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硕士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同等学力硕士论文 > 法学硕士论文 >

群体性信访事件的预防处理探讨结论与参考文献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5-03-21 共2273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结语

  近年来,本是正常的人民来信上访似乎变得不同寻常,上访人数不断增加,感觉就像滚火球一样,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为人民群众来访设定的专门机构也随着来访人数的不断增加而变得异常“热闹”,可以说其职能作用已经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但是,由于上访人员犯了认知上的错误,即为引起足够重视,来访人民成群结伴,频繁上访,而且坚决要见单位主要领导,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导致单位主要领导变成接待员,频繁的接待不仅扰乱领导工作,耗散大部分工作精力,并且打乱了单位正常的工作秩序。人民群众错误认为只要有矛盾纠纷就上访找领导,这已经成为一种不良现象,并且具有恶性循环之势。贺卫方曾经讲过一句话,大意是“人们如果相信司法,相信公正的法院,那么就不需要借助其他权力维权,有纠纷就到法院解决,那么社会就会走上一个良好的发展道路。”通过本文的研究,笔者发现,群体性上访的预防和解决,必须依靠法治。

  在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基础上,规制政府行为,规避社会矛盾,调整信访制度中不合理的条款,疏通公民表达权利的渠道,群体性上访必然会减少。

  本文认为,法治的根基在于尚法的信念与遵守法律的习惯。系统、深入、理性地了解群体性上访,以公正客观的态度面对问题、解决问题,树立法律的公正权威,培养公民的法律意识,这才是解决群体性上访问题的根本。基于行政法思路,本文通过系统的研究得出以下结论。群体性上访事件预防及处理中存在的行政法律问题包括:其一,群体性上访事件预防及处理中行政主体存在的问题。信访机构设置过于复杂;信访机构权力配置存在缺陷;行政主体内部民主意识不够。其二,群体性上访事件预防及处理中行政行为存在的问题。政府信息公开不够;公众参与公共性决策程度较低;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滥用;部分行政行为现场处置措施不当。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分析了原因:其一,相关法律的不健全。法律救济方面的法律不健全;缺乏一部统一的信访法;其他法律存在的问题。其二,行政主体的执法不当。部分基层执法人员纪律松散;部分执法主体法律素养不高。其三,行政相对人的错误认识。公民对救济途径的错误认识;公民的法律素质较低;受部分上访者的不良影响。针对群体性上访事件的预防及处理,笔者提出了具体的完善措施:其一,完善相关法律。制定行政程序法;出台新的信访法;制定信息公开法;修改行政诉讼法。其二,完善社会治理模式。改变社会治理观念;完善信访工作制度。其三,其他相关措施。强化信息公开;完善听证程序;健全律师代理制度;健全有效遏制非正常上访的制度;确保内外信息对称,做好事后评估总结。

  鉴于笔者学识所限,文章还存在很多问题。希望以后的研究者能对群体性上访事件从行政法学角度进行深入地探讨,以推动群体性上访事件预防和处置机制的完善。


  参考文献:
  
  一、着作类:
  
  [1]胡平仁.法理学基础问题研究[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1.
  [2]中国行政管理学会课题组.中国群体性突发事件成因及对策[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9.
  [3]李宏勃.法制现代化进程中的人民信访[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4]张丽霞.民事涉诉信访制度研究一一政治学与法学交叉的视角[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0.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1.
  [6]中国行政管理学会信访分会编着.信访学概论[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5.
  [7]朱应平.行政信访若干问题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8]陈光金.2012-2013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2012.
  [9][美]尼考劳斯.扎哈里亚迪斯.比较政治学:理论与方法[M].欧阳景根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二、期刊论文类:
  
  [1]林汉堂.聚众活动及其相关名字之概念探讨[J].警学丛刊,1997.
  [2]董哓宇.中国行政组织体制的理性化重塑一一兼论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的目标定位U]-北京行政学院学报,1999.
  [3]常伟.上访行为的经济分析[J].决策咨询,2001.
  [4]应星.草根动员与农民群体利益的表达机制一一四个个案的比较研究[J].社会科学,2007.
  [5]康泰.依法行政30年[J].求是.2009.
  [6]李默海.治理农村群体性事件与规范基层政府行为[J].理论导刊,2010.
  [7]梁发明.关于处理非正常上访问题的思考[J].安徽教育,2008.
  [8]王建伟,张炜.社会转型期宁夏群体性非正常上访事件调查与思考[J].西北第一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
  [9]李桂芝.当前群众集体上访的原因与对策[J].行政与法,2003.
  [10]黄涧秋.论信访的行政救济功能及其与行政复议的关系[J].理论导刊,2009.
  [11]戴芳.从行政救济的视角看信访救济制度的路径选择[J].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2009.
  [12]刘昆,侯亚莎.提高基层公安机关处置群体性事件能力研究[J].吉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
  [13]秦维强.群体性上访事件的成因及化解方式[J].领导科学,2009.
  [14]姚尧.群体性上访事件中上访主体非理性行为的社会学思考[J].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
  [15]湛中乐.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修改[J].苏州大学学报,2012.
  [16]黄永忠.关于《行政复议法》若干问题的思考[J].行政法学研究,2005.
  [17]李常军.基于危机管理认识的群体性上访问题研究[D].青岛:青岛大学硕士论文,2010.
  [18]曲静.行政信访制度初探[D].太原:山西大学硕士论文,2006.
  [19]律师,做社会稳定的促进者[C].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关于律师办理群体性案件指导意见.人民日报,2010.
  
  三、其他文献: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丘健等.宪政体制下我国信访制度的重构[EB/OL].中国选举与治理网,2005年4月.
  [3]印发非正常上访处置须案的通知[N].广州政报,2002年12月23曰.
  [4]汨罗市信访局.汨罗市信访2012年工作报告[Z].汨罗:汨罗市人民政府,2012.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法学硕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