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网络化治理从20世纪90年代发展至今, 理论界出现了各种各样不同的声音, 相对来说都各有代表各有侧重。随着时代的发展变迁, 民主、自由等意识进一步深入人心, 公共管理也必将有更多的内涵延伸和引入。文章就网络化治理理论的发展演变及其基本体系框架, 并探讨了其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网络化治理; 公共管理; 发展趋势;
1 网络化治理定义
网络化治理是指由多方组织或公司参与、为公众提供公共服务的治理模式, 其中, 多方组织既包括民间非营利组织、民办企业, 也包括政府主导的公办企业或政府主体。网络化治理模式作为公共管理新兴的一种治理模式, 最早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 距今已有较为久远的发展历史, 因此在理论和实践上都经过了长足的发展进步, 相对来说已经是一个较为完善的治理体系了。传统的公共治理模式, 主要依靠政府主导, 其实质更多是控制资源配置, 但现有的网络化治理模式, 则是将政府主导的性质弱化, 更多采取扁平化的管理策略, 参与的组织、企业等也更为广泛, 主要目的是协调资源。传统治理模式的衰微, 以及新型治理模式的产生与发展, 都和时代的变革有着密切的联系。由于当代权利分散、界限模糊等时代特征, 新型的治理模式的兴起便成为一种必然。
2 网络化治理的理论依据
2.1 多中心治理理论
多中心治理理论主要由以奥斯特罗姆夫妇为代表的学者所提出, 该理论反对了由政府单一主导公共治理的观点, 认为政府不应当在公共治理中具有绝对权威性, 其主要职责应当在建立公共准则和确定主要目标和发展方向上。该观点认为, 由社会主体自发形成的组织, 能更好地承担相应的执行任务, 且多中心的层级安排, 更能有效地分散权利实现区域管辖。在此情况下, 民主独立得以彰显, 既有利于消除各个相互独立的组织之间的间隙与隔膜, 又有利于将其对立统一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因此, 多中心治理理论更多强调的是对边组织力量的互动和合作, 在交流实践中将理论和现实结为一体, 从总体上看, 是网络化治理模式的良好框架。
2.2 协商民主理论
协商民主理论最早由约瑟夫·毕塞特在1980年提出, 经过伯纳德·曼宁和乔舒亚·科恩, 以及罗尔斯等人的修缮与补充, 最终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网络化治理理论依据, 对于20世纪网络化治理理论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可以说是奠定了网络化治理理论未来发展的方向。从协商民主理论来看, 网络化治理更强调其民主、平等、自由等原则, 也就是在民主协商理论下, 各方组织权利都并非完全占据主导的强势地位, 而是站在社会整体的角度, 对于社会公共治理问题提供一个较为中立、客观的解决办法, 通过多方协商沟通, 最终形成相应的解决办法。协商民主理论更加符合当代民主的发展方向, 更体现了当代的自由意识, 但是要注意的是, 协商民主理论仍旧需要避免金钱或权利在协商过程中的滥用, 一旦失去公平要件, 协商民主将最终演化为某一单个组织力量的独裁, 这样是绝对不利于网络化公共治理的发展的。
2.3 政策网络理论
政策网络理论是最早兴起于网络化治理理论中的理论依据之一。当时许多研究者认为, 政策网络理论的研究应当遵循区别于传统市场治理的模式的路径, 应该更加强调结果导向。即将治理的目标定义为多元主体共同作用的结构。也就是说, 在参与治理主体多样化的情况下, 由于成员彼此之间的优势或掣肘, 最终形成良好的治理环境, 提供相应的解决对策。这一理论, 连接了政府、市场、社会三个主体, 将三者囊括进网络化治理理论的框架体系中来, 对于后续研究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而且, 其包含的信息共享等一系列协调机制, 也为新模式的探索提供了更多选择依据。
2.4 社会资本理论
社会资本理论是指利用社会资本作为支撑, 是一种建立在多边互动以及相互信任关系上的各组织层级之间的公共治理网络体系。有学者指出, 社会资本在提高组织企业间相互帮助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且其不仅能在经济领域降低交易的成本, 也可以为政府等提供社会治理的一部分成本。该理论强调, 信任以及公民在社会公共治理中的作用于联系。公民参与公共治理的网络建设, 遵循一定的行为规范, 比如互惠互利等, 在社会资本的帮助下, 更好地对公共治理问题予以解决。从学术研究的角度来说, 社会资本理论对于网络化公共治理提供了一种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对于研究未来的发展路径来说, 也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意义。
3 构成网络化治理的基本要件
3.1 治理主体
综合以上所有和网络化治理相关的理论研究可以发现, 网络化治理的主体, 无外乎是政府与非政府、公共机构与私人机构。相比传统理论来说, 网络化治理囊括了更多公民的成分, 以及在权利的倾斜上也做出了明显有利于民主、自由的让步。由于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多元化的社会, 在各个领域占主导地位的组织或企业, 往往拥有这个领域较多的信息条件, 对其来说就是其拥有资源的独特优势。为了发挥出公共治理最大限度的效用, 联系多个领域的信息 (下转P103) (上接P101) 就成了必要手段。也就是说, 在对于多边信息需求的基础上, 网络化治理必然更多地要求更加多元化治理主体的参与。但是网络化治理仍然强调, 不管参与的主体有多少, 其本身的权利属性如何, 在网络化治理的整体体系中, 各方的权利应当是平等的, 其独立性应当受到基本的保障。由于网络化意味着多元、延伸与非等级, 不仅是政府还是企业, 组织还是公民, 都平等享有公共治理的权利, 因此对于治理主体来说, 其本质内涵就在于更加多元以及权利分散。
