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贸易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国际经济贸易论文 >

国际贸易对生态系统的作用研究绪论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09-13 共6214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的意义。

  1.1.1 研究背景。

  贸易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由此可见它在一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是如此重要。国际贸易一方面使国家间联系紧密,优化了全球的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全球化的形成,另一方面又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贸易与环境是相互的一对矛盾,过分的限制自由贸易会对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如不限制国际贸易中自由的度则会对环境带来危害,最终会威胁人类的生存发展。针对当代的环境问题,1972 年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了第一次国际会议。各国政府在会议上讨论了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会议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在宣言中呼吁人类为维护和改善人类环境而共同努力。2014 年 6 月首届联合国环境大会在肯尼亚召开,会议涉及了非法野生动植物贸易和化学品生产、贸易和利用方式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潜在的危险。因此,全球范围内的环境与国际贸易的发展有着复杂关系,成为世界各国的普遍共识。如何辩证的处理贸易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

  在国际贸易过程中产生的环境、伦理等问题也逐渐引起人们的注意。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在国际贸易中占有绝对优势,导致"污染转移"、"资源掠夺"、"环境正义"等生态环境、伦理问题越发突出,由此可见国际贸易不仅与环境的关系越来越密不可分,而且对一国或多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1.1.2 研究的意义。

  理论意义:国际贸易属于经济学领域研究的内容,有从法律、社会学等角度出发研究的。从生态的角度去研究经济,可以说是现今学术研究的主流,生态经济的发展逐渐使人们从生态角度能更加清晰地了解当前经济发展带来的种种弊端。但是这仅仅是用生态学的理论去分析,缺少更进一步在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层次上的哲学蕴含。国际贸易属于经济的一种,从生态哲学角度去解析国际贸易相对甚少。本文从生态哲学的角度去解析国际贸易中的生态影响,拓宽了生态哲学的研究领域,同时生态哲学也给经济学在未来的可持续发展上做了理论性的指导。在经济学领域丰富了国际贸易的哲学内涵。

  现实意义:任何一种社会形态的形成和发展,都离不开经济活动中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而贸易正是交换环节。贸易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密,各个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与地球生态环境、人类社会环境都存在于一个复杂的关系网之中。在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全球价值观的指向下,要求所有的经济活动有着共同利益观,都要从生态学原则即人与自然和谐的要求出发,既考虑当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又保持生态环境充分的休养生息,以满足子孙后代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和谐世界的五个维度,即政治多极、经济均衡、文化多样、安全互信、环境可续。而国际贸易对五个维度中的环境、经济、政治、文化和地区安全都有影响。生态哲学是后现代哲学观,它强调的本体论、认识论及生态的研究方法,为思考人类未来提供了全新的视角,为构建和谐世界提出了一个理性思维。所以要从生态哲学的角度出发解析国际贸易在自然生态系统与社会生态系统中的内在的本质,进而分析国际贸易对自然、社会、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影响。

  1.2 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关于国际贸易的影响问题的研究首先主要集中在贸易对环境的影响、环境对贸易的反作用、污染物转移贸易、环境标准对自由贸易的影响、南北国家之间的贸易与环境关系,以及解决越界及全球性环境问题的经济手段等等。其次从贸易的开放程度和环境保护两种相互制约的观点展开的,有学者认为国家积极开展对外贸易对本国环境有利,有些则认为不加以限制的发展贸易会威胁生态环境。还有从经济伦理方面入手,研究国际贸易中的公平、正义、跨国公司的道德方面的问题。

  1.2.1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研究动态主要分为两个层面:一是经济学方面的研究,二是哲学伦理学等学科方面的研究。

  在经济学方面,最早就国际贸易对环境的影响展开研究的是美国经济学家格罗斯曼和克鲁格。1991年他们在北美自由贸易区谈判中,担心自由贸易会恶化墨西哥环境并影响美国本土环境的问题,指出了污染与人均收入间的关系是"污染在低收入水平上随人均GDP增加而上升,高收入水平上随GDP增长而下降"他们将国际贸易对环境的影响效应分解为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三个方面,从而建立了国际贸易的环境效应理论分析的基本框架多数学者依据各自的国家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了环境与贸易关系的不同看法。有些支持贸易自由发展,认为贸易可以改善环境质量,有些环保主义者则认为环境与贸。

