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习型公共组织产生的背景
(一)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兴起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伴随着利益主体日益的多元化,公共事务的日趋复杂化,传统的行政模式已经逐渐失去了其作用,不能发挥其应有的效用。如何摆脱传统公共行政的困境,提高行政效率以满足公众对于公共服务的需求?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一种基于经济学理论和私营部门管理基础上而提出的新公共管理理论得以产生。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传统公共行政的弊端,但对究竟什么是新公共管理,新公共管理的本质是什么,人们并没有一致的看法。尽管关于公共管理的称呼不尽相同,所采取的具体途径也有所差异,但是在一些核心价值上却达到共识。经济学的理论和私营部门的管理模式是其理论基础;效率是其追求的终极目标;分权和去官僚化是其秉承的价值理念;摒弃官僚制,实现组织结构的扁平化是其对组织结构的基本要求;市场化则是其具体的手段和途径;提升公共服务的质量,完成服务民众的任务是其最终的使命。但是新公共管理理论也遭受了一系列的质疑。它过多地崇尚效率,必然导致公平无法兼顾,重视把私人部门的管理理念引入公共部门,但却忽视了两者之间的差别。尽管如此,新公共管理理论仍然被许多学者和实务工作者所接受,并在理论上和实践中得以延续和发展。
(二)新公共服务理论的提出
新公共服务理论是以美国著名公共行政学家罗伯特·B 登哈特为代表的诸多公共行政学者们在对新公共管理理论反思和批判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新公共服务把关注的焦点聚集在人的价值上,强调人性的回归。它将公共利益作为其追求的终极目标,认为政府的职责不是掌舵而是服务;它重视人的作用,鼓励人的创造性,主张赋予公务员更多的主动权。该理论认为应该摒弃公务人员价值中立的理念,而应该让公务人员在行政过程中扮演和发挥积极的角色,从而能够更好的实现组织为公众服务的目标理念,并呼吁在组织中建立共同理念的组织文化。
新公共管理理论和新公共服务理论的发展和完善,为学习型公共组织理论的产生提供了思想的土壤和成长的空间。
二、学习型公共组织的概念界定
我国行政管理学科的学者们明确提出学习型公共组织的概念是在 2002 年的“以学习求发展———创建学习型公共组织”的座谈会上。在这次座谈会上,来自行政管理学界的专家学者们对创建学习型公共组织在我们政府建设和国家建设中的重要性、相应对策和具体措施及创建科学的、有效的培训模式等问题进行了广泛交流。虽然,学者们没有明确的提出学习型公共组织的具体概念,但却做了相应的表述,他们认为,学习型公共组织应该是这样的一种组织模式:通过培养弥漫于整个组织的学习气氛、充分发挥员工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有机的、高度柔性的、扁平的、符合人性的、能持续发展的组织,是具有“促进学习、适应能力和变革能力的组织”。它不仅强调各成员的个人学习,同时强调团体的学习,强调组织层面的知识共享和持续不断的学习。他们还界定了学习型公共组织的基本任务即“创造组织化、规范化、制度化的个人和集体的学习行为”,通过持续学习,深化改革,实现观念和职能的彻底转变,强化干部队伍素质,提高服务水平。
我国在学习型公共组织研究领域较为突出的著名学者刘霞教授对于学习型公共组织给出的定义是:学习型公共组织是通过公共组织的学习过程,能够积极主动地探知动荡环境中的压力形成的挑战,解析存在的问题与障碍,并寻求克服问题与障碍的对策,不断调整其组织文化,组织体制与组织战略所逐步趋近的那种理想的组织目标状态。从这一定义,可以看出,由于其研究的角度和侧重点是组织学习理论,所以她完全把学习型公共组织看作是公共组织学习这一过程的最终理想结果。
综上所述,学习型公共组织应该是一种新的组织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它以组织成员的个人愿景为基础,不断改善其心智模式,鼓励组织成员不断实现自我超越,并为其创造条件,最终完成组织的共同愿景。
三、学习型公共组织的特征
一般而言,学习型公共组织与传统公共组织相比,应具有以下特征:
一是组织的形成机制不同。传统的公共组织是一个官僚式的、封闭的系统,是基于硬性的组织目标、严格的等级制度、全方位的控制机制和法令规章而形成的。而学习型公共组织则是一个自我管理的、开放式的组织体系,它鼓励组织成员的自我发展,并将其包含在组织发展的共同愿景之中。
