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文学论文 > 外国文学论文

理性笔调下的女性思考——浅析《第二性》中女性的困囿与突围

来源:学术堂 作者:刘敬
发布于:2022-10-23 共11960字

  内容摘要:西蒙娜·德·波伏瓦(Simone de Beauvroir 1908-1986),是法国杰出的女权作家,也是学识渊博的女学问家,被公认为“二十世纪最重要的女性之一”。她的女性思想对以及全世界的妇女运动起到了深远的影响,对现代女性有着很好的启示作用。

  1949 年,波伏瓦的《第二性》在法国问世,她用翔实的例证及理性的分析的文学表现手法,在书中集中体现了她的女性思想,阐释了妇女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真实处境,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近几十年来,我国妇女研究事业在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心妇女问题,所以波伏瓦的作品、理论也得到了一些研究,但是还是处于译介与解读基本并行的状态,没有系统深入的探讨。

  本论文将以《第二性》为分析对象,从她的理性的语言及其表现方式入手,分三大方面阐述:第一部分是介绍波伏瓦所为我们分析的女性在社会、历史等各方面的困境;第二部分着重讲解波伏瓦在《第二性》中提及的女性独立的几个不可或缺的条件;第三部分阐释波伏瓦女性思想对现代女性的一些启示。

  关键词:波伏瓦;第二性;女性意识;困囿与突围

  Women Under The Rational Thinking Style——Analysis of “The Second Sex” caught in the storm and Breakthrough Female

  Abstract: Simone de Beauvior(1908-1986),is a outstanding French feminist writer,also alearned researcher.She is acclaimed by Frenchpre-President Mitterrand as “the most outstandingwriter of France and the world”.Her feminist thought and literary theory have a far-reachinginfluence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oman movement and feminist literary theory throughoutthe world.

  In 1949, Beauvoir's “Second Sex” came in France, she detailed the examples and therational analysis of the style of writing, the book embodies the woman thought her to explain thesocial life of women in the real human situation,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civilization has hada major impact.In recent decades,the cause of women's studies in China booming,more and morepeople are concerned about women's issues,so Beauvoir's work,theories have also been somestudies,but still in the Translationg and Interpretation of the basic parallel state,no systematic in-depth discussions.

  This paper will be “The Second Sex” is analyzed, from her language and expressions ofrational start, described three aspects .The first part is introduced by our analysis of Beaucoir'swomen in society,history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dilemma;second part focuse on explainingBeauvoir in “The Second Sex” independent women mentioned a few essential conditiongs;thirdpart of the interpretation of Beauvoir feminism some enlightenment on the modren women.

  Key Words:Simone de Beauvoir;The Second Sex;feminism; Difficulties limited and Breakthrough

目 录

  引言
  一、女性的困囿
  (一)平等观的述评
  1、生物学中女性的被动地位
  2、精神分析学中女性的他者地位
  3、历史唯物主义中女性的被奴役地位
  4、在宗教神话中女性的阴暗地位
  (二)自由观的述评
  1、生殖的束缚
  2、处境的局限
  二、女性的突围
  (一)实现经济独立
  (二)摆脱爱情依附
  (三)同男人建立手足关系
  三、《第二性》中女性意识对现代女性的启示
  (一)培养主体意识
  1、承认客观差异,寻求主观平等
  2、完善新女性形象
  (二)家庭生活中的抉择
  结语
  参考文献

  引言

  20 世纪世界文学中,法国文学处于领先地位。20 世纪的法国是很多现代主义流派的发源地,其中包括存在主义文学。“存在主义文学是在存在主义哲学思潮的基础上产生的文学流派,是存在主义哲学两大主要表现形式(哲学的、文学的)之一,而在存在主义哲学家看来,文学形式更益于表现其存在主义哲学思想。”[1]西蒙娜·德·波伏瓦正是法国存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之一,她的《第二性》用富有浓重的哲理性的笔调,表现了“高度的真实性”。 《第二性》被誉为“有史以来的讨论女人的最健全、最理智、最有智慧的一本书” [2],甚至被尊称为西方妇女的“圣经”。

