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传播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文学论文 > 新闻传播学论文 >

转基因食品安全论争各方与风险收益分析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03-28 共4717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论战的科学传播研究
  【绪论】崔方之争的传播效果探析绪论
  【第一章】转基因食品与科学传播概述
  【2.1  2.2】崔永元方舟子论争前的转基因食品安全事件
  【2.3 - 2.5】微博论战中科学传播的阻碍因素
  【第三章】转基因食品安全论争各方与风险收益分析
  【第四章】转基因食品安全不确定性中的受众
  【第五章】科学共同体与媒体的科学传播
  【第六章】从科学传播模型看转基因食品安全的科学传播效果
  【第七章】转基因食品安全论争对科学传播的启示
  【结语/参考文献】转基因食品安全微博传播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第 3 章 转基因食品安全论争各方与风险收益分析

  崔永元和方舟子关于转基因的论战是国内一直以来挺转和反转两大阵营矛盾的集中爆发,也借助话题和微博平台带动国民一起学习转基因知识,参与转基因话题讨论。

  相关统计显示,崔方论战开始后,各个网站转基因、杂交水稻和超级稻的搜索数量急速增长,关于转基因方面的提问、草根调查、相关主题的贴吧数量成倍增加,而参与话题讨论的人的立场、观点也十分清晰并呈现对立态势。本章将对这两大阵营关于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的博弈进行分析研究。

  3.1 转基因食品安全论争各方分析
  
  3.1.1 认为转基因食品安全的理据

  对于转基因食品是否安全在科学界早有定论。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林敏在接受《科技日报》采访时公开阐述了国际权威机构达成转基因安全的共识,即"凡通过安全评价上市的转基因食品与非转基因食品一样安全,可放心食用".

  挺转派认为转基因食品安全主要基于以下四点考虑:

  第一,转基因作物能有效预防某些疾病发生

  挺转派科学家认为,相比较传统育种技术,转基因技术使得科学家对遗传基因的控制更加精准,也更容易把控。利用转基因技术,科学家可以在世界生物范围内寻找需要的遗传因子,将其植入某种生物遗传序列内,或是通过注入该生物生长过程中需要的元素来有效预防某些疾病。以黄金大米为例,通过将维生素 A 合成的前体-β-胡萝卜素的基因导入了水稻,促使倒入基因的产物在稻米主要食用部分胚乳中富集,从而使产出的大米富含维生素 A,帮助饱受维生素 A 缺乏症(VAD)折磨的妇女和儿童摆脱 VAD 疾病的困扰。

  第二,转基因技术高产增收

  科学家研究发现,农作物和产量增高同更加有效的虫害控制以及相应降低的作物损害密切相关,2013 年美国种植了首个转基因抗旱玉米,用更少的水得到更多收获。

  最近,一组德国科学家的研究报告也发现,在发展中国家,农作物产量平均增加 22%,农民收益平均提高 68%.此外,对牲畜和家禽基因的改良能有效预防某些疾病发作,降低其死亡率,提高产量。

  第三,转基因作物更加环保

  科学家将 Bt 蛋白植入植物中,研发出可以抗虫的转基因作物,从而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减少污染。在发展中国家,抗虫害作物的种植使得杀虫剂的使用量平均减少 37%.

  而除草剂耐受作物的出现也使农民省去了犁地工序,减少土壤侵蚀和温室气体排放。

  第四,转基因食品对人体没有危害

  在转基因产品饱受争议前,它的一些具体产品已经为人们用于医疗和食品,例如人们所熟知人工合成胰岛素实际上正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转基因产品,凝乳酶也是一种转基因产品,如今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奶酪制作。美国孟山都公司执行副总裁、首席技术官罗伯特·弗莱里也多次强调。"在转基因技术进入市场后的超过 20 年中,没有一项食品安全或者饲料安全事故是与这项技术相关的。"在我国,转基因食品会"改变人类基因"和"影响人类生育能力"的说法引起很多国民对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担忧。对此,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科院副院长吴孔明在演讲中明确指出,食用转基因食品不会改变人的遗传物质,不会影响生育能力,也不会影响子孙后代。

  一位生物学专家用将胃比喻成碎纸机,把吃下去的转基因食物比作纸张,碎纸机的任务就是把纸张达成粉末,根本不理会纸张印的什么字,因此,胃和遗传器官是两个不同系统,胃只是消化食物,不管它携带什么遗传信息。

  3.1.2 担心转基因食品安全的理据

  首先,科学家检验转基因食品安全时间较短,可信度较低。

  虽然农业部科技教育司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与知识产权处处长寇建平公开发表结论称:国际对转基因食品的研究已近 40 年,安全食用也有 18 年,"迄今为止,转基因食品没有发生一起经过证实的食用安全问题".

