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解读
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一个清晰准确的认识,是研宄当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现状的基础和前提。因此,文章的第一部分就立足于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解读。作者从十八大所提出的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入手,在参阅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逐一分析并界定十二个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为文章第二部分展开调查研究提供理论来源。
(一)国家层面一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解读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层面中,最首要的就是国家层面的要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四个价值观,从经济、政治、文化、以及社会的四维视角,浓缩和概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及其实现道路,同时又是对共同的理想、共同的价值追求以及民族复兴宏伟目标的最好概述。
1.富强的内涵
富强,即国强民富。这里所说的富强,包含两层内涵,一方面指国家的强大,另一方面指人民富裕。正如2010年《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所提出的,“富强,即民富国强,意味着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贫富差距逐渐缩小,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意味着把发展生产力、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实现现代化作为社会主义社会经济追求的价值目标。”
国家强大意味着国家强盛的综合国力,较高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因为只有国强才能民强。毛泽东曾说过,“我们实行这么一种制度,这么一种计划,是可以一年一年走向更富更强的,一年一年可以看到更富更强些。而这个富,是共同的富,这个强,是共同的强”.②而人民富裕则是以国家富裕、国家强盛为前提的,同时,这个富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富裕,而不是一小部分人的富裕。就像毛泽东首倡的“共同富裕”,体现了全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大同之路的理想和愿望。邓小平也曾提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 “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帮助后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②***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中也提出,“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③可见,富强所包含的两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
总之,富强程度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是人民生活水平的的重要体现。富强不仅代表国家强盛,也包含了人民富裕。二者相互联系,是无法割裂的。
2.民主的内涵
民主,就是人民民主,其本质就是人民当家作主。民主是全方位的。正如毛泽东同志在1944年6月12日答中外记者团之问时说,“……民主必须是各方面的,是政治上的,军事上的,经济上的,文化上的,党务上的以及国际关系上的,一切这些,都需要民主。”④民主与社会主义是相辅相成的。邓小平同志指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也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他说:“我们过去对民主宣传得不够,实行得不够,制度上有许多不完善,因此,继续努力发扬民主,是我们全党今后一个长时期的坚定不移的目标。”⑤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目标,就是以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为己任。
民主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民主。胡锦涛同志在《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指出:“衡量一个政治制度是不是民主,关键要看最广大人民的意愿是否得到了充分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权利是否得到了充分实现,最广大人民的合法权益是否得到了充分保障。”因此,中国特色的民主就是指最广大人民的意愿得到了充分的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权利得到了充分的实现,最广大人民的合法权益得到了充分的保障的全方位的社会主义民主。
3.文明的内涵
文明就是一种与思想保守、精神愚昧、文化落后相对的思想开放、精神进步、文化先进的状态,其包含了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等。纵观我国社会主义文明的发展历程,经历了强调“二大文明”到“三大文明”以及“四大文明”协调发展的过程。
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辅相成。邓小平第一次科学的界定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内涵。他指出,“在社会主义国家,一定要致力于发展生产力,并在这个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就是建设物质文明。” “所谓精神文明,不但是指教育、科学、文化(这是完全必要的),而且是指共产主义的思想、理想、信念、道德、纪律、革命的立场和原则,人与人的同志式关系,等等。”邓小平提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高度统一。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③政治文明也是文明的重要方面。江泽民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没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④社会文明是文明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胡锦涛提出社会文明的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更加明确地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没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⑤生态文明是文明的应有之义。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纳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发展规划中,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至此,“五个文明”“五位一体”的战略格局正式形成。
不同时期文明内涵的不断丰富表明,我国的文明程度正在不断加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领域也在不断拓展。
4.和谐的内涵
