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实践论文 >

问卷调查论文(优选范文6篇)

来源:未知 作者:王老师
发布于:2021-07-28 共9309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问卷调查是通过被调查者自愿填写问卷来搜集,整理和分析社会统计资料,以得到样本总体对事物的观点或看法的一种调查方法。本文是问卷调查论文6篇,以供参考。

  问卷调查论文第一篇:大学生返乡创业意愿调查及影响因素研究一基于安徽省5所高校的问卷调查分析

  摘要:近年来,在“乡村振兴”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双创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愿意返乡创业。大学生返乡创业对农村经济发展,缓解城市就业压力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文章就大学生返乡创业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论述,在此基础上,针对国家政策扶持、高校教育支持和学生个人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返乡创业;意愿调查;影响因素;

  据相关部门统计,202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874万人,与此相对应的是疫情之下显着收缩的经济规模。一扩一收之间,就业矛盾很可能会在2021年度集中突显。相比于一二线大城市激烈而残酷的竞争环境,三四线中小城市和广袤的乡村在相关基础设施日渐完备的今日,逐渐成为大学毕业生创新创业的优先选择。伴随着脱贫攻坚的号角已经渐入尾声,社会主义新时代农村,城乡一体化、融合发展已经加快了脚步。乡村振兴战略也是目前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而人才是振兴乡村的第一要素。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不断普及,高校毕业生数量持续增多,这些高校毕业生是否愿意下乡、返乡就业和创业对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成功与否有着重大的联系。

  针对大学生返乡创业的现状及相关问题,已有很多相关学者从多个角度和层面进行了研究。梁书瀚重点探究了大学生返乡创业对改善农村地区的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带动当地农民的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包括农业户籍大学毕业生在内,整体大学毕业生的创业热情较为高涨,其中返乡创业也是一条主要路径之一[1]。郭云贵通过对高校毕业生272份的问卷调查研究,运用相关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做出了“绝大多数大学生对家乡的认同倾向于持正面肯定的态度,大多数大学生有着较强的返乡就业意愿”的判断[2]。刘志侃认为专业、家庭精神、支持程度、返乡创业教育引导机制完善程度、贷款优惠程度、税收优惠程度5个因素是影响农村生源大学生是否返乡创业的主要因素[3]。段彩丽的研究结果表明创业环境、创业态度以及大学生返乡创业自我效能感对大学生返乡创业倾向有显着正影响,且大学生自身创业态度及创业环境对其返乡创业倾向的影响程度强于返乡创业自我效能感,高价值取向的大学生返乡创业倾向也相对较高[4]。

  针对大学生返乡创业的学术研究不多,目前,大部分创业教育仅局限在通识教育部分,专门针对大学生返乡创业的培养模式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代,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背景下,针对大学生返乡创业的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以及如何构建有效的大学生返乡创业培养模式等问题,本调查以安徽省五所高校共计五百名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基于统计结果的分析,对大学生返乡创业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总结归纳,得出性别差异、年级思想差异、生源地环境因素、知识技能、心理因素、创业经验不足、政策扶持、社会环境、创业融资困难等因素对大学生返乡创业分别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并从国家实施相关政策、高校开展相关创业教育和大学生发展自身创业能力三个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1 数据来源

  本调查采用无记名网上问卷调查,包括安徽农业大学、安徽医科大学、安徽建筑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共计五所安徽高校,共回收问卷500份,其中有效问卷480份,有效率96%。有效问卷中男生224人,女生256人;本科生422人,研究生58人。

  2 大学生返乡创业的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

  通过对问卷调查数据的搜集和分析,可以看出,在480份有效问卷中,有返乡创业意愿的人数共计108人,占全部有效问卷的22.5%(见表1)。

  表1 问卷调查相关数据     

  2.1 性别因素

  在所有有返乡创业意愿的大学生中,男生的人数略高于女生,男生人数66人,女生人数42人,分别占有意愿人数的13.8%和8.8%,这说明男生比女生更具冒险精神,也可能受传统观念以及性别差异的影响,男生更具拼搏精神,有吃苦耐劳的毅力。