  然而,也有动物实验发现,转基因食品对人的影响是不明显的、缓慢的。目前,国际上的人体食用观察时间最长的也只有 20 年,与人的整个寿命相比太过短暂。"反转"人士认为,转基因对人类基因的影响是累积的,可能要经过几代人的食用才能证明,仅仅通过 20 年的观察就得出可以安全食用与推广的结论是极其不负责任的做法。

  其次,"主流科学"认为转基因食品安全的说法引人怀疑。

  尽管部分国际权威机构达成了转基因食品安全的共识,然而,美国学者南希·斯万森博士发现疾病和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有一定关联。美国人的甲状腺癌、肝癌、高血压、肾损伤、肾癌、胰腺癌、肾功能衰竭、膀胱癌、糖尿病、孤独症等一系列恶性疾病近十年急剧增加与转基因玉米、大豆种植比例及孟山都草甘膦除草剂使用量或转基因 Bt 玉种植面积相关性极高,且无法排除其因果关系。

  央视也曾报道过肿瘤大面积爆发或与转基因食品有关的消息。得出这一结论的是自黑龙江大豆协会副秘书长王小语,他通过分析 2012 年全国肿瘤登记分布图,发现食用大豆油较多的河南、河北、广东、福建等地同样也是肿瘤高发的地区,而肿瘤发病率不高的山东、浙江、等省份主要是以食用花生油和菜籽油为主。

  再次,种植转基因作物会对自然造成伤害。

  基于美国农业部对除草剂使用的第一个九年的统计数据,HT(抗除草剂)转基因作物的种植并没有像人们预期的那样减小对自然界的伤害。这是因为,杂草经过进化出现了抗除草剂的杂草,而这使农民不得不加大对除草剂的使用量。截止 2004 年,"HT转基因作物增加了 1.38 亿磅的除草剂用量",除草剂的毒性也比 9 年前更强。除草剂虽然是毒性相对小的农药,然而过量使用不仅能改变作物营养物质的含量,还会使作物中的除草剂残留物增加,从而加强人类、动物、后代的毒性效应。

  另外,转基因技术违背进化论,对生态圈有着未知影响。

  自然界万物的进化都遵循着优胜劣汰的自然规律,经过数以万年甚至亿年计的长期演化才成为今天的形态。转基因技术是人为地将一种生物的基因植入到另一个生物体,从而改变生物遗传基因的技术。因此,转基因作物并非自然的产物,其违背自然进化的规律,对自然界和生态圈的影响是不确定的,无法排除食用转基因食品会影响人类自然生育的可能性。

  3.2 转基因食品风险收益分析

  近年来,国内外推出许多关于转基因的报道和新闻专题,如:国内各省级电视台报道合成片《转基因的前世今生》;美国电视台报道《阴谋论 2--全球人口灭绝计划》;国际电影节获奖纪录片《转基因--孟山都眼中的世界》。这些纪录片从不同角度分析了转基因食品行业的风险与收益。此外,国际性的生物安全国际论坛以及转基因的民间辩论也体现出不同群体的不同立场。

  发展转基因技术是符合国家利益的,早在 2013 年底,***总书记就明确了"确保安全"、"自主创新"的原则和"抢占技术制高点"、"市场不能被外国公司占领"的官方立场。然而,转基因技术进入食品行业,转基因食品管理不规范引发国人担忧。

  于是,2015 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指出要加强农业转基因生物技术研究、安全管理、科学普及,但同时也提出了"在转基因技术上,科技必须领先,管理必须严格,上市产品必须确保消费者知情"的要求。

  根据《2012 年度环球生物技术/转基因作物使用情况研究报告》的数据,全球有59 个国家或地区批准了两千余项转基因作物申请,这其中食品项目几乎占了一半,远超饲料等其他用途。

  中国是全球转基因作物最主要的种植国之一,"挺转"、"反转"的声音也十分激烈。那么,转基因食品的发展究竟触犯了哪些人的利益,存在何种风险,又能为哪些群体带来好处?
  
