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文学论文强烈推荐10篇之第八篇:后现代主义在俄罗斯文学中的发展影响
摘要: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世界范围的思潮, 在俄罗斯文化环境中同样有所体现。文章首先结合俄罗斯社会的发展, 对后现代主义的产生加以说明, 而后进一步就俄罗斯后现代主义特征展开分析。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 俄罗斯; 文学;
后现代主义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 从法国和美国开始, 并且于80年代达到巅峰, 在这个过程中演变成为一种世界范围的思潮, 自然也为俄罗斯文学界带来了不容忽视的影响。
1 后现代主义在俄罗斯的产生与发展
西方后现代主义主要是对传统的思维方式加以否定, 并且重构以形成自己的特征。这种思潮的发展, 在俄罗斯领域中, 不仅呈现出时间阶段层面的错位, 在思想领域同样具有一些不同之处。在西方国家的信息化、商业化以及消费化等趋势之后, 后工业化社会得到确立, 后现代主义思潮作为后工业化社会的产物, 是对传统的二元对立思想的彻底否定, 属于后资本主义的文化范畴, 与现代主义形成鲜明对立。但是对于俄罗斯而言, 其后现代主义思潮并没有经历过资本主义, 也没有遇到后工业化时代, 更非源于哲学, 俄罗斯的后现代主义是以恢复白银时代的文化传统和"现代派"创作风格的名义出现, 并且其发展过程也不同于西方国家, 发展初期即从文学领域开始, 并且更多是一种隐蔽的"地下"形态, 即便是发展到了一定程度, 也仍然被社会上很多思想所无视, 而后才慢慢从文学领域扩展到哲学等其他领域。对于西方而言, 后现代主义从哲学开始, 朝向包括文学、音乐以及美术等诸多领域蔓延, 而在俄罗斯, 则是从文学领域开始, 从文学作品而催生了后现代主义的评论出现, 而后才进一步形成了俄罗斯环境中的后现代主义思潮。
俄罗斯文学的后现代主义阶段, 其出现背景具有鲜明特征。苏联解体前后, 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文艺思想开始被社会所抛弃, 来自社会的各种否定声音此起彼伏, 西方文艺思想正是在这个阶段开始涌入, 这本身也是俄罗斯文学人向外寻找出路的一个必然结果。
后现代主义文学形态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的俄罗斯, 这个时候, 虽然有着自由化浪潮的出现, 也存在后现代主义的萌芽被个别作家所接受, 但是毕竟尚未走到阳光下, 所以对应的后现代作品也几乎不为人所知。一直到1988年前后, 后现代主义这个名词才开始走入人们的视野, 可以说, 在这之前, 后现代主义一直处于"地下"阶段, 而从这之后, 则开始步入社会环境中。当时理论刊物《文学问题》组织了一场《外国文学与批评的任务》的专题讨论, 在这个泰伦会上, 参加者很默契地都没有提及后现代主义, 这并不代表当时的参会人员不知道后现代主义文学形态的存在, 而是对其选择了一种回避的态度。但是几乎与其同时, 就在1988年10月, 拉脱维亚的国立大学举行了一个国际讨论会, 直接将后现代主义提到了台面之上, 该讨论会主要关注如何从后现代主义的观点看待七八十年代的外国文学, 由于此次讨论会本身就举起了后现代主义的大旗, 因此参会者也都对这一思潮保持支持态度, 并且认为, "已经到了理直气壮地谈论它的时候了".除此以外, 同年, 批评家伊弗布利斯还出版了《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西方的思想美学探索》, 作为苏联历史上最早的后现代主义专著, 这本书将该思想直接带到了社会大众面前。从此之后, 后现代主义开始在俄罗斯登上历史舞台。
从后现代主义的内涵和特征角度看, 首先应当注重当时俄罗斯的社会思想形态, 虽然后现代主义在很大程度上源于西方国家, 但是当其落于俄罗斯再次生长的时候, 就决定了其必须尊重俄罗斯的具体社会情况。当时的俄罗斯, 正是出于社会主义理想被抛弃的年代, 曾经苏维埃时代的诸多精神以及文化都开始被推翻, 新的秩序亟待建立。在这种情况下, 很多人开始迷失方向, 在新的方向没有得到确定之前, 怀疑和否定, 以及玩世不恭的态度占据了文学界的主要阵地, 这种局面无疑为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入侵提供了合理的社会条件。尤其是对于当时的俄罗斯社会而言, 古典主义的不适应, 新的文化形态的缺失, 使得俄罗斯社会迫切需要一种表达方式, 用于填充当前时代, 因此可以说, 后现代主义对于俄罗斯而言, 属于时间上的"刚刚好".
