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传播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文学论文 > 新闻传播学论文 >

食品安全事件的微博舆情管理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6-04-08 共2622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食品安全微博舆情问题探析 
【第一章】近两年食品安全事件微博舆情演变分析绪论 
【第二章】2013-2014年热点食品安全事件微博舆情分布 
【第三章】影响食品安全事件微博舆情演变因素
【4.1】食品安全微博舆情演变的路径特征分析 
【4.2】食品安全事件微博舆情发展特点分析 
【第五章】食品安全事件微博舆情应对误区及策略 
【结语/参考文献】食品安全事件的微博舆情管理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结 语

  在网络如此发达的今天,社会舆情是公众关注的热点之一,舆情演变成为最为重要的社会热点。以微博为载体,反映公众对社会公共事务所持的态度、情绪、意见等构成的舆情为主体,反映了社会变化、时代变迁。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关系每一个人的生命健康,因此食品安全微博舆情成为社会化舆情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更加显着。本文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深入了解食品安全问题舆情演变的热点问题,对未来发展趋势做出预测,发挥新闻学理论在食品安全问题研究中的独特功能。

  本文研究食品安全事件微博舆情演变的规律,一是为了理清食品安全事件微博舆情的发展脉络,防止为了个人利益操控舆情,出现网络暴力等不良现象。二是通过食品安全事件微博舆情发展时期的划分,为政府及媒体在各阶段采取不同的应对举措提供建议,减少群体性事件造成网民情绪激化。

  食品安全事件一旦发生,如何减少对社会和民众造成的危害是本文研究的最主要的目的。从政府来看,在事件发生之初就及时响应,主动采取措施应对突发食品安全问题,网民的满意度越高,微博舆情越容易消减。发挥政府具有的新闻发言人的职能,表明政府在处理食品安全事件的魄力,达到疏导舆情的目的。从媒体方面来说,媒体报道的科学理性与自觉性是舆情管理的关键。媒体自觉及时真实报道食品安全事件,解除网民的不安情绪,是减少舆情负面效应的重要手段。对于参与舆情演变的广大网民来说,提高食品安全信息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对食品安全纷繁复杂的信息要有理性的分辨能力,减少负面信息对社会和谐的危害。通过各方的努力,一定能将食品安全事件的危害降低到最小。

  但是在文章的写作过程中,笔者发现对微博舆情热度的预设不足,导致一些有价值的微博用户观点没有被全面收入到样本中,这是研究之初没有考虑到的问题。故而不能对列举出的所有事件都加以分析,只是选取其中有代表性的事件。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找出食品安全事件微博舆情演变共性的规律,进而提出自己的一些建议,对事件个性的研究希望能在今后的研究中进行补充。


  参考文献

  专着

  [1] 刘毅。网络舆情研究概论[M].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

  [2]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3] [法] 勒庞。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M].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4] 喻国明。中国社会舆情年度报告[M].人民日报出版社,2013.

  [5] 洪巍等。中国食品安全网络舆情发展报告[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

  [6] 燕道成。群体性事件中的网络舆情研究[M].新华出版社,2013.

  [7] [美] 迈克尔·海姆。从界面到网络空间-虚拟实在的形而上学[M].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0.

  [8] [美] 拉扎菲尔德。人们的选择[M].中国人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6)。

  [9] [法] 塔尔德。Laws of Imitation[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10] 周宏仁。信息化论[M].人民出版社,2008.

  [11] [美] 保罗·莱文森。Digital McLuhan: a guide to the information millennium[M].何道宽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期刊

  [12] 陈力丹。论突发性事件的信息公开和新闻发布[J].南京社会科学,2010(3)。

  [13] 马颖。基于生命周期的食品安全事件网络舆情发展机制[J].生产力研究,2013(7)。

  [14] 李弼程。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研究探讨[J].情报杂志,2010(7)。

  [15] 陈联俊。网络社会中群体意识的发生与引导[J]. 政治学研究, 2010(2)。

  [16] 肖国强。无“微”不至的微博力量---从温州“7·23”动车事故看微博的传播作用[J].新闻实践,2011(9)。

  [17] 周明。微博危机传播及控制策略[J].新闻世界, 2011(9)。

  [18] 罗实。微博传播模式浅析---以 Twitter 为例[J].青年科学,2010(8)。

  [19] 王君超。“微传播”与表达权---试论微博时代的表达自由[J].现代传播, 2011(4)。

  [20] 周葆华。突发事件中的舆论生态及其影响:新媒体事件的视角[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10(3)。

  [21] 谈国新。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监测指标体系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10(3)。

  [22] 原源。变幻的螺旋:社会舆论形成的复杂性与多样性---网络时代“沉默的螺旋”面临的挑战[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2011(2)。

  [23] 兰月新。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演进规律模型研究[J].情报杂志,2012(30)。

  [24] 张秀敏。“大众”的角色扮演与群体互动---网络舆情传播主体分析[J].社会科学战线,2010(8)。

  [25] 谢金林。网络舆情危机下政府形象传播的困境及对策[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10(5)。

  [26] 杜鹏。基于聚类分析的我国网络群体性事件内涵研究[J].未来与发展,2010(8)。

  [27] 田静。微博评论集纳的当代价值[J].青年记者,2010,23.

  [28] 徐媛。微博传播影响公共事件走向的机制分析---以江西宜黄拆迁自焚事件为例[J].青年记者,2010(34)。

  [29] 姜军旗。传统媒体与微博:从相互渗透到和谐共生[J].青年记者,2011(17)。

  [30] 蒋熙。微博传播中话语权使用界限的思考[J].青年记者,2010(32)。

  [31] 刘红平。从传播学角度看微博兴起[J].新闻世界,2012(8)。

  [32] 胡惠娜。从需求理论看微博对受众需求的满足[J].新闻世界,2010(8)。

  [33] 陈萍。从大众传播学角度分析“微博热”[J].大众文艺,2010(17)。


  致 谢

  三年研究生的学习即将结束。在论文即将完成之际,我要感谢我的导师王秋菊教授。我的论文从选题开始就一直受到王老师的悉心指导。在整个研究生期间,王老师教会了我很多新媒体领域的知识。她严谨的治学态度,渊博的知识,一直深深的感染着我。能在三年研究生中遇到这样一位好老师是我最大的荣幸,在此向王老师表达我最深的谢意。

  还要感谢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全体老师,是老师们的悉心教导,让我学到了新闻学丰富的理论和实践能力,给了我新闻理想和从事新闻事业的远大抱负。

  最后还要感谢 2012 级新闻学的全体同学,尤其是和我朝夕相处的室友们,是你们对我的帮助,使我度过三年愉快的研究生时光。这三年中所学的知识,所经历的事情都会成为我人生中重要的一笔。无论将来在何时何地回忆起我的校园时光,都会想起老师的悉心教导,朋友的真心陪伴,这些记忆将会成为我人生最宝贵的财富。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新闻传播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