  《第二性》的出版,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深远影响。1975 年,联合国将该年定为“国际妇女年”,召开了第一次世界妇女大会,其目标是“平等、发展与和平”。1995 年9 月,联合国在北京举行了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其主题为:“以行动谋求平等、发展与和平”,次主题为:“健康、教育和就业”,与 1975 年国际妇女大会的目标一脉相承。由此可以看出,国际社会对妇女问题的关注焦点就是“平等、发展与和平”。

  男性和女性本是自然界最神奇的组合,他们共同创造历史。但是在长期的社会化过程中,女性由于各种主观的或者客观的原因,被动的处于“他者”或者“第二性”的地位。现代女性要谋求“平等、发展与和平”,就必须先认清女性种种不可改变的、自然的、历史的命运,才能从根本出发成为一个新时代的具有独立思想的女性。在这点上,我们不得不提及西方女权运动史上的领军人物——西蒙娜·德·波伏瓦(Silmone de Beauvoir1908-1986)。

  本文将从《第二性》出发,从波伏瓦的理性的文学表现方式出发,分析女性的困囿状态和突围行动,探讨女性如何作为一个“主体”去设计或开拓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和整个社会为实现“两性和谐发展”所需做的努力。

波伏瓦

  一、女性的困囿

  综观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女性在很多方面都受到了男性的不公平待遇。波伏瓦的理论为我们阐明了女性在生物学、精神分析学、历史唯物主义思想及宗教神话中的“第二性”的状态,分析了女性在身体和处境上的客观局限,这是我们寻求女性独立最先要明确的历史现实。

  [1] 《外国文学史》(第二版)第四卷,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4 年 1 月第二版,第 75 页。
  [2] 西蒙娜·德·波伏瓦[法],《第二性》,陶铁柱译,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8 年第 2 页。

  (一)平等观的述评

  对于平等观中女性地位的阐述,波伏瓦先从生物学的角度探讨了雌雄两性的性生活,驳斥了将女性等同于子宫或卵巢的观点。接着,作者介绍了精神分析学的妇女观,也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妇女观,还用大量篇幅论述了宗教神话中的妇女权利与地位,揭示了从原始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妇女的处境、权利与地位。

  1、生物学中女性的被动地位

  在生物学的有性生殖中,精子和卵子在根本上是起着同等的作用的,它们共同创造了生命,而在新的生命体中它们都“既丧失又超越了自身”。雄性要素提供了新生命发生所需的刺激,而雌性要素则是给新生命的生长提供了场所,它们是相辅相成的,不可或缺的两个独立的部分。人们常把卵子比作“内在性”,而精子则是“超越性”,常会由此推断出男性的主动性和社会活跃性,以及女性的被动性和家庭局限性,因而女性便处在了一个误解的被动状态。

  波伏瓦用客观的描写,否定了“女人就是子宫,就是卵巢。”这样简单又贬低性的定义。所谓“客观的描写”,顾名思义,就是从多个角度纵览揭示事情的本质,不过多的参杂个人主观意识,被观察事物的性质和规律不随观察者的意愿而改变。例如波伏瓦在《第二性》中指出,从表面上看,卵子是静止的,它是“作为养育和保护胚体的一种手段提供的;把不具备活力而只属于惰性物质的卵黄贮藏起来” [3]。因此,卵子相对于精子要重,它有种自我封闭式的表现,而精子要小得多,“任何惰性物质都没有把它压垮,它充满活力”[4]。因为生物学是一门严谨的科学,所以波伏瓦用类似生物报告一样客观的陈诉,希望大家正视女性在生物学上与男性同等重要的地位。

  2、精神分析学中女性的他者地位

  精神分析学并不是一个可以随意讨论的学问,“精神分析学最大的敌人就是精神分析学家本身”[5]。波伏瓦认为,弗洛伊德从未对女性的命运有太多的关注或特别的热心,他一开始就将女人界定为一种缺失,一个不健全的男人,因此在他的观念中关于女性的描述大多是炮制对男性的描述。许多精神分析学家都将女性定义在男性的概念之下,男性是“主体”,而女性是“他者”。在这里,虽然我无法对精神分析学做详细的深刻的阐述,但是,我们必须要明晰这里“他者”的这一学术用语的概念。“‘他者’,是指那些没有或丧失了自我意识,处在主题或环境的支配下,完全处于被动地位,失去了主观人格的被异化了的人。”[6]

