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贸易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国际经济贸易论文 >

“一带一路”战略出台的背景和意义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6-06-22 共8569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我国“一带一路”的建设面临的挑战分析 
【绪论】影响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因素研究绪论
【第一章】 “一带一路”战略出台的背景和意义 
【第二章】 “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基础与条件 
【3.1 - 3.4】中国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投资风险 
【3.5】以美国为例的区域外大国的介入
【结语/参考文献】我国丝绸之路战略发展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第一章 “一带一路”战略出台的背景和意义

  2013年9月,***主席对中亚四国进行国事访问时,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时曾提出“为了使我们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我们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

  在此之后,2013年10月3日,***主席出席亚太经济合作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在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了《携手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演讲,在演讲中提出中国愿与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使用好中国政府设立的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携手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

  此后,中国不断积极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在之后召开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关于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内容出现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一文中。在2014年召开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将把“规划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推进孟中印缅、中巴经济走廊建设”作为今年的工作重点。

  中国提出的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一脉相承的关系,都是古代丝绸之路的继承和延伸,借力古代丝绸之路已有的各国之间友好交流的文化氛围进一步发展与亚非欧国家之间的关系,其中一个侧重发展完善陆上通道,一个侧重发展完善海上通道,但其内涵又是贯通一体的。共同建设新时期的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是为了全面深化提升中国对外开放的层次和水平,构建全新国家安全战略体系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中国梦。面临国际形势日益严峻化,国内社会经济日益复杂的情况下,中国新一届领导人提出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强调区域国家之间在政治、经济、贸易、文化等多方面进行合作的必要性。“一带一路”战略的出台是符合当今世情国情的发展变化的,在探讨该战略出台的背景和意义之前必须对其内涵进行界定。

  第一节 “一带一路”的内涵界定

  丝绸之路古已有之,历史上的丝绸之路起源于古代中国,是一条连接亚洲、非洲、欧洲的古代商业贸易路线,它不仅促进了东西方国家之间的货物交换、贸易往来,同时也是东西方文化交流融合的重要通道。古代丝绸之路从广义上来说可以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主要是根据其运输方式的不同进行分类的。陆上丝绸之路是西汉时期的张骞以及后来东汉时期的班超先后出使西域所开辟的,起源于今天的西安洛阳一带,途经甘肃、新疆,沿绿洲和帕米尔高原通过中亚、西亚和北非,最终抵达非洲和欧洲。因中国大量的丝绸经由此路向西运输,中国的丝绸受到当地人们的喜爱,他们把古代中国称为“丝国”,丝绸之路也因此得名。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海上交通的重要路线,除了通过横贯亚欧大陆的陆上丝绸之路与亚欧非国家加强贸易往来之外,古代中国也重视海上交通的发展。根据航行方向的不同,历代海上丝绸之路一般被分为三大航线,分别是东洋航线、南洋航线和西洋航线。东洋航线由中国沿海港出发至朝鲜、日本一带;南洋航线由中国沿海港出发至东南亚诸国;西洋航线是由中国沿海港出发至南亚、西亚和东非等地。

  中国国家主席***在出访中亚时提出,中国可以与欧亚各国利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这一构想的出台也是中国用创新的视角在古代丝绸之路概念的基础上形成的当代经济贸易合作的升级版,以新的形式把中国同欧亚国家的互利合作不断推进到新的历史高度,使得古老的丝绸之路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丝绸之路经济带”,它主要有三个走向,从中国出发,一是经中亚、俄罗斯到达欧洲;二是经中亚、西亚至波斯湾、地中海;三是中国到东南亚、南亚、印度洋。

  “丝绸之路经济带”是联通亚欧两大洲的经济桥梁,一头连着经济发展迅速的亚太经济圈,另一头连着发达繁荣的欧洲经济圈,它将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沿途经过的国家人口众多,市场规模较大,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将给沿线地区和国家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丝绸之路经济带”涉及地区国家广泛,在地理上以中亚、南亚、西亚和东南亚为指向,而中亚无疑是首当其冲,三条线路中的两条都涉及到中亚地区。

