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污染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水利论文 > 水污染论文 >

维生素制药废水的分子动力学结构及其处理

来源:未知 作者:小韩
发布于:2014-08-25 共2001字
论文摘要

  引言

  维生素制药生产工艺复杂,通常采用发酵法和莱氏法生产维生素药品,包含的工序有发酵、提取洗涤等,整个过程将产生大量的污染物,通过废水排除,如果不进行有效处理,将严重影响生态平衡和人类健康。传统上,对维生素制药废水的处理方法主要有化学沉淀、电解法、离子交换法、和粒子吸附法等,随着废水处理技术的发展,出现了膜生物反应MBR工艺处理技术处理废水,但传统方法的处理方法周期较长、实效性较差,因工艺复杂导致运行管理困难。本文从制药废水水合结构分析的角度出发,分析制药废水的分子动力学结构,采用合成流变方法进行处理,为维生素制药废水处理工艺提供了新的思路。

  1 维生素制药废水水合结构分析

  1.1 废水工艺流程
  维生素制药产生过程中会产生一些常见的污染物质如CODCr,氨氮、SS等。根据工序的不同分为冲洗混合废水、高浓度废水和低浓度废水,废水水质见表1。【表1】
论文摘要
  
  1.2 废水处理系统运行
  在上面的环境下进行实验测试,结果显示,整体处理的效果良好,详细情况如下:CODCr的去除能力达到了85%,UASB的运行情况属于良好,冲洗混合废水情况良好,经过厌氧和好氧处理后进入调节池2的出水CODCr浓度大约在440 mg/L,调节池2废水CODCr浓度经过处理,稳定在2500 mg/L左右。

  2 合成流变处理

  2.1 分子动力学模型
  在动力学的模型分析中,需要对分子的动力特性进行分析,基于分子动力学的原理,可以对分子模型下的单个分子进行详尽的分析,动力学的驰骋模型如图2所示。【图1-2】
论文摘要

  根据分子动力学的模型分析,在动力学模型中,分子的分布和运动是基于溶液特性随机进行的,随着分子的代谢动力进行,废水特性会不断进行更新,最终实现废水的完整处理。

  2.2 离子水合数
  离子周围的配位数 nij(r) 通过下面的计算公式表示:【1】
论文摘要
  
  典型废水中氨氮的水合物H原子与O原子的分布函数与积分配位数的曲线如图3所示。【图3】
论文摘要
  
  通过上面的分布函数和积分配位数研究分析,结合分布曲线的特性,可以对废水中氨氮水合物H和O在特性进行检测。

  依然以典型废水中的氨氮为对象,氮水合物NH3(H2O)6中的O原子的电荷布居见表2。【表2】
论文摘要
  
  通过废水中水合物原子的电荷布居分布研究,可以对废水处理中的元素反应进行相应的指导,有利于废水处理的合成物分析,也为后面的流变处理提供了依据。

  2.3 合成流变处理
  合成流变处理方法是一种基于物质反应和原子合成的处理方法,通过非牛顿流体的高聚合物和熔融体的相关反应,生成新的合成物质。该方法应用于维生素制药废水的后处理中,主要是基于以下几点优势。

  针对维生素制药废水中所包含的废弃元素多样化特性,合成流变处理可以很好的对其中大多数的元素进行流变提取反应,将有用的物质沉淀,将无用的物质废弃。

  废水中典型有用离子Li、Na、H的流变特性分析如图4所示。【图4】
论文摘要
  
  从图4可以看出,在流变过程中,Li保持了与Na非常一致的水溶液流变特性,从曲线可以看出,随着剪切黏度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大而呈现出逐渐降低的趋势。

  3 实验部分

  3.1 实验描述
  为了测试合成流变处理方法对于维生素制药废水水合物的处理能力,采用相同实验环境下的测试溶液进行比对测试,实验时间20 h,分别以MBR传统方法和本文方法对相同浓度,相同体积下的溶液进行测试。测试中,采用氨氮去除率和CODCr去除率作为衡量系统性能优劣的判据。

  3.2 实验结果分析
  在上述条件下进行比对试验,CODCr去除率的比较曲线如图5所示。【图5】
论文摘要
  
  从图5可以看出,采用合成流变的处理方法,相对于传统的处理方法,CODCr去除率平均提高了大约23%,并且传统方法去除后,仍有部分CODCr高于国家的排放标准,而采用合成流变处理方法后,均低于国家标准 CODCr≤300 mg/L ,达到了要求。氨氮去除率的比对曲线如图6所示。【图6】
论文摘要
  
  从图6可以看出,采用合成流变的处理方法后,氨氮去除率提高了19%,可以很好的去除废弃物质。

  4 结论

  本文研究了基于合成流变处理的维生素制药废水处理方法。以元素为研究对象,在对维生素制药废水水结构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分子动力学模型,通过径向分布函数和连续积分配位数对离子水合数进行分析,基于上面的研究,完成了合成流变处理的流程。最后通过实际的制药废水处理分析比对进行测试实验,结果显示,采用基于合成流变处理的方法,CODCr和氨氮的去除率提高了23%和19%,可以很好的应用到维生素制药废水的处理中。

  参考文献:

  [1] Zhao T,Liu L,Li G,Du L,Zhao X,Yan J,Cheng Y,DangA,Li T,Chin Sci. Bull. 2012, 57, 1620-1623.
  [2] 张蕴,奚晓青,许姗妮.氨基功能化纳米复合材料对磷酸盐的吸附研究[J].化学学报. 2012, 70(17): 1839-1846.
  [3] 廖庆玲.功能化MCM-41的制备及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 2013, (39)4: 49-53.
  [4] 胡春玲.基于脱氧核酶的重金属离子荧光生物传感器的研究进展[J].化学通报,2013, (76)11: 1011-10165
  [5] 张华荣,董国富,雷红宇,朱红,陈正明,廖莉,蔡树燕. 5种化妆品毒性检测方法的应用评估[J].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 2007, 10(4): 193-204.

作者单位: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水污染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