  [3] 西蒙娜·德·波伏瓦[法],《第二性》,陶铁柱译,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8 年第 16 页。
  [4] 西蒙娜·德·波伏瓦[法],《第二性》,陶铁柱译,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8 年第 25 页。
  [5] 西蒙娜·德·波伏瓦[法],《第二性》,陶铁柱译,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8 年第 12 页。
  [6] 西蒙娜·德·波伏瓦[法],《第二性》,陶铁柱译,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8 年第 52 页。

  20 世纪法国文学普遍存在哲理化倾向,哲理化的语言留给人们的不仅是简单的信息,还有启示、深思甚至震撼。哲理化的倾向是在追求文学化的情感和审美之后,探究思想深度的表现。波伏瓦这里用较为哲理化的语言,否定了女性在精神分析学上的“他者”

  定位。她在《第二性》的“作者序”中有所阐述:“人就是指男人。男人并不是用女人本身去解释女人,而是把女人说成是相对于男人的不能自主的人。定义和区分女人的参照物是男人,而定义和区分男人的参照物却不是女人。她是附属的人,是同主要者(theessential)相对立的次要者(the inessential)。他是主体(the Subject),是绝对(theAbsolute),而她则是他者(the Other)。”[7]于是,在这里,女性便被男性的主体观点定义为“他者”。波伏瓦认为对女性的定义不应该以男性为主体。女性应该有自己的独立的定义。

  3、历史唯物主义中女性的被奴役地位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指出:“私有制使男人成为奴隶或土地的主人,也成为女人的拥有者”。这是“女性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失败”[8]。私有制的出现是男女出现不平等状态的根本原因。经济的沦丧直接导致了她们处于被压迫、被奴役的地位。

  波伏瓦本着追求“高度真实性”的原则,对历史唯物主义中女性地位的进行客观分析,体现了人们对于世界本质规律的探索。她在《第二性》中提出,在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经济一元论”妇女观中,认为女人的命运同社会主义的命运紧密相连,男人在体力劳动中占据重要地位直接导致了他在家庭中的领导地位。对于女性的被奴役的地位,表现出波伏瓦的无奈与同情。

  4、在宗教神话中女性的阴暗地位

  在书中,波伏瓦讨论了宗教神话中妇女的权利与地位。上帝在创造夏娃的时候,“既不是用别的物质,也不是用造亚当当时用的泥土:她取自第一个男人的肋骨。”[9]波伏瓦指出,妇女的出世就不是独立的,“上帝把她赐给亚当是为了使亚当免于孤独,她的起源和她的目的均在她的配偶那里。”[10]因而,女性是次要者和被征服者,是邪恶力量的化身。

  她还指出,在私有制出现以前,即在远古时代,人们认为处女是“邪恶的”、“不吉利的”,并把处女交给路人或神殿的僧侣。

  [7] 西蒙娜·德·波伏瓦[法],《第二性》,陶铁柱译,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8 年第 72 页。
  [8] 何雪梅,《波伏瓦女性主义思想及当代意义探讨》,西南大学硕士论文,2007。
  [9] 西蒙娜·德·波伏瓦[法],《第二性》,陶铁柱译,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8 年第 21 页。
  [10] 西蒙娜·德·波伏瓦[法],《第二性》,陶铁柱译,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8 年第 67 页。

  对于宗教神话,波伏瓦用冷淡的叙述语调,旨在表现对女性被定义为邪恶生物的不满。例如在描述基督徒时,波伏瓦指出,从女性身上,基督徒看到了世俗的诱惑,肉体与魔鬼的化身。神父们全都坚持认为,是她把亚当引向了罪孽。所有的基督教文学都在极力宣扬男人对女人所能产生出的憎恶。波伏瓦的叙述正体现了存在主义文学普遍存在的“平淡中见深度、从苦涩中出真理的文学表现特征” [11]。她的描写能让我们理性的看到女性自古以来所被置于的不公正地位。

