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安吉拉卡特和她的作品
作为最与众不同的英国当代作家之一,安吉拉卡特以其对于社会生活独特、敏锐的见解和作品中让人眼花缭乱的写作技巧为人们所称道。她的作品中“对于仿写、讽喻和象征手法的独特运用以及对于幻想、传奇、哥特小说和科幻小说的混杂通用也在文学史上留下了惊艳靓丽的一笔”。
其作品主题主要集中于女性所遭受的迫害以及其他一些具有象征意义的怪异故事。在她的创作生涯中,主要倾心于对于童话故事的改写。卡特在她翻译的《厦尔·佩罗童话集》的前言写道:每一个世纪都乐于创作或重新创作该世纪喜闻乐见的童话,她改写童话的目的就是要把童话故事里宣扬的道德规范和社会秩序颠倒过来。按照她的观点,由于传统的西方童话都受制于男权统治下的社会道德,因此它们都带有很深厚的男性价值观,也就变成了男权文化的产物。在这些童话中,女性形象被严重的扭曲和边缘化。由此,卡特得出结论——揭露出这些童话对女性的欺骗,进而重建女性丰富真实的形象尤其重要。卡特对于传统童话的改写可以说是她毕生努力所收获的极大成果。
《与狼为伴》是卡特代表性的改写作品之一。这个小故事因其对经典童话《小红帽》的颠覆性改写以及对故事中荒凉世界的描绘而格外引人注目。读卡特版的小红帽,一开始,你可能会被其中精彩的描述和倾心编织的情节所吸引,可这样并不能帮助你获取新的知识,读者还需要仔细地阅读和耐心地品味,在品尝的过程中才能体验到无限的神秘。她把崭新的当代思想注入到了古老的童话故事的改写之中。
新编童话故事奇特古怪,小女孩和狼群贯穿故事始终。通过全景性地描述荒凉森林里人与狼悲惨的存在情况以及小红帽和狼的一步步斗争,卡特展示出了在男权社会里女性对于生存的奋力挣扎和自我觉醒。在这个没有上帝的世界里,女性获得拯救的唯一方法不是消极等待——等待一位“猎人”能够前来把她从“狼群”的吞食中解救出来,而是积极地去和那些代表男性化身的“狼群”去战斗,以此获得生存下来的智慧,去实现自我觉醒。
二、荒凉世界和狼的形象
《与狼为伴》的故事情节设置于一个荒凉的世界之中,在这个世界里,人和狼相互对抗、厮杀以求得自身的存活。这个世界正如自然主义理论视角下的那个世界一样。在那里,上帝对人类漠而不见,甚至上帝是否存在都是一个大大的疑问。人与狼都在达尔文“适者生存”的教义指导之下,为了生存而相互斗争。尽管人们在外出的时候谨慎小心,但他们害怕被饥饿的狼群所吞食的担心一点也不会减少。在故事的开头,那里有一个“过去自己独住的疯老头”,他整天“为耶稣唱赞歌”,最后却还是被狼吃了。到故事后面,那个“虔诚的”并且“始终与圣经为伴”的老祖母也落入了狼口。由此可见,在这样的一个世界里,是不存在拯救者的,正如故事中所说的那样——“现在呼喊耶稣、圣母和所有的天使来保护你吧,但这没有任何帮助”。
为了加重自然主义的语调,强调故事中女性生存的残酷性,卡特还生动地刻画了狼的形象。在称呼狼的时候,她直接用“他”代替“它”,以此让读者能够把狼的形象和男性的形象结合起来。在《与狼为伴》中,狼作为男性欲望的载体,被描述成一个凶残可怕但却又十分可悲的动物形象,它被自己的贪婪和兽欲消磨殆尽。卡特通过精细地描写狼的眼睛所折射出的颜色和它那毛骨悚然的嚎叫,将狼的形象和恐怖的氛围呈现在读者面前。当狼人变身成男人的时候,他也“只有眼睛没有随着变身而改变”。
在故事开头,卡特就曾提醒读者“狼并不仅仅是看起来的那副模样”。
曾经有一只狼落入了猎人设下的圈套,然后猎人跳下陷阱,割开了狼的喉咙并且砍下它的爪子作为战利品,但之后呈现在猎人面前的却不是狼的尸体,而是一副死去的男人的躯体,没有头,也没有脚。另一个小故事中,有一个新郎在新婚之夜消失了,数年之后他变成了一个狼人——狼与人的混合体回到了家。老妇人们都认为穿上衣服才能将它变成人,狼人都是拥有人的躯体,狼的腿、生殖器和心脏。所有这些都表现出了男人和狼的相依相存以及两者之间的相互转化。
三、《与狼为伴》中的二元对立
在《与狼为伴》中,共有两对主要的二元对立需要引起我们的关注。第一对是森林和村庄两者之间环境背景上的对立。森林是属于狼的领地,那里异常危险。狼是“森林法则”坚定的追随者,在故事中即使是森林也开始成为狼的“同谋”——“蓬松的树枝缠绕着你,让毫无警惕的过路人困于网中,所有的植物都好像和狼密谋好了一样”。
村庄则和森林恰恰相反,尽管有时候狼也会潜藏进来吃人,但大多数时候人们都是在村庄里享受宁静与安全,过着舒适的生活。第二对二元对立则是男性与女性之间的对立。既然狼是男人贪欲的代名词,那么故事中狼人和小红帽的斗争就可以被视为是男人与女人之间永恒的对抗。当小红帽穿越森林的时候,她遇见了一位年轻的小伙子。这个穿着讲究,外表帅气的小伙子最后被证明是个狼人。极具讽刺意味的是,狼人选择假装的对象并不是其他人物,而恰恰是一个猎人。