  中国同中亚要坚持世代友好,加强沟通协调,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共同致力于建设和谐地区;要坚持相互支持,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打击“三股势力”,为人民生活和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中国和中亚国家的发展面临难得的机遇,要不断增进互信、巩固友好、加强合作,促进共同发展繁荣,为各国人民谋福祉。①“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点方向有两条,一是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印度洋,延伸至欧洲;二是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南太平洋。②广义上的“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应该是一个十分具有包容性的概念,除了包括中国与东南亚、南亚、西亚和东非的联系以外,它还包括从中国的沿海港口出发与世界其他各国建立的海上贸易通道,诸如中国与大洋洲、北美洲和拉丁美洲之间的联系,而东南亚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十字路口和必经之地,所以也将成为“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首要发展对象。基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在中国和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十周年的特殊历史时期,为促进地区发展,加强国家的合作,高度肯定过去的“黄金十年”,共同迎接中国和东盟国家未来的“钻石十年”,中国提出了“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伟大构想。它是当前我国面对世界格局和国际形势发生复杂变化,主动与东盟地区国家联手创造合作、和平、和谐的国际环境的手段,同时也有助于提升我国的全面深化改革。

  第二节 “一带一路”战略出台的背景

  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历程,中国已经形成基本的开放格局,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从东部沿海城市开始,但在面积广阔、人口众多的中西部地区开放水平相对较低,东部城市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造成中国东西部地区发展差距较大。十八大提出“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的发展要求,以及中国提出“一带一路”的构想,从改革开放的角度来看,也是全面深化中国改革开放的需要,尤其是“丝绸之路经济带”覆盖着中国广阔的西部地区,通过区域合作,有助于当地经济发展。“一带一路”的建设,可以从陆上和海上多方位全面提升中国的开放水平和开放层次,加快开放进程。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已经与许多国家建立了良好的经贸合作关系,包括从双边国家到多边国家之间的合作,再到成立自由贸易区,都是中国加强对外交往、深化改革开放的方式。尤其是近些年来,中国经济发展迅猛,更是在 2010 年中国经济总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实体。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使得周边国家获利,但是周边国家在搭乘中国经济顺风车的同时也对中国产生了防范心理,担心中国会有称霸的意图。超级大国美国也对中国的快速崛起心怀不安,提出“重返亚太”的战略,主张“亚太再平衡”,并不断介入南海问题,尤其是一些国家在美国的支持下不断就南海问题向中国政府施压,中国与东南亚有关国家的海上争端迅速激化并且走向复杂化。此外,美国主导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设立高标准排挤中国加入,不但阻碍东亚区域一体化进程,并且联合其他国家一起制衡中国。

  美国为围堵亚洲大陆,在亚洲东岸部署岛链战略,对亚洲大陆各国产生威慑作用,中国的发展受到美国岛链战略的挤压,必定会寻求应对之策,为了破解中国发展的周边困局,寻求新的发展空间,中国政府开始寻求与中亚、西亚、南亚地区的发展中国家合作,②加强与西部地区国家的交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

  “一带一路”战略的出台也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加强区域合作的需要,2013 年 10月中共中央召开了中国周边外交座谈会,强调与周边国家的合作与交流,更加重视周边国家对于中国发展的促进作用。中国为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合作和发展采取了诸多措施,包括2013 年 5 月中国提出与巴基斯坦建设中巴经济走廊,与印度共同倡议建设中印缅孟经济走廊,2013 年 9 月中国提出与中亚国家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2013 年 10 月中国提出与东盟国家携手共建“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构想。除此之外,中国还在不断推进与其他一些国家之间自由贸易区的建设。2013 年中国与冰岛以及瑞士分别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其中冰岛是作为首个欧洲国家与中国签署自由贸易协定的,具有重要意义。21 世纪是一个相互协作、互利共赢的时代,中国可以借助经济快速发展的影响力,推进区域经济深层次全方面的合作,进而深化中国的改革开放。截止到目前,中国在建自贸区 20 个,涉及到32 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已签署自由贸易协定的 12 个,涉及 20 个国家和地区;正在谈判的自由贸易协定 8 个,涉及 23 个国家。③由此可见,“一带一路”的构想凸显了中国新一届领导人的外交思想,是中国外交新思路的产物,也是中国外交新布局的组成部分。

