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得不承认,学生本身在生理发育和心理特征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且在学习兴趣、个人爱好和对知识的接受能力等方面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尤其是在普通高中,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导致不同学生对知识的领悟与掌握程度差距很大。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仍采用单一的教学方式,对所有学生都采用一样的教育教学方法,不顾学生水平和能力的差异,布置同样的作业,那么就不能面向全体学生,充分照顾到学生的个性差异,自然也就不能很好地贯彻“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原则,不利于学生的整体发展,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现根据我们学校的现状,我谈谈有效教学中的数学作业设计。我先大致介绍一下我们学校的生源背景。我所在的地区全市有五所高中,我校大概处于第二或第三的位置,听起来似乎还不错,但是,这里最好的高中基本囊括了全市一半的高中生,剩下的一半按办学规模分布在其他四所学校里。也就是说,我们学校最好的学生也都是中等偏下的水平。对于数学而言,除了学生本身要有很好的数学素养之外,必要的练习也是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条件。基于这种情况,学生个体差异化的作业设计就成了必然。
那么,我们该如何在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进行作业设计呢?下面,我谈谈具体的做法。
一、不同班型间的差异
自从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我们坚持以新课程理念进行合作式备课,这就要求教师除了要关注自己的学生之外,还要统观全局,站在全年级的高度去研究教学问题。而我校的实验班、尖子班、普通班学生的水平差异较大,我们考虑最多的是如何统筹拓展的问题。对于实验班,由于学生自身素养较好,对新知识接受较快,对于课本中的例题和小练习基本在课堂上他们自己就能解决,教师只需作个别讲解即可,如果遇到不会的或者有争议的可分组讨论,并选出代表给大家讲出来。这样做,有助于学生更加透彻地理解所学的知识。课后作业可以选择课本上的习题,也可以选择练习册上难度适中的练习题。对于尖子班,因为与实验班有些差异,因此各种类型的例题都需要教师讲解一遍,然后他们再模拟教师的方法处理课本中的小练习,课后作业也是有选择性地要求他们多做一点。而在普通班,课堂上只能将例题举一反三,让他们反复练习,可直接选择课本中的小练习作为课后作业,这样,可让他们觉得数学没有那么难,有助于学生在保持学习热情的同时学到数学知识,同时在课后也要适当留给他们些思考题或者选做题,以培养他们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
二、同类班型、不同班级的差异
这种差异主要源于教师的不同和班级学习风气的影响。例如,有些教师习惯于通过多练来提高学生的能力,而有些教师则认为作业设置要精而少。学生有的反应相对较慢,需要重复做练习才能掌握一个知识点,而有的学生思维敏捷,不需要大量重复的练习题来浪费他们过多的时间。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自己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一种适合自己班级特点的方法。
三、关注同一个班级内的差异
要知道,同一个班内学生自身的差异也很大。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成绩等各方面的差异,再结合高中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性格特征,我们可以将学生按一定的比例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即能在教师和C层学生的帮助下完成练习及部分简单习题的学生;B层是成绩中等的学生,即能独立完成练习,在教师的启发下完成习题的学生;C层是拔尖的优等生,这部分学生能独立完成习题,完成教师布置的复习参考题及补充题,可主动帮助和解答B层、A层学生的难点,与A层学生结成学习伙伴,最终达到A层逐步解体,B、C层不断壮大的目的。这样,全班学生互相帮助,齐心协力,数学将不再是大家的“老大难”。
总之,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在具体的作业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不能整齐划一,要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既要让少数后进生“有的吃”,又要让大多数学生“吃好”,还要让少数优等生“吃饱”。要顾及到各个层次的学生,如果作业设计太简单或重复过多,则不利于优秀学生的能力培养,而太复杂又会打消中低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课堂内外的作业设计应呈现出一定的梯度,要层层深入。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只要能解答书上的练习即可,重在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而对于学得较好的学生,就要高标准,严要求,作业设计要有一定的难度,要能体现出多向思维的训练目的,多设计一些开放式的作业。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一起合作研究解决问题,形成竞争氛围,促进全班学生数学能力的整体提高。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不同需求,为所有学生的发展提供帮助,提供提升的空间。
参考文献:
[1]谢德阳.新课程改革理念下的高中数学作业设计探析[J].中学课程辅导:江苏教师,2011(2).
[2]洪敏强.接受新理念探索新课程标准实践新课堂——高中数学新课程教学建议[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0(19).
[3]刘栲来.新课程标准理念下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的实践研究[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9).
[4]周卫锋,许小利.浅谈新课程标准下数学课堂教学的优化[J].价值工程,2011(1).
[5]冯菊美.新课程下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的思考[J].数学教学研究,2008(8).
数学学科属于初中阶段学生要面对的主要课程, 数学学习对于思维逻辑性, 以及学生正确学习意识的建立有明确要求, 数学教育应该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目的, 而不是要求学生掌握具体的某道题。...
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可发现, 这三种亲子关系类型的学生在学生完成作业、复习备考、自主学习、学习拖延上及学习拖延影响均存在显著性差异.无论在分维度还是整体学习拖延上, 随着亲子关系的融洽程度提升, 初三学生数学学习的拖延程度呈现下降趋势, 即无论在哪个...
初中数学不同于小学数学,初中数学在某些程度上提高了难度。因为数学有着逻辑性强、内容复杂、知识面宽广等特点,它需要学生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足够的细心观察能力。初中数学不仅作为中考的重要科目,初中数学也为以后的高学数学...
新课标要求走出角色误区,做好课堂引路人,实现主体换位。初中数学,逻辑性强,忌墨守成规,倡导尊重学生并以学生为本。学生拥有自主学习的权利,教师必须更新观念,走下圣坛,放下架子,甘当教学配合者、组织者,教育学生自主学习、体会遨游数学王国的快乐...
初中时期是青少年思维养成、性格塑造的黄金时期。当前,我们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往往会感到力不从心,大多数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不能举一反三,缺乏创新意识,缺少创新思维。数学学习只是出于被动的接受状态,发散思维不强烈,数学问题解题思路不清晰。因此,...
一、数学符号语言的组成在中小学时期,在数学的教学课堂上涉及的数学符号有这几种:(1)如,1、2、6这样的数概念符号.(2)代表代数类的数学符号.(3)几何图形类的数学符号.(4)代表区间的数学符号.(5)代表数与数之间关系以及代数关系的数学符号....
传统的数学走不出应试教育的樊篱,数学知识与生活彼此割裂,学生被动接受所学知识,机械记忆、套用公式,感受不到学习数学的快乐。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不仅要考虑学科自身特点,更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历将实际...
传统教学中,由于教学方法以及教师的权威性等方面的影响,学生缺乏本应具有的怀疑性、创造性、独立性.在科学知识不断进步的情况下,课堂教学中注重的是知识的生成和发展的过程,需要培养学生独立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需要建立新型的...
如何能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是教师应该思考的重要问题也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让学生保持自主学习能力也是极其重要的。教师的主要教学目的就是根据学习情况进行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指定学生的学习目标,在学习兴趣提高的前提下,把学习成绩进...
观察能力是学生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观察能力是学生在数学教学目标中的基本能力;其次,具备观察能力是提高学生数学素质的基本要求;再次,具备观察能力是提高学生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的基本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