  2.2 年级思想差异

  在所有被调查的学生中,返乡创业意愿最高的为大三年级的学生,其被调查人数为168人,有返乡意愿的人数为58人,占比34.5%;其次是大一新生,接受调查人数为92人,有返乡意愿的人数为20人,占比21.7%;而大二、大四学生和研究生的返乡创业意愿普遍偏低。出现这种现象可能是因为大一新生对未来有更多的自信与想法,具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而大三学生的知识技能和创业经验相对大二学生更为丰富一些,又相对大四学生和研究生没有就业压力。

  2.3 生源地环境因素

  从表1可以看出,生源地越靠近农村的学生越具有返乡创业的意愿,生源地在农村、县级城市、市级城市的学生返乡创业意愿占比分别为28.7%、23.4%和10%。究其原因,主要是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比较大,“城里”和“乡下”的划分一直存在人们的内心深处,到“城里”去发展更好,更有前途,而“乡下”相对落后,回“乡下”只能当个种地人,正是由于这种观念的影响,使处于不同环境、认知不同的大学生有不同的追求。生源地在县级或市级城市的学生受周边环境的影响更想留在城市发展,而部分生源地在农村的大学生抱着“为家乡做贡献,带领村民发家致富”的想法更愿意返乡创业。

  2.4 知识技能

  大学生接受的教育属于高等教育,他们汲取系统的专业知识,掌握先进的技能技术,在学习中碰撞出新鲜的观点,客观上为返乡创业奠定了坚实的知识基础。据调查显示,近90%的大学生认为专业知识是促进创业的根本。专业优势是根本,学以致用是重点。他们将自身所学与当地资源有机结合,相辅相成,便成为大学生返乡创业的根本优势。

  2.5 心理因素

  社会的快速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让如今的就业压力显而易见,许多大学生也面临着毕业即失业的问题,在这种严峻的就业环境下,创业则成为一种很好的选择,有23%的受访者认为选择回到乡村进行创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城市就业的压力。但返乡创业的风险也是不容忽视的,大学生身负家庭责任和社会质疑,返乡创业所需承受的压力也不可小觑,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大学生返乡创业的选择。

  2.6 创业经验不足

  大学生虽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但没有实践经验,大多数的创业实践还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有勇固然是创业的开端,但有谋才是之后所需。根据调查数据显示,57.14%的大学生对大学生返乡创业持支持态度,但67.86%的大学生都没有过下乡的经历,对农村的创业项目、真实创业环境缺乏了解。经验不足成为制约大学生返乡创业的主要因素之一。

  2.7 政策扶持

  “三农”政策的出台对我国农村地区的发展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对大学生返乡创业不失为一种有力的坚强后盾,其通过提供相关的贷款优惠、创业补贴、税收减免等多方面优惠政策鼓励大学生返乡创业。但仍有44%的受访者认为政府的扶持力度不够,政策落实不到位,且这些方面会成为大学生返乡创业的一大阻力。

  2.8 创业融资困难

  对于创业者而言,资金无疑是其创业的重要先决条件。不少创业者有想法有团队,却因为没有资金而止步不前。根据此次调查结果显示,85%的受访大学生认为大学生刚刚从校园迈入社会,人脉资源相对贫乏,融资渠道窄,融资困难大,恰恰是这些因素导致大学生在创业中对于资金的需求不能及时得到满足。

  2.9 社会环境

  如今创业在社会上并不罕见,甚至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国家对个人创业持积极态度,并且大力鼓励年轻人创业。我国的文化中提倡自立自强,鼓励人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创新创造精神也是人们一直所追崇的文化精神。但是在此次调查中,仍有近一半的大学生担心受到能力、想法等方面的质疑而不敢选择返乡创业,并表示朋友圈中人与人之间的职位和工薪互相攀比的情况也是打消其返乡创业、返乡就业的一大影响因素。

