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社会学论文 > 社会工作论文 >

社会工作推动本土志愿者参与农村居家养老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来源:农村经济与科技 作者:向琼英 巫艳丽
发布于:2021-11-15 共6529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志愿者服务论文第五篇:社会工作推动本土志愿者参与农村居家养老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摘要:增能理论强调帮助个人和群体挖掘和激发潜能。对于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社会工作要着眼增能理论,建立一支服务农村居家养老的本土志愿者队伍,促进社区参与对志愿者的培训,探索出一条适合农村本土志愿者的培训机制,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升本土志愿者的服务能力。

  关键词:农村居家养老;本土志愿者培育;增能理论;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大量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致使广大农村“空巢老人”数量增加,养老问题成为了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老年人的精神负担和生活负担越来越重。

  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在 2015 年公布的数据,表明我国已实现 31个省区市志愿服务组织区域全覆盖,覆盖志愿者超过一亿人,截止2019年底,全国志愿者人数已达1.45亿。与此同时,中国农村贫困地区的志愿者服务发展状况普遍优于农村富裕地区,因为贫困地区更容易吸引政府、基金会、公益机构等社会公益事业的关注,以至于会有大量志愿服务在贫困地区开展,所以贫困地区的志愿服务发展状况较好,但对于大部分农村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相对缺少,而中国的西部农村,志愿服务发展更是落后。2008年12月,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了“发展农村志愿服务”的号召,希望建立农村志愿服务网络。2014年《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关于促进志愿服务制度化的意见》进一步指出,应以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和残疾人为服务重点,注重家庭服务,文化建设,体育活动,心理咨询,医疗保健,法律服务等服务项目,开展有针对性的活动,充分发挥社区居民的作用,为城乡基层、社区和家庭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行发展农村社会工作,2011年中央18部委以及2012年中央19部门提出建立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和志愿者队伍联动服务机制。党的十九大报告和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相继指出,要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大力培育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农村社会组织,积极发展农村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在国家的支持下,社工机构大力发展,服务领域渐渐深入农村,促进社区服务项目可持续发展,培训可持续服务的本地志愿者就成为社区工作的主要目标之一。

  1 案例及服务模式介绍

  1.1 案例分析

  位于金堂县官仓街道附近的H村处于城乡结合部,占地面积7.5平方公里,总人口3492人。该村靠近乡镇地区,村经济发展相对较好,但是也依然留不住外出打工的子女,村里困难老人接近100人,空巢老人及孤寡的长者就达到50人,失能以及半失能的老人接近20人,经济困难老人接近30人。在整个H村的街道上,能够看见的年轻人少之又少,基本都是老人在家。

  经过志愿者的介绍,小童大义的工作人员对金堂县官仓镇H村的长者进行了实地调查,发现村里空巢、孤寡、失独、失能的老人超过半数,随着身体机能的日益下降,老人心理孤独焦虑,人际关系层面断裂,社会适应能力弱,否定自我价值。政府和社区仅能够在生活照顾和物资需求方面提供帮助,但在心理、精神层面的安慰难以保证,可持续的本土化服务成为主要的思考方向。

  因此,项目通过社会工作者的陪伴支持,推动成立乡村长者服务志愿者团队,为长者提供日常的照护,扩宽长者支持网络。以乡村志愿者为主要介入力量,大学生志愿者为辅助力量,在社会工作者统筹下,持续开展个案关怀、小组活动、健康加油站社区服务等内容,在活动中建立一支志愿者队伍,推动当地志愿服务的专业化和持续性。

  1.2 理论基础

  1.2.1 社区参与。

  社区参与是指社区居民自愿参与社区各种活动,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并帮助管理者做好服务决策的行为。其最初的内驱力是来自于对利益或民权的追求。社区参与的目的包括提高效益、社区支持、资源共享、促进公平等。社区参与定义为在决策过程中人们资源的民主介入,包括确定目标、制定发展计划、检测和评估,为发展努力做出贡献,分享发展利益。

  本土志愿者服务倡导社区居民参与到社区养老服务中来,通过表达自身的诉求、意见以及直接参与,共同构建和谐社区,培养社区互助的氛围。增强社区的组织和整合能力,改善社区环境,解决社区问题,提高居民的民主参与意识,尽量挖掘并培养当地人才,动员社区内部的力量,促进社区活动。

  1.2.2 增能理论。

  增能理论是一项已在社会工作中获得广泛应用的代表性理论,强调个人有能力和机会决定自己生活的行动措施,它注重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个人通过培养知识和提升能力,变成能力的主动者,使个人控制自己生活的能力得到提高。

