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安娜·卡列尼娜》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托尔斯泰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一面镜子”他的作品真实反映了当时俄国整个社会的面貌。对于这部伟大作品的解读, 历来有不同的视角。本文将通过生态的视角来对作品进行解析, 探究男女社会生态的二元对立, 挖掘其中深藏的生态失衡的社会文化原因。
关键词: 生态批评; 社会生态; 二元对立;
在《安娜·卡列尼娜》中, 托尔斯泰为我们真实地再现了当时的整个社会生态状况。如果把当时的社会看作一个生态系统的话, 生活在其中的每一个人就是这个社会生态系统的一部分, 男人和女人也就是组成这个社会生态最重要的两个部分。然而在这个社会生态系统里男人和女人是不平等的。首先她们在社会地位上已经失衡, 这就造成这个社会生态的不平衡, 女性在这个失衡的生态环境中就如自然与人类的关系一样, 处于被征服、被统治的地位。因而女性在这个失衡的社会生态环境之中产生了许多悲剧。在作品中, 托尔斯泰塑照了三个光彩照人的女性形象:陶丽、安娜、吉娣, 她们的生活向我们展示了处于生态失衡社会的女性悲剧。
1、 生性懦弱的陶丽
首先我们来看陶丽, 她33岁, 却已是5个活着、2个死去的孩子的母亲。丈夫奥勃朗斯基并不爱她, 甚至认为她蠢笨, 他希望她什么事情都不用过问, 只需要做她的贤妻良母。当他和家庭女教师的私情被陶丽知道后, 并不以为然, 丝毫没有悔改的意思。在一个家庭关系之中, 女人的地位失落了, 她的权力被父权制男人压抑着, 那么家庭这个生态系统已经失衡。很明显陶丽的婚姻是不幸的, 波伏娃说过“婚姻的悲剧性不在于它无法保障向女人许诺过的幸福 (保障幸福这种事本来就不存在) , 而在于它摧残了她;它使她注定要过着周而复始的千篇一律的生活。如我们所见, 女人头20年的生活是及其丰富的:她发现了世界, 发现了自己的命运。她在20岁左右成为家庭主妇, 此后便久久地受着丈夫和孩子的束缚。她的生活实际上已经永远结束, 真正的工作都是丈夫的特权, 她只能做些令人厌倦而又永远会完全令人满意的事情。”这句话刚巧就是陶丽生活的真实写照。在家庭这个生态系统中, 陶丽作为妻子的身份在家庭中严重失衡, 她变得郁郁寡欢, 觉察到女性在家庭生活的不幸, 她深深羡慕安娜的勇敢, 但是她不敢向那个父权统治的社会挑战。生态女权主义认为, 女性和自然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 女性能够在自然的怀抱中找到她失去的美好。为了减省开支, 丈夫让陶丽带着孩子到叶尔古绍沃庄园暂住一段时间。陶丽的6个孩子在回到乡下之后, 仿佛回到童话的神奇世界, 与他们在莫斯科的城市生活形成了鲜明对比。他们可以不受城市环境的压抑和污染, 在大自然自由成长, 真正寻找到童年的本真。每个孩子都是兴奋愉快的, 他们被大自然深深吸引住了, 欢呼雀跃地采蘑菇, 去森林里嬉戏, 这些都是他们在城市里想象不到的乐事。可见在父权制压抑之下的女性和儿童, 在社会中精神生态严重危机, 只有在自然中才能找到了本真, 找到了力量。
2、 为爱不顾一切的安娜
安娜是一个近似完美的女性人物, 无论是从外貌、举止、谈吐、学识、涵养、道德等诸多一切书中提及的评判方面, 即便从贵族阶级的角度去审视, 她也都再完美不过。作为妻子, 丈夫阿列克谢在官场拥有重权, 并且事业蒸蒸日上;作为母亲, 儿子谢廖沙活泼可爱。她的家庭从表面上看, 是令所有人羡慕的组配, 安娜似乎是幸福的。在上流社会中, 她拥有较高的艺术鉴赏力, 在绘画及工程方面, 都显示了一定才华, 她甚至能够通读大量书籍并撰写小说。她具有女性拥有的一切魅力, 在任何社交场合都能很快成为聚焦点。无论是家庭还是上层社会, 安娜似乎都能游刃有余。可遇到弗伦斯基后, 她的内心开始犹豫和踌躇, 经过反复的心理斗争, 她最终挣脱了妻子、母亲的身份束缚, 放弃了那个贵族圈子, 为了追求自己的幸福, 她成了为了一个为爱生为爱死的女人。此时她不用再对妻子和母亲的角色负有什么责任和义务, 她只为自己而活, 为感情而活。这种活法, 虽然有些自私, 但是现实生活中又多少女人能够不为孩子、不为丈夫, 真正作为一个人为自己活一回?安娜做到了这一点, 她想要打破父权制男女生态二元的状态, 想要获得一个两性和谐的理想生活, 但是她所处的两个系统———家庭和社会都是失衡的, 导致了她在这种生态失衡的社会中遭到灾难性的覆灭。安娜所处的社会生态是一个充满腐化和堕落的环境。当她真正认清到这个社会环境时, 她毅然地与这几个虚伪的圈子决裂。安娜悲剧产生的原因之一, 也是由于和上流社会决裂后他们对安娜的惩罚。但最重要的是她生存的家庭生态环境和社会生态环境严重失衡, 在男权统治的二元对立的社会环境中, 社会生态是如此恶劣, 人人都虚伪存在。上流社会到处充斥着虚伪和压抑, 女性的悲剧由此而产生。女性要想获得那种和谐两性平等的理想生态, 必须打破男权统治的失衡社会, 达到男女两性社会生态的平衡。
