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 SAE) 在临床上十分常见,常见于长期高血压患者。为老年人在脑动脉硬化基础上,大脑半球白质弥漫性脱髓鞘性脑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进行性痴呆。笔者近年来在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谷红注射液治疗,取得满意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 1 入选标准: 所有 SAE 病例符合 Caplan 诊断标准[1]:①存在已知或假设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动脉硬化、反复中风发作、糖尿病、心脏病等; ②符合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临床表现和病程特点。表现为进行性智能减退,包括言语障碍和记忆力下降,抑郁及人格改变,并伴有双下肢肌力减退和双手震颤。③神经放射学检查的影像特征为缺血性白质改变。CT 或MRI 提示双侧脑室深部及半卵圆中心散在分布的异常信号,形状不规则,边界不清楚,但无占位效应。脑室系统及各个脑池可不同程度扩大,脑沟增宽、加深。④排除 其 他 类 型 的 白 质 脑 病。长 谷 川 智 力 量 表( HDS)[2]评定<25 分。
1. 2 一般资料: 入选病例为 2010 年 1 月至 2013 年 6月在我科住院的 SAE 患者 117 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上述诊断标准,确诊为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 62 例,男性 37 例,女性 25例,年龄 62 ~ 81 岁; 平均 73. 2 岁; HDS 评分: 17 ~ 24分者 17 例,9 ~16 分者 26 例,<8 分者 19 例。既往有腔隙性脑梗塞 11 例,高血压 59 例,糖尿病 18 例,冠心病9 例。对照组55 例,男性34 例,女性21 例,年龄63~ 79 岁,平均 71. 4 岁; HDS 评分: 17 ~ 24 分者 15 例,9~ 16 分者 24 例,<8 分者 16 例。既往有腔隙性脑梗塞9 例,高血压史 53 例,糖尿病史 13 例,冠心病 9 例。
两组患者之间年龄、性别和智能评分等方面比较,无显著差异性( P>0. 05) .
1. 3 治疗方法: 对所有入选病例,治疗前均给予 HDS评分。所有病例均低盐低脂饮食,戒烟限酒,然后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等抗栓降脂治疗,同时纠正血压、血糖异常等综合治疗。在此治疗基础治疗上,治疗组给予谷红注射液( 通化谷红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 H22026582) 15mL 加生理盐水 250mL 静脉点滴,qd.对照组给予曲克芦丁注射液( 石药集团欧意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 H13023665) 600mg 加人生理盐水250mL 中静脉点滴,gd.两组疗程均为4w.在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均不应用其他改善认知功能的药物,疗程结束后,每例患者再进行一次 HDS 评分。
1. 4 疗效标准: 显效: 临床症状明显好转,行走步态平稳,构音障碍减轻,智力好转 10 以上; 有效: 临床症状有所减轻,大小便可控制,智能提高 2 ~ 9 分; 无效: 临床症状无好转甚至病情加重,智力评分提高小于 2 分。
2 结 果
2. 1 临床疗效治疗 4 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 87. 1% ,对照组总有效率65. 5%,采用 SPSS 系统软件包中 t 检验和校正 χ2检验,P<0. 05,两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见表 1.【1】
2. 2 不良反应: 所有病例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治疗前后肝肾功能、血尿常规等均无明显变化,未见周身瘙痒、皮疹、牙龈出血、皮下瘀斑、黑便等不良反应。
3 讨 论
SAE 是老年性血管疾病,好发年龄为 55 ~ 75 岁。
亚急性或慢性起病,病情在 5 ~10 年内缓慢进展,可表现为步态异常、双手震颤、四肢肌张力增高、饮水呛咳、记忆力下降、判断力和理解力减退,部分人可出现情感障碍,表现抑郁、焦虑以及发作性谵妄状态,严重时可出现生活不能自理。多数病例有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病史。大多数学者认为,高血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长期和严重的高血压可使深穿动脉发生变性,导致深部梗塞和白质病灶。
SAE 的治疗是纠正动脉硬化的病因和诱因,控制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危险因素,同时应用清除氧自由基、抗血小板聚集、改善脑部血液循环,促进脑细胞代谢、增强脑记忆等药物,配以神经康复训练等综合治疗。谷红注射液的有效成分是乙酰谷酰胺和红花提取液,乙酰谷酰胺可抑制神经元兴奋性损伤,发挥神经保护作用[3],该药可改善神经细胞代谢,对各种原因所致的昏迷、记忆和思维障碍均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对老年人和脑血管患者的记忆力减退和精神障碍综合症如焦虑、抑郁等均有一定的治疗效果。红花提取液中含有红花甙、红花黄色素,具有活血化瘀、散瘀止痛作用。现代药理学证实,该药可抗血小板聚集、改善脑血液微循环和良好的抗氧自由基作用,同时可增加脑组织对缺氧的耐受力,同时具有降低血压、降低胆固醇的功效。总之,红花提取物可增加脑血流量,改善脑细胞功能代谢,促进神经细胞功能恢复,改善临床症状。在临床上,谷红注射液可以改善慢性间断的化学缺氧造成的认识功能障碍,可对急性、慢性及间断性脑缺血缺氧具有脑保护作用,改善认知功能。
参考文献:
[1] 匡培根。 神经系统疾病药物治疗学[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382
[2] 范吉平,田平武。 血管性痴呆的诊断标准、临床特征、发病机制及检测方法[J].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1999,7( 1) : 56~ 59.