  通过有效互动,增能赋权可在三个层次上衍生,包括个人层次、人际层次和环境层次,一方面注重对志愿者的个人赋能的培训,志愿者通过团体辅导及项目活动培训,自身的能力也会提高,自信心也会随着能力的提升而提升,进而敢于尝试、敢于表达。另一方面志愿者与其他居民在互动中,结成了一定的社会关系网络,提升志愿者的服务能力,进而改善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

  按照增能理论可以从三个层面设计小组活动,第一个层面:促进小组成员对志愿服务的认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及坚定的信念,提升老年志愿服务的技巧;第二个层面:通过小组互动,强化老年志愿者之间的合作及信任程度,增加团队凝聚力和归属感;第三个层面:通过健康理念活动的设计,促进志愿者自身成长。

  1.3 服务设计

  本土志愿者的培训方法:一是通过课堂培养和学习,鼓励当地志愿者参与服务,提高他们的基本服务意识,逐步培养他们的基本服务技能和能力。二是在团队中为志愿者服务提供具体的服务活动,诸如讨论、培训和交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提高志愿者服务技能的实用性,并提高他们的实际工作能力。

  1.4 服务目标

  确立如下的服务目标:①促使志愿者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以及坚定的信念,提升其志愿者服务精神,促进他们学习老人服务知识及技巧;②促使组员运用摄影技巧服务社区,促进志愿者团队持续发展;③通过开展活动促使志愿者了解健康理念,促进志愿者自身成长;④有针对性地挖掘部分志愿者的潜能,培养社区志愿者领袖;⑤推动成立本土志愿者服务队伍,促使其积极参与农村居家养老服务;⑥促使社区形成互助养老氛围,促进当地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

  2 实务过程

  2.1 第一阶段:招募志愿者

  志愿者招募是完成社区志愿服务项目的基础工作,因此招募的前期准备十分重要,正常的志愿者工作应该是依据服务需要,然后招募适当的人员进行服务。在招募过程中也要明白自己为什么招募,以及如何招募,要招募哪些人,以及自己要如何进行培养和发挥志愿者的最大潜能。

  2.1.1 志愿者招募宣传。

  项目开始就得到了当地政府以及公益组织的支持,全力配合我们的志愿者服务工作,为了使志愿者招募工作更加顺利,社工与当地公益组织的成员一起走家窜巷,第一阶段只是在开展长者服务活动时邀请志愿者参与,在活动开展前为志愿者进行培训,活动后分享。

  2.1.2 志愿者筛选。

  在志愿者的筛选中,对自愿参与志愿活动五次以上的志愿者都进行访谈,了解其是否愿意持续作为核心志愿者的参与意愿,最终确定愿意持续参与的核心志愿者。

  2.1.3 志愿者的基本情况。

  志愿者通过体验式参与,五位志愿者作为核心成员,加入服务计划。新一期项目的开始,通过志愿者之间的宣传,继续扩大志愿者的服务队伍。

  2.2 第二阶段:志愿者培训

  2.2.1 志愿者小组课程培训计划。

  志愿者培训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志愿者小组课程的培训。主要内容是树立志愿服务精神,增强团队凝聚力,帮助志愿者发现自己的摄影优势,并通过全人健康体验活动促进志愿者的成长,进一步提升志愿者的服务能力;第二阶段开展一系列的志愿者活动培训实践,不仅完成了针对老年人的服务项目,而且对志愿者培训开展有益的探索。(1)培训小组的计划阶段。培训小组活动计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小组课程培训,计划通过六节课程培训,促使志愿者了解基本的志愿者服务知识,传授基本技能。第二阶段为项目活动培育,活动设计方案包括四个方面,一共有八节活动。四个主题分别为:“爱惜身体·身体调节”、“团康你我·乐活生活”、“和谐自然·绿色生活”、“增长技能·老人摄影技术教学”,项目活动培育过程中,更多发挥志愿者的主动性,邀请志愿者发挥其优势,增强志愿者的自信心。(2)培训小组的准备阶段。小组活动在准备阶段主要是让志愿者如何开展活动,寻找公益机构提供的活动场。让志愿者熟悉项目工作员,进行资源联结。根据本土志愿者的意愿进行安排,活动计划每月开展一次至两次。