3、 天真纯洁的吉娣
在《安娜·卡列尼娜》中, 似乎最幸福的要数吉娣了。未出嫁之前, 她是父母的乖女儿, 出嫁之后, 她成为了列文的妻子, 把家务料得理井井有条, 对丈夫无微不至的关爱, 甚至对丈夫奄奄一息的哥哥也能够全心全意地体贴照料, 更可贵的是她对丈夫坦诚相待, 一直保持着对他的绝对忠诚, 能抵制住其他男人的诱惑。而列文对她也是十分疼爱和忠诚的。他们之间似乎达到了一种完美两性的平衡, 表面上看, 列文和吉娣的婚姻似乎达到了女权主义所追求的那种两性和谐的境界。但是在家庭生态系统中, 她与列文之间隐藏着一种不平等关系。有这么一个细节:奥勃朗斯基和维斯洛夫斯基一起去田庄拜访列文夫妇, 维斯洛夫斯基对吉娣献了殷勤, 虽然吉娣不以为意, 却引起了列文的嫉妒。他表情严厉地责问吉娣:“我感到委屈, 感到受侮辱, 居然有人敢动脑筋, 有人敢用这样的眼光瞧着你!”而吉娣则带着痛苦的神色瞧着列文, 说:“对我来说, 除了你再没有别的人, 再没有别的人!你是不是不要我见任何人哪?”列文的嫉妒, 表面看起来是因为他太爱妻子, 实质上他把吉娣看作自己的私有财产, 不允许其他人触碰, 女性如同自然一样处于一种被压抑被征服的地位。由此也可以看出女性在家庭生态中失衡之后的悲哀。
透过《安娜·卡列尼娜》, 我们可以看到在父权制的世界观里, 女性始终是处于被政府、被统治的地位, 这样男女两性的爱情婚姻永远不可能达到一种真正的平等、和谐。女性苦苦寻找的和谐的两性关系, 是男性不再把女性视为“第二性”, 而是与男性相互支撑的精神伴侣, 还有对女性的爱慕与敬重。以上三个女性的悲剧正是这种社会生态的男女之间的不平等造成的。要想达到那种真正和谐、平等的两性关系, 必须打破父权制, 构建和谐的两性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西蒙娜·波伏瓦.第二性[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 1998.
[2]朱新福.弗里曼小说中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初探[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6 (1) :55-58.
[3]王诺.生态危机的思想文化根源——当代西方生态思潮的核心问题[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 2006 (4) :37-46.
[4]陈凤珍.生态女性文学批评的文化理念建构[J].邢台学院学报, 2006 (4) :45-48.
旅法作家山飒用法语创作的《围棋少女》成为法国2001年最畅销小说,获得法国4项文学大奖提名,最终摘取了龚古尔文学奖桂冠,并在英、意、西、葡、美、德、希、荷、波、韩、中、日等17国翻译出版。山飒在自序中写到,这本书所以获得文学奖,所以为广大读...
《V.》中的世界始终处于交织而对立的状态,小说中的主人公们力图在涣散而无序的世界中追寻和破解出一个确定意义,最终却不约而同地陷入了怀疑和消亡的困境。...
一、安吉拉卡特和她的作品作为最与众不同的英国当代作家之一,安吉拉卡特以其对于社会生活独特、敏锐的见解和作品中让人眼花缭乱的写作技巧为人们所称道。她的作品中对于仿写、讽喻和象征手法的独特运用以及对于幻想、传奇、哥特小说和科幻小说的混杂通用也...
前言二十世纪是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很大改善,然而,全球生态危机的出现使得人们开始质疑自己在生态环境中的统治地位。二十世纪下半页,文学生态批评理论诞生了,人们开始从生态学的视角对文学作品加以评论。对于海明威作品的文学评论...
D.H.劳伦斯(1885-1930)是二十世纪最伟大、最有争议的作家之一。他在44年短暂的一生中,为人类留下了巨大的精神财富。他的创作几乎涉猎了所有的文学体裁,包括小说、诗歌、散文、评论、游记等。长期以来,国内外读者和学者大多关注劳伦斯蕴意丰富的长篇小说...
美国着名小说家,散文家,赫尔曼麦尔维尔的很多作品都与海洋有关,因而也被人们称为海洋文学家。《白鲸》是他的代表作,同时也是一部宏伟的海洋史诗。随时间的推移,人们对小说的层次进行了深入的解读。本文试从生态批评的角度对作品进行解读。生态批评的主...
自然的生命性是俄罗斯思想中极其重要的方面。譬如, 索洛维约夫 (В.С.Соловьёв, 1853-1900) 哲学体系中自然具有生命性体征, 万物之灵以有形和无形的方式存在于自然万物中的思想, 而“天人合一”、“人与天地万物一体”则是中国古代传统的生态文明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