“和谐”就是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睦相处的局面,是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睦相处的局面。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就有许多关于“和谐”和“和谐社会”的思想。从《易经》中的“太和”观念到孔子提出的“和为贵” “和而不同”以及孔子所描绘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是谓大同”⑦的和谐社会的画面,到荀子的“和为一,一则多力” ,都对后世和谐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毛泽东同志作为新中国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虽然没有明确的提出“和谐社会”,但是其“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①的群众路线,都体现着其“和谐”的思想。
邓小平同志在继承毛泽东同志正确思想的基础上,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他的和谐思想在经济、政治、文化、外交等多个方面都有所体现。他所提出的“两个大局”②的发展理念、“三个有利于”的评价标准、“安定团结,稳定局势,搞社会主义现代化”、以及“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④都渗透着邓小平同志的和谐理念。
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正式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首次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概念,开辟了社会主义的新境界。十六届六中全会正式提出“到二 0 二 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人民生活等各个方面达到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⑤***同志在衢州调研基层基础工作时说,“和谐社会不是没有矛盾的社会,但和谐社会应当是能够有效疏解社会矛盾的、安定有序的社会。”
(二)社会层面一对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解读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基于社会层面提出的核心价值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要求,与文明社会的最终目标相一致。文明社会就是自由的社会、平等的社会、公正的社会、法治的社会。有了自由才会有人格尊严;有了平等才能打破阶层固化;有了公正才会有社会和谐;有了法治,才会有权利的保障。
1.自由的内涵
“自由”不是随心所欲,不是为所欲为,而是在一定规则约束下的个人意志和个人活动的自由状态以及个性的充分展现的权利。
自由是一种权利。毛泽东认为自由是人民的一种政治权利,也可以称之为自由权。
他指出,自由是人们的一项最基本的权利,这种权利是每一个公民都应当拥有的。并且他还指出了自由的获得方式,“自由是人民争来的,不是什么人恩赐的”.自由不是为所欲为,没有绝对的自由。江泽民强调了自由的界限。“自由也不能为所欲为,影响别人”气“实际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绝对的民主、绝对的自由。社会主义民主,一定要同社会主义法制结合起来,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并且,江泽民同志还强调,真正的自由是离不开的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的。“我想,离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来谈民主、自由和人权是没有意义的。……只有全社会的进步,才能实现个人真正意义上的民主、自由和人权”④。
把“自由”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部分,让广大人民群众在一系列制度的保障之下充分的享受公民权利,最大限度的发挥个性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最终目标。
2.平等的内涵
平等作为一个社会历史范畴,强调“等”,标志着不同社会主体在特定历史阶段的交往过程中处于同等的社会地位,在社会各个领域享有同等的权利,履行同等的义务。这里所说的平等,包括权利平等、机会平等和规则平等。
权利平等,包括政治权利、经济权利、社会权利、文化权利等各方面权利平等。
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生存权和发展权、劳动权、受教育权,以及言论、集会、结社等自由权都向人民平等开放。” 邓小平同志也曾经说过,“充分发扬人民民主,保证全体人民真正享有通过各种有效形式管理国家的权力,享有各项公民权利。”@江泽民同志曾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不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不论是简单劳动还是复杂劳动,一切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贡献的劳动者,都应当得到承认和尊重。”⑦机会平等是各种社会职位和资源向所有人平等开放,从而允许人们通过公平竞争获取这些职位和资源,例如具有同样的就业机会、受教育的机会等等,而不因为性别、种族、身高、年龄等因素产生歧视。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提出的,“必须实行无男女、信仰、财产、教育等差别的真正普遍中等”.新时期,***同志也指出,“必须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规则平等指的是规则对所有人公平对待,既不能偏袒某些人,也不能歧视某些人。因此,不偏袒性和非歧视性是规则平等的基本要求。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平等”是对每个公民人格和权利的尊重,与每个公民的尊严和幸福都密切相关。十八大报告强调“要逐渐建立和完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从制度上奠定社会平等的基础。”而将平等内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是为了努力达到实质的公平,更好的保障人们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享有同等的权利。这是我国在实现平等道路上不断前进的重要见证。
3.公正的内涵
公正强调的是“正”,更强调事物的伦理性、道德性、法律性和规定性。就是根据一定社会的规定,要使每一个社会成员都能够得其所得,受其所受,贡献要与报酬相匹配,过错要与奖惩相符合。总而言之,“公正就是办事公道,平等待人,主持公平正义。党的十八大特别强调公正,指出”必须坚持维护公平正义,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不断完善各项制度,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平等权利和利益。***同志也在全国政法工作电话会议上指出,要“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
4.法治的内涵
“法治”是相对于“人治”来说的。“法治”就是依靠法律治理国家,崇尚法的权威,使法律的权威高于任何人的意志。十八大从治国理政方式的角度对法治给出了新的定位,即“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纵观中国历代领导集体,“法治”观念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不完备到完备的发展历程。
法治就要将法律上升到高于领导人意志的地位。邓小平指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②法治要以人为本,保障人权。胡锦涛曾在不同场合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法治观”,“坚持以人为本”,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强调“在法治过程中服务民生”.
