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 章 国际贸易对社会生态系统的影响
国际贸易在人类的主导下影响着自然生态系统,进而为人类所在的社会生态系统注入发展动力。社会生态系统是人的生存环境也就是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包括了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这也是区别于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因素。由于国际贸易的功能生态位和空间生态位的作用,使社会有了足够的能量来源,人类才得以发展。国际贸易本属于经济系统中的交换环节,在交换的过程中聚拢不同国家的人并以此建立了经济关系。随着贸易主体的不断强大开始突破国家主权限制来获取更多的利益,继而影响国家政治。由于国家间有着伦理文化背景上的差异,所以在国际贸易的联系下对国家的伦理文化必然产生影响。
4.1 国际贸易对经济系统的影响。
亚当斯密说过"人生来就有一种将一件物品转移并与另一件物品进行交换的癖好。"国际贸易属于经济运行中的交换过程,运行过程和生态系相似。自然生态系统包括无机环境、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而在经济系统中对应是生产、交换、分配、消费这四部分构成。交换过程是整个经济系统持续运行的桥梁。国际贸易本质是能流,连接自然与社会,在经济系统中贸易则是连接生产、分配和消费。恩格斯对交换有着如下的表述:生产和交换是两种不同的职能,没有交换,生产也能进行;没有生产,交换便不能发生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89.在贸易交换的发展过程中派生出了商品、商人、市场等经济范畴和现象:原始社会中为了生存的简单交换到的全球化的复杂交换,从物物交换到商品流通,由一国范围交换发展到世界范围的交换。显而易见,关于经济发展的一系列范畴都是建立在经济系统中的交换环节-也就是贸易这一过程。在原始社会,由于当时没有货币作为等价物,最初的贸易交换就是物物交换。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贸易范围不断扩大至世界各地,这使越来越多的产品生产为了交换,从而逐渐形成以交换为目的商品经济形成。在商品经济交换更多是为了利益,那么交换可以叫做交易了,这样就涉及了经济上的含义。贸易正是商品经济的本质特征,商品经济的出现是以贸易的出现为基础,资本在国际间的运行也是从国际贸易开始起步的。国际贸易促进着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向着垄断阶段和国家垄断阶段发展。地理大发现骤然扩大了世界市场,进入世界贸易的商品种类和数量急剧增加,出现了商品和证券交易所,垄断公司纷纷成立,新的世界市场引起旺盛的贸易需求.
国际贸易在经济系统中创建出新的主体--跨国公司,形成新的生态位。国际贸易的发展催生了多种经济主体,比如跨国公司的迅猛发展是当代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推动了国际贸易和国际资本流动的发展。20 世纪中期,随着技术的发展和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完善,跨国公司在数量上和规模上都有了巨大发展,如美国的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通用电气公司、可口可乐公司和美国联合碳化公司。作为国际贸易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的跨国公司给世界经济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会,但是在全球各国的发展状况来看从跨国公司中获益的国家只占少数,它发展反而加深了那些第三世界国家的环境污染、国内经济窘迫等自然生态和社会经济问题。跨国公司强调它们企业的"科学的"性质,并依靠发达国家政府的全力支持下,残酷地掠取第三世界的自然资源,为此,它们常常使用污染的和对社会造成破坏的技术,从而造成了这些国家的环境灾难和政治动乱。
国际贸易新主体的出现是对社会分工的高度补充,对经济系统进一步划分。就像手工业生产作为新主体出现在社会上,必然瓦解原始的集体劳动力,剩余产品的流通彻底打破了人们所在时空的界限。这是生态依存在经济领域中的扩展,是自然进步过程的继续延伸。
在经济全球化中,一个国家的社会分工扩大到了整个世界,世界是一个市场,每个国家可以看作是一个个分工厂。但是生产具有片面性,产品在生产者手里,而不是消费品,也就不是商品。单纯的国家分工使这个完整经济过程中断,商品在生产者手里,消费者却得不到产品。这时国际贸易的功能生态位发挥作用,就是联系了生产者和消费者,使商品流向消费者手里而变成商品。贸易是经济系统中的交换环节,它使社会再生产得以继续下去。只有社会再生产得以继续,经济才会持续发展。