  (二)自由观的述评

  在对女性困境的总结之中,波伏瓦也用了大量的篇幅揭示了女性在生殖上的束缚和在处境上的局限。

  1、生殖的束缚

  男性的发育从出生到青春期,规律而且简单。反观女人的经历要复杂得多。波伏瓦在《第二性》中为我们分析了女性生育的各个阶段。从出生到第一个月经期,内分泌平衡开始确立,这个阶段是女性要经历的第一个危机。有的女性会受到各种疾病的困扰,有时青春期发育变态早熟,有的青春期还没有形成,有些女人会由于肾上腺素分泌过度,出现男性化的迹象。

  从青春期到绝经期,每个月的月经期不能不说是一种负担,女人一次次的在为受孕做基础。而整个月经期会持续四十年左右,也就是说一个女性,她的一生中会有四百多次这样的经历。

  生育是女性最重要的一项母性功能,妊娠的反应,怀孕期间的种种不便,分娩时的痛苦,以及分娩后的身体变化都是对于女性的一场考验。

  最后女性还会经历绝经期,多数女性形成新的内分泌平衡。

  波伏瓦对于女性生殖上的说明,主要还是以客观的描述为主,罗列了女性在发育各个阶段所受的束缚,例如最后女性的绝经期,波伏瓦讲到,“这时女人从女性本性强加给她的奴役中解放了出来,但不应当把她比作阉人,因为她的生命力并没有减弱。更重要的是,她不再是那种不可战胜力量的牺牲品。她就是她自己,她和她的身体是一致的。” [12]此时的女性看似摆脱了身体上的束缚,可是我们不得不正视的问题是:此时的女人已经不再年轻。她的这种客观、理性的分析,充分体现了她的观点“不论女人有多么强健,在反抗敌对世界的斗争中,生殖的束缚在任何情况下都是一种可怕的障碍。”[13]

  [11] 《外国文学史》(第二版)第四卷,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4 年 1 月第二版,第 85 页。
  [12] 西蒙娜·德·波伏瓦[法],《第二性》,陶铁柱译,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8 年第 53 页。
  [13] 西蒙娜·德·波伏瓦[法],《第二性》,陶铁柱译,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8 年第 336 页。

  2、处境的局限

  从人类千万年的演进来看,历史并没有给予妇女获取平等的机会。波伏瓦在《第二性》的《历史》这一部分着重写了各个历史时期女性的处境,她要告诉我们的是:“不是女性的劣等性决定了她微不足道的处境,而是她微不足道的处境注定了她的劣等性。”[14]

  远古时代的女人无法节制生育,生育的偶然性导致她们不得不处于家庭工作中,等到人类发现了土地的价值,女性更加沦为生育工作者。

  在父权时代与古代社会,男人夺走了女人对财产的占有权和遗赠权。女性在公众生活中只能起次要作用,在私生活中则被要求有单方面的忠诚。一直到古罗马的衰落时期,女性迫切的想获取权利和资格,可是却被男性称为“愚蠢的,软弱的”性别。

  从中世纪到十八世纪,一些具有女性主义思想的男性作家,如莫里哀等,猛烈抨击强迫婚姻,要求给少女表达意见的自由,给妻子以尊重和独立。还有一些少数的女性,她们想像男人那样去写作,可是她们往往被迫隐姓埋名,“她们连自己的一块活动空间都没有”。因为当时社会的反女性主义势力的强大,女性自身也没有实质性的举动,这些努力都没有取得具体的实效。

  法国大革命以后,妇女的处境有所改善,她们可以参加工作甚至参政,可是这并没有给她们很大的自由。女性如果选择独立,那么她就要付出比男性更大的精神和努力。

  波伏瓦对于女性处境客观、冷静的叙述,与存在主义文学试图“表现荒诞的世界本质,表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我之间被异化了的冷漠关系”[16]的意图一致。如在对法国大革命以后妇女环境的描述中,波伏瓦冷静分析了繁重的家务、恶劣的工作条件以及低廉的工资使妇女再一次陷入困境。尽管到现在为止,女性可以选择节育、受教育、工作甚至获得选举权,但是“各种利益都有其不利一面的某种负担”[15]。