  易是相互冲突的。自由贸易论者提出"经济发展决定论",认为贸易自由化有利于在全球实现资源有效配置,从而保证生产活动按照最有效的方式进行。佛兰科尔(Frankel)和罗斯(Rose)所做的"贸易对环境是好是坏?探究二者间的因果关系"的课题是有关贸易对环境影响的最详尽的研究之一。佛兰科尔和罗斯寻找自由贸易与二氧化碳、森林减少、资源消耗率之间的相关性。他们发现,贸易会对森林减少、资源消耗率产生有益的影响,而对二氧化碳产生不太明显的消极影响。李和罗兰霍尔斯特Lee and Roland Holst(1997)通过研究日本和印尼两国之间的贸易和环境的关系,得出的结论是:如果削减关税和征收污染环境的废物税政策并用,则可达到贸易来带的经济效益并且有助于提高环境质量,所以贸易的发展如果附带着环境政策将会实现多方面的利益相对贸易对环境有利而言的反面就是贸易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哈丁在 1968 年发表的着名文章《公地的悲剧》中充分说明了经济对环境造成的破坏。

  一些生态经济学家对贸易的环境影响重要批评之一是底线竞争的现象,其本质是各国为了吸引投资而采用较低的环境标准,最终自由贸易可能降低环境标准。发展中国家为了吸引投资和增加就业,降低环境标准来引进跨过企业。富发达国家避免资本外流也会努力降低标准,最终使环境标准平均处于更低水平。于此相关的是污染者天堂假说,该假说认为严格环境标准的国家经营的企业或产业转移到环境标准低的国家,以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目标。由于目前发展中国家的环境标准比较宽松,因此成为吸引发达国家产业转移的"天堂".利用国际贸易的便利发达国家占用发展中国家的资源,这明显就是一种公地悲剧的现实体现。同样在《增长的极限》一书中也论述了如果经济持续增长下去,自然资源尤其是不可再生资源将面临耗竭的危险,还有消耗资源带来的污染物排放得不到控制,环境将难以承受重负。

  乔治对跨国公司在伦理方面的主要的批评包括以下几点方面:跨国公司在发展中。发达国家的碳排放,就是利用国际贸易将排放压力转嫁到了外部。从哲学伦理学等角度的研究,其中主要是国际贸易中跨国公司存在的问题,还有发达国家在贸易中的不公正作为等。

  国家进行不道德经营,比如剥削工人,掠夺自然资源;在不发展中国家进行不正当竞争,损害当地国家的利益,这是导致发展中国家贫穷、混乱的一个主要原因在国际贸易中的交易是双向或者多向的,任何一方的发展都会影响到另一方。从生态系统方面来看,国际贸易中林业、渔业与自然联系的最为紧密,如滥伐森林资源、过度捕捞海洋资源。还有在贸易过程中像艾滋病、SARS等病毒会随运输工具带入进口国。地球是个生态系统,自然的破坏最终也会危害人类自身。戴蒙德在《崩溃社会如何选择成败兴亡》一书中对当前国际经济发展有如下的评论:我们总是美化全球化,想象富裕先进的第一世界居民将好东西带给贫穷落后的第三世界居民。实际上,全球化仅仅意味着世界交流更为频繁,任何事情的影响都可能是双向的。国际市场的形成,现在的美国已不再是20世纪30年代部分人所希望的"孤立的美国堡垒",美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紧密相连。由于国际贸易与全球化趋势日渐加强,伦理学的国际化研究不断深入,其主要研究对国内外跨国公司的行为,以及贸易状况、产品的分配、自然资源的运用、过度开采及衰竭问题以及经营活动在全球变暖、热带雨林破坏等与人类命运面临的重要问题。
  