  3 大学生返乡创业存在的问题

  3.1 国家政策扶持方面

  配套政策不完善。曾有研究表明,美国大学生创业成功率总体达10%,但我国的大学生创业成功率还不到2%,甚至有的地区不到1%。虽然,我国在不断地完善创新创业的政策机制,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也参与到号召中来,但是与其他发达的西方国家相比,我国的配套政策机制或许还存在一些缺陷,需要进一步完善[5]。比如,自从我国开始实施并鼓励高校学生返乡创业以来,政府也出台了不少的鼓励大学生返乡创业的配套政策,可这些政策的制定都是由超过一个甚至多个部门共同完成的,政策的落实、权力的下放需要层层把关,这就导致大学生在创业的过程中碰见棘手的问题时难以直接、及时、高效地找到相关对接部门处理问题,为大学生创业的成功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在本次调查研究中,有73%的受访者在选择“认为谁在大学生返乡创业的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时选择了学校和父母,政府的重要性却远在其后,这些数据表明政府在推进大学生返乡创业的宣传方面并不是很到位,其配套政策有待完善。

  政策执行力度不够、效果不明显。第一,政府的创业政策缺少法律的基础。迄今为止,大学生的返乡创业政策基本浮于在政策文件中,缺少相应的法律依据,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政策文件的执行力度不够[6]。第二,大学生的返乡创业的领域十分广泛,政府的各个部门,如财政部门、人力资源部门以及教育部门等都需要参与到制定政策中来,而有时会出现职责不明的情况,这些都不利于大学生返乡创业政策的有效实施和执行。第三,政府可能会更加注重大学生返乡创业的事前服务,从而忽略了事中和事后的追踪服务,让大学生刚开始创业时信心满满,后期的创业过程中产生棘手的问题难以解决,从而加大了创业失败的可能。

  3.2 高校创业教育方面

  创业课程体系不完善。目前,我国大学的创新创业课程模式相对来说较为单一,缺少专门的创业导师,多数创业课程由经济学院和管理学院的教师担任,在专业化程度以及经验传授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从已经出版的创业课程教材和创业教育内容来看,多数创业教育课程冗杂,往往只是将营销、财务、竞争战略、人力资源等内容“打包”压缩给学生,这充其量只能算是创业技能的短训班,而不是真正的创业教育,没有解决大学生创业的需要[7]。因此,必须对创业教育涉及的学科内容做深入整合,使内容真正服务于大学生创业。根据本次调查受访者的反馈,73%的受访者认为高校在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过程中扮演了一个极其重要的角色,学校对学生返乡创业思想的宣传与灌输,介绍所学相关专业向市场转化的成果,以及积极动员大学生返乡创新创业实践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由此可见,高校积极完善创新创业培育体系,对于引导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创业平台缺乏。我国现阶段绝大多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重理论,轻实践。经过调研发现,在有着三年以上创业经历者们和三年以下创业经历者们之间,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创新能力、机会把握能力等重要创业能力是存在显着差异的。从问卷调查可以看出,学生最偏好的创新创业课程形式也多为实践性教育,对该形式的创业教育接受度高达87%。同时,高校难以将“产”“学”“研”三方面有机结合起来,为大学生们创造一个具备独特领域专业素质的创新创业赛道[8]。另外,大多数创新创业类课程流于表面理论,相关教材书籍所教授的内容较为陈旧,其中的相关行业的择业观念、商业方向、政策背景和法律法规等方面均有可能与当下时代相脱节,这无疑是和开设相关课程的出发点背道而驰。

  3.3 学生个人方面

  缺乏创业知识储备。根据调查显示,目前,大学生对返乡创业的相关知识知之甚少,在问卷主体中,有75%的人表示其主动了解的相关信息不多,一般都是靠外界传达才会被动接受,但流于表面,鲜少主动储备返乡创业的知识。

  创业经验不足。在大学生涯中,大学生相对缺乏积累创业实践和学习创业经验的机会,很多学校举办传授创业经验的讲座的频率较低,提供创业的平台少之又少。其次,大学生获取创业经验的其他途径相对闭塞。由于当代人的择业观念比较倾向于寻找一份普通安稳又或光鲜亮丽的工作,这就使大多数人缺乏创业经验,也无法给后代言传身教,甚至提供支持的勇气,而一代人的选择会间接影响下一代人的选择,至此可能形成一个闭环,形成几乎几代人乃至整个社交圈的创业经验普遍为零的窘境。因此,大学生创业虽然有一定的政策支撑,但因其风险性大且前期收益效率较低,具有不确定性,且经验之谈者更为少数,使得大学生的创业经验不足,有可能导致其畏于返乡创业的尝试。

