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X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状况探究
【第一章】新农村社区建设困境分析引言
【第二章】相关概念及我国农村社区发展历程
【第三章】X县新型农村社区发展现状
【第四章】X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存在的问题
【第五章】解决欠发达地区新农村社区建设问题的策略
【结论/参考文献】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的优化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2 相关概念及我国农村社区发展历程
2.1 相关概念
2.1.1 传统农村社区
不同学者对农村社区的含义有不同的理解,有的强调农村社区有一个共同的中心点;有的强调农村社区具有特定的社会组织和制度等,但总体概括来说,农村社区必须包含人口、设施、组织、文化等基本要素及揭示农村社区的特定地域、结构和基本功能。据此,本文认为农村社区是相较于传统行政村和现代城市社区而言的,是由行政村经历长期演变形成的,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在农村所居住的农民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2.1.2 新型农村社区
学者蔡硕聪认为,新型农村社区是较传统农村社区和现代城市社区而言的,在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乡差距日益加大的背景下提出的农村社区发展的新形式。
新型农村社区应该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产业和人口结构多元化,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完善,以社区共同利益(非家族利益)为纽带形成的社会共同体和空间聚落。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农村发展的"第二次革命",是"既小离土也小离乡"的新型城镇化模式。
这不仅阐述了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的背景,也完整地概括出了新型农村社区的基本内涵和建设的意义。
而本文所指的新型农村社区是,打破原有的村庄界限,按照统一要求,经过统一规划,在一定的期限内,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行政村或自然村进行整合,统一建设新的住房、公共基础设施和服务配套设施,整合土地资源,统一规划和调整产业布局,形成新的居住模式和产业格局。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不是简单的村庄翻新、人口聚居,而是通过新社区建设,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改善农民的生活环境,改变农民的生活生产方式,整合土地资源,优化产业结构,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推进农业现代化、新型工业化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促进农民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加快缩小城乡差距,让社区农民享受到与城市居民一样的公共服务和待遇,过上像城市居民同样的生活。
2.1.3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内容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主要以促进农村社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以改善社区农民的生活环境和生产条件、提高农民待遇、增加农民收入,使他们享受到与城市相同的公共基础设施及相关配套服务为目的,对新型农村社区进行经济、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建设,实现城乡在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产业发展等方面的平等,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社会公平公正,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和地区间发展的差距,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使城市与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可持续发展。
2.1.3.1 经济建设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目的是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推进农业产业化、协调它与其它产业的共同发展,培育具有当地特色、优势的经济产业,增加社区农民的收入,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是着力发展农村社区经济的最终目标。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广大农村,用于发展公共事业的资金匮乏,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将不同生产要素集中到一起,建立完善的公共基础设施和相关公共服务配套设施,使社区农民能够享有与城市居民同等的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等资源。新型农村社区鼓励、组织村民成立经济合作组织,通过吸引企业、组织、个人等社会资金,加速资本的聚集。同时,加快土地流转,推动农业产业化,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2.1.3.2 组织建设
组织建设是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加强社区的党组织及自治组织建设,支持、促进各类合作社和村民自发组织的社会团体的发展,不仅有利于调动农民积极参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带动社区经济的发展,还有利于促使社区农民主动参与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保障了决策、管理、监督等农民民主政治权利的行使,完善了社区的自治机制,提高了基层组织管理水平。
2.1.3.3 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建设好必需的生产生活基础设施,以供水、供电、供暖、修路为主要内容,以解决农村环境的脏、乱、差为出发点,进一步完善农村道路、供水、供电、供暖、信息、广播电视等设施,建立行政便民服务窗口、文化室、阅览室、健身场地等基础设施和幼儿园、小学、福利院、养老院等保障性设施,做到布局优化、道路硬化、村内绿化、卫生净化,从而提高农民的生活环境。
2.1.3.4 文化教育建设
受农村经济结构、人口生活环境、生产方式、职业结构等情况的影响,农村普遍具有文化教育、科技发展水平较低,信息较为闭塞等特点,农民迷信保守、乡土认同、重农轻商、重生产轻经营等传统文化观念较强。新型农村社区文化建设是在改善农民生活环境,提高农民待遇的基础上,在共同生活中,形成具有群众性、区域性等特点的文化,通过建设文化教育场所、举办各类文化教育活动等方式丰富社区生活,并组织社区农民积极参与到文化活动中,建设积极、健康、向上的社区文化,使他们能够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同等的文化教育服务。新型农村社区文化建设不仅可以有效整合在乡村合并过程中,产生的文化碰撞与冲突,还可以提高社区农民的思想文化水平、自身能力素质,促进社区成员相互了解,增强他们的归属感,提高他们的凝聚力。
2.1.3.5 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可见社会保障是我国广大群众最为关心的民生问题,也是关系人民群众生活的基础。我国城乡发展不均衡,社会保障虽在广大农村已经普及,但现阶段多数农村仍以土地、集体、家庭等传统保障方式为主。新型农村社区的社会保障建设是将增强公平性放在首位,以缩小城乡、地区差距,提高社区社会保障水平为出发点,积极推进以养老、医疗、就业等社会保障项目为一体的新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使社区农民不出社区就可以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同等的社会保障服务,实现农村居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促进社会公平。
