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难危机教育是指为应对自然及人为灾难所造成的损害和影响,通过有效的方式所进行的促进个体灾难应对能力的教育。为减少或防备灾难对人类身体、心理以及物质财富的损耗,应该通过相应的教育让人们掌握灾难发生的原因、预防措施、应对策略等知识。近年来频繁的灾害令人深深地感到,国民教育理应包括灾难危机教育。
在灾难危机教育方面,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十分明显,新加坡的国民接受灾难危机教育的比例是 1:8;澳大利亚是 1:20,美国为 1:25,而 2004 年在北京所做调查显示该比例仅能达到 1:150。
一、灾难危机教育的意义
1. 灾难危机教育是生存教育的重要内容
20 世纪 70 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其报告 《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中,大声疾呼“生存教育”的重要性。灾难危机教育是一门与“逃生”“、生存”有关的学问,更是一门帮助人们认识生命的学问,可与生存教育相提并论,灾难危机教育是增强个体生存能力的教育。
2. 灾难危机教育有助于培养危机意识
人类的忧患意识是人类社会能够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
经常性的灾难危机教育在增进人们应对灾难的知识和能力的同时,也在不断地提醒人们要具备忧患意识。只有具备忧患意识,才能形成动机去学习相应的知识与技能。
3. 灾难危机教育有助于提升道德情怀
在灾难发生时,身处其中的人们的道德品质的高低往往会成为避难、救灾以及灾后重建的重要影响因素。通过灾难教育,有助于全社会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怀,包括纪律性、责任感、同情心、助人为乐等。应对灾难往往要靠整个社会的力量。在灾难面前,社会的凝聚力、社会的道德水平就显得非常重要,只有整个社会团结一致,树立起共同的价值观,共同去克服困难,才能使有限的社会资源发挥出无限的效力,最大限度地进行人类自身的救赎。
二、我国灾难危机教育存在的问题
1. 灾难危机意识薄弱
2005 年北京进行的“大学生公共危机意识”调查发现,高校大学生对“犯罪危机”的警惕性最高,但在地震、疫情等灾害上,危机意识十分薄弱。许多学生甚至认为这些不会发生在自己头上。
有关机构对上海、北京、广州和重庆等 30 多个省、市、自治区和直辖市的 5046 位城市居民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城市居民的危机防范意识普遍较弱。调查对象普遍缺乏危机的预防意识,不懂得未雨绸缪。
2. 灾难危机应对能力不足
在心理救助和紧急状态下体验性训练这一环节上,我国民众应对能力薄弱,与发达国家相比有着非常大的差距。灾难危机意识的集体欠缺,容易使国民在应对突发的灾难危机事件时有失方寸。
2003 年 11 月 24 日莫斯科时间凌晨,莫斯科人民友谊大学的一栋学生宿舍发生火灾,造成 28 名外国留学生死亡,约78 人受伤,其中遇难中国学生多达 11 人。从现场情况看,俄罗斯学生自我保护意识较强,大家手里都拿着湿毛巾遮着鼻子,而中国学生大多未采取自我保护措施,有些学生还提着大手提箱。通过这次事件证明了加强我国民众消防知识和安全意识的重要性。
3. 灾难危机教育欠缺
我国民众缺乏危机意识与超前防范意识,对可能发生的各种灾害缺乏基本了解和自我保护能力,心理承受能力较差。主要原因是我国对公众的灾难危机教育和体验性训练等方面还十分欠缺。
“5·12”汶川地震暴露出,在许多学校,灾难危机教育还是盲点,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很多事实表明,我国国民的灾害危机意识确实非常淡薄,由此而造成的严重后果提醒我们:我国国民灾害危机意识教育必须加强,必须当作一件治国安民的大事来抓。因此,借鉴与学习国外的先进做法,加强民众的防灾减灾教育,对提高民众防灾的意识与能力、防患于未然、减少灾难造成的各种损失,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三、我国灾难危机教育的实施途径
在灾难面前,既然没有办法完全控制风险,就必须做好防范和抵御。借鉴国外经验完善我国的危机教育体系,成为刻不容缓的时代课题。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应该考虑从多角度、多层面实施我国国民的灾难危机教育工作。
1. 制定国民灾难危机意识教育纲要
作为一种教育,必须要有相应的纲要起到指导、规范作用。目前我国虽然有一些类似的纲要,但总览这些纲要,存在的问题是:行业性强而内容单一,针对性强但系统化不够,防范性强但应对性较差。因此,应该像制定《公民道德教育纲要》一样,制定一部全国性的灾害危机意识教育纲要,以便对全民进行必要的教育,提高其灾害危机意识。
2. 灾难危机意识教育要从学校抓起
一方面,灾害危机意识教育要从中小学学生抓起。教育内容的不完整、对教育意义重视不够,造成了中小学生灾害危机意识的严重缺失。鉴于此,有必要将灾害危机意识教育真正纳入中小学教育,纳入素质教育,列入学生知识的必考范围。这是国民灾害危机意识教育的基础。
另一方面,灾害危机意识教育要在大学生中进一步加强。大学生们如果没有一定的灾害危机意识,其后果是不言而喻的。故此,我国高校有必要将灾害危机意识教育作为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设置,有关部门也应将该项课程作为考评大学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内容。
3. 灾难危机意识教育更要在农村居民中进行