  对配套政策了解程度低。问卷调查显示大部分人对相关政策了解很少,且很少主动去了解,处于一个被动的地位。少部分人虽然对政策有所耳闻,但并没有深入了解到政策的实质,在涉及创业会遇到的相关问题时,难以有效地利用政策处理问题,更难以利用政策的优势,获取创业过程中的便利。

  4 大学生返乡创业对策与建议

  4.1 国家实施相关政策

  出台并落实相关政策。政府可以将大学生返乡创业的政策文件完善成为法律依据,让返乡创业有更坚实的基础以及更强权威性。大学生返乡创业的法律应该明确到相应的政府主体部门,真正把返乡创业落到实处。

  加强宣传力度。政府可以再加强大学生返乡政策的宣传,走进大学校园进行宣传,让更多的大学生参与进来,使教师和学生对返乡创业的政策有更全面具体的认识。教师是连接学生的最好的角色,政府可以提高对高校教师开展讲座或者开设相对应课程的硬性要求,以此带动返乡创业政策的宣传。

  4.2 高校开展相关创业教育

  开设创业课程。高校应切实增强大学生教育的系统性,进一步加强高校创业教育课程的建设,提供覆盖所有学生的创业教育必修和选修课程,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尽可能地运用大学生专业知识和学科素养,加以融会贯通。目前,国家创业教育的定位非常明确,即“面向全局,结合专业,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建立“广谱式”创新创业教育系统。必须在青年大学生的心中种下“创新创业的种子”,将他们的创新精神和企业家精神带给各行各业,并助其发芽结果[9]。如此社会才能真正掀起“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

  提供配套创业实践平台。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同时也是认识发展的动力。首先高校应当进一步加强各类大学生创业孵化器平台的建设,突出创业孵化器的教育功能,不仅为部分学生提供创业孵化器,更重要的是,通过该类项目平台激发大学生更多的创业兴趣与激情。

  4.3 大学生发展自身创业能力

  积累创业经验。当代大学生在具有知识水平较高,接受能力较强,思维灵活等优势的前提下,需要敢于承担社会责任,敢于拼搏,敢于尝试。在相关政策的鼓励和支持下,当代大学生应该积极组织,良好谋划,敢于碰壁,不断积累创业经验,在实践中促进大学生返乡创业计划的实施进度;要把握好政策优势,为自身的发展提供便利,促进就业,缓和社会矛盾。

  关注时事,抓住机遇。新时代的年轻人要关注时事,有担当,有“主人翁”意识,为国家发展做出一份贡献。在政策鼓励下,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抓住国家给予的优势,把握机遇,从而使自己的职业生涯的发展大幅度提高。同时,当代年轻人需要有“不忘本”的思想认识,积极为家乡发展提供帮助,将所学用于实践,推动地方发展,缩小地区发展差距,从而促进经济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梁书瀚,傅琳.乡村振兴战略视野下农村大学生返乡创业与新农村建设[J] .农业经济,2019(1):122- 124.

  [2]郭云贵大学生地域认同对返乡就业意愿的影响研究[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12,29(2):150-153.

  [3]刘志侃,唐萍萍.农村生源大学生返乡创业意愿与影响因素研究-基于陕西省10所高校的调查分析[J]调研世界,2014(7):30-35.

  [4]小雪,夏非省属一般本科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现状及对策研究[J]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0,3(23):196-198.

  [5]段彩丽,焦伟伟,范彬大学生返乡创业倾向影响因素研究一基于结构方程模型[J].调研世界2016(7):27-32.

  [6]李亚员当代大学生创业现状调查及教育引导对策研究[J]教育研究,2017,38(2):65-72.

  [7]郭欣我国高校创新创业课程发展的流脉、现状与改进路径[J]职业教育研究,2021(2):52-56.

