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社会,万物互网时代,互联网本身已演变成为一种思维方式、经营理念和发展的价值追求。互联网思维的实质就是用互联网的模式来思考并解决相关问题,呈现出创新、民主、开放、自由、互动、共享、共创特点。
“互联网思维”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指出:“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强化互联网思维,坚持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优势互补、一体发展,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刘奇葆指出:“要树立一体化发展观念,强化互联网思维,增强借力发展意识,发扬攻坚破难精神,形成适应融合发展的新观念新认识。”“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要牢固树立一体化发展观念,强化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思维已经成为一种自下而上的共识,为此,领导干部要把互联网思维思潮转化为提升为领导力的重要驱动源。
互联网思维科学涵义及主要特征
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科技不断发展背景下,互联网思维就是对市场、用户、产品、企业价值链乃至整个商业生态,进行重新全面审视、系统化的一种思考方式。互联网思维有如下特征:
1. 互联网思维追求不断探索创新和改善
互联网运营的特点是一头聚集着引领企业创新的客户需求,另一头是实现这些需求的解决办法。因为互联网的出现使企业产生很多新的模式、新的产品、新的形态、新的传播方式、新的消费观念、新的体验、新的价值等。这个改善从人们思维意识、思考方式、行为习惯、营销方法上都有体现。如在海尔的空调实验室,技术人员不断探讨研究新型空调及有关设备。近年在北京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里,有关部门每天都有技术改善讨论会,研究用户提出的五花八门的新想法。比如手机丢了,怎么帮我找回;在黑暗中,手机如何直接变成手电筒等。数以千万计的小米用户成了小米研发的外援团,每天大量对手机的需求、意见、建议,都会通过微博、微信、论坛的渠道传递给小米,根据不同需求,小米手机的系统每周都会更新,每次更新都会发布几个甚至十几个功能,这其中有三分之一就是由用户提供的。小米公司这种不厌其烦地时刻追求技术改善、产品卓越的态度和思维方式,就是互联网思维不断追求探索创新的行为方式。
2. 互联网思维追求用户的信任(口碑粉丝)
从苹果到小米,因为粉丝的拥趸,造就了一个个神话。传统企业讲消费者、用户,时下讲粉丝,三种群体看似是一类人,却有不同。消费者是购买者,这类人或许会成为使用者,即最终用户。但也有些人不是用户,如粉丝未必是购买者,但也对产品产生情感,有忠诚度,并愿意与人分享这个品牌。口碑的真谛是超越用户的希望值、期望值。粉丝的力量及对产品忠诚度的热情不可小觑,他或许乐于与企业紧密沟通,愿意参与到企业产品创新、营销中来。某种程度上讲,粉丝对产品的这种信任度为企业组织的创新与发展带来巨大正能量。
3. 互联网思维追求组织结构的扁平化
互联网思维,是在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背景下思考企业发展、产品创新、营销推广,将构建一个全新的生态圈。很多企业羡慕小米的发展,但是传统企业都是用工业化生产的发展路径前行,企业内部是不是协作、开放、分享,内部的沟通、流程是不是冗长繁琐,等级分明、大而全是否反而制约了发展,对用户和对员工的爱是发自内心的,还是制度化的例行公事?这些是成为一个互联网思维企业要思考的。一个网状结构的互联网,没有中心节点,不是一个层级结构。虽然不同的点有不同的权重,但没有一个点是绝对权威。所以互联网的技术结构决定了它内在的精神,是去中心化,是分布式,是平等。平等是互联网非常重要的基本原则。
4. 互联网思维追求知识共享信息互动
在某种程度上,不是因为有了互联网,才有了这些思维,而是因为互联网的出现和发展,使得这些思维得以集中爆发。互联网的发展过程,本质是让互动变得高效,包括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也包括人机交互。互联网思维就是充分利用互联网的精神、价值、技术、方法、规则、机会来指导、处理、创新、工作的思想。我思献人人、人人助我思。互联网以用户体验为中心,真正找到用户的痛点和普遍需求,为客户创造价值。
5.互联网思维追求注重人的价值
互联网技术特征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其在商业层面的逻辑。在一个网状社会,一个“个人”跟一个“企业”的价值,是由连接点的广度与厚度决定的。连接越广、连接越厚,价值越大,这也是纯信息社会的基本特征。所以开放变成一种生存的必须手段,不开放,就无法获得更多的连接。所以,互联网商业模式必然是建立在平等、开放基础之上,互联网思维也必然体现着平等、开放的特征。从这个意义上讲,互联网经济是真正以人为本的经济,提倡人文主义精神,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互联网思维给领导干部执政能力的启迪。
1.要转变旧执政理念,不断探索创新领导方式方法