在传统观念看来,猎人是社会保卫者的代名词。狼一向被视为是对人类社会的极大威胁,消灭狼群的猎人因此也就承担了“拯救者”的职责。但狼人和猎人之间根本无法兼存,由此看来,两者相融合的形象本身就自相矛盾。通过这样一种表达手法,卡特独具匠心地攻击了男性在外表上的虚伪和狡猾——他们总是知道如何穿上最华丽的衣服来俘获女性。
在故事中,森林代表了男性掌权的社会。在这样一个社会,女性世世代代受到压迫和欺骗。按照男权社会的观念,只有“村庄”所象征的家园才是女性应该待的地方。她们在家里或是等着被狼吃掉,或是等着被男人救走。通过将女性的活动范围限定在一个限制性的区域,家既呈现出了一个庇护所的形象,也扮演了一个抑制女性自由、阻止女性自我觉醒的角色。
然而,随着故事进程的展开,卡特打破了这两对二元对立,进而开始解构并且推翻二元对立体系中男性所掌控的话语权。她颠覆了以往小说中二元对立的传统模式。在她的笔下,“男性不再是主动者和胜利者,而女性也并不再等同于被动者和弱者”。
到故事结尾的时候,小红帽的举动已经开始接近疯狂,她一件件脱下自己的衣服,扔到火中,直到一丝不挂。她还疯狂地大笑,主动地为狼人宽衣解带。她以疯狂的情欲战胜了狼人所代表的男性,她既是主动者,也是胜利者,是个十足的征服者形象。在这里,传统的男权社会价值观已经被打破,男女之间实现了一种平衡。
四、通往自我觉醒之路在波伏娃看来,“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被塑造形成的”
这种命运同样也降落在西方传统童话中的女性身上。在卡特眼中,身处男权社会中的女性承受着双重压迫。她们或是落入狼口——牺牲在男性永无止境的贪欲之下;或是被上帝所“拯救”。然而因为通常情况下男性就是上帝,所以男人拯救女人的过程同时也是男性剥夺女性寻求自我觉醒的权利的过程。在这种情况下,女性的形象逐渐被扭曲和边缘化,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女人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痛苦和骄傲中放弃传统。波伏娃坚持声称女性可以和男性一样做出自我选择,并由此提升自我。女性需要超越她们过去所遵从的“自我”,达到可以实现自由的“超我”。
在《与狼为伴》中,安吉拉卡特刻画并称赞了一个超越世俗的小姑娘形象,她代表了新时代的女性。小红帽被描述为一个自立、反叛的小姑娘。这个小红帽与原著笔下的小红帽大相径庭,她充满智慧并且独立自主。在知道森林中遍布狼群的危险以后,她仍然意志坚定,坚持要穿过森林。她已下定决心,母亲的阻拦和父亲的劝言都无法停止她的脚步。
传统意义上的女性或是卑贱地等待“猎人”的拯救,或是不加质疑和反抗地接受自己的命运,然而在卡特笔下的小红帽身上,你却再也看不到这些消极观念。作为新时代女性的代表,小红帽展现出了对于传统社会观念和女性观念的反抗。尽管还非常小,但她依然勇敢地踏入森林。在卡特的改写中,她成了一个机警、勇敢和聪明的女性。在她刚落入狼人圈套的时候,她害怕得全身发抖,但很快她就明白“害怕是没用的”,随后便“停止了害怕”。
她没有像以前的女人一样,消极地等待命运降临或者幼稚地希望某个猎人或者上帝来拯救她,她通过自己的沉稳、冷静和智慧实现了自我救赎。她从未退缩,即使是在听到狼人说要吃了她的时候。她知道只有肉欲才能安抚狼人的需求,于是通过献出自己的贞洁她把命运紧紧地握在自己手中。当祖母的骨头在床底下发出巨大响声的时候,她对此不屑一顾,继续干自己的事。
她扒下狼人的衣服将其扔入火中,因为她知道如果她烧了狼人的衣服,他永远都会被诅咒。狼人的衣服被小红帽烧了,他也永远无法再变身成人,所以小红帽对狼人的成功制服验证了她的选择和策略的正确性。
由此可见,小红帽之所以能够战胜狼人,靠的正是她大胆地“对于传统社会观念和女性观念的突破”。因此,在男权社会中,女性必须完成由被动向主动的身份转变,以获得生存智慧,来实现自我觉醒。为了强调女性争取个人独立的必要性,卡特将故事背景从童话世界转向一个更加自然和真实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当女性陷入危险的时候,没有上帝和猎人来拯救她们。
生存下来的唯一法则就是和那些代表男人化身的“狼”去战斗,获得生存的智慧。通过对故事中两对二元对立的颠覆,卡特展示了女性打破传统观念束缚的必要性和实现自我觉醒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1]田祥斌,安吉拉·卡特.现代童话的魅力[J].外国文学研究,2004(6).
