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COS 摄影的创作过程
一、创作主题的选择与前期规划
COS 摄影在拍摄之前,首先需要选定一个创作题材。ACG 文化可以说覆盖了人类文化的一切题材,因此选择以什么作品进行创作,就要针对选定的作品进行分析、提炼,开展一系列的后续规划。通常,摄影师会首先思考自己要拍什么、怎么拍,然后通过画分镜脚本的形式,将想象中的摄影语言搬到之上,最后决定出能够表现出脑中构思的实际拍摄方案。而由于 COS 摄影的数字艺术特性,因此前期的原片拍摄还远远不是创作的终点,只有通过前期拍摄与后期处理相配合,才能共同完成 COS 摄影语言的表现。所以,摄影师在拍摄前就需要同时思考前期拍摄与后期处理的双重问题。后期处理在 COS 摄影中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创作环节,是为了创作出最终画面效果所必须的一个手段。只有在前期拍摄与后期处理做到前后呼应,互为依存的情况下,摄影师才能成功地完成一次 COS 摄影。
举例来说,若是选择以中国古代为背景的历史作品,就应当选择古香古色的中国传统园林建筑作为拍摄外景地;如果选择现代或近未来的时尚作品或都市传奇,就应该选择高楼大厦林立的商业中心作为拍摄外景地;如果是描述少年少女的校园生活、或是发生在校园环境下的幻想故事,就可以趁假期到合适的学校教学楼、走道、教室进行拍摄。要是想选择中世纪欧美风格的魔幻作品,很可能就得背上背包进入野外丛林,甚至来一趟出国行了。当然也有摄影师选择全部在摄影棚内布光进行棚拍,再用后期合成实现环境及特效的。无论如何,一旦选择好创作主题,就必须针对选中的主题进行合适的规划,才能使得拍摄有效进行下去。
以 COS 摄影师三国的静态微电影《红魔城伝说 II:妖幻の镇魂》为例,这是一个以游戏《东方 project》为原作摹本的 COS 摄影作品。在拍摄前,摄影师首先对游戏的人物设定原画进行了分析,以保证在服装、道具以及人物造型、气质上的相符度;之后,摄影师开始对游戏的战斗画面进行分析,从中提炼出自己对游戏场景的理解,然后画出简单的分镜草图,确定整体作品的镜头语言及色彩风格,并归纳出所想要在作品中表达的思想内涵,同时也以此来掌控正式实施拍摄时的节奏,并为前期拍摄和后期处理之间的衔接关系作出指导,最后完成一系列出色的作品。从节选的成品我们不难发现,作品很好地还原了原作游戏的人物气质以及整体美术风格,特效素材的处理也在模仿游戏原作的基础上,制作出了更富有真实视觉冲击力的效果,整个画面充满了激烈的动感和视觉张力,是一个出色的 COS 摄影作品。
二、创作时的交流与沟通
除了摄影技术和准备构思之外,COS 摄影最重要一点就是摄影师同 COSER 之间的沟通。每一个 COS 摄影师在拍摄之前,首先他应当对原作的故事剧情有所了解,把握住原作人物的审美气质和个性特点;之后以此为切入点,同 COSER进行认真而深入的沟通,从而了解 COSER 的审美趣味和拍摄要求。一副优秀的COS 摄影作品,不但要求摄影师要有扎实的拍摄功底和良好的艺术修养,更要求摄影师和 COSER 能够达成亲密的合作关系。如果欠缺沟通能力,摄影师就无法展现自己的创作想法平当然,对于 COS 摄影这样一个在创作方式上有着团队性特点的摄影流派而言,作品的成败与 COSER 自身的条件素质和表现能力也有着很大关系。如果说被摄者的表现能力是决定人像摄影成败与否的重要因素的话,那么这个因素在 COS 摄影中更加被放大了许多。有时被摄者是有经验的专业 COSER,她们有着精细的服装道具和极强的表现能力;而有时被摄者只是一般的 COS 爱好者,她们没有姣好的面容和身材,也没有那么强的表现力和自信,在镜头中还有可能因为十分紧张而变得表情僵硬,难以表现出自己美的一面。
此时就需要摄影师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与 COSER 共同交流对于 ACG 原作的看法,并通过赞美来增加 COSER 的自信,最终引导 COSER 在镜头面前轻松、自然的表现出自己对角色的理解,从而完成一次优秀的 COS 拍摄。
事实上,COS 摄影在拍摄过程中,早已脱离了传统摄影的纪实形态;为了达成对角色扮演的塑造和还原,COSER 自身所表现出来的已不再是客观世界的本我,而是将情感意识与主观观念寄予所扮演的角色之上,并通过妆面和动作表情表达出来,最后经过后期处理,将拍摄的“过程”处理为最终的“结果”.COS摄影观地对被摄者进行有目的的干涉,照片本身以素材形式而存在、拍摄对象的个性化、摄影师与 COSER 之间的沟通合作等特征,都是 COS 摄影在拍摄过程上的新进化。
