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语言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语言学论文 > 社会语言学论文 >

珲春市语言交际情况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来源:未知 作者:傻傻地鱼
发布于:2017-01-14 共3263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五、结语

  目前,对少数民族语言使用情况的调查研究较多,且已成为社会语言学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但对边境城市语言生活情况的调查研究较少。本文在问卷调查过程中注重调查对象的广泛性和代表性,使得调查数据具有一定的效度和信度。通过对相关数据的分析,笔者从语言使用和语言态度两个纬度对珲春市居民的语言生活情况进行了勾勒。

  一、珲春市居民的语言使用。

  综合以上论述,珲春市居民的语言使用基本上以汉语、朝鲜语兼用为主。汉语普通话普及水平较高,语言生活相比内地城市更为丰富。

  当地居民汉族群体习得的第一语言绝大多数为汉语,少部分为汉语、朝鲜语兼用;朝鲜族群体习得的第一语言以朝鲜语和朝汉双语居多,朝鲜族居民的语码转换内容比较丰富,在不同的交际场合与不同的交际对象进行交际时能够通过语码转换实现其交际意图。

  从调查对象所掌握的语言量的层面,汉族居民以普通话为主,小部分能够实现双语交际;朝鲜族居民青年一代基本能够实现双语交际,年龄较大的朝鲜族居民一般更倾向于使用朝鲜语,并希望其母语能够得以传承。此外,文化程度与对汉语普通话的认可度成正比。文化程度越高,其汉语水平越高,对汉语普通话的好感更加突出。

  从调查结果来看,目前朝语和汉语都处在一个健康发展阶段,但汉语的强势发展势头难挡,以朝语为母语的民族语传承有待于加强。

  此外,珲春市得天独厚的边境贸易经济发展模式,也必将发展促进了俄语学习的热潮,这对丰富珲春市的语言生活富有积极意义。

  例如,"连商场中的售货员都具备了简单的普通话、朝语和俄语三语能力"这一局面的产生,对于语言学研究者来讲是一个非常有吸引力的研究课题。

  二、珲春市居民的语言态度。

  在珲春市言语社区内,当地居民汉族群体及朝鲜族群体中的年轻一辈对汉语普通话的态度更为积极,朝族居民对其母语的认可度较高,但在语言兼用这一层面存在矛盾。在情感层面,汉族和朝族人民对各自的母语的情感较为深厚,尤其是朝族居民对其母语的传承尤为在意。但从功能性层面去考量,普通话对考察对象的吸引力明显要高于其他语言,在正式场合能够用汉语普通话实现交际意图的倾向更为明显。从语言态度趋向来考察,随着汉语普通话普遍推广,朝鲜语和汉语兼用的趋向渐强。

  三、影响珲春市居民语言生活的社会文化因素。

  其一,边境地域民族融合的传统。珲春市是我国民族高度融合的边境城市之一,聚居着满族、汉族、蒙族、朝族等 11 个民族。其中,珲春市居民当中汉族人口比例高达 52.1%,朝鲜族人口比例约为37.8%,满族人口比例约为 9.5%,其他民族人口比例约为 0.6%.作为当地居民的主体构成,无论在乡村还是在城市,汉族与少数民族间的交融达到了相当高的层次,这对于两种民族语言的融合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走访调研过程中,笔者亲自参与乡村朝汉居民老年人所从事的户外门球运动。在这一过程中笔者观察到朝汉两族老人"自说自话",即各自说自己的母语,但丝毫不影响他们之间的交流。据介绍,在这样汉朝两族聚居的村落中,两族居民之间的交流并不存在太多障碍,彼此之间都能听懂对方的语言。而在城市中,国家的民族政策也确保了朝族居民正常的受教育和语言使用的权利与自由,居民的语言选择更多的倾向于社会功能性。

  其二,边境贸易经济往来的影响。珲春市是一座极具代表性的边境城市,独特的地域条件、日益发达的开放性经济给珲春市带来了无尽的发展机遇。尤其是中俄、中朝之间的贸易往来自然而然地对语言的交流提出客观上的要求。据报道,2014 年上半年珲春市社会经济发展呈现良好态势,对外贸易也顺势发展。一系列增长的数字背后是无数的语言交流在支撑着,在贸易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必然会引发语言的碰撞与交流,从而产生一系列有研究价值的语言问题。