  第三节 “一带一路”战略的意义

  中国与欧亚国家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以及与东南亚国家共建“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构想,虽然是以经济贸易发展合作为主,但是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都具有极大的战略意义。

  一、安全层面:维护地区稳定

  “一带一路”的构建涉及到中国周边两个重要的地区,无论是与我国内陆接壤的中亚地区,还是与我国海上相邻的东南亚地区,中国与二者的关系在维护地区和平稳定发展方面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国与中亚地区关系紧密,仅共同享有的国境线就长达 3000 多公里,尤其是中国的边疆地区在经贸、宗教、安全等多方面受到中亚地区及周边国家的影响。中亚作为整个“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关键地区,它的稳定与否,与我国的安全、稳定和发展息息相关。影响中亚地区稳定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除了区域外大国势力的介入,还包括中亚地区长期存在的影响区域稳定发展的特定因素。首先因其丰富的矿产资源、油气资源以及特有的地缘政治优势,一些区域外大国不断强化在中亚地区的影响力,美国自阿富汗战争以来,积极在中亚地区构建以美国为主导的地区安全体系,在中亚地区建立军事基地,把美国的势力扩展到了欧亚大陆的中心地带,①另一方面俄罗斯为了维持自己的战略生存空间也要努力保障其在中亚地区的绝对优势地位,利用历史、文化、政治、经济、地缘等多方面的传统优势保持对中亚最大的影响力。其次,中亚地区内部民族宗教关系复杂,自然资源虽然比较丰富,但是分布不均,引发中亚国家之间的“资源战”,加之 “三股势力”、跨国犯罪等因素都长期影响着中东地区的发展与稳定。②“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一方面中国的快速发展可以惠及中亚带动当地发展,加强中亚国家与大国势力抗衡的力量;另一方面中国可以为中亚国家打击“三股势力”、跨国犯罪等活动提供援助和支持。

  中国与“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些沿线国家存在领土主权争端,其中包括中印边界争端问题以及南海地区领海岛屿争端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着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地区国家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边界争端是制约中印两国关系发展的最大障碍,也是印度对华战略担忧的深层次根源,并直接影响印度对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态度。①同时,南海问题愈演愈烈,越南菲律宾等国家在美国“亚太再平衡”的战略支持下不断激化南海问题,使南海问题走向复杂化和国际化,这对中国-东盟关系的发展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东南亚地区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是中国构建“一带一路”的必经之地,中国必须处理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关系,而南海问题就是中国建设“一带一路”战略所面临的最直接、最现实的挑战。“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提出,旨在通过中国-东盟国家之间经贸文化等方面的合作消除因主权领土争端引起的政治互信缺失,达成政治谅解与合作,为中国和东盟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政治环境。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周边国家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交往越来越频繁,在经济贸易往来过程中产生的纠纷不断增加,这也会影响到中国的地缘政治状况。中国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对全球资源和世界范围内的贸易交往的依赖程度不断加强,为了维护国家利益,中国不可避免的要拓展广阔的海外市场,再加上中国近年来的迅速崛起,引起其他国家特别是中国周边国家的恐惧和担忧。特别是在东南亚地区,中国与一些国家在南海问题上存在争端,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强国不断插手南海问题,共同制衡中国。但是东南亚地区对于我国的能源安全形势非常重要,以“工业血液”石油为例,在 2012 年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已达到 58%②,石油运输路线单一,大部分的进口原油主要依靠海上运输进入中国。