1.png

  2.2.2 志愿者小组培训实施过程。

  (1)第一阶段:课程培育活动执行。在此阶段主要是通过课程培训,使志愿者之间相互了解,澄清组员对志愿服务工作的认识和了解,肯定自己身份,增强价值感,同时也增强志愿者团队的凝聚力,系统学习长者服务的知识和技巧,为参与长者服务实践蓄力(2)第二阶段:志愿者参与长者服务实践。在实践活动阶段,社工由前期活动的组织策划慢慢移至幕后,前期每节活动的“暖场游戏”由社工带领,健身运动由志愿者带领开展健康美食系列、生命故事分享、园艺种植环节等。实践活动的最后一节是老人摄影技术教学,社工在小组活动的中的主导角色逐渐弱化,志愿者带领活动的进行。

  2.2.3 志愿者小组活动介入成效。

  (1)志愿者更加开放真诚,团队凝聚力提升。在课程培训的初期,由于志愿者之间不了解,不清楚自己的任务,对自己的能力和自信心有怀疑,所以在分享中总会沉默,不善于表达。进入中后期,志愿者之间建立了较为良好的关系,志愿者之间的交流更多,也更勇于表达,在最后一次培训中,大家相互信任,真诚分享故事,凝聚力提升。(2)培养了志愿者新的活动技能。摄影和广场舞成为老年同志的新时尚,举办摄影技能讲座,带着在志愿者外出拍照,志愿者很感兴趣。朱大姐说:“我先学会了以后就买一部相机,外面去耍的时候就可以用相机拍照了”。张婆婆说:“我晚上都可以在自己的院坝里头跳了”,朱大姐说:“可以把视频发给我吗,她之后要教姐妹跳五行健康操,我可以教姐妹们一起跳,很有节奏,又简单”。(3)培养具有领袖潜力的志愿者。志愿者认真学习项目的同时还会提出建议,随着活动的进一步开展,志愿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上升,开展活动时也更为顺利。志愿者刘大哥说:“今天我觉得我的活动带得不错,那些老年人都做得投入,而且他们好认真,做完运动,很开心。”刘大哥在之后的活动中会给志愿者进行分工,讲解在平常活动所积累的经验,例如在教老人使用相机时要简单,声音要大,要有耐心,逐渐发现其领袖潜力。

  2.3 本土志愿者的服务实践

  2.3.1 志愿者参与长者的入户探访。

  志愿者参与入户探访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培育本土志愿者持续参与的意愿,同时也将在培训中所得的知识技能运用到实践中去,为志愿者与老人的结对计划做铺垫。

  社工开展周末入户探访时都会主动邀请当地志愿者参与,志愿者慢慢跟随工作员进入老人家里,在探访过程中,志愿者主要帮助老人测量血压、打扫卫生、生产帮扶、陪伴老人一起做手工,让老人感觉到社群的支持与关怀。

  2.3.2 志愿者与老人对结,提供陪伴服务。

  志愿者与老人按照1比5的比例,同一村组的老人和志愿者会进行结对,志愿者每月探访关怀老人一至两次。初期是带领志愿者一起走访到老人家里,也是一个双向熟悉的过程,工作员带领志愿者一两次之后,志愿者也就能抽出时间独自探访。

  2.4 取得的成效

  2.4.1 培育了一位社区志愿者领袖。

  通过接近两年的长者服务活动,社会工作者利用课堂培训以及项目活动培训的方式,发掘志愿者的潜能,培养志愿者的服务能力,最后选定活动中具有较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三名志愿者作为志愿者领袖人员重点培养。不断给予他们自信心,培育其沟通协调组织能力,最终成功培养出了一位志愿者领袖,又可以充当当地公益机构的工作人员,为当地机构的可持续发展也提供了人力支持。

  2.4.2 组建了一支本土长者服务志愿者队伍。

  通过项目建立了一个具有较强服务能力的队伍,通过接近两年的项目培训,现在记录在册的一共有27位志愿者,现在志愿者也在当地的公益机构的组织下,创办了“巧手工坊”,志愿者学习一些手工制作,产品也是义卖,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志愿者对社区的融入感也不断增强。

  2.4.3 志愿者活动参与较为积极,开始形成互助养老氛围。

  此次安心长者服务的项目活动在村里引起了一定的反响,志愿服务队伍能够为村里有需要的老人提供日常的照料,积极参与社区活动,得到了老人和村民的一致好评,大大提升了社区的助老意识,即使没有工作员的带领,志愿者也会自己前往,志愿者在探访中发现长者的情况也会及时向我们反馈。