与城市比较而言,农村居民的灾害危机意识更为淡薄,由此造成的损失也非常严重,这与我国农村居民的灾害危机意识教育缺失有直接关系。我国大部分人口都是农村居民,如果不加强对农村居民的灾害危机意识教育,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是不可能的。所以应将对农村居民的灾害危机意识教育作为农村各级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来抓,将灾害危机意识教育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新型农民的一件大事来做。
4. 灾难危机意识教育必须在各级干部中进行
“5·12”汶川地震还暴露出了一个值得高度重视的问题:一些干部的灾害危机意识也非常淡薄。最典型的表现是:应急预案束之高阁、地震之初束手无策、组织施救之初也毫无章法等。这固然与地震突袭猝不及防有关,但也与灾害危机意识欠缺有关。灾难袭来之际,干部就是群众的主心骨,干部起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有必要在各级干部中切实加强灾害危机意识教育,把灾害危机意识教育作为干部培训的一门课程、灾害危机意识作为干部考核的一个内容、应对灾害危机的能力作为干部提拔的一种能力标准抓紧落到实处。
5. 灾难危机意识教育必须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
国外经验证明,新闻媒体在提高公众灾害危机意识方面起着非常重要、不可取代的作用。要以电视、广播、报纸等宣传媒体作为灾难教育的主阵地,所以新闻媒体要将帮助和引导国民增强灾害危机意识作为一个重要的内容。
对一个国家而言,理性的民众公共安全意识和灾难危机意识是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整个社会危机管理的基础。因此,要求全民具有较强的灾难危机意识是公众安全的基本要求。要将防灾意识、防灾手段、应对模式普及每个公民,这是社会整体安全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纳入社会运行的常态,提高我国国民整体的灾难危机教育水平。
参考文献:
[1]项光荣.美国危机教育的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J].文教资料,2006(1):183-184.
[2]游志斌.美国“防灾型社区”的创建机制及启示[J].理论前沿,2006(4):34-35.
[3]朱敏,乔志宏,车宏生,等.对北京高校大学生公共危机意识的调查与思考[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5(6):21-23.
[4]岑颖,凌文铨,方俐洛.中国城市居民危机意识网络调查报告[J].中国公共安全(综合版),2006(6):35-37.
[5]孙贺.对国人灾难危机意识的探讨[J].文艺理论,2010(1):61-62.
第三章国内外城市危机管理借鉴第一节国外城市危机管理。一整套完善城市危机管理体系可以有效处置现代化的城市危机事件,在发达国家的现代城市文明发展历程中,发达国家城市危机管理体制经历了一个发展历程,进行时间已有一百余年,在这一过程中,发达国...
公共冲突是指那些事关公共利益的冲突。事关公共利益,是指引起冲突的事项即为公共事项,或引发冲突的事项不是公共事项,但冲突的发展影响到了公共秩序、公共安全、公共福利等公共利益。①对公共冲突的管理是任何可以现实运行的社会体制都必须包括的功能。...
2相关概念及我国农村社区发展历程2.1相关概念2.1.1传统农村社区不同学者对农村社区的含义有不同的理解,有的强调农村社区有一个共同的中心点;有的强调农村社区具有特定的社会组织和制度等,但总体概括来说,农村社区必须包含人口、设施、组织、文化等...
数字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的不断进步,让新时期的传播环境发生了巨大改变。根据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相关数据,截至2014年6月,中国网民数量已达到6.32亿,其中,手机网民的规模达到5.27亿,20~29岁网民的比例占中国网民总数的30.7%,学...
一、前言当前我国对区域公共管理的研究还不够深入,表现为概念不够明晰,理论不够完善等。区域公共管理既不是行政管理,也不能和区域行政简单的划等号。通常性的概念是为追逐共同利益,推动政治、经济、社会等多个领域问题的解决,使用调解、协商等方式理清...
结论正如本文开头所提到的那般,随着国内外形势的不断变化、随着所处环境压力的不断增加,在生活、工作等压力下,人们对于所处的环境也变得越来越敏感,一些极小的情绪波动或者刺激都会引发出一场危机,而机场每天容纳了这么多旅客,每天将面对各类可能引...
1我国雾霾天气的现状1.1雾霾的成因雾霾是雾和霾的混合物,雾是指自然天气的现象,空气中的水汽氤氲,以灰尘作为凝结核,总体无毒无害;霾的核心物质是悬浮在空气中的烟、灰尘等物质,空气相对湿度低于80%,颜色呈现发黄。气温越低,空气中所能容纳的水...
题目:我国社保基金的现状及监管机制研究目录摘要(详见正文)一、我国社保基金的现状与问题(一)地方政府违规现象频繁(二)发放社保基金时出现的问题(三)社保基金预算编制及财政监督出现的问题(四)劳动者社会保险权的救济渠道不畅二、我国社保基金...
结语人们常常对公共危机管理中的恐慌问题不以为意,它对个体、社会产生隐性影响常常被人们所忽视。其实,恐慌对人的心理刺激极大,过度恐慌是造成造成个体认知偏差、反应能力下降的重要原因,它也是群体聚集、社会骚乱的重要诱发因素。可以说,心理恐慌造...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是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广大农民过上美好生活的迫切愿望。我国已把城镇化作为实现现代化的重大战略,并制定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城镇化的建设正在加快推进。城镇化的实质简单地说就是农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