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信任问题探析
【第一章】农村合作社组织信任体系构建研究导论
【第二章】合作社组织信任研究设计与样本情况
【第三章】林县合作社概况
【第四章】农村合作社组织信任现状研究
【第五章】合作社组织信任与农民参与的关系研究
【第六章】专业合作社组织信任建设
【结论/参考文献】农民合作社组织信任结构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3.林县合作社概况
3.1 调查地点简介
林县,地处大别山区,占地面积约一千多平方公里。林县下辖 11 个乡镇,全县人口约 40 余万。林县人口以汉族为主,只有少量散居少数民族人口。林县历史悠久,是红色革命老区,也是国家级扶贫开发县。林县是亚热带湿润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温暖湿润,雨量充足,物产丰富。农业是林县的重点产业,素有我国茶叶之乡和药材之乡的美誉。此外,林县还是温泉之乡,旅游资源丰富,是中部地区着名的旅游胜地。本研究选取林县两个乡镇开展调查,即 L 乡和 T乡。L 乡是茶叶产区,全乡现有茶园面积 1.6 万多亩,产量高达 500 万斤,是远近闻名的茶叶产区。而 T 乡位于大别山东南麓,平均海拔为 650 米,是茯苓、天麻等药材产区。2008 年,T 乡人均药材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 2/3 以上。
实地调研发现,林县地区农民的组织化水平较低。不同组织的农民参与比例都很低,且近四分之三的农民没有参加任何形式的组织。农民参与相对较多的组织有村民委员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而村党支部、家族组织、企业、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民间信用组织、文艺组织、宗教组织等组织的农民参与比例均很低。
目前林县正大力发展茶叶和中药材产业,林县在发展特色产业的同时采取多种措施大力扶持合作社的发展,通过合作社带动农民致富增收。合作社是重要的农村经济组织,为促进林县农村改革,推进农业发展提供载体。近年来,林县合作社呈现出创办主体多元化、专业特色多样化、管理逐步规范化等特征,积极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3.2 林县合作社发展概况
合作社是社会发展的产物,能将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进行专业化、规模化的生产,有效地解决了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势单力薄难以进入市场的问题。林县高度重视合作社的发展,截止 2013 年 12 月,林县已注册合作社数量约达到 180多家,社员人数约有两万多。从事茶叶、中药材、蔬菜、食用菌等种植业的合作社最多,从事畜禽类养殖业、农产品加工、生产资料、产品销售、技术服务、农机等业务的合作社较少。经过多年的实践发展,林县合作社的发展逐步取得成效,成为林县农业合作化、集约化、产业化发展的有效载体,并不断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设。
在农业产业结构方面,林县在不断壮大现代农业的同时,结合当地自然优势,大力发展农业特色产业。2013 年,林县农业特色产业基地规模达 60 多亩,涉及药材、茶叶、蚕桑、板栗等多种特色作物。林县某中药材合作社,通过设立分社,网络农民和大户,实现了规模化生产,积极带动所在乡镇药材产业迅猛发展,是远近闻名“药材之乡”.