  3 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3.1 居民参与意识低,要加强志愿者服务工作宣传力度,扩大影响

  居民对志愿服务的参与意识度低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不太了解志愿服务工作,不愿意积极参加志愿者工作。二是志愿者的价值理念以及志愿者的认知度不强,在前期的招募以及后期的培训活动中,志愿者参与的积极性较低,志愿者队伍的扩大也受到了一定的阻碍。

  鉴于上述情况,要大力开展相应的宣传工作,让更多的人充分了解志愿者队伍的建设目的与日常工作内容。让更多的居民在了解志愿者服务,主动加入志愿者行列,扩大志愿者队伍,保证志愿者队伍建设的稳步持续推进。

  3.2 服务成效不明显,要不断提升社会工作者的专业技能,提高服务成效

  前期的培训活动对于志愿者缺少吸引力,主要原因是没有考虑到乡村志愿者的实际接收能力,活动的安排没有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倾向于运用小组工作的方法,没有顾及每位志愿者的服务能力培养和志愿者之间和谐关系的建立。针对这些问题,我们从两个方面进行改进和努力,一是加强对社会工作者的专业技能培训,二是加强专业督导对社会工作者的支持。社会工作者综合种社会工作方法介入志愿者的培训,提升服务效果。

  3.3 加强志愿者团队的管理,增强志愿者队伍稳定性

  在志愿者队伍的培育建设中,志愿者的参与率很低,参与长者服务后期的结对计划以及入户探访的积极性也不高,只是单纯的服务,较少的激励机制,在过程中,志愿者的积极性下降,凝聚力降低。针对这些问题,要加强对志愿者的科学培训,在服务项目结束后进行汇总,从评估机制和利益保护入手,完善志愿者组织的激励机制,建立志愿者权益保障机制,确保志愿者团队的发展以及稳定。

  3.4 与合作方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通过政府授权社会工作机构的服务工作才能顺利持久的开展,因此,社会工作者妥善处理好与合作方的关系,实现彼此间的良性互动,确保社会服务工作能够顺利地开展。

  4 总结与思考

  在社区参与理论的指导下,我们运用增能理论设计培训活动,在本次研究中,志愿者的培育主要分为两期,第一期邀请乡镇妇女参与活动,透过每次项目活动的培训,促使乡镇志愿者能够对该项目有初步了解,同时也是对志愿者进行招募宣传的过程,第二期是培育志愿者计划,分为两种方式,一是开展志愿者基本理念知识的学习,促进志愿者参与服务的热情和基本服务意识的提升,培养其服务的技巧和能力;二是在实践活动中培训,在实践中提升志愿者服务技能。经过实践,我们有如下几条建议:第一,居民参与意识低,要加强志愿者服务工作宣传力度,扩大影响。第二,服务成效不明显,要提升社会工作者的专业技能。第三,志愿者队伍缺乏稳定性与积极性,要加强志愿者团队的管理。第四,要与合作方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参考文献

  [1]谭建光.中国农村志愿服务调查报告[J].中国青年研究,2010(03):38-43.

  [2]尹自涵农村社区养老模式再思考[J].中国集体经济, 2018(32):21-22.

  [3]班涛社区主导、多元主体协同参与:转型期农村居家养老模式的路径探讨与完善对策[J]农村经济,2017(05):91-96.

  [4]汪灏.志愿者服务在社区养老中的地位和作用[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13(01):94-96.

  [5]冯美琪我国社区养老志愿者队伍建设研究[J].现代商业, 2018(12)-139-140.

  [6]李图强以优势视角设计:社会工作者如何进行社区工作与社区发展实践[J].社会工作(下半月).2010(08):4-8.

  [7]李俊社会工作者与农村志愿者合作机制研究[D].长春:吉林农业大学, 2017.

  [8]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重点在社区[N]新华每日电讯, 2014-03-07.

  [9]关于支持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的意见[N]人民日报, 2016-07-12.

  [10]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编着中国志愿服务发展报告(2017)[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7.

  [11]江汛清.与世界同行:全球化下的志愿服务[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2005.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作者单位:西南石油大学法学院
原文出处:向琼英,巫艳丽.社会工作推动本土志愿者参与农村居家养老服务实践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1,32(09):246-249.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社会工作论文

1.将微信二维码保存到相册

2.打开微信扫一扫从相册识别

1.点击下面按钮复制QQ号

3008635932

2.打开QQ→添加好友/群

粘贴QQ号,加我为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