国际贸易有助于经济系统内各要素的有效运行以及其相互之间的协调发展,使经济系统走向生态一体化,从而人类经济实现生态发展。人类社会系统是复杂的,由多种子系统构成,其中的经济系统是关系到人类发展的基本动力。国际贸易推动着世界经济向一体化方向发展的同时出现了地区经济一体化的新趋势,一些国家必然由单一的经济系统走向联合的区域经济共同体。在经济共同体内,成员国间打破地域限制实行紧密的经济合作和国际协调,使成员国联结为一个有机的经济实体。比如欧洲经济共同体、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北美自由贸易等。经济系统和生态系统都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若干元素结合成的,是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一个经济共同体就是一个生态系统,既反映了内部若干元素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同时又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共同体的建立都是与贸易有关,各国为了经济增长、减少贸易壁垒才建立起经济共同体,反过来经济共同体更大的促进了成员国的贸易往来、加快了经济增长。
4.2 国际贸易对政治的影响。
跨国公司是伴随着国际贸易而逐渐发展起来的。依靠科技的进步,交通运输条件的不断改善,以及各国的宽松的贸易政策使跨国公司这个贸易主体生态位不断扩张。
跨国公司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随着自身经济实力的不断膨胀,为实现在社会生产中各个领域的垄断地位,不惜侵犯了国家的政治主权,淡化了民族性。
破坏了各民族之间的生态多样性,以一种非生态方式打破这国家和国家间内在的生态系统平衡。
跨国公司的生态本性是经济的,技术的垄断使之成为披着"公司面纱"的"技术巨怪",为了获取更大利益开始向政治渗透。跨国公司在自然、社会两方面多方面削弱、甚至剥夺了国家控制。一个简单的贸易主体,在技术异化下已经成为社会生态系统中强有力的一个要素。在生态系统中跨国公司从自然和社会两方面削弱了国家主权。
在自然空间上跨国公司的生产要素和商品销售都是以世界为活动空间,打破了国家的界限。跨国公司想要获得更多发展,需要资本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客观上都要求冲破领土的束缚,打破传统国土观念。母公司和子公司在不同地域国家之间的联系,绕开了国家的控制,生产和销售日益具有全球和跨国特征,进而重构世界经济的原有国界模式。跨国公司主要体现为投资全、生产和销售的全球化。这意味着国际贸易的发展不再局限以国家为主体的运营了,是以跨国公司为主体直接与其他国家、企业之间的贸易行为。原本属于一国经济系统中的公司打破了民族国家的壁垒,使其能够在世界范围内最大限度地自由流动。世界市场为跨国公司提供了更大的活动空间,从而这一新贸易主体的出现能够掌控这个世界性组织。在资源开采上,跨国公司使资源的能量在全球范围流动客观上都要求打破国界和主权的束缚。跨国公司在世界范围内选取资源丰富同时又廉价的环境进行生产,削弱了国家对资源的控制。资源与国家权力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因为自然资源是一切社会发展源泉。当自然资源丧失越多,国家所能掌握的实际权力也自然削弱了。跨国公司通过自己强大的力量与庞大的网络在全球范围内争夺国际销售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这就不可避免地要占用原本属于国家的资源。
在社会方面,曾经隶属在国家主体下的贸易公司逐渐左右了国家主权。国家控制权的挑战主要来自国际贸易催生的新主体跨国公司。跨国公司的生产到销售的链条遍布全球性市场,几乎包括所有国家和所有行业在内。全球最大 500 家跨国公司几乎获得了世界经济的绝对统治权。ABB 公司是由两个国际性企业瑞典的阿西亚公司和瑞士的布朗勃法瑞公司合并而成。其中最大股东是占有 7.6% 股权,其他持有近 90%股权的小股东则是分散在全球各地。比如 GM 埃克森总销售额超过一些发展中国家的GDP,可以看出它的经济势力足以抗衡某些小国家。一个的相对独立于政府控制之外的经济系统,突破了原有经济系统的范围开始走向政治范畴,依靠经济手段干扰政治,进而控制国家权力。跨国公司对于国家权力的分化,使国家难以像以往那样全面领导、控制整个社会生活,它的活动很大程度上游离于国家控制范围之外,不仅操纵着经济全球化进程,也在相当程度上左右着民族国家的国内政治。跨国公司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通过贿选、资助反政府活动和政变、制造经济混乱等手段,左右东道国的政治进程,干涉东道国内政,甚至颠覆东道国合法政府。有些小国名义上是一个自由、独立的主权共和国,实际上已是跨国公司攫取利润的殖民地。面对跨国公司这个世界经济公民,在许多方面,国家主权已经失去原有的权威了。今天,跨国公司制定了许多行规与标准,不仅影响着政府大量政策的制定和执行,甚至影响到国家法律的制定。各国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国家在与跨国公司贸易的过程中,为了本国经济能与世界经济接轨,实现国家利益的更有效的方式,以牺牲少许的国家主权制度层面的行为。比如中国入世以来多种商品进口实行零关税,以适应经济全球化。这样就不可避免地对社会生态系统中的政治产生影响。