  波伏瓦向我们陈诉了她对于女性冲破这种局限的无奈与渴望。

  [14] 西蒙娜·德·波伏瓦[法],《第二性》,陶铁柱译,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8 年第 378 页。
  [15] 西蒙娜·德·波伏瓦[法],《第二性》,陶铁柱译,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8 年第 462 页。
  [16] 《外国文学史》(第二版)第四卷,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4 年 1 月第二版,第 78 页。

  二、女性的突围

  “没有一个主体会自觉自愿变成客体和次要者。”[17]女性被压迫、奴役的悲惨历史和现实迫使女性不得不面对困境做出反抗。波伏瓦在《第二性》中为我们理性的分析了女性独立的几个不可或缺的条件。

  (一)实现经济独立

  我们都知道,波伏瓦并不是说经济决定一切,而是强调了经济独立在女性争取自由过程中的基础性作用。她指出:女性解放“首先要完成女人经济地位的演变”,“只有属于女人自己的独立工作,才可以保证她的真正独立”[18]。比如,我们前文所提及的十八世纪的一些女作家,她们连“自己的一块活动空间”也没有,就是说,“她们没有物质上的独立地位,而这一地位是赢得精神自由的必要条件之一”[19]。传统的社会中,女性由于种种原因不得不依附于男性,这就注定了女性会被束缚在狭隘的重复的家庭生活中。

  波伏瓦说过:“谋生本身并非目的,但它是实现有着安全基础的内心独立的唯一途径,正是以物质自足为后盾,我才拒斥了道德寄生主义及其带来的骇人的便利条件”[20]。这里所提到的“骇人的便利条件”,我觉得应该是女性依附于男性所带来的安逸的生活,之所以说它是“骇人的”,因为它容易使女性产生惰性,安于现状、听天由命,这才是真正的危险和灾难。经济的依附最终会导致精神的依附。女性要做到经济独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她们要付出比男性大得多的代价,但是女性要迎难而上,“必须踏上一条极为艰苦的道路,不过这又是一条最可靠的道路” [21]。波伏瓦在这里将经济独立上升了一个层面。如果女性经济独立仅仅是为了别人崇拜的眼光,或者是满足自己的购物欲,那并不能实现自由的最终目的。女性不应该只是以个人的自尊或享乐作为她独立的标榜,这样很容易受到寄生生活的诱惑和欺骗,重返依附的处境之中。“这样她便放弃了她的超越,让这种超越依附于身为主要者的那个人的超越,让她自己成为他的附庸和奴隶” [22]。

  所以我们必须明确的是:女性克服对男性的经济依附性是实现精神自由的必由之路,而且这种行为必须是以实现精神自由为最终目标的。

  (二)摆脱爱情依附

  “我们当然不应当认为,只要女人的经济地位发生变化就可以改变她,虽然这一因素在她的演变过程中,曾经是并且依旧是根本的因素。” [23]经济独立是女性实现自由的基本条件,但是并不是唯一条件。女性要实现自由还需要摆脱对男性的爱情依附。这里我不由得想到了波伏瓦创作《第二性》的初衷。当时萨特在巴黎结识了法国女人多洛莱斯,两人陷入情网,而波伏瓦却在美国忍受着心灵的孤独,这时她认识了美国作家纳尔逊·阿尔格伦,这个男人给寂寞的波伏瓦一些安慰。可是,当波伏瓦要回巴黎时,萨特却让她住在巴黎郊区,因为他和多洛莱斯难舍难分。于是,波伏瓦又想与纳尔逊·阿尔格伦多待一段时间,可是却被他婉拒了。此时的波伏瓦在享受自己的“自由”时,感觉到自己是个“被虐者”。“突然之间,我发现自己就是一块石头,钢刀正不停地劈在石头上,啊,这就是地狱。” [24]于是,波伏瓦就开始思考为什么女人对待爱情总是很感性,而男性能通过理智去占有、主宰世界。太多的女性放任自己的情感,以爱情的名义做着这样或那样的牺牲。女性要实现自由,就必须摆脱这样的情感枷锁。“女人要像男人那样去爱--就是说,自由地、使她的存在无可置疑地去爱,就必须把自己看作和他平等的人……就必须同样毅然决然地投入她的事业” [25]。正是这样的爱情观使得波伏瓦与萨特的感情维持了三十几年而依旧热烈浓郁。波伏瓦在《西蒙·波娃回忆录》中说:“我从不将自己应当负的责任推卸给萨特……正如我帮助过他一样,他也帮助过我,但我并不是以他为媒介而生活的” [26]。可见,波伏瓦的已经摆脱了爱情的依附,她并不是为了某个男人活着,这样的两个自由人的结合,才是真正的爱情。

