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卡王尔德是出生于爱尔兰成长于维多利亚时代的著名剧作家、短篇小说家、诗人及唯美主义运动的倡导者。和其丰富的戏剧产量相比,王尔德的长篇小说成就显得颇为逊色。《道林格雷的画像》是他唯一一部作品。一经推出,引来广泛关注及评论。伊泽贝尔·墨瑞发现它深受罗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化身博士》的影响。埃都阿德·罗迪提曾说: “《道林格雷的画像》至少在50 年前就可以被视为最伟大的哥特式小说之一。”正如鲍尔迪所说: “这些评论家倾向于关注这部小说的超自然性。”
同时,有一部分批评家将这部小说和王尔德倡导的唯美主义运动联系在一起。比如,安娜·瓦蒂所说: “这种法式堕落放纵的生活好似得了麻风病一般。”然而作者认为王尔德创作这部小说还另有意图,即将个人的社会理想蕴含其中。正如琳达德莱登所言: “通过小说的形式,体现出对社会环境的不满并提出未来政治和社会向乌托邦发展的可能性。王尔德在他的政治散文集《社会主义制度下人的灵魂》中强调了经济和社会地位的平等性。他认为所谓的平等只是铲除贫富间的财富差距; 同时也强调,每个人都有平等追求个人快乐的权利,这其中也包括贵族阶级。也就是说贵族也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不像贵族一样行事,也可以有权利降身为普通人或是所谓的无耻之徒。在《道林格雷的画像》中,主人公道林格雷冲破等级制束缚,试图通过变身为自甘堕落的纨绔子弟,冷酷无情的杀人犯,背弃信仰的教徒和无耻的勒索诈骗犯的极端方式来获得和普通人平等的享受自我快乐的权利。
道林来自一个典型的贵族家庭,祖父声名显赫,同时也继承了祖父的大笔遗产。特别是在维多利亚时期,贵族受到很高的礼遇,也成为高雅的象征和代名词。正如道林的朋友巴泽尔所说: “只要我活着,道林的人格魅力将永远占据着我的心。虽然女演员希贝尔维恩的母亲并没有见过道林但她却肯定地说: “毫无疑问,你们提到的这个人一定是一个完美的绅士。”在艾伦坎贝尔被道林勒索之前他也说: “对其他人而言他是生活中一切美好及迷人的代名词。”尽管上层社会疯传关于道林的一些谣言,他们仍然坚信道林的清白。“关于他私生活的流言蜚语传遍整个伦敦成为整个俱乐部的谈资,对一切有损他名誉的事都不会理会。他们认为他脸上的单纯已经否定了一切。”由此可看出各阶层人对道林的贵族性是没有怀疑的。
然而,道林对这些溢美之词并不理会,他反而对公众的态度予以抗争,从贵族的神坛走下俩,成了画家巴泽尔被杀的凶手。
在小说中,画家巴泽尔是高度迷恋道林“优雅品格”的代表,同时也是宗教和道德力量的象征。他不断地提醒道林作为绅士的道德标准并谴责其自甘堕落的行为。诺伯特·科尔在《奥斯卡王尔德-一个遵从的叛逆者的作品》中评论到: “从他的人生和艺术成就来看,巴泽尔是个道德和理想主义者,他的价值观主要是中产阶级坚持的准则: 高尚、荣誉、美好、纯洁、名声和良好的背景。”但道林却认为: “巴泽尔是个实足的好人,但似乎就是有那么点实用主义。”他还认为: “巴泽尔的生活除了偏见、原则和他的常理什么也不剩。”道林打算和女演员希贝尔结婚,巴泽尔强烈地反对他的婚姻,只因为他出身无名而道林却是贵族身份。
于是他说“想想道林的出身、地位和财富娶比他地位低贱的人简直是荒唐。”“我不愿意见道林和恶心的人在一起,那样会有损他的人品和智慧。”可当巴泽尔得知道林和希贝尔交往却又无情地甩掉她并导致她自杀时,他却又来批判道林的不道德行为,毁掉了他作为绅士的好名声。“每个绅士都在乎自己的好名声,你也不想人们把你说成可恶堕落的家伙。你有你的地位和财富,原罪是不能隐藏的。”同时,巴泽尔还明确地指出,道林心甘情愿地堕落是由于不理智地追求享乐: “你已经丧失了荣誉感,当纯洁的你已经被疯狂地享乐思想占据。”即使最终巴泽尔不得不绝望地面对道林已经彻底堕落的事实,他仍存留最后一线幻觉,希望强迫道林通过祷告来救赎。“道林,请祈祷,不要误入诱惑的歧途,原谅罪过,洗刷的罪行。即便你的罪过是一个红字,会把它们洗得像雪一样白。”可最后他终于明白: “你就这样过你的生活,你一定比别人说的更坏。”
自始至终,巴泽尔都是维多利亚时期道德和宗教的捍卫者。
道林杀害了他,也就象征着道林不仅犯了法同时也藐视了宗教和道德。不仅如此在杀害巴泽尔之后,道林还威胁化学家艾伦,强迫他肢解巴泽尔的尸体。这导致艾伦最终自杀。道林所谓的绅士形象被他自己彻底地颠覆。正如艾伦所说; “这就是你的人生从一个堕落走向另一个堕落,现在你罪大恶极我想象的你的人生不该如此。”