  3.2.1 转基因食品获益方
  
  发展转基因技术符合转基因技术公司和转基因技术研究人员的利益,也得到了他们的支持。此外,发展转基因技术也符合国家利益,是维护国家利益的表现。在中国,这也符合科技强国的基本战略。具体主要获益方分析如下:

  第一,转基因公司。支持转基因食品推广的是活跃在转基因产业链上的转基因公司、从事转基因生物研究的科学家和学者。目前,主要是以美国孟山都公司和美国公司为首的四大粮商的利益集团,他们掌握着最精英的科学研究人员,拥有大量专利,垄断全球转基因种子市场。

  第二,转基因技术研究人员。有着丰厚相关知识储备的转基因生物科研工作的一线科研工作者和学者也支持发展转基因食品业。2013 年的院士数次联名上书和历次辩论会的"站队"情况使我国"挺转"的科学家群体更为清晰。由于企业是科研、创新的发源地,研究人员同时在种业公司任职的情况较为常见,他们同企业存在利益关联,是推广转基因食品的受益者。例如, 2013 年 4 月 28 日在北京举行的生物安全国际论坛第四次研讨会上的方琴是"挺转派"代表,她的身份是杜邦旗下先锋公司事业部中国区生物技术研发/食物与法规经理。也正因如此,这些同时任职于转基因农业公司的专家观点被公众质疑,甚至有人抨击他们是无良科学家,拿国民的健康做实验。

  第三,国家行政部门。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委员林敏曾说:"如果说研究转基因有利益的话,首先就是国家利益。"因此,国家实施的"千人计划",吸引了一批具有海外留学和工作背景、掌握转基因前沿技术的高端人才相继回国,投身到祖国的转基因研究与应用事业中来。

  在过去的几年间,以农业部为代表的国家行政部门为发展和管理转基因食品做出一定成就,也存在一些不足。虽然遭到公众质疑,但农业部还是特意澄清人们对转基因食品的误解,公开声明"转基因食品与非转基因食品具有同样的安全性".它不仅批准了7种转基因作物的种植,近期还续批了转cry1Ab/cry1Ac基因抗虫水稻华恢 1 号、转 cry1Ab/cry1Ac 基因抗虫水稻 Bt 汕优 63 和转基因植酸酶玉米 BVLA430101 的三种转基因作物的安全证书。

  3.2.2 承受转基因食品风险方

  转基因作为一种新型生物技术,必然存在风险,而转基因食品的风险承担方多为不知情的普通民众和自然界。首先,普通民众在不知情的情况下选购了转基因食品,如果转基因食品存在潜在危害,将会给食用转基因食品的公众带来健康危害。其次,对于自然界,跨物种的基因移植打破了原有的基因遗传方式,造成生物链的破坏,也给一些原有的未改变基因序列的原生物种造成生存危机。

  在这样的形势下,一些不甘心做"小白鼠"的人挺身而出,用集体的力量反对转基因作物的滥种和转基因食品的销售。尽管"反转派"的阵容多是普通专家和一般民众,同支持转基因的院士阵容相比不存在专业优势,但是,他们的利益诉求也应当得到充分保障。普通民众反对转基因食品是基于他们关心自身食品安全的关心。他们认为既然转基因食品存在不确定性,这就在于结果的未知,风险的存在。尽管风险不等于现实的危害性,但是不确定危害并不等于没有危害。一些转基因作物由于通过基因改造使之适应大机械化现代农业的生产,从而提高了产量和生产效率,降低了食品的价格,但是如果转基因食品出现了现实的危害,受害者将是普通民众和低水平的消费者,他们不希望用自己的健康去冒险。

  此外,由于有些转基因作物从外部特征上与非转基因食品并无区别,一旦转基因食品存在危害,人们也难以轻易将转基因食品和转基因作物同非转基因的食品和作物分开,这样将会增加控制转基因食品和作物扩散的社会成本,转基因作物的广泛种植也会挤压非转基因作物的生存空间。所以还是有一些专家极力反对转基因作物种植和转基因食品生产。

  伴随着崔永元方舟子微博论战,公众"反转"的声音更加公开化,一些民间学者挑起"反转"大旗,也招来了"反转的大多是外行"的非议。但作为转基因食品风险的承受方,他们的担忧也并非没有道理。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新闻传播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