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经历数千年历史沿革,在造型和内涵方面都沉淀了极其深厚的文化底蕴,无法否认这错落笔画间蕴藏的巨大魅力,引多少古今人物为它倾注心血,创造出大量的优秀文字艺术作品。应该说,汉字承载了图形和文化的双重价值,对它的研究,出于纯艺术或实际应用两方面来讲都是极具意义的。
单从造型来讲,汉字由于形体结构的复杂性,其创意变化比拉丁文字要困难,笔者认为,目前汉字作品设计的瓶颈更多集中在形式表达方面,而文化内涵与信息又必须在形式承载下得以展示和传递,因此,作为设计师,我们在技法上的深入研究非常有必要的,尝试各种笔画变化的可能,考察其特性和风格,以作为将来应用项目处理的手法储备,在需要时便可运用自如。
一、字体方块中的因势造形--奠定骨架造型的基础
众所周知,汉字为典型的方块字型,常见的练字方格为内部米字交叉的线框,这种水平垂直为主,附以角度倾斜的线段组合,体现出汉字基本的骨架特征。我们对它进行创意设计,可以放开思路,因循笔画的转折走向制定变化规律,在方圆、长短、曲直、大小、粗细等方面着手进行性质与体量的调整,但无论变化几何,其形体的基本框架结构是恒定不变的,保持其作为符号识别的功能属性,否则文字将不复文字,阅读性便会降低。在这里,因循变化的基本原则就是适度问题,变形手法创造了异化,而比例和度数并没有统一严谨的规范,不能用数的理论来计算,这里就需要引入“关系”一词。“关系”是维持文字内部结构的纽带,限制构建间如交错、长度、位置等的属性变化,使之形成稳定的框架。在“关系”不变的大前提下,我们对笔画造型处以不同的处置方式,逢山开道,遇水搭桥,又或另辟西径,诸如此类均随具体组合而定,灵活处理。
二、同构思维推动创意合成--寻求全新突破的途径
同构是将内部属性存在联系的不同事物组织起来,通过结构连结或部件更替使之形成整体,以表达新的概念。这种方法在实践中应用广泛,新元素和新组合就能给人与众不同的心理感受,有效解决视觉恒常性带来新鲜感和冲击力减弱的问题,实现创造性的设计效果。
成功的同构有两个关键,一是内容;二是形式,也就是在文字基本笔画中,以什么元素、什么方式进行合成的问题。同构的元素内容分类是多样化的,可以是某种特殊风格、质材、物形等等,意象或具象均不拘一格,这需要设计师以明慧的眼睛去观察客观事物,在头脑中过滤各色元素用途的可能性,再逐一进行组合实验。
而形式表达的实质是内容的推理演绎,既定元素进入汉字架构是有相当难度的,尤其是组合字段中的运用,结构的复杂往往让人故此失彼,全方位、多角度的思考和跳跃式、反向式的组合实验有助于构思的进展,最后达到形式上对外突破与对内调和的统一。同构手法让人们从现实的不可能中找到实现的可能,这种可能不仅存在于作品载体的虚拟空间,更存在于设计者的开拓精神和创意思维当中。
三 、 全 局 统 筹 下 的 繁 简 处理--综合调整结构的疏密
汉字笔画繁简不一,字与字组合之下总有参差错落,这种错落是作品疏密节奏构成上的活跃因子,让线条或块面摆脱过分平均带来的视觉平淡感。在汉字创意设计中,我们常用相加的手法处理造型,或装饰或变形,让简单的笔画储蓄更多可阅读、可品味的元素,然而当加法遭遇繁复笔画时,要严格遵循变化规则却并不容易,点画空间的容量是有限的,勉强推砌容易造成疏密分布的失调。使用有限制的减法公式来平衡是常用方法,有时直接去掉某些非主干笔画,有时进行相邻结构的联结,这种状况牺牲了局部结构的完整性,但不等于信息承载的直接弱化,现实作品中,通过上下文联系或语境烘托,缺损的文字构件能轻易被识别,先“破”后“立”之间反而营造出趣味感和新鲜感。如文字设计作品《立方体》与《适合体》,整体调整作品疏密节奏讲究“违而不犯,和而不同”,这就是说每个笔画组合既要讲究差异性、多样性,又要统一在关系和谐的空间里,形态起伏有置、力量强弱有度,最终构成上下前后呼应一体的完美作品。
四、结语