二是组织成员之间的关系不同。在学习型公共组织中,组织内领导和普通成员之间充满了彼此信任的气氛,他们之间是平等的、相互尊重的。学习型公共组织中的领导者通过逐步授权,实现组织成员的自主管理,组织成员能够分享组织的信息、权力和工作成果。组织中良好的人际关系、合作融洽的沟通氛围使得组织成员能够充分地感受到自己是这个组织中的重要一员,便自觉地把自身的成长同组织的发展捆绑在一起。
三是学习管理机制不同。传统的公共组织会对其成员进行定期的教育、培训、考核,但学习的内容是机械的、例行性的,为了完成任务而学,为了领导而学。学习型公共组织则是根据组织的宗旨和发展目标,建立与其相适应的学习制度,不定期的组织成员进行学习、沟通、交流。其培训的主体也不再仅仅由专业的培训机构担任,还包括组织成员自己,他们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和工作体会,搭建组织的共享知识平台,在这里,组织成员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自身的成长和发展。
四是组织结构不同。传统的公共组织是依事设人,根据职位需要而安排相应的人员,这样,使得组织成员在工作的过程中往往缺少主动性、创造力、很难发挥其自身的优势。消极怠工、应付了事、安于现状等公务员病得以滋长和蔓延。学习型公共组织是因人设岗,依据组织成员的知识结构、能力水平、工作绩效,安排与其适合的职位,这样可以有效地调动组织成员的积极性,发挥其创造力,更有利于组织目标的高效实现。
五是适应外部环境的能力不同。随着外部环境的瞬息万变,公共事务的复杂多变,传统的公共组织对于外界事物的适应性相对滞后,吸收新事物、新知识、新信息的能力不足,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欠缺等特点逐渐显现出来。而学习型公共组织恰恰弥补了传统公共管理的不足和弊端。学习型公共组织通过高效的学习管理机制,可以不断地吸收新信息和新知识,掌握前沿的理论,时刻把握组织所处的外部环境,不断结合外部环境的变化调整自身的发展方向,并适时地更新自身的知识系统,清晰的定位组织的优势和劣势,以确保在全球范围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四、学习型公共组织的研究趋势
就现阶段而言,学习型公共组织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研究人员依据其所采用基本理论的不同,对于学习型公共组织的研究角度也有所区别。目前,关于学习型公共组织的研究主要基于以下四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是把构建学习型公共组织作为口号来响应。创建学习型组织是为了迎合时代发展的潮流,顺应国家乃至世界发展的趋势。该种观点把学习作为公共组织发展的终极使命和奋斗目标,认为只要把学习放在首位的公共组织就是学习型公共组织了。显然这种理解过于肤浅,也完全背离了学习型公共组织的实质和精髓。
第二种观点认为学习型公共组织的实质和核心是对理性官僚制的彻底否定。该观点将学习型公共组织理解为一种新的组织形态。如果说理性官僚制的组织设计是以形式上的理性而达到高效性和适应性的话,那么学习型组织就是要摆脱形式理性的束缚,减少由此带来的负面影响,而实现真正的高效性和适应性。它主张打破原有的公共组织结构模式,建立扁平化、弹性化、开放式的学习型组织结构模型。
第三种观点认为学习型公共组织是组织学习的最终结果。研究公共组织学习理论的刘霞教授就持这种观点。由于其研究的出发点是组织学习理论,所以她认为学习型公共组织仅仅只不过是公共组织学习过程的良性运行结果。
第四种观点认为学习型公共组织是一种崭新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持这种观点的代表人物是武汉大学的毛新伟,他认为在学习型公共组织中,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组织成员的自我成长,进而使得整个公共组织健康、持续、有序的发展,而学习型公共组织正是通过一系列的组织革新活动完成了这一目标。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之所以会出现四种不同的观点正是基于对于学习型组织理论渊源理解的不同。第一种观点是基于对终身学习思潮和学习型社会理念的理解;第二种观点则是基于对官僚制的批判以及传统组织形态的颠覆;第三种观点则是基于对组织学习理论的传承与发扬;而第四种观点无疑是对前三种观点的整合与创新。正是基于理解的不同,人们在实际的运用中也采取了不尽相同的态度和行动。
总之,学习型公共组织是以知识为依托、以学习为途径,实施目标管理,组织成员依据自身的特点根据组织确定的共同愿景进行自我学习、自我发展和自我控制的组织模式。学习是其组织的永恒主题。
参考文献:
[1] 王定,王世雄. 西方国家新公共管理理论综述与实务分析[M]. 上海三联书店,2008.