三、数码技术的后期重塑
COS 摄影的艺术语言表现,在数字技术的烘托下,呈现出多姿多彩、变化无穷的景象。摄影师在拍摄现场所拍摄的照片,有时仅仅只是完成了前期的素材收集工作;只有在通过了前期拍摄和后期处理两个阶段之后,才能最终完成一次完整的 COS 摄影创作。而在记录摄影中,每按下一次快门,就已完成了一次拍摄。尽管后续还有着暗房冲洗等处理工作,然而这些后期步骤依旧保持着对照片本身的客观还原。在过去的胶片摄影时代,当光线穿过镜头,在胶片上感光成功的时候,就已经完成了一张完整的摄影照片。
COS 摄影的后期制作,相比起传统胶片的暗房处理有着完全的不同:暗房处理的后期调整无外乎是从色调、曝光、明暗等照片的基础属性上来进行调整,其目的是主要是为了保证呈现出最终的摄影作品。而 COS 摄影的后期环节早已不满足于对照片基础属性的调整,而是主导着整个艺术风格和摄影语言的最终表现。由于 COS 摄影的本质特征--虚拟性,加之以 Photoshop 为代表的数字图像处理软件的高度发达,再加上 ACG 文化超现实的审美发展趋势,这使得摄影师对影像进行后期再创做成为了一种常态。打破事物原本的结构,用主观思想对原有事物的形态进行再创造,是 COS 摄影后期处理的核心理念。具体到创作手法而言,COS 摄影的后期处理工作主要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一)数码技术的后期重塑
在数码摄影中,最普遍的后期手段,便是整体的修饰和润色,即所谓的“适当的影调、颜色、对比度的调整,除了裁剪外不得增减画面元素”.这样的描述在各式各样的摄影比赛中屡见不鲜。对于大部分的纪实类摄影,这似乎就是所能允许的后期限度。这里的后期手段主要包括调整照片的曝光、色彩、饱和度、整体影调、明暗反差等。可以说,数码照片是必然要经过这一道后期处理程序的,这如同传统摄影冲洗胶卷以及选择药液、匹配相纸、控制显影时间一样无可厚非。从技术层面上来说,这些后期手段是为了使照片在光线、影调、色彩、画质等方面体现出更高的质量标准,更加满足观者的视觉审美,从而体现出更专业的水准。而从艺术层面上来说,此时的后期则是为了更好地传达摄影师的思想,把观看者的情绪或视觉中心引导到自己所要表现的重心上。通过后期的调整,清晨的朝阳可以转变为傍晚落日的夕阳。夏日的茵茵绿树也可以转化为金黄的树叶。
再进一步,后期处理便开始对照片进行细节上的修改和润饰,例如扩展背景、改变物体颜色、去除画面中杂乱或不必要的元素、修建画面等等。比如,在表现夜景的照片中,为更好地体现夜色而在星空中添加满月;在以表现中国古典韵味的老建筑摄影中,删除外置空调等破坏照片氛围的物品;在人像摄影中,则是为了使照片中的角色能够展现出唯美的美貌、理想化的体形,而对被摄者进行的磨皮、液化、修容等后期处理。这一阶段的后期,通常实在保留照片主体基本属性的基础上,对影响主体表现的局部或细节进行增减、修改和强化,从而使得照片主体更加唯美。在数字化的后期处理手段下,“只有摄影师想不到的,没有摄影师做不到的”,所有的后期手法,都将随着摄影师的思想而使照片本身发生剧变。
以笔者拍摄的 COS 作品《索尼子》(登载于《TOP 志》041 期)为例,以上两幅图片为数码后期前后的效果对比图,左图为原片,右图为成片。右图通过后期处理,对被摄人物的皮肤进行了磨皮、美白甚至更改面部明暗光影及素描关系的处理,连人物的眼妆都进行了一定程度的重绘。后期处理完成后的人物面部皮肤精致唯美,与原片几乎是天壤之别。同时针对身体各部位的肤色、比例,头发质感、整体色彩也进行了微调,从而创作出一种单靠前期摄影所难以达到的唯美性。
(二)数字艺术的特效合成
在当下的电影海报、游戏厂商宣传、数字艺术创作之中,时常可以见到这一后期程度下的产物。此时摄影已不再是作品的主体,而是成为了作品创作环节中的一种手段,这一理念的作品将数字艺术与摄影结合到了极致。在拍摄的前期,作者就会构思好分镜、草图,为预设的终极作品准备不同素材,并在拍摄时使用外景灯布光甚至是用影棚进行绿幕拍摄,在后期时大量使用 3D 特效及合成手段来修改原片,用几张甚至几十张图片素材,通过充分发挥个人想象和创意,加上后期软件的强大功能,经过一系列素材合成、特效添加、整体色调渲染等手法的处理,诞生出一幅完整的 COS 摄影作品,创作出超越现实的唯美画面和视觉效果。这样的作品往往拥有强大的视觉冲击力和特殊的艺术效果,体现出超现实主义一般的幻想色彩,虽然给人以脱离现实的感受,但却有着深厚的艺术感染力。
