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又称脑中风或脑血管意外 , 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 , 有较高的致残率、死亡率和复发率 ,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尽管现在对脑卒中疾病的治疗有了较大的改善 , 但是大多数患者都会出现后遗症 , 需要再次进行康复治疗。患者出院后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康复治疗是一种正确的选择 , 因社区康复相对于患者在医院进行康复治疗来说 , 治疗费用较低 ;患者选择家庭所在社区进行治疗 , 也较为方便[1].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 38 例脑卒中患者进行了社区康复治疗 ,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 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资料共计 76 例 , 均为 2012 年 1月 ~2014 年 10 月在本中心进行康复治疗的脑卒中患者 , 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血管病诊断标准 , 并经 CT 或 MRI 确诊 , 病程 <6 个月 , 存在肢体功能障碍 ,排除有意识障碍者、有严重心、肝、肺、肾等器质性疾病及其他严重并发症者。其中男 49 例 , 女 27 例 , 年龄 51~79 岁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 各 38 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病变部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给予营养脑细胞、改善脑血液循环的药物治疗 , 有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的患者按医嘱服用降压药、降糖药和治疗冠心病的药物。观察组在药物治疗的同时由社区医生给予康复指导 , 具体康复措施如下。
1. 2. 1心理指导 脑卒中属于慢性病 , 病程长、恢复慢、有些患者甚至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 , 长期处于疾病的困扰下 ,易产生恐惧悲观、焦虑急躁、抑郁难平等不良心理现象。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给予心理治疗。早期患者可能会出现不理解、否认疾病的现象 , 应给予宽解、尊重 , 照顾和保护患者的自尊 , 取得患者的信任 , 让患者产生安全感 , 并帮助患者树立积极面对疾病的信心。有些患者会出现情绪难以控制 ,性情急躁的现象 , 对这类患者要引导患者扩大兴趣爱好、增加生活中的乐趣、陶冶情操。并向患者说明性情急躁不利于疾控的控制 , 有意识的控制情绪 , 避免诱发本病。对器质性抑郁的患者可考虑药物治疗。有些患者会过于自卑 , 怕以后无人照料 , 进而焦虑、绝望 , 对此类患者应与家人联合进行心理疏通工作 , 将积极锻炼、恢复较好的病友介绍给患者 ,激发患者积极配合治疗的动力和新的希望。
1. 2. 2运动训练 运动训练由简到繁、由易到难、按顺序进行。①床上训练 , 包括翻身和上下左右移动体位 , 腰背肌、腹肌及呼吸肌训练 , 上下肢活动。②坐位平衡训练 , 训练时先从半坐位开始 , 根据患者情况逐渐增加角度、次数和坐的持续时间。③站立平衡训练 , 先进行患者下肢肌力训练 , 待肌力恢复到一定水平再进行扶持站立 , 平衡杠间站立 , 徒手站立 , 站立平衡训练。站立平衡训练要达到的目标是患者在一定外力推动下仍能保持站立平衡。④步行训练 , 行走能力的恢复是患者生活自理的重要一步。在行走练习前先进行下肢前后摆动、踏步、负重等练习 , 然后进行扶持步行练习。
刚开始可能需要两人协助 , 待站立能力稍强后 , 可由一人扶持 , 或患者在平行杠间练习 , 训练目标是患者能够徒手行走。⑤上下台阶训练 , 步行练习后进行上下台阶训练 , 按照健腿先上 , 患腿先下的原则进行训练。⑥上肢及手功能训练 ,上肢训练包括手指灵活性 , 手的灵活性和协调性的训练。
1. 2. 3日常训练 ①语言训练 , 练习舌的伸缩和口腔肌肉的协调运动 , 进行唇部训练 , 有些患者不能随意支配唇舌发声 , 可教患者通过模仿口型支配唇舌运动 , 练习发音。语言可促进患者与外界的沟通 , 语言功能的恢复有利于患者心理健康的建设 , 有利于病情恢复。②生活活动训练 , 通过发育训练、复能训练、补偿训练等使患者洗漱、吃喝、穿脱衣物、如厕、起居等日常生活能够自理。
1. 3疗效评定方法
1. 3. 1运动功能评定 采用 FMA 评定 , 总分 100 分 , 96~99分为轻度运动障碍 , 86~95 分为中度运动障碍 , 50~85 分为明显运动障碍 , <50 分为严重运动功能障碍。
1. 3. 2日常生活能力评定 采用 BMI 指数评定 , 进食 (10分 )、洗澡 (5 分 )、修饰 (5 分 )、穿衣 (10 分 )、大小便控制 (10分 )、如厕 (10 分 )、床椅 (10 分 )、转移 (15 分 )、平地行走 (15分 )、上下楼梯 (10 分 ), 10 项共 100 分。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15.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 (x-±s) 表示 ,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运动功能评定 观察组治疗前 FMA 平均分数为(41.7±9.3) 分 , 治疗后 FMA 平均分数为 (79.3±9.5) 分 ;对照组治疗前 FMA 平均分数为 (42.3±9.6) 分 , 治疗后 FMA 平均分数为 (62.8±10.1) 分。