  [8]杨晓慧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15:90-128.

  [9]王仁旷谱式创新创业教育的体系架构与理论价值[J]教育研究2015,36(5);:56-63.

  问卷调查论文第二篇:"二次元”文化对技校学生的影响及对策分析一基于某技校学生的调查问卷分析

  摘要:“二次元”文化日益对青年学生群体的日常生活和思想行为表现产生较大的影响,加强“二次元”文化的引导非常重要。通过开展调查问卷,对技校学生接触和了解“二次元”的情况、“二次元”对学生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目前“二次元”是指二维、平面之意,特指漫画、二维动画、电子游戏等媒体形式展示的虚拟化人物和世界,与之区别的“三次元”则指代现实世界。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二次元”以自由、虚拟等特性获得了广泛传播。2019年我国“二次元”用户规模约达到了3.32亿人,其中视频用户主要为学生,占据了总数量的66.7%。为了解技工院校学生对“二次元”的涉猎程度和“二次元”文化对他们的影响,笔者通过问卷星进行了问卷调查。

  基本数据

  (一)总体情况

  共计235名学生填写了调查问卷,其中男生164人,占比69.79%;女生71人,占比30.21%;中技学生人数为94人,占40%,高技学生141人,占60%。

  (二)学生对“二次元”的了解情况

  1.“二次元”受众在学生中所占的比重较大。

  调查显示仅30人表示不了解“二次元”,其余205人均有不同程度的了解,占总数的87%。从初中开始接触“二次元”的人数最多,共计96人,占40.85%。

  2.“二次元”产品对学生的吸引力较强。

  在参与调查的235名学生中,喜欢“二次元”的人数为134,占总数57%。被“二次元”所吸引的原因主要是:被产品中的角色所吸引(如角色的性格、个人魅力)、剧情吸引人、向往虚拟世界、娱乐消遣、通过产品了解产国文化等。

  3.在“二次元”上每日花费较多时间和精力。

  学生在“二次元”相关事物上每天花费的时间平均为1-2小时,花费在4小时以上的达到14人。学生主要通过看动漫、玩游戏等方式接触“二次元”。

  4.日本“二次元”产品比重大,国产“二次元”产品在学生中的认可度有所提高。

  学生接触的“二次元”产品最多源自日本,占总数的62%,其次是中国(29%)、韩国(6%)、美国(3%)。从内容来看,学生经常接触的“二次元”类型为热血格斗、侦探推理和浪漫爱情,符合青年学生激情冲动、向往爱情的心理特征。

  (三)“二次元”对学生的影响情况

  1.学生对“二次元”的认同度较高。

  问卷数据显示,235名学生中有133人(56.6%)希望更多人喜欢“二次元”,86人(36.6%)愿意向自己的朋友、家人介绍“二次元”。

  2.“二次元”文化对学生的价值观有较大影响。

  27%的学生认为“动漫或者游戏中的人物或情节会影响我的性格”;24%的学生认为“动漫、游戏中的内容或情节会影响我的做事方式、与人交往”。总体而言,57%的学生认为“二次元”文化会对人的价值观有影响,其中18%的学生认为影响较大。

  (四)校园活动对“二次元”文化的引导

  在调查问卷中,有将近一半的学生希望校园中举办“二次元”的相关活动,43%的学生持中立态度。在“校园中是否需要加强对‘二次元’文化的引导”这个题目上,共108名学生认为“需要”。

  技工院校加强对“二次元”文化引导的必要性

  此次调查问卷的数据显示,“二次元”对青年学生群体的日常生活和思想行为表现日益产生较大影响,加强“二次元”文化的引导非常重要。

  (一)技校学生乐于接受“二次元”文化

  16-18岁左右的中技生和18-22岁左右的高技生,处于好奇心强、多元文化包容度高、易受网络文化影响的心理发展阶段。“二次元”文化通常以图片、音频视频等为载体,表现形式活泼可爱、灵活多变。相比于传统的家庭和学校教育,热血奋斗、浪漫美好的虚拟“二次元”世界更符合他们的心理特征,因此吸引了技校学生越来越多的关注。

