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感的教育对策
通过对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现状的原因分析,我们了解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效果不佳、高校缺乏对相关技能的培养、以及教育手段的单一,缺乏针对性都使得目前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和践行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因此,本部分就在前一部分的基础上,根据目前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有针对性的就高校本身提出一系列教育对策,力求通过各种措施的有效利用,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
在这里,我认为首先有必要对认同感这个名词进行解释。我们所说的认同,包含两层含义,既要认识,又要实践。认同的过程其实就是我们思想政治教育中所说的内化过程,也就是个体通过实践,不断的感知对象,认识对象,从而逐渐将其内化为自己的内在观念,并外化为行为的过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被大学生接受并认同,才能内化为大学生的行动指南,才能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反之,如果缺少认同,则会失去其存在的价值。因此,我们强调要加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就是强调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被大学生所接受,并内化为他们自身的价值观,让大学生清醒认识自己的使命、自觉承担相应的义务,勇敢肩负应尽的责任。
(一)优化高校治理模式一领导、教师、辅导员齐发力
要想促使大学生更加深入的领会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好的方法就是让他们在自身所处的校园中真真切切的感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无处不在。我们常说,大学校园就如同一个缩小版的社会,那么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在这个小环境中,就是高校在培养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时应当考虑的首要问题。传统的高校治理通常是高校领导层作为决策者,对高校的人事进行管理,也就是一种单纯的“命令--服从”治理模式。在这样的治理模式之下,学生与领导层缺少交流和互动,学生对学校事务也缺乏参与,忽略了大学生的参与权和知情权,学生的诉求无法及时的得到表达和满足,其弊端不言而喻。因此,我认为可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作为契机,促进髙校治理模式的优化和嬗变,从传统的治理模式转变为学生参与的治理模式,在高校治理中处处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而这一切的实现,自然离不开高校领导层、教师队伍以及辅导员队伍的共同努力。
1.高校领导要转变管理方式,让大学生在参与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高校领导作为高校决策的核心,在促进高校治理模式优化方面所起的作用是不容小觑的。高校原本就是一个宽松、自由的地方,大学生在这个环境中应当可以畅所欲言,充分表达自己的诉求。因此,高校领导层要积极促成管理方式的转变,强调大学生参与的重要性,促成大学生与高校之间的良性交流与互动。通过大学生对于高校事务的积极参与,尤其是那些与大学生利益息息相关的事务,培养大学生自治的能力,让大学生在参与中领悟到、学习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只有这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不仅仅是一个口号,不仅仅是一种远大的、崇高的理想信念,而是真真切切、确确实实能够被大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
具体来说,要实现高校治理模式的转变,需要高校领导层做出如下转变:
首先,高校领导层应当转变传统的高校理治观念,改变以领导为核心的治理思想。高校领导要充分认识到大学生是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成员。
尤其是涉及到大学生自身利益的事情,让大学生充分参与进来,自己决定自己的事务,无论是决策的推行还是产生的效果,都将远远优于让大学生被动接受所产生的效果。同时,大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积极为学校建言献策,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决策的科学性。除此之外,大学生在参与学校事务的过程中,加强了与学校之间的联系和交流,还会增强他们的主人翁意识,让他们从心底感受到自己的价值所在。
其次,高校要改革学校治理的相关规章制度,为大学生参与“开绿灯”.学校应当制定信息公开的相关政策。信息公开是参与的前提和基础。如果大学生对于学校的有关事项一无所知,参与就无从谈起,更不可能为学校的事务建言献策。所以说,高校应当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明确信息透明的具体范围、具体形式等,真正实现透明化治理。学校还应制度大学生参与的相关政策。大学生参与到高校治理中,特别是与大学生切身利益相关的事务,不应只限于建议权,而应当给予大学生一定程度的决策权。例如,给予大学生参与校务会议的权利,让学生参与到学校决策的全过程。具体来说,大学生的参与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例如,通过协商会、座谈会、甚至听证会的形式,给大学生提供一个公平、平等、开放的参与平台,让大学生在参与中充分感受到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此外,学校还应建立相关的评价和反馈机制。将关乎大学生利益的政策实施后的反馈工作,依靠大学生来完成,让大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使大学生真正成为高校的主人。
从高校这个小社会的治理模式转变入手,在治理中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说是为大社会的治理开个好头。相信在这样的良性趋势之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之下的国家治理、社会治理也指日可待。
2.高校教师要加强研究和实践,身体力行,率先垂范
高校教师同样是促进高校治理模式优化的主力军。传统的高校治理模式中,学生是求知者,而教师是解惑者,学生在教育环节中处于被动的地位,只能听命于师,老师教给学生什么,学生就接受什么,并且教育形式也是比较单一的,主要依靠课堂上的口头教学。在这样的教育模式之下,产生的教育效果是可想而知的。我们现在强调要优化高校治理模式,教师应当从自身做起,自觉学习并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但要注重言传,更要注重身教,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细节。
由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党的十八大所提出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因此其正是当前学术界集中加以研宄的重点问题。高校教师应当责无旁贷地肩负有开展相关理论研宄的责任。因此,高校教师对自身的定位就不应当仅仅是被动的接受者,也不仅仅是普通的实践者,而是肩负着重要使命的理论研宄者和信息传播者。高校教师要积极主动的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研宄,深入把握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精髓。只有这样,高校教师才能在课堂讲授中,科学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知识,为大学生传递准确的信息。