法治就是要把权利关进笼子。***则在中纪委全会上强调:“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③将法治作为社会主义和谐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加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法治建设,“让我们的重大改革都于法有据,使改革在法治的轨道上顺利的向前推进。”④
(三)个人层面一对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解读
古人曰,人以德立、国以德兴。重德、尚德、倡德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精华。“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立足于个人层面提出的核心价值观。它贯穿了我国公民道德行为的各个环节,强调了作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公民所应当具有的道德价值。
1.爱国的内涵
爱国是一个公民起码的道德,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爱国就是爱自己的祖国、爱社会主义、爱中国共产党,并投身于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情感。
爱国就要爱社会主义,就要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爱社会主义,爱国就只是一句空话,而没有爱国主义,社会主义事业的兴旺也无从谈起。邓小平认为,“有人说不爱社会主义不等于不爱国,难道祖国是抽象的吗不爱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爱什么呢 ” 江泽民在继承和发展毛泽东同志、邓小同志爱国主义的基础上,将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
他认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是三位一体、相互促进的。” “在今天,我们讲爱国就是要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把个人的理想和事业融汇于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中,在党的领导下为祖国的繁荣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②爱国就是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胡锦涛对此作出了最好的i全释。“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最鲜明的主题就是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改革开放中1成美好现实。”③总之,将“爱国”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励每个公民怀揣着对祖国的热爱,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为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奋斗。
2.敬业的内涵
敬业指的是人们在从事某项工作时,严格遵守职业道德,专心致力于自己事业的工作态度。
敬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礼记》中有“敬业乐群”之说。梁启超在《敬业与乐业》一文中,专门阐述了敬业精神。他认为,“敬业”就是“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心无旁鸯。”敬业是对职业道德的浓缩和升华。职业道德对人们从事某项工作提出了很多细致的要求,例如热爱工作、勤奋认真、承担责任、履行义务等等。但是这些要求只能从感性的、道德的层面来给人们的行为提供一种规范,缺乏内在的自律机制。只有把这些负责的条条框框加以凝练,并作为核心价值观的一部分,才能在人们意识深处生根发芽,使人们觉得各种敬业的要求不再是一种义务和负担,而是自我发展,自我提升的一种手段和要求,才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成绩。毛泽东就在《纪念白求恩》中对敬业精神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他说,“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利之心的精神。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④要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更是需要我们每个公民牢固敬业精神。吃苦耐劳、默默无闻、一丝不苟、精益求精、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呕心浙血、诲人不倦、魏躬尽摔、孜孜不倦、恪尽职守,就是对敬业精神最好的提炼。
3.诚信的内涵
诚信即诚实守信,待人处事真诚老实、言必行、行必果,一言九鼎,一诺千金,是我国公民必须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纵观几代领导人的诚信思想,有一个逐步发展成熟的过程。
