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德育论文 >

从听德育课的角度来反思如何有效进行职德育课的教学

来源: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 作者:陈瑜明;宋晓红
发布于:2020-02-08 共4518字
中职德育论文优选范文10篇之第九篇:从听德育课的角度来反思如何有效进行职德育课的教学
 
  摘要:中职德育课是职业学校德育的主渠道,其德育功能是渗透于学科内容教学之中的。如何对中职生有效地进行德育课教学?如何真正地实现德育课堂的三维目标?如何培养中职生良好的道德意志品质,培养适应现代化发展和要求的劳动者?本文从近年来听德育课的角度来反思和总结如何有效地进行中职德育课的教学。
 
  关键词:中职; 德育课; 有效教学;
 
  中职德育教学大纲中规定的必修德育科目有《哲学与人生》《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与社会》,选修科目《心理健康》。这些德育课程是学校德育的主要渠道,提高课堂的效率能够有效地促进对中职生德育教育。有效教学理论认为:教学的有效性=教学内容总量×学生接受内容的百分数。由此可知,有效性的教学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教学内容,二是教学对象。然而,实践证明,有效性教学的决定因素并非教学内容,而取决于教学对象——学生,即学生对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专注性。从2011年至今,笔者一直在德体艺教研组,听了很多校内和校外的德育课程。接下来,笔者将从一个听课者的身份,从一个学生的角色谈中职德育的有效课堂教学。
中职学校
 
  1 中职生的学情及道德发展特点
 
  中职学生是一个特殊的学生群体,因很多原因没有进入高中学习。(1)学习成绩和学习习惯差。很多中职生都存在学习态度不端正、不良习惯较多、学习方法不得法等情况,再加上本身基础薄弱,导致接受新知识的能力较弱。(2)知行不统一,日常行为不规范。相当一部分学生法制、纪律观念淡薄,旷课、迟到、早退、男女生交往过密、打架斗殴、敲诈勒索、乱扔垃圾、破坏公物、辱骂教师的现象时常发生。少数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自私自利,对家庭、集体和社会缺乏责任感,一切以自我为中心,我行我素,明知不可以违反学校的规章制度,但由于自控能力较差,时常有违规行为,且屡教不改。当前的一部分中职学生往往言行不一,“表面一套,背后一套”。(3)对德育教育的敏感度极低。在初中时,很多学生就经受过教师各种各样的“教育”,如讲道理、批评、处罚等等。他们对教师的这一套方法已经有了充足的心理准备,不那么敏感。对付教师的办法相对也较多,有的抗拒硬顶;有的“左耳进,右耳出”;有的当面顺从,背后依然我行我素;有的推断“泄密者”,伺机报复。这种不能触动其心灵的“教育”,要么使其不良行为更隐蔽,要么让其设法事后掩盖,使得德育教育的实效性较差。鉴于中职生的学情和道德发展特点。德育课的教学怎样才能更加有效是一线德育教师一直在思索的问题。
 
  2 从听课看德育课堂教学的现状
 
  课程改革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对教师的教学方式要求也提出了一些要求。张丽娜在《提高中专德育课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一文中指出:德育课教学作为中专德育的主要形式,积极创设适合学生学习的课堂,构建新型课堂互动教学模式,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要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使德育课教学过程充满生机和活力,以提升德育课教学的教学效果[1]。笔者在听课过程中发现:有的德育课教师上课能吸引学生,课堂气氛活跃;有的德育课教师上课存在学生不爱听,课堂气氛沉闷的现象。而课堂气氛是否活跃的一个决定性因素就是德育教师在上课中采用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太低阻碍了德育课的授课效果[2]。下面,笔者将近年听德育课的教学方法与观察到的课堂气氛在表中显示。
 