同时,高校教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但要求教师积极开展相关学术研究,深入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华,而且还要明确自身的实践者定位,身体力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具体的实际行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大学生起好带头作用,在潜移默化中教育和引导大学生积极接受和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学校建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基地。具体来说,高校教师的实践活动是具体、全面的,教师的工作、教学、生活等各个方面的活动都是可以对学生构成影响的。因此,教师要注重每一个细节的把握,平时的一言一行,都要做到表里如一,在一点一滴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大学生做好榜样。身在讲台,就要格外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说不负责任的话,不做有失分寸的行为;讲台之外,更要做到慎独自律,要有高雅的情志和高尚的追求,总而言之,高校教师要自觉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塑造符合自身使命与责任的形象,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促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校落地生根的良好效果。
3.高校辅导员要发挥独特作用,加强不同层次大学生的践行意愿
辅导员在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辅导员是高校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实施者、组织者和领导者,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群体中距离大学生最近的,在沟通学生和领导、教师方面发挥着不容小觑的作用。因此,辅导员可以采取有效措施,以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的身份,更及时的考察和收集大学生的即时信息,更有效地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
辅导员首先应从自身入手,认真学习和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精神、相关内容,深入了解每一个价值观的内涵。只有这样,才能将正确的理念传递给大学生,才能有效的对大学生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
同时,辅导员要深入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收集大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不同看法,掌握大学生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第一时间进行疏导和教育,避免错过最好的教育时机。也就是说,辅导员要有针对性的对不同思想状况的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具体来说,对大学生所进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就要以全面提高党员同学的素质为首;以提高学生干部的工作水平为契机,拓展学生干部的素质;最重要的是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对于学生党员、学生干部来说,对他们所进行的教育也要比其他的同学更加前沿,更加深入,要求也更加高。对他们所提出的要求并不仅仅是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么简单,他们不但要通过学习和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最重要的是,要通过自身的行为为其他同学做好表率,从而带动其他大学生一起加入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队伍当中。对于普通同学来说,他们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面对的人数最多的群体,对这一群体所进行的教育,最重要的就是要树立他们的主体意识,要让他们清楚的认识到自己所肩负的责任和承担的义务,引导他们自觉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时,人数最少但是困难最大的是对那些不赞成共产党的,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排斥情绪的后进生所进行的教育。他们没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愿,让他们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是难上加难。因此,要特别对这些同学进行辅导和教育。要明确每个人产生抵触情绪的根本原因,找到突破口,对症下药。辅导员还可以通过其他同学的帮助,共同疏导这些同学的情绪,做好沟通工作,渐渐的将他们融入到群体中。同时,还要有针对性的对他们进行共产党史以及时事政治的教育,让他们从心底认同党、接受党,增强他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愿,自觉承担起自己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二)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课堂
思想政治理论课一直是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平台之一,虽然现在的高校普遍开设了思想政治理论课,但是,通过调查我们发现,目前高校的思想政治课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严重影响了教育效果。例如,教材内容单调,缺乏趣味性,与大学生现实生活联系较远;更新速度慢,不能及时根据国家政策的调整而做出更改;很多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存在逆反心理,不能以积极的态度对待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的效果不明显。因此,我们倡导,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课堂,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真正成为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阵地。具体来说,需要思想政治理论课做出以下一系列改变。
首先,要促进课程内容建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当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提出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要求,及时的根据国家制定的政策,结合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优化教育的结构和内容,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有机整合到相关教学内容之中,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走进课堂,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内容的一部分,让课程真正为国家、社会和学生的需要服务,而不只是一本千年不变的“教科书”.