在农业产业化方面,林县的合作社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将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进行专业化、规模化的生产。林县某茶业合作社以入股、交茶叶等形式吸收社员,通过开展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实现农民收入的增加。该合作社不断发展壮大,带动周边村民建立无公害茶叶基地,积极带动该地区茶叶产业化发展。
在农技推广方面,林县地区的合作社开展茶叶、中药材等技术培训,不仅提高了农民应用技术的本领,而且有效地推广了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林县某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以县科技部门为技术靠山,推广中药材新品种,淘汰传统种植模式,引导药农发展 GAP 生产,提高了中药材标准化生产水平。
3.3 林县合作社个案特征
3.3.1 合作社组织概述
合作社是实现农户与市场对接的有效途径,是推行农业改革的重要组织载体。笔者重点选取林县的 4 个合作社进行了实地考察,分别是药材社 A、综合社B、生猪社 C、茯苓社 D.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特别是国家政策和法律的保障,合作社获得了较好的发展。综合来看,这些合作社的组织发起人主要以能人、精英、大户为主,且合作社呈现多元化,涉及中药材种植、综合开发、生猪养殖、茯苓收购等。接着,本研究就四个合作社中的典型做详细介绍,进一步阐述药材社 A、综合社 B、生猪社 C,重点从组织历史(组织形式变迁)、组织架构、运作概况、关系网络、发展困难等方面展开。
药材社 A:发展初期以服务部的形式存在,租房子定点收购农户的产品。2004年成立协会,2006 年成立公司,2009 年注销公司,成立专业合作社,随着业务的进一步扩张,2012 年成立公司。组织形式的变迁是处于自身的实力和业务发展的需要。成立协会目的在于社会团体能够笼络一批人,迅速地传播技术、信息;后来成立公司是响应国家政策,发挥带头作用,壮大实力;成立合作社则是出于国家对合作社的重视和扶持;合作社发展三年后转而成立公司,则是因为合作社发展中在市场竞争和国家监管等方面存在的局限性。药材社 A 的壮大关键在于技术改进,技术改进得益于其与科研院所的合作;技术的传播则依赖于“技术员”,“技术员”的角色在 A 合作社的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不仅负责技术传播和推广,还是公司业务员,负责产品收购,重要的是作为公司与农户之间的桥梁,起宣传引导作用。药材社 A 对农户并未采取统一提供农资的模式,而是直接指定农资店供货,农户自行购买,一个电话农资店便会送货上门,为农户提供了便利。药材社 A 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国家的扶持政策不能面向所有合作社,合作社的规定不接地气难以实现,合作社与农户间存在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信任危机,农户对合作社的认知程度不够等。
综合社 B:以水库和林场为平台,无需从农户手中流转资源,降低了成本。
综合社 B 坚持多元化经营,如苗木花卉、药材基地、养殖基地、农业旅游等多管齐下。究其原因,一是考虑当地的地形以山区为主,二是实现资本回收周期的长短结合。综合社 B 发起人有 8 个,这 8 个人都是合作社的股东,但是 B 合作社的实际负责人只有一个,是退伍军人出生,曾在 1995 年组建农民理事会,并将承包到户的土地集中起来统一规划,在高产的地方种植传统经济作物,在低产的地方发展药材等作物。综合社 B 发展中面临的困境主要是流转资源困难,而资源流转难题主要体现在土地价格不一和农民利益问题两个方面。
生猪社 C:2010 年建好猪厂,2011 年形成现有规模,猪舍占地 40 亩,20多栋,100 间。猪厂是半人工半自动,地皮建厂连猪种机械,总投资约 700 万。
合作社根据周边市场需求计划产出,一年生产仔猪 3000 头,种猪 3000 头,肥猪1000 头。同时,周边有很多农户与合作社有合作,购买仔猪。生猪社 C 的负责人是兽医出身,1990 年开始养猪,随后与两个有外出务工经历的儿时好友合作建猪厂。生猪社 C 主要面向小型猪厂,不仅提供种猪还提供技术服务。肥猪主要在本乡销售,不需外销。C 合作社不存在技术方面的问题,由于猪厂建在远离人群的地方,不存在防疫难题。生猪社 C 发展中面临的难题有:环保问题,环保达标花费较高,猪粪通过发酵,沼气利用,养猪厂选址要注意避开水源;政府部门“找麻烦”,“伸手要钱”,合作社面临林业部门、土地部门、环保部门、电力部门多重压力,甚至老百姓也经常上门说事;项目有限且回扣多,合作社得到的实际利益少。
3.3.2 农民对合作社认知情况
合作社的发展离不开农民,农民对合作社的认知是反映合作社发展状况的重要方面。对合作社概况的考察,要结合农民的意识形态,才能更好地发现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本研究通过考察农民对合作社的认知,了解农民的观念和看法,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您了解合作社吗?”、“您为什么参加农民专业合作社?(针对社员)”、“参加合作社给您带来的好处有?(针对社员)”、“您认为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发展中面临哪些问题?”以及“您认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关键是什么?”