2.1.4 欠发达地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与较发达地区的差异
在开展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欠发达地区在借鉴较发达地区成功经验的同时,还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进行规划与布局。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方面,欠发达地区与较发达地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差异:
第一,经济水平。较发达地区生产力水平较高,产业经济基础发达,当地居民主要以从事二三产业为主,交通便利,生产生活服务设施齐全。而欠发达地区的生产力水平相对薄弱,产业经济不太发达,农民主要以从事农业生产为主,生产生活等服务设施相对落后。
第二,财政实力。较发达地区政府财政实力雄厚,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投入力度大,土地补偿标准高,政府与当地居民矛盾少,社区建设工作开展较为顺利。
而欠发达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为落后,资金不足,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投入力度小,且当地农民收入较低,土地补偿标准也低,使得在建设过程中产生矛盾较多,影响了社区建设工作的正常开展。
第三,产业结构。较发达地区主要以工业、旅游业、服务业等二三产业为支撑,当地居民就业率高,收入水平较高。而大多数欠发达地区主要以农业为支撑,二三产业发展滞缓,当地居民以农业生产为主,收入水平较低。
2.2 我国农村社区发展历程
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社会制度的变革,我国农村社区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发展与变革。
2.2.1 封建社会时期农村社区的发展
早期的农村社区形成于原始社会的氏族制度时期,人们主要基于血缘关系基础之上以村落群居的方式生存。奴隶制时期,由于奴隶主有大量耕地,需要雇佣很多奴隶为其耕种作业,因此社区规模开始逐步扩大。封建社会时期,生产力处于停滞状态,具有封闭性和同治性的农村自给自足的经济模式,使得农村社区的发展日益减慢。我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后,农村社区受到了严重的剥削和掠夺,发展处于停滞状态。
2.2.2 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社区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封建土地所有制随之消灭,社会主义公有制取代了封建所有制,社会主义制度取代了封建主义制度,小农经济逐渐趋向现代化、商品化的农村经济,农村集体经济快速发展,农村社区的组织状况得到改观,农村社区的经济发展获得了长足的进展、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极大地改善了农村社区的面貌,农民对社区生活的满意度不断提高。与此同时,农民的思想观念也逐渐有了改变,传统观念渐渐淡化,逐步接受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商品化、法制化观念。
2.2.3 新世纪农村社区的发展
进入新世纪,社区建设主要依靠政府来推动发展。2003 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推进"农村社区服务"和"农村社区保障".2006 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要"积极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健全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机制,把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同年,民政部又针对农村社区建设做出了重要部署,要求在部分地区开展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2007 年印发了《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县(市、区)工作实施方案》,首批确立了 304 个县市区开始全面开展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各地也根据中央指示,确定了不同层次的实验单位。经过多年来各地对农村社区建设工作的积极探索,己在基础设施建设、保障体系建设、政治民主建设、民俗文化保护等方面取得了显着成效。
但是由于我国农村社区建设处于初级阶段,还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如建设经费不足、管理体制不完善、农民对社区建设的认知力度不够等,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区的正常发展。因此,我们应不断地总结在农村社区建设中的经验和教训,不断丰富和完善农村社区建设理论基础和实践操作。
公共冲突是指那些事关公共利益的冲突。事关公共利益,是指引起冲突的事项即为公共事项,或引发冲突的事项不是公共事项,但冲突的发展影响到了公共秩序、公共安全、公共福利等公共利益。①对公共冲突的管理是任何可以现实运行的社会体制都必须包括的功能。...
一、前言当前我国对区域公共管理的研究还不够深入,表现为概念不够明晰,理论不够完善等。区域公共管理既不是行政管理,也不能和区域行政简单的划等号。通常性的概念是为追逐共同利益,推动政治、经济、社会等多个领域问题的解决,使用调解、协商等方式理清...
结论正如本文开头所提到的那般,随着国内外形势的不断变化、随着所处环境压力的不断增加,在生活、工作等压力下,人们对于所处的环境也变得越来越敏感,一些极小的情绪波动或者刺激都会引发出一场危机,而机场每天容纳了这么多旅客,每天将面对各类可能引...
第2章相关概念及理论任何事物的改革和发展都离不开相关理论的支撑和指导,政府机关后勤改革也不例外。有了丰富的理论研究,政府机关后勤改革才能多方借鉴,运用适合自身实际的理论作为改革的基础,指导后勤改革顺利进行。2.1政府机关后勤工作的性质、...
1我国雾霾天气的现状1.1雾霾的成因雾霾是雾和霾的混合物,雾是指自然天气的现象,空气中的水汽氤氲,以灰尘作为凝结核,总体无毒无害;霾的核心物质是悬浮在空气中的烟、灰尘等物质,空气相对湿度低于80%,颜色呈现发黄。气温越低,空气中所能容纳的水...
第五章韶关市开征个人住房房产税相关影响分析5.1对韶关市居民税负影响税收负担一般用房产税额与城镇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的比值来表示。根据相关资料显于,在美国,财产税约占个人收入的比率为3.6%.在英国,1999年财产税占家庭收入的比例是3.9%.瑞典法...
题目:我国社保基金的现状及监管机制研究目录摘要(详见正文)一、我国社保基金的现状与问题(一)地方政府违规现象频繁(二)发放社保基金时出现的问题(三)社保基金预算编制及财政监督出现的问题(四)劳动者社会保险权的救济渠道不畅二、我国社保基金...
第2章相关基础理论及内部控制的概念2.1相关理论及借鉴内部控制理论的研究,是以相关基础理论为依据的。这些理论主要包括控制论、信息论和系统论等。2.1.1控制论美国的数学家诺伯特维纳(Norbertwiener)将各种系统所共有的特征为研究内容,不论是动物、...
结语人们常常对公共危机管理中的恐慌问题不以为意,它对个体、社会产生隐性影响常常被人们所忽视。其实,恐慌对人的心理刺激极大,过度恐慌是造成造成个体认知偏差、反应能力下降的重要原因,它也是群体聚集、社会骚乱的重要诱发因素。可以说,心理恐慌造...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是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广大农民过上美好生活的迫切愿望。我国已把城镇化作为实现现代化的重大战略,并制定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城镇化的建设正在加快推进。城镇化的实质简单地说就是农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