互联网思维强调“不断追求创新”,及时“改善技术与提升服务”,这是现代企业发展生存的重要法宝之一。同样,领导干部不断转变思想观念,创新领导方式是应对适应新形势新局面新挑战的重要前提与途径。***指出:“中华民族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转变传统施政观念积极探索领导方式方法与工作思路是各级领导干部活力源泉和立身之魂。领导干部要以互联网思维方式审视自己的工作价值观,要有文化自觉意识,把“我从来哪里?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我是干什么”作为新的常态来践行。做好以下转变:一是变官本位为民本位观念,由管理理念转变为服务理念;二是由原来替民众做主、强加于人转变为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智于民、与民众协商;三是由单向政策宣传动员转变为与民众互动交流、获得民众的理解支持;四是由面对问题回避转变为与民众坦诚沟通、共度难关;五是由“暗箱”式决策执政转变为公开、透明、科学决策执政。
2.要把“以人为本”表态文化内化为实际执政行为
互联网思维导引下的“用户至上”,讲究尊重用户、尊重粉丝,提倡交流协商、强调公开透明、民主互动。领导干部要秉持以科学发展为引领,把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理念真正落实在执政的每个环节,做到五个升华:由单纯重视货币资本的意识向重视人力资本的意识升华,从以物为中心回到以人与社会的全面发展为中心;由“面子工程”“形象工程”向可持续发展、社会责任感公益心等升华,使政绩建立在道德层面上;片面追求对自然的索取和征服向建设生态文明回归升华,坚持科学技术与人文伦理精神有机统一意识;由集权管理向科学、尊重民意、扩大民主参与增量升华,从权力官僚至上的管制思想,向法治德治并举的科学善治的思维模式转变,达到政府治理向善治迈进;由简单以GDP论英雄的绩效考评模式向着重塑造公信力及政府质量升华。
3. 发挥善于担当与团队协同精神并举
互联网思维要求团队和谐,汇聚民智与客户联合攻关。领导干部要适应新形势,既有担当精神,又有团队领导、协同合作意识,学会与社会需要共同学习、探索、成长,共享成果。从过去片面追求个人官本位升迁向集体领导协作精神、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理性追求升华。秉持公平公正精神,善于担当、增量民主、公信透明执政理念,有效提高执政能力和水平。
实达是国内一家高科技企业,曾创造了10年间从16个人到16个亿的神话,凭终端、外设、PC、网络等颇具竞争力的产品打拼出含金量不俗的实达品牌。后来,高速发展的实达面临很多管理层面的问题,于是斥资300万元从着名的麦肯锡公司买来了一个洋药方.麦肯锡的咨询...
引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国内外企业之间的竞争愈来愈激烈。企业能否创新,关系到一个企业的成败。在影响企业创新能力的诸多因素中,领导者的作用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而领导风格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日益受到重视。研究领导风格与企业创新能力的关系,不...
开发领导力和建立优秀的团队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领导者不断地学习和反思。经过观察和总结,我发现团队是组织提高运行效率的可行方式,它有助于组织充分发挥每一个队员的才能。事实表明,如果某种工作任务的完成需要多种技能、经验,那么由团队来做通常效...
一、引言在竞争异常激烈的当代市场经济环境中,技术日新月异,产品生命周期不断缩短,客户需求多样化、个性化和动态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企业在此背景下要想建立并维持竞争优势,就必须能够持续开发出新颖、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同时还要能够用低于竞争对手的...
近些年来,随着科技与企业发展结合的越来越紧密,知识型企业异军突起,并且学者们研究的重点也是知识的转化与创新,野中郁次郎等人基于创立的知识创新与转换的SECI模型,深入研究了企业间的隐性知识,但是对于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相互转化,在转化、创新...
当今时代是一个快速发展与充满挑战的时代,很多组织因不适应时代发展新趋势而遭到无情淘汰.时代的发展对组织内部管理提出了极高的要求.组织内部管理方式最重要的是领导方式.关于领导方式的研究,以往学术界主要侧重于领导者自身素质,尤其是乐观、自信、责任心...
0引言伦理型领导与中国儒家文化对领导者的品行要求一脉相承。众所周知,儒家思想浸润中国大地两千多年,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在企业经营方面也不例外。人们心仪、推崇儒商,企业家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积极修为,愿意成为儒商便是明证。所谓儒商...
和谐管理理论是针对组织广泛的内耗或不合谐状态发展起来的,其着眼于现实管理活动中的复杂和不确定结构,意图探讨包含人与物的动态变化规律[1],即致力于探讨在现实管理活动高度不确定性背景下组织如何实现应变管理[2]。经过近30年的发展完善,和谐...
组织行为和领导力是国内外学界研究非常活跃的领域,同时也是心理学研究者与工商界交叉最广和最深的领域。无论国外还是国内,商学院和心理学系都有大量学者在这两个领域中耕耘。随着组织内外环境的变化,也随着学术界在理论和方法上的发展,组织行为和领导行...
题目:分析权变理论与领导权变理论目录摘要(详见正文)1.引言2.权变理论与领导权变理论2.1权变理论2.2领导权变理论3.领导行为的权变理论3.1费德勒模式3.2领导行为的连续带模式3.3通路-目标模式3.4不成熟-成熟理论3.5领导生命周期理论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