  (二)“二次元”文化的价值导向对技校学生的影响

  1.积极导向性。

  国内网络上的“二次元”相关文化产品总体而言较为积极健康。国产《斗罗大陆》、日本《七龙珠》《海贼王》等均获得上亿的播放量,其中蕴含的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勇敢追求梦想、面对困难不言放弃的正能量内容激励了不少热血青年。《秦时明月》《大鱼海棠》《哪吒》等作品,人物个性鲜明、情感丰富真实,对友情、亲情、国家等社会关系进行了正面引导。电竞游戏中所体现的团队合作、不怕挫折等精神,也对青年学生的价值塑造有积极的引导作用。

  2.消极导向性。

  虚拟文化产品本身所具有的虚构性和吸引人关注的要求,使一些“二次元”产品情节夸张、脱离现实基础,尤其是其中的消极观点和其背后深层次的文化价值观,对技校学生的三观塑造影响较大。一是可能导致性别认知混乱。“二次元”文化作品中人物形象大都很唯美、可爱,但存在性别模糊,甚至“男性女性化”的倾向。这和传统的阳刚、坚强男性形象相违背。经常接触这类“二次元”的学生可能会出现性别意识不强、性别认知混乱的情况。二是形成消极避世的人生观。技校学生在现实世界产生挫败感时,在“二次元”可以寻求到认可或产生虚拟的成就感。但长时间沉浸在虚拟世界中,对现实中的事务处理、人际交往逐渐产生逃避退缩的心理,可能更加不适应现实生活。三是不利于国家文化认同。此次问卷数据显示学生日常接触最多的是日本的“二次元”文化产品,韩国、美国等国家的“二次元”产品也在学生中有较大市场。文化产品的创作不可避免的带有本国文化烙印,潜在地输出其价值导向。虚拟世界中追求绝对的自我和自由,忽视现实世界的法律法规,与我们所倡导的集体、民族和国家观念存在一定的冲突。

  校园“二次元”文化引导的对策

  校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根据新时代新情况新变化,从学生的实际状况出发,遵循学生发展规律。可以借鉴“二次元”文化的优点,作为一种新型的价值传递途径,聚焦在学生兴趣点上开展因势利导的引导和教育。

  (一)加强对校园“二次元”相关活动的引导

  堵不如疏,针对学生关注“二次元”的现象,学校要进行适当干预和引导。在意识形态方面,对动漫类专业在选择教材、课程内容上都要进行认真筛查,确保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学生开展校内“二次元”活动时加强监管,确保内容健康向上。

  (二)吸收“二次元”文化中的积极元素

  首先是借鉴其新鲜活泼的表达方式。在微信公众号、宣传栏等发布信息时用“卡哇伊”“带点萌”的语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舆论传播力和思想影响力。其次是打造本校特色的“二次元”形象。如共青团中央以“皮皮团”的形象在国内视频网站Bilibili出现,吸引了大批青年学生的关注[2]。学校团委、学生工作部门可以参照共青团中央微博(自称为“团团”)的做法,塑造独具本校、本部门特色的“萌”形象。鼓励学生创作特定主题的“表情包”,如“技能大赛我最棒”等校风学风“二次元”文化产品,用更接地气的形象和活泼的话语表达方式强化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校园文化的认同感。

  (三)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引导

  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来引领“二次元”文化中蕴含的积极因素,如引导学生观看国产动漫优秀作品,对其中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和学生进行探讨;用漫画形象的“习大大”“彭麻麻”来讲述中国故事,引导学生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认同。

  (四)增强校园文化活动吸引力

  从学生的精神文化需求实际出发,努力探索新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富有特色的活动,鼓励和吸引学生从虚拟的世界中走出来;为学生多创造展示能力的平台,明确发展目标,让他们的学习更有动力,生活更有方向。

  参考文献

  [1]黄云如.基于二次元"文化背景下提升大学生思政工作的探析[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 18(02):48-51+61.

  [2]代将来."二次元”亚文化对青年群体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0, 1909)111-112.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实践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