[2] 李珊. 以学习求发展———“创 建学习型公共组织 ”座谈会综述[J]. 中国行政管理,2002(12).
[3] 刘霞. 公共组织学习理论[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一、应急管理中公民公共参与现状我国一直以来社会发展都处于较为稳定的状态,这使得应急管理中公民的公共责任意识与社会发展还不完全同步。而且公民公共责任意识的淡薄对社会应急管理造成了很大的困扰。公民虽对国际危机事件中像9.11等一些事件有所关注,...
公共冲突是指那些事关公共利益的冲突。事关公共利益,是指引起冲突的事项即为公共事项,或引发冲突的事项不是公共事项,但冲突的发展影响到了公共秩序、公共安全、公共福利等公共利益。①对公共冲突的管理是任何可以现实运行的社会体制都必须包括的功能。...
毛泽东的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人处理党与群众关系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与实践创举,不仅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理论,指引...
艾滋病是世界各国普遍高度关注的全球性重大公共卫生问题。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资料显示,全球范围内,新发生的HIV感染者50%年龄在24岁以下,可见,低龄化是世界各国HIV感染流行的一大趋势。而在该年龄下的风险人口又主要是校外青少年。校外青少年...
一、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面临的困境分析(一)卫生应急管理决策指挥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2003年SARS爆发以前,由于我国卫生保健服务和卫生医疗资源条块分割,缺乏统一和完善的应急指挥系统,政府各部门、卫生系统之间不能整合有效资源,难以形成从中央...
一、前言当前我国对区域公共管理的研究还不够深入,表现为概念不够明晰,理论不够完善等。区域公共管理既不是行政管理,也不能和区域行政简单的划等号。通常性的概念是为追逐共同利益,推动政治、经济、社会等多个领域问题的解决,使用调解、协商等方式理清...
结论正如本文开头所提到的那般,随着国内外形势的不断变化、随着所处环境压力的不断增加,在生活、工作等压力下,人们对于所处的环境也变得越来越敏感,一些极小的情绪波动或者刺激都会引发出一场危机,而机场每天容纳了这么多旅客,每天将面对各类可能引...
1引言1.1研究背景当前,中国正处于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的关键时期,但是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还远远没有发挥出来,文化消费需求作为较高的消费需求层次也还需培育和引导。随着经济的发展,居民的文化消费需求日益凸显,创造更好的文化消费条件①已...
4研究结论与政策启示4.1主要研究结论社会转型会引致农民价值观念的变化,农民价值观念的变化会引致利益表达的变化,同时农民利益表达的结果又会反过来影响价值观念的变化。遵循此关系逻辑,本文立足于促进农民利益表达与价值观念之间的双向良性互动,首次...
5村庄公共事务治理中优化农民理性选择以提升公共价值的路径研究发现,农民理性的构成要素是公共理性、个体理性、交易理性和关系理性,它们均对农民公共价值选择具有显着的促进作用,说明农民的政治理性、经济理性和社会理性同时对其价值选择产生了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