其次,要加强课程目标管理。思想政治理论课一直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它的课程目标,就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提高其思想道德水平,进而引导其行为向正确的方向前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目标,要从客观实际出发,要贴近实际,不断发展。因此,面对十八大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新概况,我们就必须根据时代的要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具体目标,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培养,使大学生具备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能力,认同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最后,思想政治理论课还要善于运用新媒体,增强教育的生动性。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和普及给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带来了难得的机遇,为大学生价值观的养成开拓了新的途径,丰富了对大学生进行教育的方式与手段,增强了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善于运用新媒体来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充分发挥新媒体的积极作用,拓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途径,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愿。具体来说,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等新方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在日常生活中。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官方微博”、“思想政治理论课官方微信”,随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即时、快速、准确地就当前社会的热点问题进行介绍、发起讨论,并引导大学生深入关注事件的动态发展。在和学生交流互动的过程中,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将大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注上来,不知不觉的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通过新媒体的运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变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生动,进一步增强教育工作的趣味性和生动性,缓解单一课程教学的枯燥无味,以一种更加活拨有趣的方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传递给大学生,激发大学生的兴趣点,自觉地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熏陶,增强大学生的践行意愿。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特别注意的是,不能以一种不对等的、高高在上的身份,以一个教育者的姿态出现,使大学生产生距离感。而应使自己在言语表达等方面与大学生的思想特点相吻合,也就是要用他们熟悉的、感兴趣的语言来表达,才能取得他们的认同与支持,才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意愿。
(三)増加实践环节一课堂实践与课外实践双管齐下
1.増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践活动环节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不仅仅是加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的重要阵地,也是培养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技能的重要平台。在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过程中,无论是理论教育,还是实践活动,都是极其重要的环节。理论教育,作为教育的首要环节,是控制教育方向并奠定理论基础的。
而实践活动,则是解决大学生知行矛盾的最好途径。任何一种理论知识,最终都需要拿到实践中去得到具体的检验。因此,必须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践环节。唯有通过实践,才能培养大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唯有通过实践,才能提高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能力。
思想政治理论课可以开展的实践活动是多种多样的。比如社会调查、案例教学、访问参观、参加志愿者活动等。例如,可以让同学们利用周末开展社会调查活动,以小组为单位,每组4-5人,充分锻炼大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随机应变的能力、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可以通过案例教学的方法,把社会当中常见的实际问题以案例的形式引入到课堂教学中,以一种仿真的形式,再现案例场景,引发大学生思考,提高大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为这种方法可以将大学生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通常能够引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和兴趣,能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愿,同时,也能够为大学生提供一种参考,当他们在实际中遇到类似问题时,就具备了解决问题的经验和技能。
无论是何种活动,其目的都只有一个,就是通过教学实践的锻炼,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在教学实践中获得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技能。
2.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
通过实践活动来提高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能力,除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践外,还可以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我们这里所说的课外实践,既包括校园内的各类活动,也包括社会实践活动。
