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公共管理服务理念对高校的影响
(一)大学生的服务意识有得到提升
大学生走出大学校园后在社会工作方面的实际效果会对直接对高校的声誉产生影响。高校要落实好对学生的服务工作,运用科学的现代教育理念,指导学生不断的完善自我,不断的进步,在学生毕业踏入社会之后,学生就能够运用自己的知识更好的为社会服务。高校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就是良好的服务意识。在现代市场经济背景下,每一个人都是消费者,同时也是服务者。
服务是现代市场经济发展下的一个普遍的现象,并不是一个包含情感因素的职业。服务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服务型社会有着重要意义。高校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树立社会服务理念,这样才能为社会进行服务。现代大学生也认识到了社会的形式,也在通过各种渠道不断完善自我,学生创办了种类繁多的社团,积极参加学校以及社会组织开展的各种类型的活动,例如社区服务活动、志愿者服务等,这些都呈现出大学生的服务意识在不断的提升。
(二)教育行政理念正在由权利向服务进行发展
新公共管理的一个重要要求就是树立服务理念,这也将政府和社会之间的关系进行新的定位,政府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官僚机构,政府工作的行政人员应该成为管理者,社会公众在向政府提供税收的同时也是政府需要服务的顾客。所以政府要将人民的利益作为重点,加强自己的服务意识。
顾客趋势的制度让服务者对他们的顾客有着一定的责任,高校的直接顾客就是学生,所以高校要构建将学生作为顾客的教育工作模式,尤其需要高校辅导员和老师加强自己的责任意识。高校在服务上也采用了很多措施,比如定期的问卷调查、老师经常和学生进行交流、认真倾听学生的意见、对高校的各项工作完成情况让学生进行评价等,这些都能体现出高校的在管理上正由权利理念向服务理念发展,这也是新公共管理的要求,只有将学生当成是顾客,才能去了解学生的需求并尽量满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主动。
(三)老师的管理方式由管制学生向服务学生转变
服务功能是高校教育的重要功能之一,伴随知识经济的发展这一功能将会越来越明显。作为教育者没有具备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在行为上不展现为人民服务的示范,将很难去影响和教导学生。站在新公共管理的角度而言,老师要多和学生交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实际需要,尽量去合理的满足。要以理服人,和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关系,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受到了应有的尊重。新公共管理服务理念让高校的老师在教育模式上出现了转变,由之前的管理学生转变为服务学生。
二、公共管理的服务理念在高校中的应用措施
(一)使用竞争机制,提升服务效率
之前传统的公共管理认为你如果不强迫一个人去工作,他就不会去努力工作,重要是采用控制的形式提升效率。而在新公共服务理念将尊重、承诺、公平等这些思想的重要程度已经超过了那种将效率作为唯一标准的观念。高校中不再是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注重公平、合理以及多元化的层次。新公共管理服务理念要求在高校提升服务效率的时候引进竞争理念。
在高校中采取竞争机制,对高校教育经费拨款制度进行改革,将高校经费的渠道来源面向社会,推进高校生活管理社会化的实现。比如市场、政府、学校结合之后出现的各种“官产学”、“产学研”的形式,基础设施的竞争性招标以及后勤外包化等鼓励私人投资公共服务行业。这样能够打破政府的垄断现象,提升高校管理服务的质量,还能够有效的环节政府出现的财政问题。
(二)对各项职能进行定位,加强服务理念
高校要想加强管理人员的服务和管理意识,就要对教育观念进行重新的定位。教育理念的转变体现在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由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管理者和被管理者转变成为教育的提供者和消费者、服务者和被服务者。高校教育是政府公共职能的一部分,政府要合理的提高高校的自主权,让高校教育更加丰富和灵活,让学生能够加强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的能力。在服务理念下,学校和老师都是教学的引导者,一起的教学活动都是为了学生,将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老师和学生在职能上有明确的定位,加强服务理念。
(三)采取科学的手段加强服务意识
新公共管理引入了一些现代企业的管理方法,比如绩效评估、目标管理、分工细化等,这对于降低教育成本、提升工作效率、加强服务意识有着重要作用。现代高校都是由不同的系部不同的学院组成的,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教育结构的分化也加强了高校管理的难度,让管理工作和教学工作分离,这样也加强了管理的有效性,并且管理的独立性也有利于适应新公共管理的要求,提升服务质量。
结束语
新公共管理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它其中包含的服务理念正在影响社会的各个层面。新公共管理服务理念对高校发展建设有着重要意义,渗透到高校管理的各个方面,高校要想顺利的开展教育事业是离不来服务理念的。
参考文献:
[1]侯秀芳,王栋.新公共管理的服务理念在高校中的应用[J].文教资料,2010,01:193-194.
[2]李雪.新公共服务视阈下我国高校内部行政管理的完善[D].东北大学,2010.
一、应急管理中公民公共参与现状我国一直以来社会发展都处于较为稳定的状态,这使得应急管理中公民的公共责任意识与社会发展还不完全同步。而且公民公共责任意识的淡薄对社会应急管理造成了很大的困扰。公民虽对国际危机事件中像9.11等一些事件有所关注,...
公共冲突是指那些事关公共利益的冲突。事关公共利益,是指引起冲突的事项即为公共事项,或引发冲突的事项不是公共事项,但冲突的发展影响到了公共秩序、公共安全、公共福利等公共利益。①对公共冲突的管理是任何可以现实运行的社会体制都必须包括的功能。...
毛泽东的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人处理党与群众关系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与实践创举,不仅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理论,指引...
艾滋病是世界各国普遍高度关注的全球性重大公共卫生问题。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资料显示,全球范围内,新发生的HIV感染者50%年龄在24岁以下,可见,低龄化是世界各国HIV感染流行的一大趋势。而在该年龄下的风险人口又主要是校外青少年。校外青少年...
一、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面临的困境分析(一)卫生应急管理决策指挥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2003年SARS爆发以前,由于我国卫生保健服务和卫生医疗资源条块分割,缺乏统一和完善的应急指挥系统,政府各部门、卫生系统之间不能整合有效资源,难以形成从中央...
一、前言当前我国对区域公共管理的研究还不够深入,表现为概念不够明晰,理论不够完善等。区域公共管理既不是行政管理,也不能和区域行政简单的划等号。通常性的概念是为追逐共同利益,推动政治、经济、社会等多个领域问题的解决,使用调解、协商等方式理清...
结论正如本文开头所提到的那般,随着国内外形势的不断变化、随着所处环境压力的不断增加,在生活、工作等压力下,人们对于所处的环境也变得越来越敏感,一些极小的情绪波动或者刺激都会引发出一场危机,而机场每天容纳了这么多旅客,每天将面对各类可能引...
1引言1.1研究背景当前,中国正处于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的关键时期,但是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还远远没有发挥出来,文化消费需求作为较高的消费需求层次也还需培育和引导。随着经济的发展,居民的文化消费需求日益凸显,创造更好的文化消费条件①已...
4研究结论与政策启示4.1主要研究结论社会转型会引致农民价值观念的变化,农民价值观念的变化会引致利益表达的变化,同时农民利益表达的结果又会反过来影响价值观念的变化。遵循此关系逻辑,本文立足于促进农民利益表达与价值观念之间的双向良性互动,首次...
5村庄公共事务治理中优化农民理性选择以提升公共价值的路径研究发现,农民理性的构成要素是公共理性、个体理性、交易理性和关系理性,它们均对农民公共价值选择具有显着的促进作用,说明农民的政治理性、经济理性和社会理性同时对其价值选择产生了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