尽管 COS 摄影依然是以前期拍摄的原片为基础,然而 COS 摄影的最终成片已非真正意义上的原始照片;此时,COS 摄影语言的表达已脱离了常态,被摄者本身已脱离了其原有人格,而被后期重新安置了新的身份和属性,无数素材与特效的合成,使得 COS 摄影的空间性与实践性被彻底颠覆。数字艺术下的特效合成后期对影像的再创作大大扩展了 COS 摄影语言的表现力,也更使得摄影师的主观创造性得以在后期过程中充分发挥体现。
以杭州的知名 COS 摄影师弥优的作品《舰队收藏-金刚》为例,最后一张图片是作品的最终完成稿。从画面中可以看到,美丽的少女身披火炮,以一种超现实的姿态屹立于海浪之中,充满了数字艺术下的唯美性色彩。显然,这样的场景和画面是不可能出现在现实中的,这是想象出来的场景。这幅作品无论是从前景到背景,还是人物的毛发和动作,都不是从现实场景所拍摄的原始图像;武器、火光、蓝天、海面、海浪、礁石,都是摄影师前期单独准备的素材,经过作者精心的后期合成在一起,再用绘画的语言将其整体渲染、重绘。表面看上去这是一幅摄影作品,然而实际上这是由无数的素材,在通过修饰、合成、渲染之后所诞生的新的创作物;无论是人物形象的塑造,还是空间构图的透视感,亦或是色彩和光线渲染,都被摄影师表现得惟妙惟肖。这幅作品一经发布也立刻在网络上引起了不小的讨论,甚至有人表示:“与其说这是摄影作品,不如说这只是一幅数字艺术的绘画作品,除了模特本身的容貌特征还在,它几乎已经脱离了摄影的属性”. 关于数字后期对传统摄影审美理念的冲击,这一点我将在论文的最后章节再做讨论。
自从外国现代广告的引进,再加上视觉和文化的发展趋势,整个20世纪的广告作品中满足不同性别的感官诉求已经成为行销的一部分。今天,很明显,含有色情内容是媒体和广告的一个普遍的形式。而且此内容的强度在近几年增多。我有兴趣研究性别凝视在广告摄影中的...
1掌握并理解数码观念,加深并延伸创作思想在传统摄影创作中,客观事物是创作的主体,拍摄的要点是以表达作者本身的审美观和对事件或事物本身的典型瞬间为出发点的,所得到的画面都是摄影家对生活中美的理解,数码创作于这种传统的创作形式有着很大的不同,...
拍摄是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重要环节,在这之前,要确立一项节目新闻的立意,选材、构思和采访,没有图片、视频等拍摄材料的辅助展示,仅仅依靠文字来叙述事件就相对有些单薄,所以,需要锦上添花的拍摄素材处理,这样才能成功表达一个完整的事件。拍摄不是简...
小品一词本属佛教用语,最初由来据说是鸠摩罗什翻译《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将较详的二十七卷本称作《大品般若》,较略的十卷本称作《小品般若》。自此之后,小品引申为篇幅短...
四自己作品中的林奇式特征经过对林奇式作品的研究,我同样发现在自己不同的作品中也有着类似的特征。1、拍摄手法我在香格里拉拍摄的夜景照片中,刻意避开了古城旅游的人群,将镜头面向一些人较少的偏僻角落,然后对这些地点进行拍摄,在拍摄过程中,使用...
镜头是数码相机的“眼睛”,良好的镜头能够保障拍摄画面的对比度和保真度,因为数码相机镜头更换比较麻烦,并且维修非常非常高,因此,拍摄者在使用过程中要特别注意镜头的保护,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对镜头进行清洁,保障相机整体的洁净。...
笔者近两年提出来一套理论,叫元影像理论.这是一种从全新的角度研究摄影的理论,同时可以付诸实践.这两年来实践元影像理论的人,有一个团队,影响也非常大,包括影像实践方面的王征先生等很多人.这样做有一个好处,可以把理论与实践结合在一起.以前的理论,即使...
在我国艺术领域的发展过程中,摄影艺术的发展因其特有的艺术与审美特点,成为了我国社会领域中较为重要的艺术形式。但是新媒体时代的来临,由于各类新型媒体技术的影响,社会艺术特别是影像视觉艺术发展受到了较大的影响。因此在摄影艺术发展研究中,我们以...
让我们从最近的事情说起。2013年重阳节,安徽省宁国市副市长与当地民政局的官员为表示对于老人的关怀,一起去看望当地的百岁老人。这种政绩型工作,当地政府官方网站当然要报导。不过,当政府官网上出现了经过PS处理的众官员看望老人的照片时,却引起了各...
导言影像的基本功能是记录和纪实,是对现实生活的实体进行客观真实的记录。技术客体造就了影像的发展,自1837年达盖尔发明了达盖尔铜版摄影术起,摄影就在视觉经验的传达上成为了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图像呈现方式。一、研究背景纪实摄影是一个复杂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