文字是人们精神面貌和生活理念的一种体现,当代的汉字创意设计应当延续民族价值观和审美观的内涵表达,同时重视手法的传承与创新,在科技进步和民族交流形成巨大文化冲击的形势下,让作品呈现出时代特有的精神气质。单从形式手法上来讲,关乎文字图形的装饰自古有之,图文结合、字字连结、仿物造型等手法在民间作品中并不少见,对它们的分析研究,是为了让传统的创作观念和思维方式为现代设计所借鉴,升级改造后可以直接应用于实践。当代的文字设计理论,加入了构成学和心理学等更为理性和科学的分析,设计理念及判断标准潜移默化地发生着改变。因此,设计师应具备宽广的文化视野,坚持与时俱进的技术理念,不断深入技法研究,突破形式局限,在面对实际项目时,才能随心而作,设计出形神兼备的佳作,实现信息传递和情感交流的最终目标。
元代书法是复古的时期。二王的一套笔法在宋朝已经被人忽视,尽管有米芾提倡古法,和黄庭坚暗用古法,但是,晋唐的真实面目已经改变了。到了元代书法又走向了回归晋唐古意、复兴古法的路子,是谓书法史上的复古。潘伯鹰先生在《中国书法简论》中认为:(复...
冯月庵,字霁光,辽宁沈阳人,祖父是清末副都统衙门官吏,其父是就读于高等警官学堂,毕业后曾从事税务、军政和医务工作。冯月庵自幼家教很严,五岁时父亲便教授的“字方”认识其七百余字并背诵《千家诗》多首。...
书法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具有无与伦比的视觉美感和文化内涵,而茶产品是我国茶文化的物质载体,通过包装设计将二者有机结合,能够提升茶产品的美学价值、文化价值、商品价值和时代价值,服务国家经济和文化建设事业。...
一、中国汉字元素对艺术设计的影响汉字是中华文化及华夏文明的象征,是中华民族从野蛮走向文明的标志,汉字起源于符号和图画,初始阶段以象形文字和指事文字为主,汉字的基本造字方法是汉代经学家许慎归纳出的《六书》,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
唐朝张旭用草书创作的《肚痛帖》当时是他写给医生看的病理便条①,然而时隔多年后,这张病理便条却成了张旭日后千古垂名的代表作。1对当时作者时间的还原草书作品的时间性不同于很多其他的艺术品,因为草书本身就有很大的时间流动感,表现为书写的时候,...
今人季惟斋《书史》评沈尹默书法:民国新异之色甚多。一个书法家他的个体书风和艺术成就的形成都脱离不了所处时代的熏染和制约,是时代熔炉冶炼的结果。沈尹默先生(1883-1971)是身经清朝、民国和新中国三个时代的书家。而其中的民国时期,是沈尹默书法发展最...
现代刻字是一门融汇多学科知识的艺术门类,现代刻字艺术把丰富多元的色彩元素导入创作之中,主要是为了通过色彩的渲染和烘托来表现作品强烈的空间秩序和多维的视觉审美效应,一件成功的刻字作品中,各种色彩价值,在整体空间的和谐冲突下获得最充足的体现,...
汉字书写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汉字书写规范是每个中国人审美底蕴的体现,是中国人最基本的素养。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写对,即无错字和别字;二是写好,即所写之字是立得正、结构正确的方块字。如今汉字书写不规范的现象极为普遍,已面临危...
书法和平面设计皆以点、线为其创造的基本元素,目的都为追求美。书法以对比、均衡、节奏、韵律作为它的主要形式美的法则,平面设计也要做到对称与平衡、节奏与韵律的和谐统一,二者有不少相通之处。近年来,有些设计家将书法的审美和文化元素作为作品的主要...
汉字的演变还经历了几个过程——从甲骨文到金文, 这时候的汉字已经是依附工业文明初级阶段的载体, 之后开始形成书法的独立特性, 这时候出现了大篆和小篆, 再到后来的隶书、楷书、草书, 而从大篆开始书法完全脱离了对载体的依赖, 完全支撑了中国人对于文化的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