 
  听课情况反馈表
 
  也许有人质疑:课堂气氛活跃为什么就是有效课堂?鉴于此,笔者有两个理论依据。依据一:有效学习理论中提出,学生对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专注性是评价课堂有效的一个标准。依据二:汤波在《德育课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兼论德育课的有效性》一文中也讨论了德育课有效性的特征,认为德育课的有效性主要不是表现在学生在教学中学到多少具体的知识和结论,也不是将按照教科书出的考卷答多少分,而应当表现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在教师的指导下,是否调动起了参与道德思考和道德实践的积极性;是否通过教学和学校的总体德育工作,在道德分析能力和道德选择能力以及道德的践行能力上有所提高,并在现实生活中通过行为表现出来[3]。从上面两个依据可以看出以“课堂气氛活跃”作为有效课堂的一个评价标准是科学的。
 
  3 从听课实践看有效教学的方法和途径
 
  在本部分,笔者将结合听课的实践和反思来谈一下有效教学的方法和途径有哪些。
 
  3.1 加强教学方法改革的理论学习
 
  通过访谈得知,我们一线德育教师对为什么要采用“以生为本”的教学方法不得而知。既没有系统的心理学、教育学的学习,也不知建构主义、人本主义等对当今教育者的要求。没有理论学习,不了解中职学生的特殊学情,而只凭自己的个人喜好选择教学方法。这怎能让中职生接受呢?
 
  3.2 加大教学方法的改革倡导以体验为主教学方法
 
  在董菲的调查中发现:有65%的德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单纯使用讲授法授课[4]。从听课中,笔者发现那7节气氛不活跃的课堂中,教师采用了几乎都是讲授法,因此教学方法的改革势在必行。在听课中,笔者也总结了几种德育课堂有效的几种体验教学方法。下面,将详细阐述,以给教师们一些参考。
 
  3.2.1 角色扮演体验法
 
  1935年,美国社会学家米德最先将角色一词引入社会学领域中,后来逐渐发展形成角色理论。角色理论认为:社会中的人是它所扮演的各种角色的总和。一个人就是通过扮演各种角色来了解社会上各种行为习惯和行为规范。在我们的教学中,可以将与社会现实和学生生活的联系比较密切,结合教学内容可以组织学生编排写教学小品,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来体验现实生活,从角色扮演中获得真实的感受和内心的体验。如在《心理健康》的“感恩父母”中有个环节是体验母亲十月怀胎的辛苦。该教师就设计了角色体验——十月怀胎。教师把事先准备好的两个分别重达3千克的沙袋拿出来,让学生体验母亲十月怀胎的辛苦。教师把两个沙袋分别绑在两个学生的肚子上,然后请他们绕着课桌在教室里走三圈。两位学生明显地感到吃力。在学生的哄堂大笑中,他们又站在了讲台旁。然后,教师请这两位学生说说感受。上述教学案例就把学生置身于某一角色中,让其去体验去感受,从而获得情感上的认同及认识上的提高,进而去指导学生们的行为实践。
 
  3.2.2 游戏活动体验法
 
  游戏活动作为一种体验式教学的一种方式,在我们的心理健康课程中的引用特别多。如学生之间有矛盾有心结时,我们该怎么做?游戏“心有千千结”就可以很好的运用。再如笔者听的一节职业道德与法律中,有一个教师在关于“自由”概念的教学。她让两个学生双手交叉分别握住对方的手腕,比赛看谁先挣脱对方。起先,他们互相拼力气,而后,其中一个松开了双手,做出胜利者姿势。学生们恍然大悟给予他掌声。问:“什么是自由?”学生说“对游戏规则有真正认识就是自由。”又问:“谁导致你不自由”?学生说:“自己”;再问:“怎样才能对规则有真正认识?”学生说:“智慧、能力。”游戏间的师生对话就是关于“自由”概念的最好解释了”。游戏的形式具体、简单,但能够使学生在活动中对知识体验、理解更好直观。同时,游戏是双方在交流中开展的,它也为学生的群体参与创造了可能。
 