[2]西蒙娜·德·波伏瓦.第二性[M].郑克鲁,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301.
[3]张中载.当代英国文学论文集[C].北京:外语教学和研究出版社,1996.
将明治时期的日本文学时代视为尾崎红叶时代并没有丝毫夸张的成分, 时代文化的冲突与社会整体伦理观念的交替在日本明治时期被放大和突出, 也在尾崎红叶的文学作品中被细腻的笔触表现得淋漓尽致。...
摘要《日瓦戈医生》是一部文体优美、情感充沛的诗一样的小说。它属于一部抒情性的小说,具有独特的诗意特征。其诗意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这部小说既有着诗一样准确、精致的语言,作者以诗人的敏感和准确去描写世界,捕捉周围的细节,也将人物...
结语李彦小说的主题和情节围绕着女性群体,发散出各有特色的女性声音。纵观李彦的文学创作历程,其小说轻松出入加拿大及中国的文化视域,以局内人的视角勾连历史与现实情境中的两代中国女性的命运,具有十分独特的亲历性、在场性,同时也有作为局内人的自...
作为莎士比亚最早创作的浪漫主义悲剧作品,《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悲剧色彩在更多来源上可以理解为是社会与命运的相互交织。...
艾丽斯芒罗被誉为短篇小说女王,当代契科夫.2013年10月10日她的小说集《逃离》获得了瑞典文学院颁发的诺贝尔文学奖。芒罗是迄今第13位获诺奖的女作家,也是第一位加拿大作家,之前曾有一位生于加拿大后移民美国的作家获得过诺奖,但只有芒罗才真正算...
16、17世纪,罗马教廷为阻扰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1558-1603)的宗教改革,在欧洲大陆发动了反宗教改革运动。除组织宗教战争外,教皇重用耶稣会发动宗教论战。在这种宗教改革的大语境下,戏剧渲染新教与罗马教廷的对峙,介入到宗教改革运动之中。①当时...
生态批评(Ecocriticism)是滥觞于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的新批评浪潮,它兼有文学批评和文化批评的性质,具有跨学科、跨文化的特征.它的实质是用生态哲学整体、联系的观点,把人与自然结合为一个不可割裂的整体,将文化与自然联系在一起.[1]历经40多年生态批...
一、闻香识人:《源氏物语》中的香气与人物和情节《源氏物语》的文学世界是一个香气的世界,与香气有关的描述在书中出现的频率很高。这种对于香气的偏好大概不仅是作者紫式部的一种个人趣味,其中还蕴含着很多与全书主旨乃至东方文化相关的有趣内容,本文选...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研究动机与目的上世纪80年代以来,新移民文学1逐渐成为关注的热点话题,尤以北美新移民文学为重。在众多的新移民作家中,李彦以其独特的人生经历大胆以英文创作进军加拿大主流文坛,并以中文译写的方式重返中国,演绎着从边缘走向中心...
一、爱伦坡及其作品简介爱伦坡1809年生于美国,卒于1849年。两岁时被约翰艾伦收养。1826年考入大学但并未完成学业。爱伦坡与养父相处的并不和谐,他于1827年就从军了。27岁时,坡不顾双方家人的反对与其13岁的表妹完婚。1847年,坡的爱妻香消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