国际贸易涉及到国家间的利益,必然有一定的法律规则来规范贸易的有序运行,有利于人类社会生态化发展。随着贸易的方式、内容的多样化和技术贸易引入的复杂化,原有的法律制度不能完全的服务于、控制于国际贸易。法律在一定程度上保证贸易的正常进行,国际贸易的发展也反作用于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以保证人本的利益和国家的利益在不受侵害。法律的规范有利于人类生态协调发展,给贸易主体创造很好的生态贸易环境。从布雷顿森林体系到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再到世界贸易组织(WTO),国际贸易的发展促使国际组织相应地出台一系列规则,强化管理贸易中不正当的行为。国际贸易的不断完善致使相应的法律也不断完善,比如服务贸易的出现,相对应的有国际服务贸易法,以技术为核心的高科技产品、专利等的出现的技术贸易,相对出现了国际贸易知识产权法,贸易导致的环境问题,各国也是制定了相关的环境保护法来维护本国生态利益。
贸易与环境在法律上的相互联系是十分复杂的,这种联系也是由过程的根本性所决定的。贸易就是流动过程,自然技术所产生的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在贸易的交换过程中产生。自由的贸易就是这种生生不息的流动过程的保证。法律对自由的贸易保证和贸易限制的消解,可以使世界资源得到更有效的分配。从环境角度讲,自由贸易对环境影响是一种普遍的担忧。有的环境保护措施与自由贸易规定相矛盾。《21 世纪议程》提倡环境与贸易政策应当是相互支持的。所以国际贸易作为一种对外经济手段,它与环境之间的矛盾涉及到了法律的制定,环保法与自由贸易规则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4.3 国际贸易对文化的影响。
国际贸易不仅拉动经济增长,也参与了人类文化融合的过程。这一过程也是文明形成的过程。国际贸易直接影响文化价值在一国的经济中的比重不断增加,形成了文化产业。文化产业成为出口支柱产业之一,紧跟在传统的机械制造、石油钢铁产业出口额,迅速成为新的全球经济增长的驱动轮。文化贸易已成为整个社会经济发展新动力,成为当今全球服务贸易竞争的重点领域之一。国际贸易的实质也是一种文化交流。文化交流和互补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其中之一就是通过商品交换来实现。交易的商品是具有物质文化的代表,也暗含着精神文化。以文化为主的商品贸易的影响直接波及到语言、风俗习惯、思维观念、社会结构及价值取向等各个方面。以商品为媒介的文化传递不仅满足了不同文化群体的需求,更重要的是,在贸易中获取了大量利润的同时达到文化入侵的目的。
国际贸易冲击着各国的文化,各国文化也在国际贸易的冲击下交融在一起。14 世纪欧洲开辟新大陆,欧洲人开始对各大洲开展了对外贸易,这时候的文化随着商品和商人来到其他国家。当时先进的欧洲文化有力的冲击着相对闭塞的国家的传统文化。
在经济全球化中,文化通过贸易使其交流与交往,这推动文化本身的发展,推动着文化的多样性发展,并在人类社会经济增长和生活方式的不断上升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其中文化与经济的相伴相融便成为生活与历史的必然。由此来看,在一定意义上,国际贸易也可以被视为文化的交往。
国际贸易中的商品具有多种多样的形式,符合生态学中生态多样性原理。文化的多样性,对人类文化走向生态有着积极意义。有形商品和无形商品的形成过程中必然有文化元素的渗入,外来的文化是必对本地生态文化有影响。商品中摄入的文化内涵是人类在创造商品过程中赋予的,因为文化在人类劳动中形成,经过劳动制成的商品也含有了文化价值。在现如今的国际贸易中商品背后的文化价值更受人们青睐。德国传统文化中的严谨作风体现在了各种商品、服务贸易中,尤其是技术含量高的产品。
德国汽车品牌在世界汽车贸易中有一定的市场影响力。发达国家出口的高技术质量的商品会受到更多发展中国家的人喜好。进口商品所携带的文化元素会渗入发展中国家的本土文化中,在获得了经济效益的同时又输出了文化优势。服务贸易更体现了文化作为商品输出的例子,旅游业成为一种产业,出境游已经成为现代服务贸易的一个新兴产业。旅游让更多外国人了解本国的文化,也是一种文化传播。从哲学层次看,贸易对文化的影响就是世界观的交融。如果文化的过度输入和输出很有可能导致社会生态系统的不平衡,本国的传统文化逐渐淡化,外来文化成为社会追捧的话题,这些对于国家文化生态长久发展是很危险的。因此,各国应本着文化为丰富国际贸易的内容去交流文化,而不应成为一国发展的潜在危机。但是,一些国家却以一种非生态方式利用文化输出作为推行和实现世界霸权的工具。
