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社会学论文 > 社会心理学论文 >

青年人心理健康成长的制约因素和发展路径

来源:现代交际 作者:刘乃华
发布于:2021-06-17 共4968字

  摘    要: 青春期是青少年一生成长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期,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易出现心理及行为问题,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已经成为良好社会发展和建设健康中国的重要内容之一。研究从家庭、学校、社会三个层面出发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策略,旨在为进一步增大心理健康教育投入度,对促进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成长与发展有所助益。

  关键词 :     青少年;心理健康;因素;策略;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心理问题,这些问题及行为的出现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与重视,相关的文件政策也陆续出台。青少年时期是人生中的关键拔穗期,拥有健康良好的心理品质对青少年的发展起着关键作用。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幼年时受到家庭环境的重要影响,之后接触来自学校各个方面的影响,与此同时社会也在发挥重要影响作用。因此研究将从家庭、学校、社会三个方面出发,探索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并进行系统归纳,并提出有针对性的策略,以期降低不良行为的发生率,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

  一、家庭因素

  父母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孩子都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影响或好或坏都会伴随他们的一生。同时,青少年时期与家庭环境的接触也最为密切,因此,一个具有健康心理的青少年必然会受到家庭各个方面的影响。
 

青年人心理健康成长的制约因素和发展路径
 

  1. 家庭结构

  良好的家庭关系结构、积极有效的沟通将对青少年产生积极向上的影响作用,反之,家庭结构破裂、不完善则会产生负面影响作用。[1]

  家庭结构中首先是夫妻关系,夫妻关系中父亲与母亲的地位同等重要,良好的夫妻关系,能够带来良好的促进作用,营造健康的心理环境。夫妻关系不和谐,彼此相互冲突,会给青少年的心理带来一定的伤害,导致他们在遇到问题时不和父母探讨,极容易采用不可取方式解决问题、肆意发泄。长此以往,不良行为将会严重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其次是亲子关系,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自身具有较强的叛逆性,他们一方面想要摆脱父母的束缚极力证明自己,另一方面又无法真正做到独立。因此,父母需要为青少年提供一种舒适的亲子关系,使其能及时与父母进行有效沟通,确保青少年在发展过程中保持积极健康的心理环境,能够自如地应对所遇到的困难,降低不良行为的发生率。

  2. 家长教育期望

  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家长在很大程度上对子女期望过高,这种期望值会一直影响着青少年的整个成长过程。当父母对子女的期望过高时,父母应该投入更多的精力、更多的时间去陪伴孩子,从而激发子女教育成就的动机。反之,如果父母只是一味地要求孩子做得好,迫使孩子达到父母所期望的高度,会给青少年带来严重的心理压力,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

  3. 家庭教养方式

  家庭教养方式是指父母在抚养与教育子女的过程中,对子女的教养观念、教养行为及家庭规则的制订,是影响青少年心理和行为问题重要的家庭因素。[2]一般来说,我们会将家庭教养方式分为三类。权威教养的父母在给予子女温暖与关怀的过程中会对子女进行一定的掌控;专制教养的父母对子女往往对子女要求过高,关心爱护较少,过于严厉;纵容教养的父母则对子女放任不管,任其发展。有学者研究得出,在青少年发展过程中,权威教养型家庭教养方式相对较好。在成长过程中,父母要给予青少年一些陪伴与鼓励,少一些苛责与要求,使其保持童年期该有的快乐,不过早束缚青少年的思想与发展,也不要求他们做不适合其年龄阶段的事,保持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

  二、学校因素

  青少年成长发展中受到学校环境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这也是他们必须接触到的一个近体环境。[3]学校环境是学校开展各项活动所必需的客观条件和力量的综合,包括建筑设施、学校管理、教育模式、校园文化以及各种其他关系等。在学校这个大环境下,各种因素也在影响着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1. 师生关系

  亲密的师生关系能够为学生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以及社会活动的建立创造条件,能够提高学生的亲密感,远离孤独、自闭等行为问题。根据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身教重于言教,在任何时候,人们都无法避免地通过对榜样的不断观察进行学习以获取一定的知识或习惯。一名优秀的教师能够在生活与学习之中自然而然的与学生成为朋友,有利于学生良好人格品质的塑造,促使学生更加热爱生活;相反,如果教师自私、狭隘,会使学生对他产生畏惧的心理,使他们自卑、无法正确地认识自己,甚至可能使他们的人格扭曲,出现反社会人格,由此引发不健康的心理问题。