两组患者运动功能均得到改善 , 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 2 日常生活能力评定 观察组治疗前 BMI 平均分数为(38.6±10.7) 分 , 治疗后 BMI 平均分数为 (80.2±9.5) 分 ;对照组治疗前 BMI 平均分数为 (40.5±9.4) 分 , 治疗后 BMI 平均分数为 (63.7±10.4) 分。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均得到改善 , 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 , 有很高的致死致残率 ,很多患者会留有严重后遗症。具相关报道所知 , 急性脑卒中患者脑功能恢复最佳时期是在发病后的前 4 周内 , 超过 3 个月后 , 恢复效果会明显降低。很多患者因经济条件及其他各方面原因 , 生命体征恢复后即出院在家中等待自然恢复 , 因不能接受康复训练致使肢体功能恢复不利、甚至肢体功能障碍更加严重。社区康复是脑卒中患者的一个较佳选择。
本研究中 , 两组患者均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 而观察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社区康复指导 , 效果更加明显。说明脑卒中患者出院后进行及时的康复治疗 , 可更加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存及生活质量。
参 考 文 献
[1] 侯金圆 . 脑卒中社区干预及综合管理的效果评价研究 .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 2014, 34(2):35-36.
面瘫是临床上常见病之一,属于中医的面瘫、口眼歪斜等范畴,现代医学则命名为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以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临床症状为单侧面神经麻痹和面部肌肉瘫痪。该病起病急、发病迅速,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活质量。本院自2010年3月2013...
周围性面瘫是一种面神经性疾病,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口眼歪斜,额纹变浅或消失,眼睑下垂,闭合漏缝或不能,示齿,口角偏向一侧,漱口漏水,患侧耳后压痛或偏头痛以及羞明,流泪。此外,该病的后遗症影响巨大,如果病程超过3个月,则患者的面部肌肉、神经功能都会受到严重损...
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疾病之一,也是重要致残原因之一,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其发病率呈逐年增多趋势。近年来,多项临床研究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在本病恢复期及后遗症期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减少本病的致残率。近二十年来,我院在脑卒...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发病率很高,而最常见者为面神经炎。平常人们所常说的面瘫,在多数情况下是指面神经炎而言。因为面瘫可引起十分怪异的面容,所以常被人们称为毁容病。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起病突然,经常是一觉醒来发现面部肌肉麻痹瘫痪,患侧额纹及鼻唇沟消失...
坐骨神经通路及其分布区域出现的疼痛综合征称为坐骨神经痛,可分为原发性及继发性两种。原发性坐骨神经痛又称坐骨神经炎,病因未明,与感染、受寒、糖尿病等因素有关,继发性坐骨神经痛的病因较复杂。本院对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属性分析,现报告如...
面肌痉挛,为面部肌肉阵发性的不自主阵挛性抽动,通常情况下仅限于一侧面部,偶尔见于两侧。该病症状开始仅见眼轮匝肌间歇性轻微颤搐,逐渐扩散至同侧面部的其他肌肉,如口角肌肉,直至扩展至整个面部发生痉挛,严重者累及颈阔肌,抽动逐渐加重,可因疲劳、...
偏头痛是常见的发作性神经血管疾病,发病率为7.7%~18.7%,以发作性、多为偏侧的、中重度、搏动性头痛为特征,活动可加剧,疼痛剧烈,常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工作生活,重者在发作期可致残。偏头痛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国内对其认识不足,尚无统一观...
面神经麻痹又称面神经炎或贝耳麻痹,系因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所导致的周围性面瘫。是针灸临床常见疾病,每年冬春或秋冬之季气温突变时发病增多,如不能得到及时正确治疗,可遗留面瘫、面神经痉挛及面部肌肉联带运动等诸多后遗症,给患者生活及心理上...
血管性痴呆(vasculardementia,VD)是一种由各种脑血管病(缺血、出血、急慢性、缺氧性脑血管病等)引起的脑功能障碍而产生的一组获得性严重认知功能缺陷或衰退的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除了神经系统定位损害的症状和体征外,还有执行能力、定向力、记忆力、计算...
腕手运动功能障碍是中风病常见的后遗症,是脑卒中和脑外伤后所致的主要功能障碍之一,导致患者运动功能、个人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降低;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产生严重影响,给社会和家庭造成很大的经济负担。为了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减轻患者及家属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