  [17] 西蒙娜·德·波伏瓦[法],《第二性》,陶铁柱译,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8 年第 90 页。
  [18] 西蒙娜·德·波伏瓦[法],《第二性》,陶铁柱译,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8 年第 87 页。
  [19] 何雪梅,《波伏瓦女性主义思想及当代意义探讨》,西南大学硕士论文,2007。
  [20] 西蒙娜·德·波伏瓦[法],《第二性》,陶铁柱译,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8 年第 589 页。
  [21] 西蒙娜·德·波伏瓦[法],《第二性》,陶铁柱译,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8 年第 478 页。
  [22] 西蒙娜·德·波伏瓦[法],《第二性》,陶铁柱译,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8 年第 442 页。
  [23] 西蒙娜·德·波伏瓦[法],《第二性》,陶铁柱译,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8 年第 792 页。
  [24] 萨特,《生活·境遇--萨特随笔集》,秦裕译,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1990。
  [25] 西蒙娜·德·波伏瓦[法],《第二性》,陶铁柱译,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8 年第 72 页。
  [26] 西蒙娜·德·波伏瓦[法]《西蒙·波娃回忆录》,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1992。

  (三)同男人建立手足关系

  “所谓妇女解放,就是让她不再局限于她同男人的关系,而不是不让她有这种关系。

  ”[27]“人和人之间的直接的、自然的、必然的关系是男女之间的关系。……从这种关系的性质就可以看出,人在何种程度上成为并把自己理解为类存在物、人;男女之间的关系是人和人之间最自然的关系。因此,这种关系表明人的自然的行为在何种程度上成了人的行为,或人的本质在何种程度上对他来说成了自然。” [28]女性解放,并不是要让女人成为像男人那样的人。女人像男人对待女人那样去对待男人,那并不是真正的男女平等。

  男性有着自己的特定的性征,女性如果极端地追求男女平等,然后放弃自己原有的性征,模仿男性,按照男性的装束装扮自己,甚至学习男性的言语动作,这样只会让自己变得不伦不类,甚至十分可笑,而且这对男性也是有害无益的。如果女性觉得自己被迫束缚于家庭工作,试法想要打破这种内在性,就让男性去从事家庭工作,自己代替男性在外工作,这样只会“把男性关在那个牢笼中” [29]。所以,波伏瓦的观点就是女性要同男性建立“手足关系”,而不是复制男性,或者和男性交换地位。

  [27] 西蒙娜·德·波伏瓦[法],《第二性》,陶铁柱译,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8 年第 69 页。
  [28] 西蒙娜·德·波伏瓦[法],《第二性》,陶铁柱译,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8 年第 333 页。

