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危机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经济危机论文 >

2009年迪拜债务经济危机的形成与反思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5-04-22 共3582字
摘要

  从港口到贸易到旅游再到金融,只有短短三十年的时间,迪拜从一个默默无闻的荒漠小镇,迅速成长为享誉世界的国际化大都市,不仅是海湾地区的贸易、航运、信息和金融中心,也是世界级的购物天堂,更是展示顶级奢华的旅游胜地。迪拜经济一度被誉为中东石油经济转型的典范,然而就在人们惊诧于迪拜经济的神话速度并赞叹其独特的经济发展模式之时,2009 年 11 月 25 日爆发的迪拜债务危机震惊全世界。虽然这一危机现已基本平息,但迪拜经济的崛起与迪拜危机的发生,仍然值得我们反思。

  一、迪拜与迪拜世界

  迪拜是阿联酋第二大酋长国,面积约 3 900 平方公里,占阿联酋的 5%;人口约 160 万,占阿联酋的 33%,但常住居民80%为外来人口。迪拜经济以物流、房地产、旅游和金融业等产业为主要支撑,2008 年迪拜 GDP 约为 820 亿美元,但与矿产、石油相关产业只占 2.1%.由于阿联酋 70%左右的非石油贸易集中在迪拜,所以迪拜被称为阿联酋的“贸易之都”,同时也是中东地区的转口贸易中心。

  迪拜世界是迪拜第一大主权投资公司,也是迪拜重大项目的主导者。迪拜世界自称“日不落”企业,资产分布于全球100 多个城市,涉足于港口运营管理、地产项目开发、酒店旅游、私募股权投资以及零售等各行各业,在迪拜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堪称迪拜经济的发动机。在此次债务危机中,迪拜世界也首当其冲,对外负债高达 593 亿美元,约占迪拜总债务的 74%,债权人遍布世界各地,主要是阿联酋本地银行和欧美金融巨头,如汇丰、渣打、巴克莱、花旗等。

  迪拜世界的巨额负债是引发迪拜债务危机的导火索。

  二、迪拜经济崛起之路

  作为享誉世界的“海湾明珠”,迪拜虽然依靠石油淘得发展的第一桶金,但却独辟蹊径地走出了一条非资源能耗型的发展道路。迪拜经济快速崛起的主要因素包括:

  第一,优越的交通区位条件。阿联酋处于“五海三洲”(里海、黑海、地中海、红海、阿拉伯湾五海以及亚洲、欧洲、非洲)的中点,迪拜则位于阿联酋海岸线的中线,交通区位条件非常突出。优越的地理位置使迪拜成为联接东西方的交通要道、中东地区的贸易中转站和世界商品的重要集散地。

  第二,独特的经济发展模式。相对匮乏的石油资源决定了迪拜不可能走中东地区依赖石油美元发家致富的常规路线,为此,迪拜很早就开始考虑经济转型,走出了一条完全不同于周边地区的独有发展模式,即把迪拜定位于中东乃至亚洲的商业、金融、航运和会展中心,走多元化发展之路,借助迪拜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大量外来资本,大力发展物流、房地产、旅游和金融服务等新兴产业。

  第三,开放的经济政策。为了吸引外来资本,迪拜政府制定了非常开放的经济政策:不征收公司营业税、所得税和资本收益税;取消外汇管制,货币可自由兑换;本币与美元挂钩,汇率保持三十年不变;对进出口贸易不设任何壁垒和实行 5%的低关税等。总之是通过提供一个开放、自由和宽松的经济发展环境来吸引外来投资。

  第四,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迪拜一直重视基础设施建设,从 20 世纪 70 年代就开始利用石油出口美元和外来资本,大力建设运河、机场、港口、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同时注重提供高品质的公共服务,如豪华酒店、律师公证、投资咨询、保险证券、金融服务等。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大大增强了迪拜对外来资本的吸引力。

  第五,充分利用“眼球经济”的营销策略。迪拜充分利用世界之最大做文章,世界第一高楼、全球最大的国际机场、世界唯一的七星级酒店、全球最大购物中心、世界最大室内人工滑雪场、世界最大人工岛等,“眼球经济”策略大获成功,迪拜成为全球关注的重心和焦点。这为迪拜房地产市场空前繁荣和旅游业井喷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第六,强力领导人的推动。自 1833 年取得迪拜的统治权以来,马克图姆家族一直为迪拜的发展殚精竭虑,尤其是阿联酋现任副总统兼总理谢赫·马克图姆酋长更是迪拜神话的强力领导者。他思想前卫甚至激进,同时又具有远见卓识和非凡魄力,迪拜剑走偏锋的发展定位和独特的经济转型思路等都是在其主导和推动下实施的。从某种意义上说,马克图姆酋长的强力领导是迪拜崛起的一大决定因素。
  