国际贸易以商品深入生活,以侵略文化压倒传统文化,消除人类文化多样性。发达国家通过国际贸易极力向世界各国输出自己的价值观念、文化产业,为自己的霸权主义打基础。以可口可乐为例,它本质上是在宣扬"美式生活"和主宰全球的美国精神。在二战的欧洲战场,可口可乐公司让部队喝他们的汽水,通过这一行为,人们一看到可口可乐,就想到美国对欧洲的正面贡献。也因此可口可乐进攻欧洲的行动大获成功。但是现在市场上已经出现象可口可乐类似的产品,但是可口可乐并没有因其他产品的竞争而失去市场。也就说在贸易中形成了自己的文化。在这种贸易文化里,人们越来越把眼光对准国外,寻找"美式生活".而对这类人而言,可口可乐就是这种文化的代言。经济全球化的同时文化也就应该全球化,西方文化就应该成为普遍的全球文化?西方国家认为他们国家的文化是现代的、亲经济性的,而第三世界国家的文化是传统的、反经济性的。显然,按照美国所代表的文化普遍主义者的观点,其宣扬的文化普世性的核心无非是以西方为中心的全球文化侵略。把"现代化"和"全球化"等同于"资本主义化"、"西方化"甚至"美国化".
如今越来越多的美式商品占据了市场的主导地位,尤其是高科技产品。美国苹果公司生产的电子产品已远销全球,在中国地区的市场占有率高达 25%,在社会上并出现了一批盲目追求外国产品,忽视了本国产品的内在文化。自中国入世以来,进口国外的书籍、游戏、音乐影像版权越来越多。在影院我们感受看到国外电影 3D技术带来的视觉效果,也了解到影片当中某些来自资本主义国家的文化。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向往发达国家的"自由"文化、美好生活等,逐渐忘却我们的传统文化,这些正是体现出国际贸易对文化方面的影响。
伦理是文化的一部分,其影响也会涉及到伦理问题。伦理是自然演化产物,直接维持人类关系。国际贸易在经济学上本质是交换,而交换的主体是人、公司、国家,所以在贸易的过程中必然涉及主体之间的关系。贸易过程中出现许多问题,不仅仅是经济学上的问题,它们的背后更是隐藏着哲学伦理范畴内的问题。
国际贸易影响自由平等的伦理精神。贸易能够进行的前提条件是平等自愿,但是发达国家在科技、经济等许多方面都要强于发展中国家。在世界贸易组织中,发达国家有一定的话语权,这本身就是一种不平等,双方的贸易也建立在这种不平等的基础上。保证国际贸易正常进行与发展,是自由与平等的基本国际贸易伦理精神。对于国际贸易而言,没有比自由与平等更为核心的价值观念与伦理精神.
在马克思关于国际贸易理论中,他认为国际贸易要满足两个条件即自由选择和平等交换,贸易才能顺利进行。首先国际贸易中的任何一方都有自由选择贸易对象的权利,以及自由进入其他任何一方市场的权利,这样才是正真的自由贸易,否则"自由贸易"只会局限在发达国家的市场里。其次,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享有平等交换的权利,这种权利体现在交换商品的价值是相等,还体现在交换两国或者多国的国际地位与享有权利是平等的。所以国家同在一个世界经济共同体下,共享经济全球化带给共同体中的每个成员带来的发展机会和利益,这里没有因为某些国家的强大就享有更多的特权。
国际贸易影响公平正义的伦理原则,呼唤了公平正义。享有公平正义是地球上每个生命主体都应有的道德诉求。国际贸易的发展是为了人类公平地享有经济发展带来的成果,但是在发到国家主导的国际贸易环境下,利益使得矛盾冲突和伦理道德问题摆在世人面前,贸易主体之间与客体环境之间并非完全是公平正义发展。世界贸易组织自成立以来现已有 160 个成员国,虽然发展中国家占多数,但是许多贸易政策、章程规则、都是以发达国家的标准来制定和执行。多数成员国只有形式上的参与权,不能充分地、平等地参与世界经济、贸易政策问题的决策,违背了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偏离了贸易最初宗旨。在贸易的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诸如贸易主体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问题,主体人与客体自然之间的生态环境关系等问题。经典伦理学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道德研究,不涉及人与自然的关系。但是如今贸易发展对环境带来巨大危害,不得不使我们把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扩展到人与自然的生态关系。
国际贸易中的利益与责任进行划分,应该超越种族和国家的界限,实现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整体利益为其终极归宿。
国际贸易生产的问题直接挑战环境伦理,其中正体现出公地悲剧这一伦理问题。