高校应当支持鼓励大学生开展和参与各种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在实践中获得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技能锻炼。例如,通过大学生自己选举、筹办学生会,并定期举办学生代表大会,让大学生对自己的事情充分表达意愿,提高大学生自我表达的能力;例如,加强和引导大学生社团活动,支持大学生社团开展健康高雅、积极向上、富有教育意义的活动。比如可以开展“文明班级、文明寝室”的活动,或者“送爱心、献温暖”、“互帮互助”、“日行一善”的活动,让大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体会到文明、和谐、友善等核心价值观的真谏,获得表达友善,传播文明的能力。通过大学生社团开展的各种活动,帮助高校大学生在社团活动过程中增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能力,并促进整个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和践行。例如,可以设立大学领导“民主信箱”、开通“校领导热线”,让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意愿,提高学生表达民主的能力。例如,可以让大学生参加法院审判,亲自感受法律的权威,加深对法治的认识,提高大学生参与法治的能力。此外,大学生还可以开展很多趣味性十足的活动。例如,高校可以组织学生自己的跳蚤市场,让大学生亲身感受市场交易的过程,更加深入的理解诚信的重要性,获得践行诚信的能力。
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大学生更进一步的了解国家、了解社会。通过深入人民群众中,亲临现场,亲身感受到社会的复杂性和特殊性,从活生生的典型事例中受到深刻的教育和启发,使思想得到升华,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得到加强,最重要的是技能得到锻炼和培养。而这些,绝不是呆在校园中依靠读几本书,看几条新闻,听几次讲座就能了解和获得的。例如,组织城市大学生深入农村,参与劳动,与农民朋友同吃同住共同劳动,亲自体验城乡生活的差异,亲眼见证贫富差距的存在,在劳动中培养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能力;例如,可以在社区开展大学生便民服务。各大学生小分队可以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和技能,在社区设立与专业相关的便民服务,比如家电维修、心理咨询、作业辅导、健康检查等,尽己所能为群众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在实践中提高互帮互助,与人为善的能力。
因此,使大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自己的行动纲领,最重要的,就是大学生切身参与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过程之中,在实践中将其内化为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所以,在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时,就必须要积极引导大学生接触社会,转变思想,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通过读大学生的积极引导,让他们在矛盾中去探索,在实践的过程中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增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技能。
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的开展,能够让大学生深切的体会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并不是一件多么复杂、多么神圣的事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在我们身边。通过各种实践活动的开展,使大学生在参加活动的同时,潜移默化的提高自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识和理解、增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能力。
摘要外国人在华就业,主要是指取得在中国居留许可、就业许可的外国人,依据法律规定在我国工作并获得工作报酬的就业行为。根据我国《出入境管理法》规定,在源头上,我国对外国人在境内就业实行的是就业许可制度,外国人欲到中国就业应先到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
第四章完善新疆快递行业监管法律制度建设的思考在快递行业概述的基础上,分析了新疆快递行业监管法律制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通过对美国、德国和英国快递行业监管法律制度的比较分析,总结出了对新疆快递行业监管的启示。以下将从完善新疆快递行业监管法...
结束语对于社会稳定来说,基本要素就是婚姻家庭的稳定,而夫妻关系的基础为夫妻财产制度。所以,对于社会的良性发展来说,妥帖的夫妻财产制度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本文对夫妻财产制在中国成立后的演变进行了回顾,对其有待健全的地方进行了分析,强调了我国...
第3章在国际贸易支付法律关系中信用证开证行的法律地位3.1信用证业务下银行参与国际贸易的原因与作用3.1.1银行参与到国际贸易中的原因有形商品的国际贸易一般包括买卖、运输、保险、支付及争议解决五个环节(其中争议解决并非必经环节)。货物买卖是其他...
五、结语我们应当看到,新刑事诉讼法与原来相比确实对监视居住制度作出了重大的改变,但是指定居所监视居住不论在定位上或者适用的细节上确实存在问题,新法实施以来,实践中指定居所监视居住仍然较少适用,即使适用了也大多按照以前的方式执行,正如96年刑...
结束语舆论监督和司法独立是两个不同领域的概念,近年来,舆论监督和司法独立的冲突也一直受到世界各国司法界和新闻界的关注,因为这是一个跨学科的问题,它的涉及面广,涉及范围大,因此对其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但是两者的重要性都是不言而喻的,舆论监督...
第四章儿童家庭权利保护的对策和法律路径对广大儿童的父母来说,尊重和保护孩子的权利,是抚养教育孩子的底线和基本内涵,这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在家庭教育中应当强化的新理念。一、儿童家庭权利保护的对策我国虽有重视家庭教育的传统,但迄今为止我国并...
对司法规律的认识论思考导言一、问题的提出2016年,司法规律一词第一次出现在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向全国人大的工作报告当中。学界对这一官方用词的变化高度重视。我们应当如何正确理解司法规律?以及司法规律在司法改革中的基础作用究竟如何?所有这些问题...
引言一、选题意义和研究内容2010年冲突法领域产生诸多重大成果,其中之一就是美国俄勒州颁布并实施的《侵权及其他侵权及其他非合同请求法律选择法》(以下简称《侵权及其他非合同请求法律选择法》),另一个则是中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
2中国梦与理想教育的理论概述2.1基本概念的阐述2.1.1理想教育2007年,陈万柏、张耀灿主编的《思想教育学原理》指出: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对未来的一种向往和追求,是有实现可能的人生奋斗目标。理想教育,是以共产主义为核心的理想教育。在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