  在国际贸易中,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是造成生态危机的动因所在。比如罗纳德·奇尔科特认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是全球环境危机的始作俑者与最大受益者。资本主义在货币流通过程中把自然资源的退化输出到国外,在资本的生产流通过程中把污染和对职业健康与安全的危害输出到国外,在资本的商品流通过程中把生产和消费的危险手段输出到国外面对当今贸易造成的环境危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对危机的认识所持的立场是不同的,要想解决当前环境问题,这两种意识形态需达成一致才能提出对策共同应对目前的危机。原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主席施里达斯·拉夫尔爵士在《我们的家园:地球(为生存而结为伙伴关系)》中断言:"富国给地球带来的污染远远超过其他所有国家,他们对清除工业化过程产生的污染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1.2.2 国内研究现状。
  
  "本书分析了全球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解决对策,南北合作是当前的主要手段。

  国内相关研究大致分为两个方面,一是经济学相关研究,二是哲学伦理学等其他学科相关研究。

  国际贸易属于经济学,在经济学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贸易与环境的关系上。有学者认为贸易其实并不是环境恶化的根源,重要的是我们如何找到合理的政策来协调好二者的关系,使经济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同时,我们要辩证的看待国际贸易与环境的关系,过分限制贸易来保护环境,对经济可持续发展不利,若不限制贸易的自由度,环境也将受到破坏。

  生态学的发展使我们认识到物质背后隐藏着能量,贸易交换的商品隐含的生态要素和能量流动的交换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重视。马涛博士从生态要素的角度出发,研究了国际贸易中隐含的物质流、体现能流、虚拟水流和污染足迹,量化了贸易的生态成本。有学者表示生态化发展是国际贸易发展的必然趋势。生态哲学也强调了整个社会是一个复合生态系统,要研究国际贸易就需要把它放在整个系统中去分析。在国际贸易的各个领域和每个环节中都考虑如何实现人、社会、自然的可持续发展在贸易绿色壁垒方面,钭晓东认为保护环境、防止污染国际转嫁等,绿色壁垒有存在合理性与必要性,但各国的差异与标准与规则的模糊性,使借环保之名行贸易保护之实,人为设置贸易障碍成为可能。将"贸易与环境"命题置于"贸易与可持续发展"层面解决。

  .最后,在国际贸易过程中还有可能引起物种入侵问题。刘春兴认为,由于国际分工的发展,发达国家开始向发展中国家大量采购各种农林产品,而它们是外来物种入侵风险最高的产品类别之一在第一层面的主客体方面,余谋昌教授认为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具有能动性和创造性的生物。这种能动性和创造性使人类不断前期发展,但是忽略了自然规律。

  不顾忌后果地向自然界掠夺和榨取,就一定会受到自然界的惩罚,要想让人类长久地生存和发展下去,就要尊重自然并与之和谐相处。发展经济所消耗的森林和矿产排。

  国际贸易伦理层面的研究首先集中在伦理主体的分析上。国际贸易的主要问题出现在两个关系层面,第一层是贸易过程中主体客体之间的关系,即人、大公司、国家与自然的关系。第二层是贸易主体之间存在的伦理问题,多数是发展中国家遭到不平等的贸易待遇、成为发达国家的转嫁污染天堂等。

  放废物对环境造成损害,只有在"人--社会--自然"这个生态系统中才能统计出王传峰认为人类文明是一个以人为核心的有机的生命存在。片面追求经济的"单子式"增长则会引发的生态灾难。我们必须重新审视经济、伦理和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

  有学者从贸易主体双方研究,柴艳萍认为贸易活动中的基本伦理关系是卖方、买方及自然界三者之间的双向互动关系。贸易活动之所以造成许多环境问题,就是因为交易双方出于利己之目的而不惜牺牲生态环境的结果。任何一种经济都建立在一种生态环境之上,绿色是生命之色,也应该是最基本的商业"底色".因此,商业行为也必须遵循起码的环境伦理原则。未来的商业活动必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原则,使经济、社会、伦理和环境的原则趋于统一,人与自然共生共荣。而在生态哲学也有相同的论述。现代世界是"人--社会--自然"的复合生态系统,是一个有机生命体。国际贸易属于社会发展中的一部分,我们不能仅从经济这一单向度来看待国际贸易,应该把国际贸易纳入"人--社会--自然"复合生态系统中去看它和社会、自然之间的关系。