1990年春天, 高尔基文学院举行了《后现代主义与我们》研讨会, 将后现代主义的发展推到了一个高峰。当时无论在会上, 还是在日常, 都有大量的后现代主义支持者站出来为新的思潮发声。这些声音大多来源于年青一代, 他们具有更为积极和开放的态度来接受后现代主义, 其中很多都是批评家, 抱着一种对于旧有俄罗斯文化进行否定的态度, 投入到后现代主义阵营之中, 其中库里岑、利波韦茨基以及爱泼斯坦等人都是当时活跃的代表。这些人都很年轻, 从心理上或者有着一些冲动, 想要将自己和更为成熟的群体区分开, 或者是青春的叛逆在后现代主义的否定态度中得到了确认, 他们开始疯狂地宣传和标榜这种思想。虽然这样的一个群体并不大, 但是由于他们年轻并且活跃, 因此具有不容忽视的能量。
2 俄罗斯后现代主义特征分析
即便是后现代主义正式登上了俄罗斯的文化舞台, 也不代表这种思潮发展出了完善的体系。当时俄罗斯社会认为, 库里岑等人在对概念和术语等方面的应用存在极大任意性, 他们将诸多类似的概念都纳入后现代主义框架中, 其中包括"先锋派"以及"后先锋派"等, 甚至于有时候将"概念派"以及"索茨艺术"等也归入其中。对于后现代主义, 从概念上, 就是十分模糊的。这种概念层面的模糊从其在西方国家就已经存在, 传至俄罗斯的时候, 此种情况也并未有所改善。无论西方国家还是俄罗斯, 后现代主义的专家都从未在其内涵上达成一致, 尽管相关的观点层出不穷, 但是一致的概念并未出现。
虽然概念并不存在, 但是由于其对应的后现代主义批评家或者作家的群体多年轻, 因此后现代主义还是呈现出一些典型的特征。在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下, 曾经一直被信奉的"世界如文本"的思路得到推翻, 反其道而行之的做法得到赞赏。后现代主义文学人果然将"文本如世界"作为其标榜, 德里达进一步对其进行说明, 认为"文本是现实的唯一可能的模型", 而这一观点随后被诸多后现代主义文学家所接受。这种观点的核心, 在于将文化放置于比客观存在的世界更高的地位上, 认为文化具有对世界的支配作用。这种对于文化和文学的颠倒性的认识, 本身可以说是后现代主义叛逆的重要表现, 当然在俄罗斯社会环境中, 也不能排除这是年轻的后现代主义文学文化群体的叛逆表达。这种对于后现代主义的标榜, 进一步造成了现实环境中的更多混乱, 即作为文化和文学创作人员的更大权利, 认为文学家通过文化和文学, 来实现对于整个世界的控制, 而非对客观世界的反映。这等于赋予文学创作更大的权利和自由, 让他们可以毫无顾忌, 甚至于不着边际地随意创作, 任何返场和离奇的文学创作, 在这个阶段都成为可能, 曾经的标准被抹杀, 作家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不复存在。
从创作的角度看, 后现代主义的文学创作以现有的文化作为基础, 大量使用引文拼凑, 呈现出多种艺术门类融合的趋势。改写的手法在这个阶段开始逐渐盛行, 作者在作品中的地位开始变得重要, 甚至于无视作品本身的完整性, 在其中强行加入标注和说明。这些特征都决定了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呈现出凌乱特征, 无法符合人的审美要求。
3 结语
虽然俄罗斯着实经历了一场后现代主义的热潮, 但是这种热潮并未持续太久。究其根本, 可以说是这种文学形态本身又因为怪诞而难以承担起文学进步的重任。因此在俄罗斯文学史上, 后现代主义可谓昙花一现, 对其分析, 则应当谨慎客观。
参考文献
[1]吴泽霖。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与俄罗斯民族文化传统[J].外国文学评论, 2004 (3) :50-56.
[2]王治河。后现代哲学思潮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3]高宣扬。后现代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
将明治时期的日本文学时代视为尾崎红叶时代并没有丝毫夸张的成分, 时代文化的冲突与社会整体伦理观念的交替在日本明治时期被放大和突出, 也在尾崎红叶的文学作品中被细腻的笔触表现得淋漓尽致。...
摘要《日瓦戈医生》是一部文体优美、情感充沛的诗一样的小说。它属于一部抒情性的小说,具有独特的诗意特征。其诗意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这部小说既有着诗一样准确、精致的语言,作者以诗人的敏感和准确去描写世界,捕捉周围的细节,也将人物...
对于英美文学研究,界内一直予以很高的关注,并开展了相应的研究工作。社会的快速发展影响了方方面面行行业业,对英美文学研究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美国华裔文学自20世纪60年代诞生起,华裔女性作家的作品层出不穷,大放异彩。早期华裔女性作家Edith、赛珍珠、汤婷婷,在中西文化夹缝中生存,在中西文化冲突下成长,她们的作品中不乏传统中国文化的书写。对祖居国文化,她们表现出双重态度:既旗帜鲜明歌唱...
去殖民化,又称非殖民化,是指一个地方因外国殖民统治,造成政治与经济上的不平等关系,转而进行独立及自治的过程。狭义上它指殖民统治终结,殖民机构解散,被殖民者在政治上获得独立。但是政治的独立并不意味着其他方面的真正独立或平等。殖民主义会对被殖...
文学批评主要是从文学实践角度着手,将文学鉴赏操作视为起始点,基于此,对文学实践活动产生相应影响,不仅如此,其也是对文学鉴赏的一种升华和提升。...
村上春树的文学创作是全球化的产物。据作者本人介绍,他的出道作品《且听风吟》,最初几页是用英语写好之后再翻译成日语的。 ...
在1938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美国女作家赛珍珠(18921973)笔下,中国知识分子是仅次于农民的形象系列。赛珍珠晚年曾经说:大家都是人,而且我们是生活在中国社会、中国人当中。不过,我们自己是知识分子,和我们亲近的朋友都是中国的知识分子、社会精英...
人类跨文化交流发展的历史已经有几千年的时间。随着世界各国交流的密切深入,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政治家、学者和各国有识之士的认同。...
洛佩斯-巴拉尔特的《西班牙文学中的伊斯兰元素》 (1) 从微观的角度给出了一枚钱币的两面:即西班牙是如何接受东方文明成果, 同时又如何将播种者一脚踢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