  “一个女人要是不愿意让自己引起社会的愤慨或降低自己的社会价值,就应当以女性的方式去经历完她的女性处境。” [30]那如何“以女性的方式”去生活呢?首先,女性不应该抹杀自己的某些天性,比如,女性对于外表适当的关注,有的极端地女权主义者对女人是用化妆品、涂指甲油嗤之以鼻,这并不正确,女性希望自己更有吸引力这并不与独立解放的思想相悖。其次,女性由于自己的特殊性,更应该谨慎地处理感情问题,并且认真地对待和男性的性关系。女性如果觉得解放就是性解放,那最终受伤害的会是自己。最后,女性应该合理的安排家务和工作。家庭工作是不可避免的部分,像波伏瓦自身对萨特也是照顾有加,可是她的事业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所以,女性要得到解放,就必须正视她们的性征,同男人建立手足关系。手与足是两个相对独立的又不可分割的两个同等重要的部分,男人和女人也是一样,只有男女和谐发展,才能得到共同的进步。

  三、《第二性》中女性意识对现代女性的启示

  《第二性》中波伏瓦的观点概括了以前甚至现在很多女性问题,她以她高瞻远瞩的思想揭示出了父权文化下的错误观点,并且为女性的独立自主提出了许多理性的建议,对现代女性有着不可忽视的指导意义。

  (一)培养主体意识

  作为现代女性,我们要如何培养自己成为具有主体意识的女性,《第二性》中也给了我们一些启示。

  1、承认客观差异,寻求主观平等

  谈论两性差异,是一件很敏感的事。无论我们承认与否,性别差异总是存在着。我们伟大的科学家研究人的大脑,发现男女双方的大脑和基因深处的差异根本上导致了男性与女性的行为方式的差异。一般情况下,我们认为:“男性比较擅长抽象逻辑思维,空间想象能力和音乐能力也明显优于女性;而女性在语言能力方面略胜一筹,在人际关系和单纯记忆方面的能力也比男性强” [31]。男女双方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但是这种差异和男女要求平等并不是相对的。我们女性在认识到与男性的客观差异的同时,也要做到在“差异中求平等”,在主观上调整自己,比如说克服一些性格上的弱点,女性要学会控制自己的不良的消极情绪;遇到问题要勇敢面对等等。当然男性也不能做到性格上尽善尽美,男女平等不能只靠女性改变自身来实现,男性也要充分地认识自我,学着尊重女性,为女性的独立解放提供一个良好环境,这样,男女双方才能更好地实现优势互补。

  [29] 西蒙娜·德·波伏瓦[法],《第二性》,陶铁柱译,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8 年第 336 页。
  [30] 西蒙娜·德·波伏瓦[法],《第二性》,陶铁柱译,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8 年第 86 页。
  [31] 西蒙娜·德·波伏瓦[法]《西蒙·波娃回忆录》,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1992。

  2、完善新女性形象

  男女平等是人类全面自由和谐发展的前提,社会的进步促使女性不断完善自身,良好的现代环境要求女性发展成为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新女性。

  自尊。女性要尊重自己的人格,不能妄自菲薄、自轻自贱。女性在法律上和男性享有同等的权利和地位,女性应该和男性一样有能力有义务为社会做出贡献,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要想别人尊重自己,首先我们必须尊重自己,尊重自己的性别,尊重自己的权利,尊重自己的能力。

  自信。女性的自信是建立在正确认识自身的基础上的,充分的了解自身的能力,才能更好的体现自己的价值。在传统社会思想的影响下,女性容易产生自卑心理,现代女性要解放就必须战胜这个负面情绪。但是,盲目的自信也是要不得的,像最近在网络引起轩然大波的女性——罗玉凤就没有很好的对自己做一个价值判断,这样的自我膨胀只会起反作用,哗众取宠,惹人非议。

  自立。现代女性必须要成为一个能过独立自主的人。首先,经济上的独立,女性要在社会立足,必须有养活自己的能力,靠自己的正当的劳动,获取劳动果实。其次,情感上的独立,现代女性不是男性的附属品,要勇敢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只有具有独立自主思想的人才是一个完整的人。

  自强。现代的女性已经勇敢地走上了历史的舞台。女学士、女硕士、女博士、女科学家、女企业家、女政治家……女性在各行各业为人类的发展做着不可忽视的贡献。现代女性自强不息,努力拼搏,在提高自身价值的同时,也赢得了整个社会的掌声。