  其中有五分之四要通过印度洋-马六甲海峡线路,形成“马六甲困局”,严重影响我国能源安全。③为了缓解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的能源安全困境,中国亟需构建覆盖中亚地区的“丝绸之路经济带”,一方面可以通过中亚国家,陆上连接中东地区,减少对海上运输的过度依赖,另一方面中亚地区能源资源丰富,可以重点开发中亚地区,特别是里海地区的油气资源,使原油进口不仅仅局限在政治局势较为动荡的中东地区和非洲地区,保证原油供应的多样化。以巴基斯坦为例,中国努力构建中巴经济走廊,中巴经济走廊全长约 3000 公里,起点在中国新疆喀什,终点在巴基斯坦瓜达尔港,旨在建成包括公路、铁路、油气管道和光缆管道在内的贸易走廊,进一步加强中巴互联互通,促进两国共同发展。④特别是中巴经济走廊上瓜达尔港的建设,可以优化中国能源进口的方式,避开马六甲海峡以及存在主权纠纷的南中国海使油气资源直接输送到中国西南腹地,同时还可以降低中国对正在建设中的中缅油气管道的依赖。中巴经济走廊建设是中国构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内容,对于“一带一路”的建设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和示范作用。除了“丝绸之路经济带”以外,中国还要积极构建“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在合作和互利共赢的框架内发展与东南亚国家之间的友好关系,保证中国最重要的原油进口运输线路的畅通。

  二、经济层面:促进经济发展

  由于地理位置以及改革开放的程度等原因,中国东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存在很大的差距,广大的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缓慢,人民生活水平较低,与东部沿海地区收入差距较大。

  中国西部地区多是少数民族的聚居地,必须大力发展经济,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增强民族的凝聚力,保障地区稳定与繁荣。“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从中国中西部地区出发,加强与中亚国家的经济贸易往来,促进中国和中亚地区共同发展,这也是我国中西部地区发展的一个契机。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其中一部分原因得益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步伐,中国经济在融入全球经济的同时,发展形势也越来越受到国际经济形势的影响。2010 年,中国 GDP 规模首次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自 2009 年成为世界第一出口大国后,2012 年,中国对外贸易达到 3.87 万亿美元,超过美国的 3.83 万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一大货物贸易体。①但是中国的经济贸易往来在地区上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中国的东南沿海一带,对外贸易通道单一,并且过度依靠海上交通。目前在货物贸易中,进出口总额 87.4%、出口额 86.8%、进口额 88%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从辽宁到广东沿海一带),尤其是 68.1%、62.4%、73.1%分别集中于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广东五省市。②“一带一路”战略特别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旨在加强与中亚、西亚、南亚地区国家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特别是中巴经济走廊建设贯通之后,中国中西部地区的物资出口可以通过中巴经济走廊到达瓜达尔港直接进入海路运输,从而节约从中国中西部地区到达东南沿海的运输费用。③“一带一路”的提出将为中国西部地区的对外贸易和投资提供新的契机,推动西部地区的对外开放和国际贸易,从而促进中国西部地区的经贸崛起以平衡中国对外贸易的区域格局。

  在“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下,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积极合作,努力消除贸易壁垒,中国不仅可以输出物美价廉的日常用品,还可以向世界提供更多的技术和制造设备。中国很多基础建筑相关行业处于明显的产能过剩状态,迫切需要广阔的市场空间,但是国内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处于由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转档的关键时期,国内相关行业的过剩产能很难通过中国自身进行消化,而“一带一路”战略将为国内过剩产能提供新的消化途径。“一带一路”沿线很多国家都是处于上升期的发展中国家,他们在公路、铁路、建材等产业领域需求较大,而这些正好是中国的优势产业,因此,中国可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强对这些地区相关产业的贸易与投资。以中国和哈萨克斯坦为例,两国签署会议纪要,初步确定了涉及钢铁、水泥、矿业、化工等领域的 63 个项目清单,这有助于中国的过剩产能走出去,同时促进中国经济转型。①中国方面强调“一带一路”是沿线国家互利共赢之路,相关国家之间加强经济合作,促进优势互补,“一带一路”的建设不仅为中国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为沿线国家创造新的经济和就业增长点。虽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资源禀赋方面存在明显差异,但各国可以根据本国国情制定发展规划,充分发挥本国的比较优势,实现沿线国家之间的优势互补。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多数国家建立了双边合作机制,例如在农业方面,李克强总理提出了用中国高铁建设和泰国大米进行交换的提议,既有利于维护我国的粮食安全,也促进了泰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在能源方面,我国加强与西亚合作,既能够满足我国的能源需求,同时中国为西亚地区提供制造业材料、轻工业产品以及工业制成品,满足其工业发展需求。②另一方面,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交流贸易往来中,人民币已经成为周边国家和地区的主要结算货币,特别是在东南亚地区,人民币表现出较好的可接受性,这在很大程度上将会推动人民币国际化。