哈丁提出"公地悲剧"理论,它意味着任何时候只要多个人共同使用一种稀缺资源,便会发生环境的退化。国际贸易的主体,尤其是跨国公司对自然环境采取"实用"和"唯利是图"的掠夺行为不仅违背了一般的企业道德,也摈弃了最起码的正义、公益、和谐的环境伦理原则.发达国家靠跨国公司间接转移其高污染产业的方式来转嫁环境污染带来的危机。它们滥用第三世界国家的土地和野生资源来生产出口盈利的经济作物,这是典型的公地悲剧。但是"发展中国家要在资金、技术匮乏的条件下求生存、求发展,于是就不可避免地牺牲了一些环境。但是若要维持现状或者限制发展,又无异于将目前世界上普遍存在的强弱、贫富等不公平现象合理化、持久化。这又是一个进退维谷的困境国际贸易提高了人类生活水平满足人们物质上的需求,但是却导致相应的意识形态的退步,也就是伦理观念上的畸形。在利益驱使下,贸易最初始的自由、公平、平等的伦理观念开始消失,转而是经济理性主义主导世界经济贸易的发展,在这样伦理观念的指导下,贫富两级分化严重。
近几年,有关跨国贸易在第三世界国家违背伦理道德行为的许多案例强有力地说明,尊重人权、尊重自然和尊重生命脱离了贸易主体伦理精神的组成部分。如 1984 年的印度博帕尔事件就是仅次于杜邦和道尔的第三大化学公司--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一手造成的。
面对大数据背景,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时,需要对大量的来源不同、形式多样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对国际贸易中的涉税事项进行提前规划、以合法手段降低或减免税赋以缓解财务压力,获得理财收益。...
2.3中韩贸易比较优势及互补性分析如果两个国家的贸易互补性越强,两国加强经贸合作越有助于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进而实现双赢。因此,需要定量分析中韩两国的贸易互补性达到何种程度。本文使用数据均来自联合国贸易数据库,具体分类方法以《国际贸易标准分...
题目: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及我国外贸企业对策目录摘要(详见正文)一、国际电子商务的兴起二、国际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三、中国外贸企业电子商务需求、突破口和战略四、中国利用国际商务促进对外贸易的策略五、结论参考文献以下是论...
据海关统计,2014年我国进出口总值为26.43万亿元人民币,比2013年增长2.3%.其中,出口14.39万亿元,增长4.9%;进口12.04万亿元,下降0.6%;贸易顺差2.35万亿元,扩大45.9%.按美元计价,2014年我国进出口、出口和进口分别增长3.4%、6.1%和0.4%.由此...
第5章促进我国蔬菜出口的对策建议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农业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安全与稳定。面对复杂的国际贸易环境,我国应该积极面对,认清影响我国蔬菜产品出口的影响因素,加强政府对农业的支持力度,完善蔬菜行业出口标准,提高企业竞争力,促进我国蔬...
2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2.1能源相关概念界定2.1.1能源涵义能源在学者当中的概念比较多,但是搜集所有的概念都是指向一个方向,那就是能源概念主要是自然界上存在一种物质,该物质具备的一种物能转让为热能的一种物质,比如大自然存在的矿产资源,各种...
内蒙古自治区位于我国大陆北部,与蒙古人民共和国(简称蒙古国)接壤,自然环境相似、民族文化相近,具有发展双边旅游与贸易的天然优势。1992年实施沿边开放战略以来,内蒙古与蒙古国的双边旅游与贸易获得了同步快速的增长,随着双方旅游的快速增长,双边贸易也呈...
一、前言隐喻现象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俯拾即是。对隐喻的研究已经有了两千多年的历史,从亚里士多德时期到现今。学者们从不同的领域对隐喻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研究,包括哲学、修辞学、文学、心理学和语言学等。传统的隐喻观认为,...
3.3政府化解利益集团冲突的举措美国不仅自己加入并主导TPP,同时也不断劝诱马来西亚、日本等国加入TPP.2010年3月,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加坡、智利、文莱、秘鲁及越南在墨尔本举行了第一次TPP谈判,同年10月,马来西亚参加了TPP第三次谈判...
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改革与开放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当前,我国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发展处于转型期和换挡期,需要通过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进一步促进国内体制改革,为我国经济发展再造一个开放红利期.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