  四、研究局限及不足。

  由于时间、人力有所限制,本次调查在走访调研的同时只能更多地通过问卷调查的途径收集各项数据,在这一过程中样本的范围及代表性都不免有所局限。此外,在技术层面,问卷的设计未能对本文的内容有足够的针对性,导致部分问题的调查无法对深入分析实际问题起到支撑作用。

  此外,笔者限于专业的调查、分析和写作能力不足,虽然在导师的指导下有较大进步,但在理论运用等方面的功力尚有欠缺,使得文章尚有许多不足、亟待改进之处。

  参考文献:
  
  A. 普通图书:
  
  [1]戴庆厦。社会语言学教程[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3年
  [2]戴庆厦。中国濒危语言个案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 年
  [3]桂诗春、宁春岩。语言学方法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7 年
  [4]郭 熙。中国社会语言学[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 年
  [5]珲春市地方志编篡委员会。《珲春市志》[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 年
  [6]李宇明。中国语言规划概论[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
  [7]王远新。中国民族语言学理论与实践[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2年
  [8]徐大明。当代社会语言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7 年
  [9]袁 方。社会研究方法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年
  [10]游汝杰,邹嘉彦。社会语言学教程[Z].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年
  [11]周庆生。中国民族语言学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年
  [12]祝畹瑾。社会语言学概论[M].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 年
  
  2.论文:
  
  [1]陈章太。略论我国新时期的语言变异[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2 年
  [2]陈松岑。新加坡华人的语言态度及其对语言能力和语言使用的影响[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9 年 第 1 期
  [3]陈松岑。绍兴市城区普通话的社会分布及其发展趋势[J].语文建设,1990 年
  [4]付义荣。南京市语言使用情况调查及其思考[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4 年 第 3 期。
  [5]郭蕊,丁石庆。北京市典型蒙语社区蒙古族语言使用情况调查[J].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2007 年
  [6]郭熙,曾炜,刘文正。广州市语言文字使用情况调查报告[J].中国社会语言学,2005
  [7]胡妍。军校学员语言能力调查[J].南昌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 年
  [8]黄佑源。《汉语规范化问题断想》[J].《语言文字应用》,1995 年
  [9]龙惠珠。从职业背景看语言态度的分层[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年
  [10]李嵬。社会语言学中的"网络分析"[J].国外语言学,1995 年
  [11]齐沪扬, 朱琴琴。上海市徐汇区大中小学生称谓语使用情况调查[J].语言文字应用, 2001 年
  [12]苏金智。中国语言文字使用情况调查准备工作中的若干问题[J].语言文字应用,1999 年
  [13]王铁昆。《试论语言文字的法制建设》[J].《语言文字应用》,1995年
  [14]王远新。湖南省城步县长安营村语言使用、语言态度调查[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8 年
  [15]王丽,施璐。大理巍山彝族语言使用现状及其发展调查研究-以大仓镇啄木郎村为例[J].保山学院学报。2011 年
  [16]邬美丽,张瑞芳。内蒙古达拉特旗散居蒙古族语言使用调查[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6 年
  [17] 威廉·拉波夫 (W illi am Labov)。纽约市百货公司 [r]的社会分层[J]. 载祝畹瑾主编社会语言学译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
  [18] 徐大明。言语社区理论[J].中国社会语言学,2004 年第 1 期
  [19] 徐大明、付义荣。南京"问路"调查[J].中国社会语言学,2005第 2 期
  [20]薛才德。上海市民语言生活状况调查[J].语言文字应用,2009 年
  [21]杨晋毅。洛阳市普通话和方言的分布与使用情况[J].语言文字应用,1997 年
  [22]袁焱,赵云生。多民族杂居区语言使用情况探究-新平漠沙个案调查[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5 年
  [23]张先亮。中学生普通话水平的现状与对策[J].语言文字应用,2000 年
  [24]张学兵,王战。《上海市浦东新 90 年代社会事业发展战略及规范研究》[J].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4 年
  [25]张璟玮,徐大明。人口流动与普通话普及[J].语言文字应用,2008年
  [26]周炜。影响拉萨城镇居民双语使用的若干因素[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 年
  
  3.学位论文:
  
  [1] 阿达来提。中国乌兹别克族语言使用现状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2 年
  [2] 邬美丽。在京少数民族大学生语言使用及语言态度调查[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 年
  [3] 夏 历。在京农民工语言状况研究[D].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4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作者单位: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社会语言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