  在跨国污染方面,有学者认为跨国公司在市场环境中,有着其他企业无法比拟的经济规模与竞争优势,其在创造经济价值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的环境问题。跨国公司选择了"转嫁污染"利用发展中国家在环境管理方面的标准较低,执法力度差,将高污染的企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将发展中国家当成污染天堂,并肆意攫取自然资源。

  还有关于贸易主体-跨国公司在国际贸易中违背伦理道德,涉及了公平、正义等问题。

  除了对环境的直接破坏之外,国际贸易中还存在环境掠夺和公平正义的问题。姜玉鹏认为环境是一种基本的资源,当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利用或破坏这种资源而没有付出应有的代价,实际就构成了环境掠夺。"掠夺"一词,是源于工业革命中发达。还有学者研究了国际废弃物贸易问题。这些不仅是经济方面的问题,同时也存在越来越多让人难以忽视的伦理问题。随着贸易量的不断增大,一些发展中国家逐渐沦为发达国家的基础原料库、高污染劳动密集型产品加工厂和垃圾场。

  国家实际上奉行一种"生态殖民主义",不顾发展中国家的生态环境,通过不平等的贸易条件来剥削和掠夺发展中国家。李祥提出发达国家主要采取以下几种形式进行殖民掠夺:转移污染产业和企业、销售有毒有害产品和设备、转移有害废弃物、设置环境非关税壁垒、掠夺资源。所涉及的公平正义问题,首先是机会的不平等问题,其次是贸易竞争的不正当问题。影响国际贸易正义的主要原因是全球意识、利益博弈、价值冲突,正义缺失所造成的后果是:贫富差距扩大、国际冲突不断、全球生态危机曾建平认为建立绿色壁垒即环境贸易壁垒,它是国际贸易中的一种措施,是具有符合生态伦理精神意味的经济行为,其深层根源是国际正义问题,其中交织着两种价值观即生态伦理思想与功利主义的冲突。

  .关雪凌从政治经济学角度分析了跨国公司淡化员工的"国籍"观念,从而威胁东道国的主权。对此,必须从维护东道国国家利益的角度给予高度关注。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国际贸易在经济学、伦理学等多领域研究已久,但从生态哲学的角度分析还是不多的。运用生态哲学、生态学、贸易相关理论作为本文的理论依据。从生态学的能量流动、生态位理论分析国际贸易的概念,以及它在自然、社会中的生态位。以生态哲学中的整体性、联系性、系统性理论为指导,分析国际贸易对自然、社会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影响及后果。最后从哲学价值观的层面解释了国际贸易造成的不利影响的原因及为以后走向生态化发展提出建议与看法。

  本文研究方法如下:第一,理论分析法。在查阅大量资料的基础上,结合生态学、生态哲学相关理论,探讨国际贸易对自然、社会产生的影响及后果。并成以此为研究的理论依据。第二,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案例来分析国际贸易中破坏自然环境、国家之间不公平贸易的实例,并对案例做评价分析,为论文提供有效的实例说明。第三,跨学科研究方法。用生态学、生态哲学等理论去研究并分析国际贸易在生态哲学层面的本质。把国际贸易作为一个要素,放入整个生态系统来研究。

  1.4 研究的创新点。

  其一,从生态哲学的角度重新定义国际贸易的本质,分析它在自然和社会的中的生态位。本论文比较系统地梳理了国际贸易对自然和社会的影响。

  其二,用生态哲学的世界观即整体性观点去观察并解释国际贸易与自然、社会生态系统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把国际贸易作为生态系统中的一部分,去解析它对系统内各个领域的影响等。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国际经济与贸易毕业论文
返回:国际经济贸易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