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师论文 > 数学教学论文 > 初中数学论文 >

九年级数学授课复习及启发式教学的体会

来源:学周刊 作者:吴晓红
发布于:2014-09-30 共1555字
论文标题

  基础扎实、善于总结是提高学生成绩的法宝。 有的学生不太重视基础题,认为不值得做。 他们喜欢研究难题,甚至偏题怪题,导致考试时基础题失分较多。 我认为考试拿高分,必须是简单的基础题拿满分,较难题拿高分,难题尽可能多拿步骤分。 因此,要求我们数学教师无论在新授课教学还是中考总复习教学都要讲究方法。 夯实基础,让学生牢牢掌握基础知识;善于总结,使学生头脑中知识链清晰完整,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下面是我教学中的点滴体会。

  一、新授课讲究方法

  九年级的二次函数是初中数学较难的一章,教学时我打破了教材顺序,制定了学生较易接受的新的教学方法, 把知识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了细化。 从最简单的 y=ax2(a≠0)入手,利用列表、描点、连线,让学生体会这种二次函数的图像及特征。并通过观察讨论,分别从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坐标、增减性及最值等方面总结图像的性质。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 y=ax2+k,y=a(x-h)2,y=a(x-h)2+k 型的所有顶点式二次函数的图像及性质, 课堂充分给学生创造机会, 加上自制的多媒体演示使学生在轻松愉悦中牢牢掌握了图像的性质,深刻体会了抛物线平移规律:上加下减,左加右减。 学生在充分认识抛物线顶点式的基础上轻松讲解了抛物线的一般式。 一周的新授课锻炼了学生动手动脑的好习惯, 培养了他们合作探究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激发了学习热情,教学效果较好。

  二、复习课善于归纳

  初中数学需要学生牢固掌握的知识点很多,怎样使学生记得牢用得好? 以多项式的因式分解为例谈谈我的做法:以题带知识点。 习题分四组,题组一主要是基本概念的练习,使学生掌握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区别。 题组二通过简单习题回忆因式分解的方法,根据多项式的特征选取不同的方法。 题组三灵活运用口诀进行因式分解。 首先提取公因式,然后考虑用公式,分组分得要合适,分解彻底其唯一,最后定是整式积。 口诀朗朗上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题组四是知识的升华,主要是因式分解在整式计算及分式的化简求值中的综合运用。 题组的设计讲究梯度,一节课下来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

  三、利用启发式教学,拓宽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面积问题是初中数学应用中的典型问题,九年级教学中有这样一道例题:友谊中学为绿化校园,准备在长 32 米、宽 20 米的长方形场地上修筑道路(道路的宽度相等),余下部分种植草坪。 设计方案如图所示,若设计草坪的总面积为 540 平方米,求方案中道路的宽是多少米? 对本题的解答,我找了三名学生到黑板列方程,其中两名同学解答方法是:总面积-小路面积=草坪面积,但这种方法明显容易出错,学生忘记减中间重叠的小路部分;也有的学生移动小路,使之挨墙靠本, 使四块草坪拼成一个新的矩形,然后用含未知数的式子表示长和宽,从而列出方程。 两种方法比较起来,解法二比解法一更简单,它利用“图形经过移动,面积大小不会改变”的道理,把纵、横两条路移动到边上,可以使列方程容易些。 我用多媒体演示了平移过程, 是学生直观感受到平移效果。

  为进一步体会这种方法,在例题的基础上我对本题进行了 3 个变式。 让学生充分体会了移小路的优越性,效果非常好。 当在学生还沉浸在成功的喜悦当中时,我马上出示了变式 4 并给学生时间探讨:上面的几个变式题学生已习惯想通过移小路的思考方式,但明显变式 4 与前面的三个变式不同的是把平直的小路改成了弯曲的。 无法平移小路,这把学生逼到“绝路”,使学生意识到移小路的方法不能解决所有的这类题目。 我通过教具演示启发引导学生可以通过移动草坪的方法解决问题,让学生应用新方法从新的角度重新思考习题,学生恍然大悟。 学生在探索创新中深切体会了移小路,移草坪带来的便利。 整节课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学生的智慧是无穷的, 但需要教师去挖掘、开发。 只要教师肯钻研、学习,功底深,学生就即会踏踏实实学基础, 更会带着激情钻难题。同时我们教师的教学生涯也会更精彩。

原文出处:吴晓红. 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点滴体会[J]. 学周刊,2014,(30):104.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初中数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