诚信就是实事求是,取信于民,对人民一诺千金。毛泽东同志提出了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以往革命的发动者,往往是起初用欺骗的手法骗得民众信任,随后革命成功,又逐渐让人们认清他们的本来面目,丧失了民众的信任。”①而“共产党是为民族,为人民谋利益的党,它本身绝无私利可图。” 周恩来也曾说过,“说真话,鼓真劲,做实事,收实效,这四句归纳起来,就是实事求是。”③诚信就是多做实事,少说空话。邓小平的诚信观更加通俗化,大众化,更加贴近人民群众,同时他提出了市场经济的诚信原则。他指出,“我看大庆讲‘三老',就是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就是实事求是。” 他多次指出,“我是求真务实派。⑤要多做实事,少说空话。” @邓小平还强调在经济活动中要特别重视诚信问题。“我国正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没有信用,市场经济将无法运行。⑦”诚信就是诚实守信,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2001年9月20日中共中央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将“诚实守信”作为公民道德20字基本规范之一。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第一次把“诚实守信”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点。胡锦涛也提出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强调“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⑩总之,诚信不但是个人的生活准则,是美好的行为品质,更是一种责任,一种义务,唯有坚守诚信,我们的国家才能成为充满信任、彼此友爱、共同进步的美好家园。
4.友善的内涵
“友善”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就是指要像对待朋友那样善良地对待他人,他物。“友善”包含善待他人、善待社会、善待自然。
善待他人是友善最基本的要求。要与人为善,关爱他人。要谦敬礼让、帮扶互助。面对优于自己的人,要虚心请教;面对身处困境的人,要尽心帮助;面对他人的过失,要包容体谅,让爱心和温暖在人与人之间流淌,让春风吹遍每一寸土壤。
善待社会是友善的深层要求。在现今的社会,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就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善待社会,就是将个人的理想融入到国家、社会的共同理想中,共同奋进,积极进取,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善待自然是友善的题中之义。善待自然就是要求我们关爱自然,珍惜资源。我们生存的自然环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就是保护我们的子孙后代。党的十八大报告中特别强调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提出“我们一定要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②无论是社会的和谐还是国家的强盛,都离不开友善。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亿万人心中的中国梦,都离不开人人向善的精神力量。
摘要外国人在华就业,主要是指取得在中国居留许可、就业许可的外国人,依据法律规定在我国工作并获得工作报酬的就业行为。根据我国《出入境管理法》规定,在源头上,我国对外国人在境内就业实行的是就业许可制度,外国人欲到中国就业应先到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
第四章完善新疆快递行业监管法律制度建设的思考在快递行业概述的基础上,分析了新疆快递行业监管法律制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通过对美国、德国和英国快递行业监管法律制度的比较分析,总结出了对新疆快递行业监管的启示。以下将从完善新疆快递行业监管法...
结束语对于社会稳定来说,基本要素就是婚姻家庭的稳定,而夫妻关系的基础为夫妻财产制度。所以,对于社会的良性发展来说,妥帖的夫妻财产制度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本文对夫妻财产制在中国成立后的演变进行了回顾,对其有待健全的地方进行了分析,强调了我国...
第3章在国际贸易支付法律关系中信用证开证行的法律地位3.1信用证业务下银行参与国际贸易的原因与作用3.1.1银行参与到国际贸易中的原因有形商品的国际贸易一般包括买卖、运输、保险、支付及争议解决五个环节(其中争议解决并非必经环节)。货物买卖是其他...
五、结语我们应当看到,新刑事诉讼法与原来相比确实对监视居住制度作出了重大的改变,但是指定居所监视居住不论在定位上或者适用的细节上确实存在问题,新法实施以来,实践中指定居所监视居住仍然较少适用,即使适用了也大多按照以前的方式执行,正如96年刑...
结束语舆论监督和司法独立是两个不同领域的概念,近年来,舆论监督和司法独立的冲突也一直受到世界各国司法界和新闻界的关注,因为这是一个跨学科的问题,它的涉及面广,涉及范围大,因此对其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但是两者的重要性都是不言而喻的,舆论监督...
第四章儿童家庭权利保护的对策和法律路径对广大儿童的父母来说,尊重和保护孩子的权利,是抚养教育孩子的底线和基本内涵,这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在家庭教育中应当强化的新理念。一、儿童家庭权利保护的对策我国虽有重视家庭教育的传统,但迄今为止我国并...
对司法规律的认识论思考导言一、问题的提出2016年,司法规律一词第一次出现在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向全国人大的工作报告当中。学界对这一官方用词的变化高度重视。我们应当如何正确理解司法规律?以及司法规律在司法改革中的基础作用究竟如何?所有这些问题...
引言一、选题意义和研究内容2010年冲突法领域产生诸多重大成果,其中之一就是美国俄勒州颁布并实施的《侵权及其他侵权及其他非合同请求法律选择法》(以下简称《侵权及其他非合同请求法律选择法》),另一个则是中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
2中国梦与理想教育的理论概述2.1基本概念的阐述2.1.1理想教育2007年,陈万柏、张耀灿主编的《思想教育学原理》指出: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对未来的一种向往和追求,是有实现可能的人生奋斗目标。理想教育,是以共产主义为核心的理想教育。在我国,...