  三、文化层面:促进文化交流

  中国古代丝绸之路起源于两千多年前的秦汉时期,包括陆上丝路和海上丝路两条主要通道。古老的丝绸之路不仅仅使得城市与城市、国家与国家之间联系起来,更重要的是它架起了不同文化之间沟通的桥梁,促进文化融合,有利于文化的繁荣与发展。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文化遗产丰富,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通过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传入周边国家,对当地文明的发展与进步产生了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也增进了中国与亚非欧各国的联系与交流。

  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传承延续古丝绸之路在经济、商贸、文化等领域的优良传统,同时赋予丝绸之路新的时代内涵,为各国之间的人文交流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一带一路”将推动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科技资源共享并且为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以欧洲为例,欧洲在城镇化建设经验、生态技术、精密制造等方面对于我国来说都有诸多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但是当前欧洲的先进技术以及优秀人才进入中国仍存在很多阻碍,“一带一路”为中国与欧洲的技术交流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①“一带一路”沿线涉及国家较多,国家之间宗教信仰多样化,有助于宗教文化和思想文化在沿线国家之间的交流传播。“一带一路”将通过经贸合作进而带动宗教文化传播,必然会在各民族宗教文化相互碰撞融合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同时借助“一带一路”的建设向沿线国家传播中国儒家思想,传达中华民族在对外交往活动中坚持平等友好、互惠互利的主旋律,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走向世界。“一带一路”在促进沿线国家经济交流过程中将会推动欧亚大陆的文明多维交融,倡导多元文化并存、和而不同的世界文明格局,有助于恢复古代丝绸之路文明共荣共生的景象。②无论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还是陆上丝绸之路的形成都是沿途各个国家之间不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的过程,在 21 世纪快速发展的今天,中国再次提出关于丝绸之路的相关设想,倡议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以及“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并得到了大多数国家的支持,这也说明中国提议构建的“一带一路”和古代丝绸之路一样,始终坚持和平合作、开放包容的理念。③构建“一带一路”的过程中要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处理沿线国家之间的关系,坚持和平友好、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建设新理念,让不同国家的传统文化在交流碰撞中发挥各自所长,促进文化融合。促进文化交流的方式一般来说可以分为政府交往和民间交往两个层面。就政府层面来说,主要包括各个国家之间政策的沟通与协调,以及制定相关的政策,为民间交往创造便利条件。中国政府历来重视自身文化的发展以及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曾多次与法国、意大利、西班牙、俄罗斯、英国、美国等国家互办“文化年”,中国可以通过“文化年”向其他国家展示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和当代文化风貌,也可以吸收别国先进文化,加深两国人民对彼此的认识和了解,对于国家间友好关系的发展也具有重要作用。就民间交往层面来说,主要形式是通过一些民间组织加强与其他国家之间的联系,包括青年交流、医护人员交流、学者交流等领域,分别在教育、医疗卫生、学术研究各个方面不断促进人文交流。

  文化交流与合作的发展是推动经济合作的重要前提和基础,要充分发扬古代丝绸之路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发掘相同或相似的历史文化遗产,加强国家民族之间的文化认同感,通过文化的交流架起国家和地区之间合作的桥梁。同时,为了更好地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融合,还要注重加强建设文化交流平台,例如希腊教育部原部长季亚曼托普鲁等提议设立“丝路文化之都”项目。①这个项目主要是每年由一个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组织举办文化活动,采用标准化、市场化的运作方式,涉及领域包括科技、文化、教育、展览等各个方面,并由其他国家进行定期评估,建立国家之间人文交流的长期机制。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国际经济贸易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