  (二)家庭生活中的抉择

  当今的女性的地位与传统时代有了很大的变化,现代的很多女性已经基本能够做到经济上的独立,但是她们往往还是在摆脱“第二性”处境的同时又无法做到与男性的和谐相处,譬如说,合理地处理在结婚之后的家庭生活。“对女性命运——丈夫、家庭、孩子的渴望,以及对爱情的向往,并不总是能够轻易地同想成功的意愿协调起来。” [32]

  如果一个有独立意识的女性与男性建立了婚姻的关系,那么家庭工作是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难题。家务需要人去处理,孩子需要人去照顾和教育,可是事业也需要精力去经营,我觉得波伏瓦也没有很好的处理好这两者。波伏瓦作为一个作家无疑是成功的,可是我们都知道她并没有生育,而且在萨特与其他女性热恋时,她又差点全盘皆失。波伏瓦可以说放弃了大部分的家庭生活来成就她的事业。我们现代的女性也没有找到解决这一问题完美的办法,事实让我们看到在男女双方面对这个抉择的时候,最先“低头”的往往是女性。所以在这里我觉得,女性要解放的其实更多的是她的内心,她的意识。如果女人嫁给男人之后,选择在家照顾家庭,然后就产生了依赖心理,那么她就注定了成为“第二性”。如果女人牺牲了事业,在全心地处理家庭事务的同时又不断地丰富自身,为男人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的同时又能和男人心理上有所交流,成为男人的贤内助,这样照样能得到男人的尊重。同样,如果在家的那个是男方,女方也不能因为自己在外发展事业就高男人一等,婚姻是需要双方共同付出,共同维持的。

  [32] 西蒙娜·德·波伏瓦[法],《第二性》,陶铁柱译,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8 年第 57 页。

  结语

  波伏瓦在《第二性》中阐述了女性的悲惨命运的历史,理性的分析了女性沦为“第二性”的原因,同时也努力地探寻女性摆脱“第二性”的解放之路。书中所揭示的女性意识在女性迫切需要独立的时候确实起了不可代替的启蒙作用。但是,波伏瓦的理论思想也有她的局限性,连波伏瓦自己也说:“我和所有人一样,一半是同谋,一半是受害者。” [33]我们看到《第二性》似乎更注重的是理论的分析,可是并没有具体明晰地为当代女性指明方向。所以我们必然的需要在《第二性》的理论基础之上,结合现代的实际环境,做出自己正确的判断。

  也许到现在,男女之间也没有实现完全的平等,但是我们整个人类世界都必须为此继续努力。女性首当其冲必须解放自己,男性要尊重女性,而社会则需创造一个和谐平等的环境。现在如果问“女人是什么?”我们必须回答,女人是和男人一样的“自然人”、“社会人”。

  [33] 西蒙娜·德·波伏瓦[法]《西蒙·波娃回忆录》,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1992。

  参考文献

  西蒙娜·德·波伏瓦[法]:《第二性》,陶铁柱译,中国书籍出版社 1998 年版。
  萨特:《生活·境遇--萨特随笔集》,秦裕译,上海三联出版社 1990 年版。
  西蒙?波娃[法]:《第二性--女人》,湖南文艺出版社 1986 年版。
  西蒙?波娃[法]:《西蒙?波娃回忆录》,谭健译,江苏出版社 1992 年版。
  李清安:《西蒙娜?德?波伏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2 年版。
  黄忠晶:《第三性(萨特与波伏瓦)》,青岛出版社 2003 年版。
  马克思: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 1985 年版。
  张云超:差异中求平等,才能有真平等--从<第二性>看西蒙娜·德·波伏娃的男女平等观,《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 年第 14 期。
  施依秀:作为女人的波伏瓦,《粤海风》2003 年第 4 期。
  田妮:女人与男人的差别,《现代养生》2006 年第 1 期。
  方珏:“他者”和“绝对他者”--西蒙娜·德·波伏瓦“他者”概念之辨析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 年第 2 期。
  邵淑芬:试论女性树立“四自”精神的必要性,《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 年第 1 期。
  何雪梅:波伏瓦女性主义思想及当代意义探讨,西南大学 2007 年硕士论文。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外国文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