  3.2.3 课堂互动启发式体验法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就很重视启发式教学。他曾论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课堂互动启发体验法就是遵循着“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指导思想。通过互动启发提高学习积极性,从而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能力[5]。如在笔者听的一节职业生涯规划中,教师通过呈现哈佛大学一个非常著名的关于规划对人生影响的跟踪调查,然后启发引导学生反思:为什么我们需要职业规划?我们为什么需要制订目标?教师通过设置这样一系列的问题来启发学生思考得到结论:成功只光顾有准备的人。这样的启发互动比单纯的讲授更有效。学生在思考中锻炼了自己的思维,得到的体验也更深刻。
 
  3.2.4小组合作讨论体验法
 
  现代教育学认为,学习是一个交流与合作的互动过程。学生获得知识并不是简单地接受知识,而应在体验、顿悟和创造中学习,通过有目的的观察、操作、实验以及合作交流等行为,由外到内主动构建自己的认知、经历,在原有认知经验的基础上,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的认知经验的相互作用下,从而在合作体验中获得知识,使自己得到发展。在心理健康课堂中,经常采用小组合作讨论法。如在笔者上的“情绪”主题时,笔者就让学生分组合作来讨论“不良的情绪危害有哪些?”有的学生知道不良情绪对身体有危害,有的学生知道不良情绪影响了成绩发挥……通过头脑风暴,学生们不知不觉中就学到了很多知识。
 
  3.2.5 课堂实验活动体验法
 
  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是知、情、意、行等因素协调发展的结果,实践体验是促进学生知行统一的重要途径。只有实践才能把学生学到的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明理、激情、导行等都离不开实践。在笔者听的哲学与人生课中,教师要讲“主次矛盾”。他准备了的道具是:一只广口瓶,一些大小石块和沙子。教师先将大石块放入瓶中,直至不能再放入为止。然后问学生:瓶子是否已满?学生答:满了。教师再将小石块放入瓶内大石块的间隙中,直至不能再放入为止。再次问学生:瓶子是否已满?学生已悟出什么,回答说未满。教师问为什么?学生答还有沙子可以放入。教师称赞说对了,然后再放入沙子,到满为止。教师:请思考,这个实验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学生有了各种各样的回答。教师:回答的都很对,但我想告诉你们一个更深刻的道理,请大家继续看实验。教师先将小石块放满瓶子,然后问能否再放入大石块,学生答不能;教师问能否放入沙子,学生答可以。教师再将小石块倒出,然后用沙子放满瓶子,再问能否放入石块,学生肯定答不能。到此,实验完毕。教师:现在,请将前后两种方法进行比较,看它能说明什么道理?学生讨论活动后,教师归纳总结,引出教学主题。教师:人总有许多事情要做,但事情总有大小之分。如果先做小事,就像先放沙子,结果必然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最终失去抓大事,失去大成就的机会。这个道理在哲学上就叫做主次矛盾关系原理。原理说明,教学任务完成。这样的课堂实验让我这个听课的“学生”印象是很深刻的。总之,中职德育课教师在实际的德育课教学中,若要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所应用的有效教学方法必需要有明确的理论依据。中职德育课教学中,德育课教师应注重有效教学方法的研究与运用。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规律和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实际需要出发,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进行德育课教学。只有做到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和行为养成相统一,才能切实增强中职德育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近年来,在德育教学中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引入也大大地提高了教学实效,如微课、慕课教学网站、微课掌上通的使用等。那么如何在德育课教学中运用信息化手段提高教学实效性将在以后的文章中进行探讨。
 
  参考文献
  [1]张丽娜.提高中专德育课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J].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09(2):260-261,267.
  [2]王敏,肖平.改变教学方法提升教学实效[J].发展,2007(7):125-126.
  [3]汤波.高校德育课教学中的“师生互动”一兼论德育课的有效性[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3.
  [4]董菲.中职德育课有效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应用[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0.
  [5]张允洁.中学德育课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应用[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10):274.
点击查看>>中职德育论文(优秀范文10篇)其他文章
作者单位:东莞市信息技术学校
原文出处:陈瑜明,宋晓红.论中职德育课的有效教学——基于听课的反思[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19(06):127-130.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德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