  三、迪拜债务危机的形成原因
  
  迪拜债务危机的发生,是国际金融危机蔓延下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必然结果。

  (一)激进而脆弱的经济发展模式

  迪拜在石油资源匮乏的情况下进行经济转型的多元化发展思路无疑是明智和合理的,但过于开放的经济政策在吸引大量外资的同时也导致外债负担过重和严重的泡沫经济倾向,同时其重点发展的房地产、旅游、金融服务等均属于典型的“顺周期”产业,加之迪拜经济转型缺乏坚实的实体经济支撑,这决定了迪拜的发展模式是激进而脆弱的。虽然在经济上升阶段,迪拜经济依靠旅游业的旺盛需求和股市和房地产等价格的快速上涨取得了高速发展,但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蔓延,迪拜经济危机四伏,最终在房地产价格暴跌、资金断链和工程项目停工等不利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演变成一场严重的债务危机。

  (二)过度的项目投资和盲目举借外债

  要实现雄心勃勃的经济转型目标,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势在必行。过去五年中,迪拜以建设中东地区物流、休闲和金融枢纽为目标,推进了 3 000 亿美元的建设项目。一时间,工地遍布全城,而且动辄就是“世界最高”、“世界独有”或者身价百亿的项目。为了这些庞大项目的运转,迪拜政府与国有企业不得不盲目地大举外债,债务总量高达 800 亿美元,外债负债率接近 100%,远远超过国际公认的安全警戒线(20%)。而这些耗资巨大的项目难以在短期实现盈利,随着金融危机的蔓延,迪拜经济步入衰退,房价下跌、旅游收入锐减、项目取消等利空因素接连不断,严重依赖房地产等项目投资拉动的泡沫经济开始发作,最终使迪拜一步步走上债务危机的绝路。

  (三)过度开放的政策和失败的海外投资

  中东地区石油经济的相对单一性和宗教文化的独特性,使迪拜资本中转结算的需求不足,限制了迪拜发展资本市场的能力。为弥补项目投资资金的巨大缺口,迪拜不得不采取开放的经济政策来吸引外来资本,如取消公司营业税、所得税和资本收益税,取消外汇管制,允许货币自由兑换和外汇利润 100%汇回,同时将本币与美元汇率长期固定等。开放政策的实施的确吸引了大量石油美元和国外资本,各种巨型投资项目得以相继开工,一切似乎顺风顺水。然而,外资的过度流入导致资产泡沫倾向越来越严重,美元贬值又使迪拜通货膨胀率不断提高,随着全球经济的衰退,迪拜经济也开始委靡不振,贸易、旅游、租金等方面的收入锐减,政府的财政收入大幅下降,为保证大型投资项目的进程,迪拜不得不借新债还旧债,偿债压力与日俱增。

  在吸引外来资本进行大规模国内项目投资的同时,迪拜近年来还贸然进军国际资本市场,如斥资 51 亿美元购入美国娱乐业巨头米高梅公司近 10%的股份、花费近 30 亿美元购入德意志银行和渣打银行的股份等,但在全球股市低迷的大背景下,迪拜的海外投资出现巨额亏损,进一步加剧了其债务负担,也为债务危机埋下了伏笔。

  (四)迪拜政府的决策失误

  外来资本是迪拜经济实现快速增长和膨胀发展的加速器,但这些投资有些是国际热钱,目的是在泡沫中玩“击鼓传花”,大捞一把,有些则是为了未来收益。由于迪拜领先的是像金融、旅游、贸易这样的“收入流”产业,缺乏实体经济基础和坚固的资本来源,如石油这种可能在短期内形成有效投资的物质基础,加上税收优惠等原因,迪拜政府的税收基础也不是非常牢固。这些因素决定了迪拜模式需要非常强大的主权信用来作支撑,而迪拜政府沉醉于泡沫经济的虚假繁荣,未能未雨绸缪进行风险监控和防范,反而却在巨大的短期偿债压力下贸然宣布债务违约,最终导致债务危机的全面爆发。

  四、结论

  迪拜危机虽然是在国际金融危机大背景下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是从迪拜经济的迅速崛起与迪拜债务危机产生的原因看,两者密切相关。迪拜经济的崛起主要源于其独特的经济发展模式以及支撑这种模式运行的开放的外资引入政策、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令人炫目的“眼球经济”策略,而这些都是“双刃剑”,在全球经济上升阶段是迪拜经济神话般增长的助推器,在全球经济衰退阶段却是导致迪拜债务危机发生的罪魁祸首。

  尽管迪拜债务危机对中国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的影响极其有限,迪拜的经济规模和发展模式也与中国截然不同,但迪拜与中国同属新兴经济体,在促进经济发展的一些具体做法上也有某些相似之处,迪拜债务危机的发生对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还是具有非常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如注重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平衡和经济结构的调整与优化、控制房地产投资的过快增长和经济泡沫、加强金融监管和审慎推进资本项目开放、经济发展不能过分依赖外资以及构建合理有效的外债管理体制等。

  参考文献:
  [1] 李众敏。迪拜危机的“模式”拼图[J].瞭望,2009,(49):58-59.
  [2] 陈斯佳,钱聪。迪拜的发展模式[J].国际市场,2009,(8):36-39.
  [3] 张建华。迪拜债务危机的成因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国际经贸探索,2010,(5):68-72.
  [4] 吴智钢。中国应从迪拜危机吸取什么教训[N].证券时报,2009-11-30.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经济危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