  2. 同伴关系

  青少年在处于求学阶段时,对于他们来说一个重要的社会结构情景是在学校中或者班集体中的生活、学习,以及与其他同学的人际交往。[4]受惯性思维的影响,我们大都鼓励孩子与品学兼优的学生接触,希望孩子能够受其正能量的影响,不断夯实自己,在相处中不断汲取对方优秀的道德品质,懂得谦让、互助、合作和竞争等,也能够慢慢总结获得成功的社交经验和失败的社交教训。青少年不良问题行为的杜绝依赖于良好同伴关系的塑造,以此拥有健康的心理品质。

  3. 班级氛围

  班级是学生活动较多的场所,也是容易产生矛盾的地方,良好的班级氛围塑造良好的品质。如若班级氛围压抑紧张则会给学生带来压力,压力过多而无法释放,学生自身会出现心理问题。当学校管理者制定公平的规章制度,教师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平等对待每一名学生,学生心理极少出现落差,心理问题也会随之减少。拥有良好的班级氛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班级认同水平和班级归属感,伴有外化行为问题的青少年如果处于班级氛围较好的集体中,也会随着班级认同感等的增强而逐渐减少其问题行为。

  三、社会因素

  青少年心理健康不仅受到家庭、学校的影响,也受到社会的影响。正值青春期的青少年,较强的叛逆性与个性化,或许崇拜的人物已不再是过去的道德楷模、劳动模范、精神领袖、杰出人物,相反地,可能是社会上的其他“不良少年”,由此来看,社会也从正在侧面影响着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1. 社交媒体

  社交媒体在发展过程中越来越受到青少年的青睐,但是由于青少年自控力较差,一般难以把握好“度”。青少年广泛使用社交媒体进行活动大都源于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在现实生活中,青少年受到教师、家长的束缚,存在感较低,他们想摆脱这种不自在以及生活中出现的种种不愉快,因此会选择逃离现实生活而沉溺于网络世界。另一方面,在网络生活中,他们可以通过做自己擅长的、感兴趣的事来寻找存在感、成就感,把大量时间花费在“屏幕”活动上来满足自己,弥补生活所带来的缺失。有研究表明,抑郁会受社交媒体的影响,这种影响表现在造成情绪和幸福感的降低。[5]而且有研究表明长时间沉溺于社交媒体而不进行当面社交、体育活动等会出现抑郁症状、情绪困扰等心理问题。

  2. 社会兴趣

  在讨论社会兴趣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研究中,有学者采用分层整群抽样与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对此进行检验。Stoykova研究指出,在归属感、友善性方面较好的青少年,其具备乐观积极的心理状态,即社会兴趣越高的个体能够促使青少年形成较好的心理素质,反之,社会兴趣较低容易引起负面心理状态,引发焦虑、忧郁等心理问题。有研究表明青少年在社会发展中具备高质量社会兴趣,能够以较好的态度对待周围的人事物,并且能够在他人遇到困难时给予一定的帮助,有助于青少年个体心理健康发展。[6]

  3. 社会支持

  社会支持是心理健康的重要保护性因素[7],如果个体能够得到外界的强大支持,那么在遇到外界冲突等问题时,会较为从容地应对与处理。当青少年接受到来自外部的社会支持并且能够自如地在社交范围内活动,同时能够拥有强大的心理素质,那么社会支持就能够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提供积极帮助;反之,当个体得不到外界的支持,在受到挫折时,就容易产生攻击、侵犯等行为,产生心理问题或行为问题,不利于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