3.2 治理工具
在网络化治理这一模式下, 主要的治理工具已经从原本的规范和强制性工具变成了激励、沟通和契约等引导性工具。这一点从第一点治理主体的转变就可以看出, 由于治理主体更多融入了民间组织甚至私人机构、个人等, 在权利保障机制上, 已经不再有过去政府主导时那么强大的公权力保障了, 相比来说, 失去了原本的规范力和强制力, 反而使得公共治理更加人性化, 且新兴的激励措施、沟通渠道和契约式的管理办法, 更加尊重公民个人, 在双方力量发生对冲的时候, 也更容易规避风险、达成共识。这一引导性的工具, 可以说是网络化治理的代表体现之一。通过政府灵活驾驭各种工具的能力, 将各个组织有机地结合为一体, 还有民、公、商多边协调互助等模式, 将更多地鼓励企业或私人资本投入到公共治理中来, 这一点对于社会教育、医疗、卫生、环境、住房等方面, 都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
3.3 治理机制
治理机制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信任机制。即依托于各方势力的相互信任, 通过良好的交流沟通与协商, 最终推动各个治理主体之间的相互合作, 取长补短, 减少效率损失, 最终实现良好的网络化治理模式。二是互动机制, 即各方势力一定要有所沟通交流, 在互相帮扶中, 发挥各自在各自领域的信息、资源优势, 最终通过互动机制获得各个主体原本无法获取的真实信息或隐藏信息, 最终做出正确决断。
4 结论
其实综上我们不难发现, 网络化治理的未来发展趋势, 无非围绕着“民主”二字展开。由于更加民主, 主体需求将更加多元, 治理上也会更加侧重民主和效率, 重视社会价值。在资源的整合利用上, 各个主体的加入必将减少不必要的效率损失, 从而最终带动网络化公共治理更好更快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姜晓萍, 田昭.网络化治理在中国的行政生态环境缺陷与改善途径[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 (4) :5-12.
[2]田华文.从政策网络到网络化治理:一组概念辨析[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2017 (2) :49-56.
毛泽东的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人处理党与群众关系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与实践创举,不仅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理论,指引...
一、前言当前我国对区域公共管理的研究还不够深入,表现为概念不够明晰,理论不够完善等。区域公共管理既不是行政管理,也不能和区域行政简单的划等号。通常性的概念是为追逐共同利益,推动政治、经济、社会等多个领域问题的解决,使用调解、协商等方式理清...
追踪公共管理理论诞生和演变的过程,其价值取向似乎有效率至上、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效率与公平并重的发展逻辑。但无论价值取向为何,在目前都无法十分有效地指导中国公共管理实践和解决其中的关键问题。现阶段中国社会的主要问题相比30年前发生了巨大变...
由于网络新闻的自由性, 也增加了公共管理难度, 迫切需要有关部门实施有效的管理, 以减少网络新闻给社会造成消极影响。本文就网络新闻中公共管理的现状及创新作了相关分析。...
题目:我国社保基金的现状及监管机制研究目录摘要(详见正文)一、我国社保基金的现状与问题(一)地方政府违规现象频繁(二)发放社保基金时出现的问题(三)社保基金预算编制及财政监督出现的问题(四)劳动者社会保险权的救济渠道不畅二、我国社保基金...
一、相关档案概念解读1.公共档案系列概念。公共档案是相对私人档案而言的概念,是指按所有权划分为全社会所共同拥有的档案,一般是由国家机构或其他公共组织在公务活动中所形成,是由国家统一管理的全部档案的总和。在我国,公共档案也被称为国家全部档案。...
伴随着海量信息的不断涌现和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大数据已经在悄然掀起一场新的革命,这种数量庞大、种类广泛、产生和更新速度加剧的大数据聚合正蕴含着前所未有的社会价值和商业价值[1],这场革命正在不断印证着科技创新驱动社会管理变革的强劲态势,由大数...
精准扶贫工作的高效开展,需要摆脱精准扶贫下农村公共管理中存在的困境。脱贫攻坚需要各方积极配合参与,才能达到精准扶贫、脱贫致富的目的。...
2013年11月15日,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提到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这标志着单独二孩政策将正式实施。2013年12月23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审议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关于调整完善生育政策的...
一、学科定位中国公共管理学专业最早开设于上个世纪20年代,其后经历了80年代的重建与复苏,现已逐渐形成中国特色的公共管理学学科体系。它包含公共行政学、(新)公共管理学以及公共服务理论等。公共管理学本身是一个由许多学者组成的科学共同体,尽管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