农民对合作社组织的认知首先表现为对合作社的了解程度。只有农民熟知合作社的政策、制度、管理与运作等,才能更好地促成农民和合作社之间的沟通交流与合作,避免因信息不对称导致农民对合作社的不信任。调研发现,超过三分之二的农民对合作社不了解,说明农民对合作社的认识存在严重不足。其次,销售农产品和农业技术交流与服务是农民入社的两大动机,且农民从合作社获得的收益也主要体现在销售农产品和农业技术交流与服务这两个方面,而对于劳动力互助、资金互助等,农民的动机则不强烈,且农民从中感受到的获益也较少,农民无法通过合作社实现真正的合作。再者,从农民的视角出发,目前合作社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资金不足”和“合作社身份不明确,认同度不高”.其中,“合作社身份不明确,认同度不高”契合了调查中合作社发展的现实矛盾,属于合作社边界问题范畴,“资金不足”反映合作社发展过程中的资本稀缺问题。另外,农民认为组织领导人、农民积极性是合作社发展的两大关键,而有关组织形式、组织运作等组织层面的发展需求则未能引起农民的重视。农民对合作社发展的认识仅仅停留在合作社社长和农民等个体层面,这也契合了调查中发现的农民组织化程度较低的现实。
6建设英山县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对策建议虽然现阶段英山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处于发展初期阶段,其农业社会化服务也存在诸多困境,但当地合作社依然在发展道路上不断摸索与探求。借鉴美国、德国合作社及日本农协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实践经验,结合英山县的实...
2英山县农户对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需求分析2.1农户对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需求现状分析农户需求是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服务的主要依据,也是判断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能力水平高低的标准之一。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不仅受限于合作社本身能够提供农业社会...
2.2农户对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需求评价基于农户现实经济需求和潜在心里需求为农户提供专业的农业社会化服是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根本宗旨,农户需求不但指引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发展方向,也影响了合作社自身的发展壮大。因此,本节将运用层次分析法(...
6.合作社组织信任建设近代以来,人类社会面临转型,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以及个体心理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人们逐步脱离了传统的秩序,形成了新的生活方式、价值体系等。马克思(1997)认为,现代性意味着几乎所有的规范准则会发生转化,意味着个体内在结...
1绪论1.1问题提出长期起来,我国一直都十分重视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工作,从1984年国务院最早提出建立商品生产服务体系以促进农村商品化的发展,到2008年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加快建立以公共服务机构为依托、合作经济组织为基...
7.结论与不足7.1研究总结本研究基于对中部林县合作社的实地调查,以吉登斯信任理论为依据,将合作社组织信任划分为人际信任和系统信任两部分,通过信任量表构建了农民对合作社组织信任的指标体系,分析农民对合作社组织信任的水平,研究组织信任水平对农...
4英山县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供需偏离性及成因4.1偏离性分析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供需偏离性,是指合作社在农业社会化服务供给与农户需求之间产生服务错位,无法达到平衡的状态。在实践中,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的供需程度分析可分为两...
1.导论1.1问题的提出改革开放带来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同时带动我国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的发展。然而分散的小农经营已经无法适应市场化的发展需求,农民在市场中的劣势地位逐渐凸显。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单个的农民难以实现规模化的生产,技术、资本...
4.合作社组织信任现状研究4.1农民对合作社组织信任指标体系的构建合作社是在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之上,产生的一种新型农村经济组织。本研究侧重合作社的组织涵义,故将信任的研究置于组织层面,同时应建立较为完善的组织信任量表进行测量。根据吉登斯信任...
5合作社组织信任与农民参与的关系研究根据普特南的社会资本理论,信任是社会资本的核心变量,同时是合作社组织的重要特征,能够提高农民的参与意愿,促成农民之间的参与行为,并最终实现农民之间的互助合作。因此,本章就合作社组织信任与农民参与之间的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