  四、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的发展路径

  1. 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良好的家庭氛围塑造健康的心理品质。首先,家庭成长中应为青少年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亲密的夫妻关系与亲子关系,给青少年足够的爱与陪伴,形成安全型依恋。虽然家庭地位在短期内很难改变,但是,基于人际关系网络的社会互动,却是家庭所有成员所能积极掌控的。[8]多进行有效的沟通,父母换位思考,能够站在孩子的立场上思考问题,同时要对孩子成长的每一步高度关注。其次,由于父母的行动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孩子的行为,因此,父母要以身作则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多做有意义的事,塑造青少年健康的心理。再者,父母要了解有关青少年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不断优化自己的教育方式,不一味地对孩子施加压力,而是以一种轻松愉悦的状态与孩子相处,正确看待有关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当孩子真的出现某些心理问题时,能够及时地发现且保证治疗的时效性,尽可能降低问题的严重性,保证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

  2. 提供良好的学校环境

  学校中的环境可以概括为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一方面,学校可以通过提供良好的外部物理环境为学生提供安全、健康、舒适的场所,保证青少年在学校里愿意接受相应的规章制度,同学之间互助友爱,当彼此之间相处融洽,会减少心理或行为问题的发生;另一方面,注重心理环境的塑造,学校要定期组织心理健康讲座,配备专门的心理教师,为学生的心理及行为问题及时排忧解难,做到事前预防、及时处理与事后辅导并举。学校可以开放心理咨询室,定期开展心理辅导,有计划地推动压力和情绪管理等课程,教育学生不要使用暴力去解决事情,教导他们遇到相关问题时该如何抵制与解决问题。[9]班级氛围、师生关系、同伴关系等都是学校环境的一部分,共同为塑造青少年健康的心理提供积极健康的学校环境,不仅需要班主任的极度重视,也是其他每一位领导者及学科教师应尽的职责。

  3. 构建有效的社会机制

  发挥政府各部门的作用,对青少年使用网络问题引起高度重视,建立可行的长效机制。一方面,对网络的使用保持均衡与适度原则,保证进青少年的心理社会适应状态。[10]青少年可以运用网络拓宽自己的眼界,运用社交媒体与教师朋友保持密切的联系,以此来补足自己的短板,提高学习能力、沟通能力,但是政府及相关部门要监督青少年在使用过程中坚持适度原则。另一方面,以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对待互联网。信息化的时代我们不可避免接触网络,重要的是如何趋利避害,引导青少年充分发挥互联网带来的便利,展现自己的优势,通过运用互联网服务于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当青少年在自己所擅长或喜欢的领域付出努力,在这个过程中便不会受到他人的影响,自然也会减少相关心理问题或行为的发生,在找寻成就感与自豪感的过程中保证自身心理水平健康发展。

  五、结语

  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使大众对年轻一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占据重要地位,国家与社会也对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予以高度重视。当前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依旧存在多方面的影响因素,在今后,除关注家庭、学校、社会等因素外,还需要考虑青少年个体遗传因素、个性心理因素及自身的情绪问题等,深入剖析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相关因素,共同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满燕,袁勇贵青少年心理健康与家庭功能相关性的研究进展[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 2019,38(3)-545-550.
  [2]叶宝娟,温忠麟,杨强任皓.气质特征和教养方式对青少年问题性网络使用的影响:独特效应和交互效应检验[J]心理科学, 2013,36(5): 1066- 1072.
  [3]王海英,王旭娜李聃妮.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学校生态系统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6(4):157-160.
  [4]吴愈晓,张帆.“近朱者赤”的健康代价:同辈影响与青少年的学业成绩和心理健康[J].教育研究。2020,41(7):123-142.
  [5]俞国良,王浩文化潮流与社会转型:影响我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的重要因素及现实策略[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 2020,41(9):213-219.
  [6]魏烨社会兴趣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相关性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 2019.46(24)-4467-4470+4501.
  [7]张大均,朱政光,刘广增等青少年社会支持与问题行为的关系:心理素质和自尊的链式中介作用[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9,45(1):99-104+195.
  [8]姚远张顺家庭地位、人际网络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J].青年研究,2016(5):29-37+95.
  [9]刘艳丽,陆桂芝校园欺凌行为中受欺凌者的心理适应与问题行为及干预策略[J]教育科学研究,2017(5):60-66+95.
  [10]沈彩霞青少年网络活动类型与心理社会适应[J]中国电化教育, 2018(12):18-24.

作者单位:鲁东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原文出处:刘乃华.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的影响因素及策略研究[J].现代交际,2021(08):142-144.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社会心理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