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文学论文 > 外国文学论文 >

谭恩美小说中呈现的中国形象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07-02 共2809字
摘要

  谭恩美是当代美国着名的华裔女性作家,从1989 年至今,谭恩美共创作了《喜福会》《接骨师之女》《沉没之鱼》《灵感女孩》《灶神之妻》5 部长篇小说,这些小说反映了华裔群体的生存状况,展现了作家想象中的中国形象。

  一、谭恩美小说中被否定的中国形象

  ( 一) 神秘的陋习

  中国与西方属于完全不同的两个文化体系,中国人的许多习俗、爱好、行为等令西方人觉得非常神秘。谭恩美小说中,中国是贫穷、落后、神秘的代名词,这个国度充满了各种陋习,有许多令人费解的生活方式。小说《喜福会》中,中餐馆的菜单上写满了鸭掌、鱼肚、猪内脏等令外国人作呕的东西,老北京街头上的许多小吃以蚂蚱、蜥蜴、青蛙、螃蟹等小动物作为食材,这些令人恶心的食物勾起了西方人的好奇心,也使西方人觉得“野蛮、残忍”的中国人什么都敢吃。

  小说《灵感女孩》中,奥利威亚与丈夫在桂林的长眠村中见到: 墙壁上污迹斑斑,路边到处都是小旅馆,高楼间有许多破旧的房子,不时能够看到一些垃圾场。作家通过这些所见所闻强化了中国人的神秘、落后、丑陋。主人公邝送给奥利威亚与西蒙一坛味道极好且有益健康的腌鼠酒( 桂林特产) ,这是一种将老鼠放进坛子里浸泡二十年而形成的怪酒。这满足了西方人的猎奇心理。

  ( 二) 迷信和愚昧

  风水、占卜、鬼神等是人们对自然现象的一种错误认知,谭恩美故意放大了这些内容,有意营造了一种神秘诡异的异域情调。谭恩美笔下的中国就是一个到处弥漫着封建迷信的国家,“风水”“鬼神”“算命”等词汇更是在谭恩美小说中反复出现。

  谭恩美喜欢夸大因果报应、鬼怪神魔等超自然力量在中国人生活的地位。在谭恩美小说中,中国人会把死人幻化为可以兴风作浪或庇护世人的鬼神,在遇到灾难时中国人会求助于鬼神、苍天,希望这些超自然的力量给予帮助。《接骨师之女》中,老太太去世后,刘家屡屡发生灾祸,儿媳妇认为是老人的鬼魂在闹,就天天到庙里烧香,到老太太坟前烧纸钱。

  ( 三) 落后的婚姻观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结婚要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结婚后女性要遵从“三从四德”,这种不合理的婚姻制度使女性饱受压迫。在《喜福会》中许安梅的母亲就受尽了封建礼教的压迫,年轻守寡的她被富商诱奸,反被人们认为是不守妇道,在万般无奈之下她只能委身于强奸自己的人,过着没有地位和尊严的生活,在绝望中草草结束自己的生命。同样,龚林达也有着不幸的人生遭遇,她自幼就被卖到洪家当童养媳,饱受婆婆的训斥和丈夫的欺凌。《接骨师之女》中,茹灵没有生下儿子,就无法分得公婆的遗产,只得与女儿一起过贫困的日子。

  二、谭恩美小说中被肯定的中国形象

  谭恩美自幼生活于美国,接受了美国主流文化教育,这使她产生了一种心理优越感,她总是以俯视的态度看待中国传统文化,并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许多误解。同时,谭恩美也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优秀的一面,并将之传播到西方社会。

  中国人非常重视家庭,这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谭恩美笔下就有许多关爱子女、孝敬父母的故事。例如,《喜福会》中,当儿女们生日时,中国母亲们会为孩子煮汤圆、蒸螃蟹; 为了给女儿一个美好未来,许安梅的母亲牺牲了自己的生命; 许安梅伺候母亲时,上演了“刮骨疗亲”的一幕,这体现了女儿对母亲深入骨髓的爱。