道林获取个人快乐的方式是极端且非常人能够理解的。他通过这样的方式彻底摧毁了他的贵族形象。如果将该小说与王尔德的政治散文集《社会主义制度下人的灵魂》对比来看,可以将道林视为王尔德社会理想一个实践者。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人的灵魂》中王尔德表达了无政府主义者的思想。他在作品中表示极力反对利他主义: “大部分人都被不健康或是极度利他主义破坏了生活,他们因此不能实现自己的天赋,他们在浪费着自己的时间解决资本主义导致的社会问题。”同时也明确表示倡导个人主义: “个人主义是一股有破坏性的力量。它有强大的意义。它试图摧毁单一的模式、传统的束缚,习俗的约束,避免人们的机械化。”因此,道林冲破法律、宗教、道德的束缚可以被视为是当时维多利亚社会的产物。在法律、道德、宗教制度森严的维多利亚社会,贵族和平民都被限定在固有的模式当中。道林在用极端的方式打破这种固有模式,不顾一切地以自我为中心,构建王尔德理想的高度个人主义的社会。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道林的极端实践注定是失败的,但敢于发出不同的声音也给人们带来对当时社会的另一种思考。
将明治时期的日本文学时代视为尾崎红叶时代并没有丝毫夸张的成分, 时代文化的冲突与社会整体伦理观念的交替在日本明治时期被放大和突出, 也在尾崎红叶的文学作品中被细腻的笔触表现得淋漓尽致。...
摘要《日瓦戈医生》是一部文体优美、情感充沛的诗一样的小说。它属于一部抒情性的小说,具有独特的诗意特征。其诗意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这部小说既有着诗一样准确、精致的语言,作者以诗人的敏感和准确去描写世界,捕捉周围的细节,也将人物...
结语李彦小说的主题和情节围绕着女性群体,发散出各有特色的女性声音。纵观李彦的文学创作历程,其小说轻松出入加拿大及中国的文化视域,以局内人的视角勾连历史与现实情境中的两代中国女性的命运,具有十分独特的亲历性、在场性,同时也有作为局内人的自...
作为莎士比亚最早创作的浪漫主义悲剧作品,《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悲剧色彩在更多来源上可以理解为是社会与命运的相互交织。...
艾丽斯芒罗被誉为短篇小说女王,当代契科夫.2013年10月10日她的小说集《逃离》获得了瑞典文学院颁发的诺贝尔文学奖。芒罗是迄今第13位获诺奖的女作家,也是第一位加拿大作家,之前曾有一位生于加拿大后移民美国的作家获得过诺奖,但只有芒罗才真正算...
16、17世纪,罗马教廷为阻扰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1558-1603)的宗教改革,在欧洲大陆发动了反宗教改革运动。除组织宗教战争外,教皇重用耶稣会发动宗教论战。在这种宗教改革的大语境下,戏剧渲染新教与罗马教廷的对峙,介入到宗教改革运动之中。①当时...
生态批评(Ecocriticism)是滥觞于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的新批评浪潮,它兼有文学批评和文化批评的性质,具有跨学科、跨文化的特征.它的实质是用生态哲学整体、联系的观点,把人与自然结合为一个不可割裂的整体,将文化与自然联系在一起.[1]历经40多年生态批...
一、闻香识人:《源氏物语》中的香气与人物和情节《源氏物语》的文学世界是一个香气的世界,与香气有关的描述在书中出现的频率很高。这种对于香气的偏好大概不仅是作者紫式部的一种个人趣味,其中还蕴含着很多与全书主旨乃至东方文化相关的有趣内容,本文选...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研究动机与目的上世纪80年代以来,新移民文学1逐渐成为关注的热点话题,尤以北美新移民文学为重。在众多的新移民作家中,李彦以其独特的人生经历大胆以英文创作进军加拿大主流文坛,并以中文译写的方式重返中国,演绎着从边缘走向中心...
一、爱伦坡及其作品简介爱伦坡1809年生于美国,卒于1849年。两岁时被约翰艾伦收养。1826年考入大学但并未完成学业。爱伦坡与养父相处的并不和谐,他于1827年就从军了。27岁时,坡不顾双方家人的反对与其13岁的表妹完婚。1847年,坡的爱妻香消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