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师论文 > 数学教学论文 > 高中数学论文 >

课堂教学导入方法在高中数学中的应用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5-08-05 共1853字
摘要

  1 导入的解读

  (1)何为导入

  顾名思义,"导"就是引导的含义,而"入"字就是带入到一种学习的状态。而在导入的技能上的掌握是教师必须掌握的教学技能之一,其主要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通过导入的教学手段为新课程做铺垫,同时利用精妙的手段来引起学生的兴趣,有助于注意力的集中,引导学生自主的学习,增强学习的积极性,是现代教学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教学手段。

  (2)导入的作用

  导入作为教师在普通课堂教学之中吸引学生注意力的重要手段,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还在一定程度为学生学习的目标指明了方向,并且承前启后不仅复习了旧知识,还引出了新的知识。学生的思维活动是不断的变化的,这就需要教师明确学生的状态来进行科学的教学。而导入的作用总结起来就是:首先是一定的凝聚的作用,增强学生学习的注意力,为课程的学习指明了方向;其次,就是一定的激发的作用,对于知识的学习提供了动力,有利于进一步的知识学习;再次,就是消疑的作用,所谓的"消疑"就是通过已学的知识点的复习来巩固所学的知识,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进而让学生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之中;最后,就是铺垫的作用,通过对旧知识的拓展来引出新的内容,为新课程的带入做铺垫。

  2 课堂教学导入方法分析

  (1)开门见山法

  所谓的开门见山法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直接导入法。人们在谈话时或者是写文章的时候都非常的喜欢开门见山的方法,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使得重点可以鲜明突出的表现出来。

  就像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新课程中的教学的重点或者是难点中提取一些相关的信息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然后根据这个信息点,庖丁解牛的开始进行更加细致而全面的讲解。启发学生思维,增强学生对于新知识的兴趣和主动性、积极性,最终引领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其主要的方式就是通过设问或者是反问的方式来简洁明快的进入正题,避免学生云里雾里,不知所云。例如,在学习弧度的时候就可以直接的通过圆周角的度数来引入度的概念,最后进入本节课的课题。

  (2)类比式的导入

  类比是世界上发现新知识的阶梯。 是通向巨人肩膀的阶梯,是创新发展的源泉和不竭的动力。在数学知识的教授中,可以发现:数学中很多的知识在形式以及内容上都有很大的相似之处,这就需要开发大脑,寻找二者甚至是多者之间的相互联系,进而在了解的联系之后区分它们之间的区别,最后达到了旧知识的巩固以及新知识的开发。这类比式的方式引入新课在一定的程度上,既引入了新课又开发了学生的思维,从中提取方法不断的进步。 所谓的类比可以从语文的排比句中获得灵感,也就是在大框架相同的时候,来对性质相似的事物进行类比迁移。在等比数列的学习就可以通过等差数列来进行新知识的导入;通过"线与线之问的关系"、"线与面之间的关系"而类比到新知识的"面与面之间的关系". 这种类比方式的导入,使得学生能够更好的分辨出旧知识与新知识之间的相同与不同,这样开发了学生的思维,进而形成良好的思考的习惯,有利于新知识的掌握以及旧知识的巩固。

  (3)讲故事式的娓娓道来

  数学的学习过程是枯燥的, 而爱玩爱听却是孩子的天性,那么如何将学生活泼和好奇的天性利用到逻辑性极强、较为枯燥的学习中去呢?这就需要根据学生喜欢的事物中入手。 每个孩子都是在故事中度过了童年,那么故事对学生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为了更好的数学教学,那么就需要将故事与数学结合起来,通过故事来引起学生的兴趣,进而引入新课,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让孩子们感觉到其实数学离我们并不远。

  例如,在需要引入等差数列的概念时,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个动物园里需要给动物分发新鲜的水果,但是由于动物园很大不能够一一的统计,只是知道在编号由一到十的园中,一个比前一个编号多 500 个水果,然后让大家算一算一共需要买多少水果。最后通过比赛的方式鼓励学生谁能算的最快,方式最简单,然后教师再讲一下自己的计算方法,这样轻松之间就导入到了新的课程之中。

  3 结语

  一个完整的课堂是由多个环节关联而成的,其中抛砖引玉作用的就是导入的环节。 根据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学生的注意力最为集中的时间就是上课之后十分到三十分之间,而学生注意力最为集中的时间则是知识接纳最好的时间。 所以说,作为从上课前到注意力集中的过渡阶段,导入不仅需要引出新的学习内容还需要消除学生对上一节的延续性思维,保证新课程的教学的效率,进而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所以说,掌握一定的导入技巧,有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徐 中南。数 学课堂的导入方法[J].科 学大众(科 学教育),2011(06)。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高中数学教学论文
返回:高中数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