  谭恩美小说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积极的一面,描写了中国的中秋节、春节、清明节等传统节日。如《接骨师之女》中的露丝认为,中国的中秋节就是美国的感恩节,她希望与家人、朋友在中秋节相聚,建立更亲密的友谊。《喜福会》描绘了中秋节欢乐温馨的场景,“这一天,人们准备好各种器具与食物……每盒装着四只月饼”,人们还要游太湖,拜月亮娘娘,这些描写带着浓郁的异国情调,表达了中国人对民族传统的重视。《灶神之妻》中描绘了新年的风俗习惯,如新年来临之前人们要把房前屋后打扫得干干净净,衣服也要穿得整整齐齐,大年初一要吃饺子,过年期间还会有各种民俗活动,如放鞭炮、贴春联、斗鸡、社戏等。《灶神之妻》中,作家详细描写了雯丽置办结婚嫁妆的细节,这些嫁妆包括梳妆台、衣橱、红木沙发、绣花被褥、留声机、餐具瓷器等,结婚时新人会收到许多礼物,包括金项链、金手镯、翡翠戒指等。对中国传统节日和习俗的描绘,表达了谭恩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

  18 世纪欧洲曾出现过“中国潮”,汉语、瓷器、丝织品、茶叶、中国画、中医、儒道思想等对西方社会产生了深刻影响。小说《灶神之妻》中,描写了中医的神奇疗效,比如,珍珠得了多发性硬化症,母亲就带她到中国进行中医治疗; 《接骨师之女》中,茹灵出生于制墨世家,她详细描述了制墨的工序,“烧炭,磨炭……码齐入库”,“用松脂,樟脑油和桐油混合做成墨胶……彰显了刘家制墨卓尔不凡的品质”,好墨写出的字历久弥新,劲道十足。

  三、谭恩美小说中中国形象的成因

  对美籍华裔作家而言,故国永远不可能被完全重现,但又不得不重拾与重写故国,他们常依据自己的族裔身份确立自己在美国社会的独特话语。谭恩美小说中的中国形象是华裔文学中的典型形象,这种中国形象的形成有着深刻的社会文化原因。

  谭恩美出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父母都是美籍华人,母亲曾给谭恩美讲过许多关于中国的故事,谭恩美对中国的了解也多源于母亲、家庭和华人社区,这难免使谭恩美对中国社会的认识存在偏差。

  谭恩美是华裔的第二代移民,虽然她身上流着中国人的血液,但她深受美国主流文化的影响,可以说,谭恩美是典型的“香蕉人”,这使谭恩美常以美国人的思维方式、价值标准审视中国。在美国文化中,中国人是“极度聪明、持久勤奋……坚强、质朴”,同时中国人又是“残忍、野蛮、无人道……一旦放松就不可压制”,美国主流社会对中国人的认知必然会影响谭恩美的观点。谭恩美说过,“如果我给自己贴个标签……虽然我塑造的角色多以华裔美国人为主……”.当谭恩美以美国人的心理审视中国时,就会对中国产生种种误读,如中国贫穷、落后、神秘和愚昧,中国人有许多令人费解的陋习,中国人总是残忍地对待动物,中国人喜欢吃动物内脏、昆虫等,这些满足了西方人的猎奇心理和阅读期待。同时,作为美国的少数民族,谭恩美对美国的种族歧视深感不满,她常会将中国塑造为文化古国或乌托邦的幻想,以此争取美国主流社会的认可。可见,谭恩美是根据自己的需要整合中国意象,塑造中国形象。

  美国华裔文学是中美文化交融的产物,它生动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在全球文化中的存在状态,谭恩美小说以独特的文化身份和生存体验再现了中国形象,尽管这种中国形象有许多失真之处,但它满足了西方人的心理期待,也促进了中美文化的交流和沟通。

  [参考文献]

  [1]何雪春。 谭恩美小说中的中国[J].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社科版,2007,( 2) .

  [2]张利敏。 东方主义阴影笼罩下的喜福会[J].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 社科版,2011,( 1) .

  [3]赵文书。 华裔美国的文学创新与中国的文化传统[J]. 外国文学研究,2003,( 3) .

  [4]姜智芹。 文学想象与文化利用: 英国文学中的中国形象[M].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5]李淑芹。 理性的困惑与非理性的救赎: 浅析谭恩美小说《一百种秘密感官》[J]. 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 4) .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外国文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