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重病学生医疗救助中社会工作介入研究(4)
来源: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李新艳;卜长莉
发布于:2017-06-17 共8237字
第四,网观层次社会支持。近年,国务院为了改革与发展传统行业,让传统行业搭上快车道、顺风车,国务院提出了互联网+的概念,而目前在医疗救助过程中,越来越多的救助案例,都是通过互联网渠道解决自身资金问题。这个过程只需要提供真实病人的案例、诊断证书等基本资料,就会有很多爱心人士伸出援助之手,帮助陷入困境的贫困学生。社会工作的参与可以协助医疗救助者准备网络上救助相关的信息采集与所需资料,并协调平台运营商为大学生求助者做好社会支持工作。
对于以上四个层次的社会支持网我们可以逐步实现,首先将每一个层次的平面支持网络建立,由于该项工作涉及个人、组织以及政府等多个部门,多种资源,所以社会工作者在进行这项工作时需要很多时间和精力。而后可以试图在三个层次之间形成有效链接,构建成一个立体的针对在校大学乃至整个学生群体的医疗救助的社会支持网。
(二)大学生医疗救助体系的防护网构建。
1.社会工作参与大学生医疗救助体系,应该在大学生中做好关于医保的宣传工作,与学校沟通,开展一些讲座等,让学生有意识地规避风险,提升自我保障的理念。学校方面应该定期组织学生进行体检、大病筛查等活动,做好预防工作,做到对于在校学生患病情况能够及时发现,及时治疗,切实为学生的健康问题保驾护航。
2.倡导设立大病医疗救助基金。对于贫困的大学生,学校应给予医保费用减免的帮助,不能因为学生有困难没有进行医保,校方就不管不问,使得贫困的学生在面临重大疾病时,无力应对。同时社会工作者还应倡导学校和学生建立一个大病救助基金,比如南京大学设立的“重症医疗救助基金”,基金的来源可以是学校、社会组织的资助,也可以是学生自愿的捐助,假如每个学生捐出五元钱,这笔基金都将是一个不小的数目,在关键时刻就能为有需要的大学生提供帮助,为大学生建立多层次的医疗保障网。[1]
除此之外,笔者认为社会工作参与过程中,同时也需要关注大学生医疗救助对象及其家庭,为其提供心理方面的支持与帮助。通过自身优势的挖掘,提高大学生医疗救助对象自身的潜能。国家应该不断完善大学生的医疗救助体系,加强对大学生医疗保障制度的宣传力度,提高大学生医疗保障水平,健全大学生医疗保障监督管理机制,加快医疗保障制度统一,加快医疗保障制度的法制进程。
参考文献:
[1] 金祥波。中国贫困大学生的现状及其社会救济措施[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3(4):8-9.
[2] 冯鹏程。管理式医疗在我国的实践、困境和发展对策[J].上海保险,2007(7):19.
[3] 张良玉。我国大学生医疗保险现状分析及改革研究[D].广州:暨南大学,2009.
[4] Dennis Saleebey.优势视角:社会工作实践的新模式[M].李亚文,杜立婕,译。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5] 伯纳德·巴伯,陈曦。科学社会学的兴起与成熟[J].自然辩证法通讯,1988(01)。
[6] Brugha T S. Social support and psychiatric disorder:overview of evidence.In T.S.Brugha(Ed.)。[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5:1-38.
[7] 林万亿。当代社会工作:理论与方法[M].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2006:198.
[8] 张文宏。社会资本:理论争辩与经验研究[J].社会学研究,2003(04)。
[9] 戚畅。发达国家医疗保险制度的经验借鉴[J].中国卫生经济,2004(260)。
[10] 费孝通。乡土中国[M].观察丛书,1947:19-24.
[11] 安华,苏彪“.全民医保”背景下大学生医疗保险政策选择[J].上海保险,2009(3)。
原文出处:李新艳,卜长莉. 社会工作参与大学生重病医疗救助问题探讨——以长春市某高校大学生患者为例[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1):63-68.
相关内容推荐
-
医疗救助制度的发展概况及问题
四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的发展概况及问题(一)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的政策发展历程从2002年国务院首次提出建立农村医疗救助制度以来,我国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的政策发展历程经历了建立阶段、完善阶段和制度化阶段:第一,建立阶段:全国范围内城乡医疗救助制...
-
弱势群体医疗救助体系构建研究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1]王齐彦.中国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25-226.[2]郑杭生等,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发展研究报告--2002--弱势群体与社会支持[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6-7.[3]费孝通。乡土中国[M].北...
-
社会救助中引入专业社会工作的有效方式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加速期,社会问题呈现出复杂化、多样化的特征。受其影响,社会救助也遇到了巨大挑战,在价值取向、政策规范、救助方式、管理手段等方面面临重重困境,给社会的发展与稳定带来一定的压力。对于中国当前的社会救助实践而言,社会贫弱...
-
病残弃婴的民间救助模式与社会工作介入可能
被遗弃的病残儿童是世上最弱势的群体之一。他(她)们患有先天性残障或重病,被父母抛弃,缺乏安全的环境,生命极其脆弱。由于生活方式和环境改变、社会压力增大等因素,我国先天性病残婴儿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据媒体报道,全国出生人口缺陷率平均高达4,...
-
城乡地区弱势群体医疗救助制度完善的必要性
三健全城乡弱势群体医疗救助制度的必要性(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托底性制度保障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并在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实现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的新要求。全面提高人...
-
贫困弱势群体医疗救助制度建设探究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和社会转型,导致社会贫富差距加大,社会分层明显,从而在我国城乡地区出现了一大批贫困弱势群体。同其他人群相比,他们的基本生活能力、资源获取能力、竞争能力和心理承受力均处于劣势地位。虽然城市弱势群体和农村弱势群...
-
城镇医疗救助给付水平地区差异与影响因素
2005年,民政部、卫生部、劳动保障部、财政部联合出台《关于建立城市医疗救助制度试点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5]10号),在全国范围内启动城镇医疗救助制度试点工作。各级政府通过公共财政预算和社会捐助等多种渠道筹集救助基金,向以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居...
-
健全城乡弱势群体医疗救助制度的建议
六健全城乡弱势群体医疗救助制度的建议(一)健全城乡弱势群体医疗救助制度的总体理念1.依法治国理念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健全医疗救助制度,首先应树立法治理念。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
-
-
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救助的原则和策略选择
《社会救助暂行办法》①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发挥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和社会工作者的作用,为社会救助对象提供社会融入、能力提升、心理疏导等专业服务。这一规定预示着社会救助不再是单纯的物质救助,而要包括更多的社会服务内容。在西方发达国家,...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