展,然而,我国住房公积金矛盾较为突出,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了我国住房公积金的运作。住房公积金贷款政策要适应房地产市场发展的需要,而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变化同时也能够对住房公积金贷款政策的...
近年来,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雷山县焕然一新,无论是在城市面貌还是城市管理水平与城市功能上都进步很大,并且从综合实力上看,雷山县也进入了社会经济发展的快速增长期,但在小城镇建设发展中还存在很多问题,这种问题已经开始影响雷山县的发展,成为政府...
5改善高龄老人养老支持现状的对策建设5.1经济扶持方面5.1.1提高高龄老人退休金收入水平高龄老人月收入来源的渠道最主要是退休金的收入和子女供养获得的收入。依靠退休金获得收入的高龄老人比例高达59%,依靠子女供养获得的收入的高龄老人占21%.可见退休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