[3] 赵庆杰,刘玉梅。 7-氨基丁酸对神经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保护作用与 7-氨基丁酸及其 A 受体的关系[J].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5,22:416 ~418
面瘫是临床上常见病之一,属于中医的面瘫、口眼歪斜等范畴,现代医学则命名为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以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临床症状为单侧面神经麻痹和面部肌肉瘫痪。该病起病急、发病迅速,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活质量。本院自2010年3月2013...
周围性面瘫是一种面神经性疾病,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口眼歪斜,额纹变浅或消失,眼睑下垂,闭合漏缝或不能,示齿,口角偏向一侧,漱口漏水,患侧耳后压痛或偏头痛以及羞明,流泪。此外,该病的后遗症影响巨大,如果病程超过3个月,则患者的面部肌肉、神经功能都会受到严重损...
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疾病之一,也是重要致残原因之一,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其发病率呈逐年增多趋势。近年来,多项临床研究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在本病恢复期及后遗症期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减少本病的致残率。近二十年来,我院在脑卒...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发病率很高,而最常见者为面神经炎。平常人们所常说的面瘫,在多数情况下是指面神经炎而言。因为面瘫可引起十分怪异的面容,所以常被人们称为毁容病。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起病突然,经常是一觉醒来发现面部肌肉麻痹瘫痪,患侧额纹及鼻唇沟消失...
坐骨神经通路及其分布区域出现的疼痛综合征称为坐骨神经痛,可分为原发性及继发性两种。原发性坐骨神经痛又称坐骨神经炎,病因未明,与感染、受寒、糖尿病等因素有关,继发性坐骨神经痛的病因较复杂。本院对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属性分析,现报告如...
面肌痉挛,为面部肌肉阵发性的不自主阵挛性抽动,通常情况下仅限于一侧面部,偶尔见于两侧。该病症状开始仅见眼轮匝肌间歇性轻微颤搐,逐渐扩散至同侧面部的其他肌肉,如口角肌肉,直至扩展至整个面部发生痉挛,严重者累及颈阔肌,抽动逐渐加重,可因疲劳、...
偏头痛是常见的发作性神经血管疾病,发病率为7.7%~18.7%,以发作性、多为偏侧的、中重度、搏动性头痛为特征,活动可加剧,疼痛剧烈,常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工作生活,重者在发作期可致残。偏头痛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国内对其认识不足,尚无统一观...
面神经麻痹又称面神经炎或贝耳麻痹,系因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所导致的周围性面瘫。是针灸临床常见疾病,每年冬春或秋冬之季气温突变时发病增多,如不能得到及时正确治疗,可遗留面瘫、面神经痉挛及面部肌肉联带运动等诸多后遗症,给患者生活及心理上...
血管性痴呆(vasculardementia,VD)是一种由各种脑血管病(缺血、出血、急慢性、缺氧性脑血管病等)引起的脑功能障碍而产生的一组获得性严重认知功能缺陷或衰退的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除了神经系统定位损害的症状和体征外,还有执行能力、定向力、记忆力、计算...
腕手运动功能障碍是中风病常见的后遗症,是脑卒中和脑外伤后所致的主要功能障碍之一,导致患者运动功能、个人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降低;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产生严重影响,给社会和家庭造成很大的经济负担。为了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减轻患者及家属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